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悠悠我心
世事如棋,讓一著不為虧我;
心田似海,納百川方見容人。
人生的道路坎坎坷坷,總不會永遠一帆風順,
人生的朋友來來往往,總不能每個人都看得一清二楚,
不論遇到什么人,攤上什么事,
不可缺少的,是寬容和忍耐。
當然,寬容和忍耐并不是懦弱,不是任人左右,
不是那種“人生在世不如意,不如散發(fā)弄扁舟”的消極對待,
不是“月過十五光已少,人到中年萬事休”的不求上進、自甘平庸的借口,
更不是“人生在世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玩世不恭的逍遙。
寬容和忍耐,
是一種博大的胸襟,
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悠然,
是將怨氣看作浮云,以德報怨的恬淡,
是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深層詮釋。
藺相如對廉頗“引車避匿”的寬容,維護了趙國的安定和團結;
諸葛亮面對關羽和張飛兩兄弟“如魚得水”之說的挖苦,寬之待之,結果“新野之戰(zhàn)”大獲全勝;
唐太宗對魏征的屢次直諫,抱以“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的寬容人心,從而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
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span>
人,只有寬容才能胸懷廣博,才能任恩怨沉浮。
關于寬容待人,
有句很有名的俗語——宰相肚里能撐船。
這個俗語中說的宰相是誰?
歷史上有兩個人選:呂端和王安石。
呂端為相時,曾遭奸臣陷害被貶去官職,
當?shù)乜h官得知后立即變臉,冷面相對,有的甚至冷嘲熱諷,
忽聞呂端官復原職,嚇得屁滾尿流,連忙磕頭請罪。
呂端見狀,說:“不要這樣了!既然已經(jīng)知道錯了,就不懲罰你了?!?/span>
知縣頓覺呂端心懷寬大,說道:“相爺,你可真是宰相肚里能撐船哪!”
王安石中年喪妻,續(xù)弦娶了一個年方十八的美姣娘為妾,
姣娘年輕貌美,卻奈何王安石年老且位居宰相,朝政忙碌。
姣娘不奈寂寞,紅杏出墻,與家里仆人偷情,被王安石捉奸。
王安石想到自己已經(jīng)年邁,而姣娘芳華正盛,自己不能給予她浪漫愛情,何不成全他們呢?
于是王安石贈白銀千兩,讓仆人和姣娘成了親。
事情傳開后,大家都對王安石的寬宏大量贊不絕口,
“宰相肚里能撐船”也成為了美談。
其實,在呂端和王安石之前,還有一位肚里能撐船的宰相,
他就是——婁師德。
婁師德,字宗仁,生于公元630年,
是唐初著名的政治家和將軍,不可多得的文武雙全的大臣。
婁師德的事業(yè)功績之外,人們更津津樂道的,
是他的沒有官威,宅心仁厚。
有一次,婁師德在驛站吃了飯要上馬,有個判官要漿水,驛長不理睬。
婁師德叫了驛長來,責備說:“判官同納言有什么區(qū)別,不予接待?拿棍子來!”
驛長懼怕,拜伏在地求饒。
婁師德說:“我想打你一頓,不過因這種小事打驛將,會污了名聲。倘若向你州縣長官去說,你命都沒有了,且放了算了?!?/span>
有一年,天下大旱,婁師德奉朝廷之令,到陜縣視察工作。
當?shù)氐墓賳T為了奉承他,給他上了一大鍋羊肉。
根據(jù)當時的法令,天下大旱之際為了表示求雨的誠心,全國禁止屠宰。
于是,婁師德責問上菜的廚子:“你們?yōu)樯稓⒀?”
