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郵票博物館 三
中國郵票博物館是社會歷史類專業(yè)博物館。位于北京和平門。1980年7月籌備,1985年7月正式建立。
該館藏品有中外郵票約20萬種、近1億枚,并藏有部分郵政史料文物。其中有清光緒四年(1878)發(fā)行的第1套《海關大龍》郵票、1897年《紅印花加蓋小字一元》郵票、英國1840年發(fā)行的世界第1枚《黑便士》郵票、1912年中華民國第1套加蓋《臨時中立》46枚全套郵票、1930年《贛西南赤色郵政》郵票。這些郵票都已成為世界上珍貴的歷史文物。
該館藏品的構(gòu)成主要是:清代光緒四年(1878)以來海關試辦郵政、國家郵政及郵傳部所保存的郵票檔案資料,以及帝國主義侵華機構(gòu)在中國發(fā)行的各類郵票;中華民國元年(1912)以來北洋政府、南京國民黨政府以及地方政權發(fā)行的郵票檔案資料;東北、華北、蒙疆等偽政權發(fā)行的各類郵票資料;中國人民革命戰(zhàn)爭時期、1930年以來各革命根據(jù)地、解放區(qū)發(fā)行的各類郵票及部分檔案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郵電部發(fā)行的各類郵票、檔案資料、郵政原圖、雕刻原版、國內(nèi)著名畫家的藝術作品、向各方征集和愛國人士向國家捐獻的郵票資料;通過萬國郵政聯(lián)盟,從各盟員國交換來的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郵票;國內(nèi)外集郵圖書、美術圖書、文物圖書等重要專業(yè)圖書資料。
該館舉辦有基本陳列、專題郵票展覽與集郵家藏品展覽,國際間政府文化交流項目的郵票出展與來展。
交通
1. 地鐵和平門
2. 百利寶201、7、14、9、820、特4、808、826和平門 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
全套共有3種面值,幣制為關平銀,1分銀為綠色,3分銀為紅色,5分銀為黃色,刷色有深淺暗亮等差異,采用凸版印刷,有背膠,齒孔12.5度。由上海海關造冊處印制,先后分三期印制、發(fā)行,根據(jù)票幅和紙張等特征分為:
薄紙大龍 1878--1882年印制,為第一期。紙質(zhì)韌薄,略呈透明,圖框間距約2.5mm,后期全張為25(5*5)枚,但3分銀全張為20(5*4)枚。此期印量最多。
闊邊大龍 1882年印制,為第二期。圖框間距約4.5--5.0mm,紙張比較復雜,有的脆薄而易裂損。因紙張尺寸關系,3分銀全張改為15(5*3)枚,除3分銀外,另外兩種印量較少。5分銀新票存世尤少,為名貴品,俗稱黃5分,全張新票為孤品,原由美國集郵家施塔收藏,曾被中華郵票會譽為“西半球最罕貴之華郵”,1991年由香港林文琰購藏。
厚紙大龍 1883--1885年印制,為第三期。紙質(zhì)厚而不透明,圖框間距2.5--3.25mm,因子模磨損和紙張尺寸關系,全張都改為20(4*5或5*4)枚。按齒孔形態(tài)又分光盼、毛齒2套。
大龍郵票發(fā)行量共約法100萬枚,關于它的具體發(fā)行日期迄今為止未見記載,經(jīng)研討,大龍郵票的最早發(fā)行日期被認為在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之間。因此,大龍郵票的發(fā)行史、子模特征和版式、郵戳、實寄封等,長期以來都是集郵研究的重要課題。
