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剎出高僧
在我國的傳統(tǒng)觀念中,有一條是門第觀念,就是說看人主要是看他的出身和門第。如果某僧人自稱是五臺山出來的,人們自然會認為他是高僧;如果某人自稱是少林寺出來的,人們一定欽佩他的武功。鑒定過程亦是如此,如果說某專家是故宮的,那肯定就是鑒定權威;若說某人是某省博物館的,那鑒定水平肯定就稍遜一籌;若說某人是某市、縣博物館的,那可能就會被人嗤之以鼻;若說是個開古玩店的小店主,恐怕就要被人罵一句“不自量力”了,盡管這個小店主的眼力很可能比那些知名專家更好一些。很明顯,在廣大的藏友心目中,門第越高鑒定水平就越高,鑒定的能力就越強。對大多數(shù)收藏愛好者而言無論什么藏品,只有讓這些所謂著名的鑒定專家看上一眼,才算吃了定心丸。正因為廣大收藏者的這種“粉絲”心態(tài),才衍生了鑒定走穴這一行當。才出現(xiàn)了“藏家?guī)浊f,鑒定靠數(shù)人”的怪事,才形成了由極少數(shù)人,為全國藏家的藏品判定“生死”的鑒定亂象。
所以,無論在中國的任何地方,哪怕一個小小的縣級城市。只要搞一場鑒寶活動,則必須請來“故宮專家”、“央視收藏欄目鑒寶專家”前來支撐門面。請看下面從網(wǎng)上隨機搜索出來的一則廣告:與權威文物專家面對面交流,為您的藏品鑒別真?zhèn)?,出具權威鑒定證書,臺州的藏友將迎來鑒寶好機會。北京XX文物鑒定有限公司特邀故宮博物院、CCTV2鑒寶欄目專家張某某、單某某、李某某等于2010年6月12——13日親臨臺州市市府大道298號方遠國際大酒店3樓會議室為古玩收藏愛好者提供現(xiàn)場有償鑒定服務,也可上門服務。值得一提的是,這則廣告在臺州古玩收藏界掀起一股熱潮,人們爭先恐后拿自己的古董去鑒定(每件藏品的鑒定費200元,開證書每本1500元)。
直到今天在一些中小城市,鑒定專家們涉足不多的地方,廣大收藏愛好者對那些出身名門的所謂國家級專家仍然盲目迷信、敬若神明。不久前,某市某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為了慶祝新樓開盤,搞了一場鑒寶評獎活動。請的是著名主持人王某和故宮鑒定專家葉某某等幾人出場。廣告登出后,因參加的人太多,組委會只能進行預約登記,預約不上的不能參加。
有一個鄰近城市的女士預約時,名額已滿,但第二天還是抱著瓷罐子跑到現(xiàn)場,因入場被阻竟急的哭了起來。她說:好不容易盼來了故宮專家卻不能鑒定實在遺憾,請保安一定放她一馬,要不然要后悔一輩子。廣大藏友們對鑒寶專家們的崇拜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相當迷信的程度。這就應了那句老話:名剎出高僧。但是,名剎雖然是名剎,但出來的是否都是高僧那就另當別論了。
我們應承認故宮、國博等國家級文博機構,專家云集,成果卓著,奠定了其在我國文博領域的最高權威地位,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在我國的民間收藏領域,他們的最高權威地位卻未確立。廣大藏友的迷信來源于一種誤區(qū),那就是把國家文博系統(tǒng)的館藏品與民間的大眾收藏品混為一談。所以也就把兩類不同的專家相提并論,從而導致了在民間收藏品鑒定市場的混亂局面。
下面我們以中國最大的文博機構故宮博物院為例分析一下館藏與大眾收藏的區(qū)別。大家知道故宮的館藏品乃是中國文物的精華所在,其流傳有序,來源可靠。主要繼承了明清兩代的皇宮收藏以及后來一些社會名流、愛國志士的慷慨捐贈。經(jīng)過幾代專家的篩選和甄別,其藏品的真?zhèn)螁栴}已基本解決。而存于民間的古玩藝術品:大到古玉、青銅,小到火花、煙盒,洋洋灑灑品類龐雜。其中絕大部分是民間的實用品,很少精品,官窯官造的東西更是鳳毛麟角。另外,在故宮的館藏中,由于來源可靠所以贗品極少。即使有前人錯鑒的贗品、仿品,也都是手工制造,沒有什么科技手段。這些東西對于故宮專家們眼力來說,可謂門當戶對。一方面是用傳統(tǒng)方法作偽,一方面用傳統(tǒng)經(jīng)驗鑒定,二者處于同一水平線上,所以故宮專家鑒定故宮藏品應該是手拿把掐的事情。