廚子還算機敏,答道:“不是殺的,是豺狼咬死的?!?/span>
婁師德笑了笑,說“這只豺狼倒蠻懂得禮節(jié)啊。”
不一會,廚子又端上來一盤紅燒魚。
婁師德又發(fā)問。
因為剛才說得順溜了,這次廚子不假思索,隨口就來:“也是被豺狼咬死的?!?/span>
這話一出,陜縣當?shù)嘏阃賳T直冒冷汗。
要知道,違背朝廷命令,私自開禁是要丟帽子、掉腦袋的,
“豺狼咬死魚”更是聞所未聞。
誰知,婁師德聽了,不怪反笑道:“真是服了你!難道不是水獺咬死的?”
沒有求全責備,沒有借題發(fā)揮,卻寥寥數(shù)語間點醒了在場的官吏,其為人寬厚可見一斑。
婁師德深沉有度量,喜怒不形于色,
當了納言、宰相以后,更加平易待人,寬厚為懷,無論是對待同僚,還是下屬,都十分謙恭。
一次,他與另一位宰相李昭德同行。
因婁師德身體肥胖,行動遲緩,李昭德等了半天,也不見婁師德趕上來。
李昭德怒罵道:“田舍夫!”
這些讀書人,罵人都罵得這么有文化。
“田舍夫”的意思,就是——鄉(xiāng)巴佬。
官至宰相,卻被人罵作鄉(xiāng)巴佬,換做一般人,恐怕早就氣炸了。
但婁師德卻和顏悅色,微笑著說道:“師德不為田舍夫,誰當為之?!?/span>
我不是鄉(xiāng)巴佬,誰是鄉(xiāng)巴佬?
婁師德一句話,既緩解了李昭德的火氣,也化解了當時尷尬的局面。
其實,婁師德說的并不是笑話,
他雖然官位不低,種地的事他還真沒少干。
他帶兵守衛(wèi)西北邊疆,堅持營田屯墾的策略,戰(zhàn)時為兵,閑時為民。
為了調(diào)動大家開荒的積極性,他還親自下大田與士卒犁地開荒,引水灌溉,
因而積谷數(shù)百萬斛,軍需民用,綽綽有余。
還有一次,他坐在光政門外橫木上等待馬匹,
有個縣令也來與他并肩坐了。
在等級森嚴的舊時官場里,不分尊卑是大罪。
縣令身邊有個差人看見了,忙對縣令說:“這是納言啊!”
縣令大驚,連忙起身說:“死罪,死罪!”
婁師德說:“人都有不認識的人,法律條文上哪有因此判死罪的?”
不計較同僚的不善之言,不計較下屬的無心之過,所到之處氣氛融洽,可見婁師德為人寬厚、待人以禮的品德。
做人做到這份上,確實當?shù)蒙稀俺鲱惏屋汀薄?/span>
婁師德最著名的故事,當屬“唾面自干”。
婁師德的弟弟提升為代州都督,來給哥哥辭行。
婁師德問他:“我從小就沒有什么才能,已經(jīng)位居宰相。你現(xiàn)在又得了州牧,僥幸占據(jù)高位,人家會嫉妒的。這事怎么得了?。 ?/span>
弟弟說:“我一定事事謹慎,步步為營。”
婁師德說:“很好,那你到了轄地之后你打算怎么做呢?”
弟弟說:“寬以待人,不與任何人為敵,就算有恨我的人朝我臉上吐口水,我也不生氣,不還嘴,自己輕輕擦拭干凈就是了?!?/span>
按說,這番話深得寬以待人的精髓。
但誰知,此話一出,婁師德大驚道:“如此,汝有殺人之禍耶?!?/span>
弟弟一頭霧水,婁師德隨即亮出了自己的觀點:不擦,自干,如何?
弟弟聽后深為嘆服。
婁師德解釋道,朝你臉上吐口水,說明那人恨你。你又將口水擦去,說明你也恨那人。這樣,梁子就結下了。冤家宜解不宜結,現(xiàn)在年月,兵荒馬亂,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冤家少份憂,你說呢?