闊邊大龍 5 分銀全張
在中國珍郵中,首屈一指的要數(shù)闊邊大龍5分銀全張新票。大龍郵票自1878年發(fā)行以后,先后共發(fā)行三次:第一次印制用薄紙,故稱《薄紙大龍》;第二次印制因印版重新組合,子模之間的距離加大,使郵票圖案的邊框和齒孔之間的距離加寬,故稱為《闊邊大龍》;第三次印制因所用紙質(zhì)較厚,故稱為《厚紙大龍》。其中第二次印制的《闊邊大龍》于1882年2月發(fā)行。這時,正趕上郵件猛增,郵票需求量增多。在印制時,首先印制了3分銀面值的票,所用紙張為先期印制《薄紙大龍》郵票時裁剩下的小張紙,全張枚數(shù)為15(5×3);隨后印制面值1分銀郵票時,改用不厚不薄的紙張,全張枚數(shù)為25(5×5);最后印的是面值5分銀郵票,改用法國產(chǎn)的薄而易脆裂的蔥皮紙來印制,全張枚數(shù)為25(5×5)。這種紙質(zhì)不適合印制郵票,但因找不到其他的紙,只好用它暫印了2萬枚,僅有800全張。因印量少,僅9個月就銷售一空。再之這種郵票紙薄易裂,不易保存,存世的新票僅有百余枚。在這些存世的新票中,留存于世的全張郵票,僅有一件孤品。這件孤品(見圖)原為美國華郵集郵家吉姆司·施塔所藏,曾被中國著名集郵家周今覺譽為“西半球最罕貴之華郵孤品”。1991年9月,這件孤品在英國蘇富比公司拍賣,被香港集郵家林文琰以37.4萬英鎊買得,使這件流落在外的中國第一珍郵,終于榮歸故里。
紅印花加蓋郵票
發(fā)行日期:1897.2.2(光緒二十三年一月一日)
齒孔度數(shù):12-16
印刷版別:雕刻版
圖幅:18.5×22.5
原票全張枚數(shù):100(10×10)
加蓋全張枚數(shù):(1)(2)(4)-(8)100(4×5×5);
(3)100(5×10×2)
原票印刷:英國倫敦華德路公司
加蓋:上海海關造冊處和民營印刷廠
(1)紅印花票 當壹分(黑、大字)
(2)紅印花票 暫作洋銀貳分(黑、小字)
(3)紅印花票 暫作洋銀貳分(黑、大字)
(4)紅印花票 暫作洋銀肆分(黑、小字)
(5)紅印花票 暫作洋銀肆分(黑、大字)
(6)紅印花票 當壹圓(黑、小字)
(7)紅印花票 當壹圓(黑、大字)
(8)紅印花票 當伍圓(黑)
紅印花八寶:
紅印花原票
紅印花小字“當壹圓”
紅印花小字“當壹圓”四方連
紅印花小字“當壹圓”舊票
紅印花小字貳分倒蓋兼復蓋
紅印花“當伍圓”倒蓋
紅印花雙色復蓋小字4分
“綠衣紅娘”
紅印花原票
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的原票,面值3分,以紅為主色,刷有紅、朱紅、絳紅,因曾被誤認為是印花稅票,而得名《紅印花票》。其實,它是上海海關于1896年9月印制的原擬用于報關單上貼用的收費憑證,后因商人反對,未能實施,從未發(fā)行。1897年清代國家郵政為應急需,便利用上海海關未發(fā)行的《紅印花票》加蓋改作郵票。在加蓋之前,僅取出2全張共200枚,用于饋贈中外高級官員、存檔加蓋設計等,其余全部用于加蓋改作郵票。因此,未經(jīng)加蓋的紅印花原票,存世量很少。據(jù)黃光城考證,存世僅有53枚。未加蓋的紅印花原票并不是郵票,之所以與中國珍郵并列齊名,因為它是紅印花加蓋票的原票,而中國清代珍郵,大多是由紅印花原票加蓋產(chǎn)生的。最著名的是“紅印花八寶”:紅印花原票、紅印花小字“當壹圓”、紅印花小字“當壹圓”四方連、紅印花小字“當壹圓”舊票、紅印花小字貳分倒蓋兼復蓋、紅印花“當伍圓”倒蓋、紅印花雙色復蓋小字4分、“綠衣紅娘”。
