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了表彰為在數(shù)十年革命戰(zhàn)爭中浴血奮戰(zhàn)、作出卓絕貢獻的指戰(zhàn)員們 ,中央?yún)⒖继K聯(lián)軍銜制制定了我軍的軍銜制度,并于1955年為全軍官兵進行授銜。
這次授銜由于是全軍首次,準備時間比較長,早在1952年起,中央就從給干部定級開始著手了,而在最初的計劃中,黨和軍隊的領袖毛主席當仁不讓地成為唯一一位共和國大元帥。
這主要是出于兩點考慮:一是為了突出毛澤東同志在我軍中超然的領袖地位,使其軍銜高于其他人,二就是參照蘇聯(lián)為武裝力量最高統(tǒng)帥斯大林授予蘇聯(lián)大元帥軍銜,我國也應該為同樣地位的毛主席授予大元帥軍銜。
本來無論是從功績還是威望來講,毛主席成為大元帥都是順理成章地,就連大元帥服都已經(jīng)與1955年準備好了,然而當方案最終呈到毛主席案頭時,卻被偉人直接否決,堅決不同意參加授銜。甚至后來還號召所有離開軍隊的領導不參加授銜,下面本文就為大家介紹此事的始末。全軍授銜并不是一件只涉及軍隊的事情,由于它涉及到軍、地干部的交流、級別待遇的認定,特別是要與之前對全國干部的定級相對應。因此在1955年2月,人大專門開會討論通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這一法規(guī),從法理上為授銜提供了依據(jù)。
而就是這部《條例》明確了我國“大元帥”的定義:對創(chuàng)建全國人民武裝力量和領導全國人民武裝力量進行革命戰(zhàn)爭,立有卓越功勛的最高統(tǒng)帥,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銜。也就是說,從法律上來講,大元帥就只能授予唯一一人,也就是最高統(tǒng)帥毛主席。這部《條例》是人大通過后,經(jīng)毛主席批準實施的,之后所有元帥、將軍、校官、尉官乃至士官的評定都是據(jù)此而來,這也說明最初毛主席至少是沒有公開反對“大元帥”軍銜的。
在正式開始評定軍銜后,除毛主席被評為大元帥,其后的元帥銜共評出13位,除我們后來所熟知的十大元帥外,還有周恩來、鄧小平、劉少奇等三位我黨我軍的主要領導,而大將也同樣不止10名,中將、少將則更加競爭激烈。當時軍銜的評定由彭老總牽頭,解放軍總干部部負責,主要就是羅榮桓、宋任窮、賴傳珠等人,他們不僅要綜合大軍區(qū)報上來的授銜方案名單,還要考慮革命時期各軍團、各方面軍、野戰(zhàn)軍的配置比例,定期向毛主席匯報。
終于,有一次彭老總在中南海向毛主席等人匯報軍銜評定工作進展時,流露出了一絲擔憂,他表示:絕大部分指戰(zhàn)員都是正確面對軍銜評定,對軍委和軍區(qū)的工作比較支持,甚至有的同志還主動要求降低軍銜,但是也還是存在少數(shù)人攀比心過重,對榮譽看得過重,對上報的軍銜不滿意,主動找到我們這提出要求。彭總說的情況是存在的,可能直接找到他的沒有,但通過老戰(zhàn)友、老上級旁敲側擊,表功喊冤的情況實在不少。
最后彭老總向主席表態(tài):我們已經(jīng)號召各軍區(qū),把評定軍銜當成作戰(zhàn)來打,給大家做好動員,搞好團結。
在彭老總的這次匯報之前,工作人員就已經(jīng)把做好的大元帥服拿給毛主席看過,當時毛主席就表態(tài)不要大元帥,這次聽了彭德懷的匯報后,他再一次說道:
你們搞評銜,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根據(jù)國際國內的經(jīng)驗,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讓我穿上大元帥的制服,多不舒服嘛!到群眾中去講話、活動也不方便。依我看呀,現(xiàn)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評軍銜好!當時周總理、劉少奇等人都在場,毛主席當場就征求他們的意見,兩位領導人同樣非常果斷地支持毛主席道:我們也不要參評了。包括最早被列入大將名單的李先念、鄧子恢等人得知毛主席的提議后,同樣紛紛表態(tài):“不要評了”
就這樣,在毛主席的主動帶頭下,一大批已經(jīng)離開軍隊參加地方工作的領導人,無論之前在軍隊中工作了多少年,指揮過多少部隊,都主動提出不再參加軍銜評定。中央和軍委在經(jīng)過討論后,也正式把其作為軍銜評定的標準確定下來,評銜工作的進展也變得十分順利。
因此,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是我國法定的最高軍銜,但卻一直空缺著,而那套專門定制的“大元帥服”,毛主席也一次都沒有穿過。
這樣一個空缺的最高軍銜和一套從沒穿過的大元帥服,體現(xiàn)的是毛主席大公無私、為國為民的情懷,而那套大元帥服則一直收藏在博物館中,供后人瞻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