別人啐了你的臉,千萬不要去擦,那樣做只會火上澆油,該讓唾沫自干才對。
這樣的涵養(yǎng)功夫,唯有大寫加粗的“服”。
唾面自干,才是低調(diào)的最高境界。
婁師德可算是古今人物中善忍之冠。
婁師德生性與人為善,謙遜退讓。
狄仁杰曾經(jīng)跟他一起為將,他發(fā)現(xiàn)狄仁杰是個難得的人才,就向武則天推薦,
狄仁杰由此被委以重任,直至主政朝廷,走上宰相的高位。
然而,婁師德的處事方式,常常讓有些人看不過去,狄仁杰也是其中之一。
他覺得婁師德不過是個普通武將,靠謹慎小心一步步往上爬,沒什么實際能耐,
于是在兩人一起主持朝政時,不斷排擠他,屢次向武則天建議讓他去當營田大使。
婁師德卻不緊不慢,依然很平和地與之相處,
既沒有巴結奉承誰,也從不利用自己老臣的身份在皇上面前詆毀誰。
武則天察覺后,便把狄仁杰單獨召到便殿詢問:“婁師德賢惠否?”
狄仁杰說:“他為官謹慎有余,賢惠與否,沒聽說過?!?/span>
武則天又問:“那他知人否?”
狄仁杰說:“我與他同朝為官多年,從來沒聽人說過他知人?!?/span>
狄仁杰話里的意思很明顯——他并不認可婁師德。
武則天聽了,笑著說:“我之所以用你為相,正是因為婁師德在背后力薦。”
說完,隨手拿出以往婁師德推薦狄仁杰的奏章。
狄仁杰看后,十分慚愧,嘆息說了句:“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矣!”
翻譯過來就是:婁師德品德太高了,他如此包容我,我卻反而排擠他,我不如他實在是太遠了!
荀子言:“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span>
君子賢能而能容納軟弱無能的人,聰明的人能容納愚笨的人,才學淵博的人能容納才學疏淺的人,道德純粹的人能容納品行不純的人。
婁師德就是這樣,即使別人誤解他,也從不計較,更無只言片語的辯解。
縱觀婁師德一生,可謂文治武功至高居偉。
即便如此,婁師德毫無居功自傲之言行。
696年春天,武則天任用婁師德為“肅邊道行軍副總管”,出擊吐蕃。
這次與吐蕃作戰(zhàn),唐兵卻遭遇了大敗。
雖然婁師德不是第一責任人,
但他也被連降多級,貶到原州這個小地方掛了個“員外司馬”的閑職。
如果是一般的官員,遭此打擊,心中肯定極不開心,
然而婁師德看到自己的貶官文件后,只說了兩句話,
一句是“官爵盡無邪!”,
另一句是“也好也好(亦善,亦善)!”
此外,再也不說什么,也不放在心上,該做什么還做什么。
寵辱不驚,方能大道至簡。
一年以后,公元697年五月,
唐朝“又以婁師德為清邊道副大總管……將兵二十萬擊契丹”,
可見,精明的武則天對婁師德的為人與能力是極為認可的。
一切蓋棺論定,是非留于后人評說。
正史評價婁師德:“師德寬厚清慎,犯而不校?!保ā顿Y治通鑒》)
婁師德為官以來,始終為皇帝所器重,
先后兩次擔任宰相職位,
是名副其實的官場不倒翁。
人生一世,當面、背地、生前、死后說他壞話的,幾乎沒有,
死后備享哀榮,追贈涼州都督。
后來,唐德宗追封過去的宰相,婁師德與房玄齡、杜如晦等三十七人被唐德宗定為宰臣上等,畫像被放入了凌煙閣。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這是唐朝無數(shù)人的夢想。
婁師德這個進士出身的書生,生前出將入相,死后貢入凌煙閣,更是對他的莫大肯定。
中國有句俗語:“能忍一時之氣,可保百年之身?!?/span>
這話雖易說,但工夫卻不易煉成。
有些人一言不合,就惡語相向;
有些人一事不諧,就拔刀相見。
一個人要不斷地撲滅心中的怒火,把所有的屈辱束之高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婁師德做到了。
婁師德為官時期,武則天篡唐為周,
為了鎮(zhèn)壓政治上的反對者,起用了來俊臣、周興等酷吏,
“當危亂之朝,屠滅者接踵”,
當時,當官絕對是高風險職業(yè),
一不留神,就會下獄掉腦袋。
風險高到什么程度?