紅印花小字“當壹圓”
紅印花小字“當壹圓”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共有8種,即紅印花加蓋小字“當壹圓”、紅印花加蓋大字“當壹圓”、紅印花加蓋大字“當伍圓”、紅印花加蓋小字“暫作洋銀貳分”、紅印花加蓋大字“暫作洋銀貳分”、“紅印花加蓋大字“當壹分”、紅印花加蓋小字“暫作洋銀肆分”、紅印花加蓋大字“暫作洋銀肆分”。另外還有一種未發(fā)行的試色樣票紅印花加蓋小字“暫作洋銀貳分”(綠色加蓋)。在正式加蓋的8種紅印花暫作郵票中,最先加蓋的是小字“當壹圓”,后因嫌加蓋的“當壹圓”字體太小,又改用大字加蓋。傳說加蓋小字“當壹圓”只有2個全張,共計50枚。至今流傳下來的共發(fā)現(xiàn)32枚,其中有四方連一件,橫雙連一件,其余均為單枚。在存世的32枚中,有兩件孤品,一件為四方連,一件為蓋銷舊票。此外,還有兩件珍貴的變體票,一件為加蓋英文“dollar”后邊漏“·”點,一件為加蓋英文“dollar”后邊句點遠離。漏句點紅印花小字“當壹圓”,由日本著名華郵集郵家水原明窗收藏。紅印花小字“當壹圓”存世量稀少,是中國最名貴的郵票之一。
紅印花小字“當壹圓”四方連
紅印花小字“當壹圓”四方連紅印花加蓋票中的存世孤品,因此被譽為“東半球最罕貴之華郵”。這件孤品原由費拉爾秘藏,他在世前秘不告人。只是在他去世之后20年,由他的遺孀披露于世。1924年先被上海英籍郵商施開甲得知,并告訴中國著名集郵家周今覺。周今覺為獲得此寶,費盡苦心,花費了3年時間,于1927年用2500兩紋銀購得,因此而享有“華郵之王”、“郵王”之美稱。20年后,周氏因年邁,又將此寶以黃金330兩價格出讓給中國集郵家郭植芳。1948年郭氏移居美國。1967年郭氏病逝,臨終前曾叮囑其妻一定要把這件孤品轉(zhuǎn)讓給中國人收藏;寧肯低價讓給中國人,決不高價賣給外國人。1982年,香港集郵家林文琰用30萬美金從郭夫人劉兆珊女士處獲得這件珍寶。
紅印花小字“當壹圓”舊票
在紅印花小字“當壹圓”郵票中,蓋銷有八卦戳的舊票僅發(fā)現(xiàn)1枚,是傳世孤品。此票原為清代上海海關造冊處德籍繪圖員費拉爾所有。有關這枚舊票的產(chǎn)生有兩種傳說:一種傳說是費拉爾曾把這枚票先貼在信封上,待用八卦戳蓋銷后,又從信封上揭下,致使郵票背面略有損傷。后來,費拉爾又把這枚蓋銷票送給其僚婿英人雷本。另一種說法是費拉爾送給雷本的這枚郵票原來是新票,因票面上略帶有瑕疵,雷本為了掩蓋,便拿到郵局請求蓋銷。雷本得到這枚蓋銷舊票之后,就把它同其他舊票一起放在鏡框里置于室內(nèi),時間長了,使得郵票刷色有點褪色。1926年1月,雷本在上海郵票會上曾公開展出此票。第二年4月,他以1500元把全框郵票轉(zhuǎn)讓給上海郵商陳復樣,其中包括這枚“小壹圓”舊票;同年5月,陳氏將這枚珍郵以1000元轉(zhuǎn)讓給天津集郵家袁寒云。后來,袁氏又把這枚珍郵轉(zhuǎn)賣給上海的外籍集郵家布許;布許又把這枚珍郵轉(zhuǎn)售給福州的阮景光。1931年,阮氏破產(chǎn)出售珍郵,又被布許購得;布許又將這枚珍郵轉(zhuǎn)售給山東劉子惠。1944年7月,劉氏以1000美元售給上海集郵家馬任全。1956年馬任全將這枚珍郵捐獻給國家,現(xiàn)藏于中國郵票博物館(3)。
