一月:孟春、寅月、正月、元陽、初月、初春、開歲、芳?xì)q、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楊月,孟陽,春陽,初陽,首陽,新正,月正,開歲,獻(xiàn)歲,芳?xì)q,華歲、大簇。
二月:仲春、卯月、杏月、仲陽、麗月、花朝、中春、甜春,正春,如月,令月,花朝,竹秋。夾鐘。
三月:季春、辰月、暮春、杪春、桃月、桐月、蠶月、桃浪、晚春,末春,嘉月,蠶月,花月,桃月,桃浪,姑洗。
四月:孟夏、巳月、清和、槐月、槐序、麥月、麥秋、清月、初夏,首夏,維夏,槐夏,梅月,陰月,乏月,麥月,余月,中呂,麥候,麥秋,仲呂。
五月:仲夏、午月、榴月、蒲月、中夏、皋月,天中,端陽,蕤賓。
六月:季夏、未月、暮夏、荷月、暑月、溽暑、焦月、晚夏,伏月。林鐘
七月:孟秋、申月、瓜月、涼月、蘭月、蘭秋、巧月、首秋、初秋、早秋,新秋,上秋,相月,霜月。蕤賓
八月:仲秋、酉月、桂月、正秋、中秋、爽月、桂秋、壯月,獲月,仲商,南呂
九月:季秋、戌月、暮秋、菊月、菊序、霜序、詠月、菊秋、晚秋,涼秋,玄月,秋白,暮商,季商,無射。
十月:孟冬、亥月、初冬、良月、開冬、吉月、陽月、上冬,坤月,陽月,小陽春,應(yīng)鐘。
十一月:仲冬、子月、暢月、中冬、雪月、寒月、龍潛、辜月,葭月,黃鐘。
十二月:季冬、丑月、殘冬、臘月、冰月、暮月、暮冬、嘉平、嚴(yán)月、嚴(yán)冬,末冬,暮冬,窮冬,臘冬,大呂。
在中國古代歷法方面,曾有所謂“三正”、或“三建”之說。在夏、殷、周三代,每年把哪個月定為“正月”是不一樣的,周代是11月(稱“建子”),殷代是12月(稱“建丑”),夏代才是一月(稱“建寅”)?!敖ā笔潜倍菲咝嵌繁闹赶?。如果把北斗星周圍的宇宙空間比作一個大表盤,把它的小時的刻度1、2、3……分別比作“子”、“丑”、“寅”、“卯”……12個時辰,或“北”、“北東”、“東北”、“東”……12個方位;把北斗七星的尾端當(dāng)作時針從東北方“寅”的方位順時針旋轉(zhuǎn),則會依次出現(xiàn)“建卯”“建辰”“建巳”……“建亥”。斗柄每轉(zhuǎn)動一辰(或一方位),表示時間過去一個月?!皶r針”移動一周即過了一年(“閏余”略談)。最終又回到“建寅”,于是“斗柄回寅”。
“建寅”是夏代所用的歷法,所以叫“夏歷”,中經(jīng)“建丑”(殷代)、“建子”(周代)的變化,至東漢又恢復(fù)了夏制,沿用至今,正月是寅月。
季令別稱常見有:
春:陽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艷陽,陽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寧。
節(jié)令別稱常見的有:
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無朔,元正,元春。
正月初七:人曰。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燈節(jié)。
二月初一:中和日。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節(jié)。
四月初八:浴佛日。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蒲節(jié),午日。
六月初六:天貺節(jié)。
七月初七:七夕,星節(jié),乞巧節(jié)。
七月十五:中元。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仲秋節(jié)。
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菊花節(jié),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歲杪、守歲。
每月初一:“朔”,“旦”,“額”。每月初三:“朏”。每月十五:望。每月十六日:“既望”,“望后”。每月末日:月杪;晦。每月初一至初十稱上浣,每月十一至二十稱中浣,每月二十至三十稱下浣。
十二律。陽律六: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亡射;
陰律六:大呂、夾鐘、中呂、林鐘、南呂、應(yīng)鐘。
《呂氏春秋》開始以律與歷附會,以十二律應(yīng)十二月?!冻鯇W(xué)記》卷十五引《樂緯》曰:
“六律:黃鐘(十一月)、大簇(正月)、姑洗(三月)、蕤賓(五月)、夷則(七月)、無射(九月)。
六呂:大呂(十二月)、夾鐘(二月)、仲呂(四月)、林鐘(六月)、南呂(八月)、應(yīng)鐘(十月)。陽爲(wèi)律,陰爲(wèi)呂??傊^之十二月律?!眳㈤喦宕奘觥堆a(bǔ)上古考信錄》卷上。
天干別稱:甲:閼逢;乙:旃蒙;丙:柔兆;?。簭?qiáng)圉;戊:著雍;己:屠維;庚:上章;辛:重光;壬:玄黓;癸:昭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