一些老專家們,憑借自己的多年經(jīng)驗,曾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傳統(tǒng)的鑒定方法。例如鑒定唐三彩,要看其釉面開片中的“蜻蜓翅”;鑒定宋代均瓷要看釉面上的“蚯蚓走泥紋”;鑒定宋哥窯要看釉面開片中的“金絲鐵線”;元明龍泉瓷器的鑒定要看底足上面的“火石紅”;明清瓷器內(nèi)壁上出現(xiàn)的雞爪紋亦不可仿等等,都可以稱之為簡捷快速的鑒定訣竅。而現(xiàn)在的民間收藏,絕大部分是從改革開放以后開始的。造假者們?yōu)榱俗非蟾哳~利潤開始大量造假,并且采用一些高科技手段制造一些專門蒙騙鑒定專家的高仿贗品。在這些高仿的贗品面前,傳統(tǒng)的鑒定經(jīng)驗顯然已經(jīng)落后了。什么“蚯蚓走泥紋”、“火石紅”、“蜻蜓翅”、“雞爪紋”對于造假者說來成了小菜一碟。別說專家們,就連一些儀器檢測手段,也往往無能為力。
正因如此,全國有很多博物館對于民間藏品的收藏和鑒定問題專門采取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有的聘任處在民間收藏第一線的民間鑒定專家為本單位的民間鑒定顧問或特邀鑒定師;還有的博物館開始從民間收藏家、鑒賞家中招聘人才,以充實本單位的民間藏品研究力量等等。
前段時間筆者遇到這樣一件事,某市博物館剛剛退休的M館長,退休前頭腦一熱就幫當?shù)豔老板掌眼買了尊宋代的銅佛像(見圖37),花了二、三十萬元。后來這尊佛像擺在家里不斷有行里人提出質(zhì)疑,老板心里沒了底,便找了M館長探討。M館長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幾次親自帶著銅佛到某省博物館和某大學考古研究所進行鑒定,結果是意見分歧,莫衷一是。M館長也早就意識到了現(xiàn)在造假水平大大提高,按照鑒定館藏品的經(jīng)驗恐怕難搞個以水落石出,于是找到筆者希望找一下民間鑒定高手幫助搞搞清楚。經(jīng)過幾個銅器的玩家的鑒定,確認此佛為高仿贗品。其中一玩家甚至指出這尊銅佛的造假者,并當場打電話進行了確認。問題搞清楚了,M館長和藏家都很高興,因為他們可以理直氣壯去退貨了。
當然,出現(xiàn)這些問題也不能全怪專家們的眼力,這是他們工作的環(huán)境條件及工作的任務和性質(zhì)造成的。還以故宮為例,故宮博物院的根本任務是收藏、展覽、管理、研究、考證、保護這六個方面。民間藏品的收藏鑒定和交易顯然就不在故宮主要工作范圍之內(nèi)。所以在故宮現(xiàn)在的26個部門中只有一個“藝術品鑒定中心”,可能是改革開放以后成立的鑒定部門。正因為上述原因,所以故宮包括全國所有的文博系統(tǒng),都規(guī)定本單位的人員不得擅自參加社會上的民間的鑒定活動,可惜的是并沒有一直得到認真的執(zhí)行。
記得在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筆者剛剛進入古玩市場的時候。想鑒定東西還得人托人找到省文物店,請一位退休人員給看上一眼。事后人家還再三囑咐:一定保密不得讓外人知道,因為單位有紀律,不可給人鑒定東西。
應該說這項不介入社會鑒定的規(guī)定是非常正確的,是根據(jù)文博系統(tǒng)與地方收藏有著本質(zhì)差別的特殊情況而制定的,只是到了后來這條規(guī)定被徹底打破。為了一己私利,一些文博系統(tǒng)的專家們紛紛走向市場,去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出了很多的“洋相”,甚至出了比較重大的鑒定事故,給鑒定市場憑添了很多的混亂。故宮專家不是沒有水平而是有很高的水平,但他們的水平不在民間鑒定方面,而是理論研究和館藏品的研究考證方面。博物館里的館藏品和民間藏品畢竟不是一回事。博物館里的館藏品鑒定和民間收藏品鑒定則更不是一回事。
所以在民間藏品鑒定方面,把故宮等文博系統(tǒng)專家看成是最高水平、絕對權威應該是一種認識誤區(qū)。而認識上的誤區(qū)不可怕,可怕的是把這種認識落實于行動,那就要付出沉重的代價了。鑒寶專家王立軍談到一個例子:浙江一個老板收藏紅山文化玉件花了幾個億,收了上萬件,光開證書就花了幾百萬元。那個老板為什么在自己不懂的情況下,敢花巨資去購買假貨呢?正因為他找了故宮的全國著名玉器專家給他把關掌眼開證書,此種事件在民間收藏中屢見不鮮。面對這些名剎里的高僧們,廣大收藏愛好者應保持清醒的頭腦,盡早走出誤區(qū),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經(jīng)濟損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