紅印花小字貳分倒蓋兼復蓋
紅印花加蓋“暫作洋銀貳分”郵票,有大字、小字兩種。小字的主要特征是小字的“2”字與英文“Cents”字平列(同是一排);大字則為兩排,“2”字排在英文“Cents”的上面。小字加蓋全張分為5張加蓋,每次加蓋20(10×2)枚。當時由上海一家私人印廠承擔加蓋,在加蓋時,由于操作者一時疏忽,誤把加蓋的紅印花原票倒置,造成倒蓋錯體票;在加蓋過程中,由于人為或機器事故,在加蓋過程中連續(xù)重復加蓋,形成類似重影的復蓋。復蓋現(xiàn)象在加蓋票中極少見,而紅印花小貳分倒蓋兼復蓋郵票,不僅倒蓋,而又復蓋,是極難得的“雙料”錯體票。據(jù)考證,這種錯體票存世不足20枚,其珍貴性在紅印花小字“當壹圓”郵票之上,被譽為“紅印花錯體之王”。
紅印花“當伍圓”倒蓋
紅印花加蓋“當伍圓”郵票,是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中面值最高的一種。由于面值高,出售很少,大部分被用于匯票上貼用,很少為郵資使用,實寄封極少。貼在匯票上的“當伍圓”郵票,在匯款兌付后,匯款執(zhí)據(jù)即上繳郵政總局銷毀,流傳于世的為數(shù)甚少。據(jù)有關資料記載,這種紅印花加蓋“當伍圓”郵票,總數(shù)量為5000枚(菲律賓華人集郵家黃光城經(jīng)研究推測,加蓋數(shù)量應為2萬枚)。其中“當伍圓”倒蓋則更少。紅印花加蓋“當伍圓”郵票存世量約300枚,其中倒蓋只有70枚,約占四分之一。
紅印花雙色復蓋小字 4 分
在紅印花加蓋“暫作洋銀肆分”郵票時,初加蓋用的版上阿拉伯數(shù)字“4”比較小,只加蓋了200枚,后又改為大號“4”字。因此,紅印花加蓋“暫作洋銀肆分”票有大、小字之分。小字4分是紅印花加蓋票的珍貴郵票之一,但在小字4分加蓋票中,還有一種雙色復蓋變體票則更為珍貴。這種雙色復蓋變體票形成的原因是開始先用紫油墨加蓋,墨色較淡,字跡模糊;后又改用顏色深的黑色油墨重蓋一次,兩次加蓋的油墨未能完全重合,先加蓋的紫色文字居中,后加蓋的黑色文字偏右,形成雙色復蓋小字4分罕品。據(jù)考證,紅印花雙色復蓋小字4分票,存世僅發(fā)現(xiàn)19枚,其中4枚舊票,數(shù)量稀少,更為珍貴。
“綠衣紅娘”
即紅印花加蓋“暫作貳分”票的試蓋樣票,也稱紅印花小字2分綠色加蓋票。因用綠色油墨加蓋在紅印花原票上,故被雅稱“綠衣紅娘”。這種加蓋票原由上海一家私人印刷廠承擔,廠方用綠色油墨試蓋樣票后,將試蓋樣送海關造冊處審查。因用小字“2”加蓋于紅印花票上,綠字不顯眼,未被采用,后歸檔。此票后來有少量流出,最早于1942年在上海出現(xiàn),集郵家從一位外國人手里購得后,即撰文在郵刊上進行介紹,在當時引起轟動。之后,招引了許多郵迷對它愛慕和追求,使其身價非凡。據(jù)考證,現(xiàn)今存世不足10枚,其一件直雙連由中國郵票博物館(5)收藏,其余7枚均為單枚。
民國:
民國四珍:
“宮門倒印”郵票
北京一版帆船叁分加蓋“暫作貳分”倒蓋郵票
北京二版帆船肆分加蓋“暫作叁分”倒蓋郵票
北京一版帆船票加蓋“限省新貼用”郵票
紐約版孫中山像“邊框倒印”郵票
“宮門倒印”郵票
紐約版孫中山像貳元“中心倒印”郵票也稱紐約版孫中山像“邊框倒印”郵票。