同為宰相的李昭德,被斬殺于鬧市并暴尸,
狄仁杰、魏元忠等大臣在獄中九死一生,勉強保住了性命,
唯有婁師德是個例外,竟然沒有遭到酷吏的迫害。
當然,不是他跟酷吏們關系好,
主要是酷吏實在從他身上挑不出毛病,沒法下手啊!
“不責人小過,不發(fā)人隱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yǎng)德,亦可以遠害。”
老祖宗說過的話,真是太有道理了!
不僅要低調(diào),還要“低到塵埃里”;
不僅要謙遜,還要謙遜得毫無痕跡。
這無論是屬于智慧,還是技巧,總之婁宰相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政壇變局中,綠樹常青。
婁師德的能容善忍,
并不都是天生柔和的性格使然,
也不是膽小怕事,好人主義。
《大唐新語》記載:“上元初,吐蕃強盛,詔募猛士以討之,師德以監(jiān)察御史應募?!?/span>
可見,文臣出身的婁師德不是貪生怕死之輩,而是忠勇之士。
婁師德也不是一個沒有真才實學、只會逢迎上下的好好先生,
在唐朝那個能人輩出的時代,
沒有幾把刷子,是當不上宰相的。
婁師德是一個文武兼?zhèn)?、功績卓著的將帥之才?/span>
他學識過人,20歲就考中了進士,
要知道唐朝的進士可是非常難考的,
即使50歲考中,都算年輕有才的了。
比如大詩人孟郊,考了二次進士都名落孫山,
46歲,第三次考試,進士及第,欣喜若狂,
按捺不住得意之心情,揮毫寫下那首著名的《登科后》: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span>
后來,吐蕃襲擾邊境,
一介書生的婁師德自請出征,八戰(zhàn)八捷,屢立戰(zhàn)功,
他長期在與吐蕃接壤的河隴地區(qū)任“一把手”,前后四十余年,“民夷安之”。
有如此的學識功績,卻從無驕矜傲慢之色,
將低調(diào)進行到底,或許是婁師德最為高明之處。
忍的哲學,道家發(fā)明最早,不過不曾申請注冊專利。
老子曰:“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span>
西人也說:“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臉,就把右臉也給他?!?/span>
中國乃是集忍術之大成者,
事臨頭三思而行,怒上心忍字為高,
小心駛得萬年船,忍讓方得一世安。
《孫子兵法》中,就有“小不忍則亂大謀”之語,
智者能忍,乃深謀遠慮,蓄勢待發(fā)。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就是在隱忍之中暗藏殺機。
唐朝張公藝“恃百忍而同居”,他用一百個忍讓,才使闔家和睦。
親人之間尚且有這許多乖離和暌隔,與他人相處就更加需要寬容忍讓了。
香港作家素素有一本隨筆集《寬容是首歌》,大受歡迎,一出版就銷售一空。
在人們心里,寬容就像是一首動聽的歌曲,優(yōu)美而雋永。
當自己得志時,多一點謙虛,少一些盛氣,
在別人失意時,多一份寬容,少一點苛求。
寬容和忍耐,會使你的胸懷更加寬廣;
寬容和忍耐,會為你減少不必要的煩惱;
寬容和忍耐,會給你帶來更多的陽光和快樂。
有句話說得好:“大其心能容天下之物,虛其心能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能論天下之事,廉其心能觀天下之理,定其心能應天下之變?!?/span>
有寬容的呵護,生活中的親情、愛情和友情,就會充滿“真情”;反之,則會顯得“薄情”。
最后,請牢記齊白石老人的忠告:人譽之,一笑;人罵之,一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