1941年2月21日,中華民國郵政發(fā)行了一套孫中山像普通郵票,全套共16枚。面值分為分、角、元三種。因由紐約美國鈔票公司承印,故稱紐約版。這套郵票,在面值為2元的郵票套印時,因印刷工人的粗心,把邊框印倒了,產(chǎn)生孫中山像“邊框倒印”的錯體票。這種錯體票,當時僅發(fā)現(xiàn)一個郵局全張,共50(10×5)枚。之后,再沒有發(fā)現(xiàn)這種錯體票。由于存世量少,被集郵界列為“民國四珍”之后的“民國第五珍郵”。這種錯體票是被當時在重慶的一個叫鄭晴初的中學生偶然購得發(fā)現(xiàn),并引起轟動。經(jīng)過幾十年的變遷,最初以100法幣購得一版50枚的錯體票,如今在他手里僅留有1枚了。1992年9月30日,在香港舉辦的“中國和香港珍郵、信封”大拍賣中,曾以121萬元港幣拍出一件這種錯體票的十方連,再次轟動郵壇。
北京一版帆船叁分加蓋“暫作貳分”倒蓋郵票
1922年11月1日,中華民國郵政調(diào)整資費,明信片和印刷品郵資由1分調(diào)為2分,國內(nèi)平信由3分調(diào)為4分。因當時臨近圣誕節(jié)和元旦,郵寄明信片和印刷品郵件猛增,需要大批2分面值的郵票,再加上當時平信郵資已由3分改為4分,3分面值的郵票用量大減。因此,郵政當局決定將庫存的北京一版帆船郵票加蓋暫作2分使用。加蓋的方式為用紅色油墨在郵票中心加蓋“2Cts.”,兩側(cè)加蓋“暫作貳分”,四角用小五星蓋印住原面值。在加蓋過程中,由于印刷工人粗心,造成倒蓋錯體票。關于這種倒蓋錯體票的發(fā)現(xiàn),傳說是一位外國人到蘇州游玩,在郵局買了2枚面值2分的郵票寄信,他發(fā)現(xiàn)這是倒蓋錯體票,便又一連買了12枚。這時,郵局營業(yè)員才驚奇地發(fā)現(xiàn)是倒蓋錯體票,便請示局長立即停售,并動員這位外國人把已購到的錯體票退回。這位外國人堅決不退回。營業(yè)員只好把未售出的錯體票全部封存,并上交郵政總局銷毀。據(jù)考證,這種錯體票存世量僅有20枚,實寄封僅有1枚。因數(shù)量少,較珍罕,被集郵者列為“民國四珍”之一。
北京二版帆船肆分加蓋“暫作叁分”倒蓋郵票
也稱北京新版帆船肆分加蓋“暫作叁分”倒蓋票。
1922年11月1日,中華民國郵政調(diào)整郵費,國內(nèi)平信由3分調(diào)為4分,并準備了大量面值為4分的北京二版帆船郵票。后來這種調(diào)整郵資的舉措,遭到地方軍閥的反對,實行不久,即又停止。國內(nèi)平信郵資仍改為3分。但已大量備用的4分郵票又派不上用場,而面值3分的郵票用量大增而短缺。為此,郵政當局便將4分帆船郵票加蓋暫作3分郵票。加蓋的方式是用紅色油墨在郵票中心加蓋“3Cts.”,兩側(cè)加蓋“暫作叁分”字樣。在加蓋時,由于印刷工人的疏忽,產(chǎn)生了倒蓋錯體郵票。傳說這種錯體票出在北京(圖示票為從汕頭寄遞的舊票),但卻是被住在上海的一位外國人購得而發(fā)現(xiàn)。其存世量約為10枚,很珍貴,被列為“民國四珍”之一。
北京一版帆船票加蓋“限省新貼用”錯體郵票簡稱“限省新貼用”郵票。
這是中華民國郵政在新疆發(fā)行北京一版帆船票上加蓋“限新省貼用”郵票時出現(xiàn)的錯體票。中華民國郵政時期,因各地幣制不同,幣值相差懸殊,為防止從低幣值地區(qū)購買郵票到高幣值地區(qū)謀利,特在郵票上加蓋“限×省貼用”字樣,如“限新省貼用”、“限滇省貼用”、“限四川貼用”等。1915年,中華郵政在發(fā)行“限新省貼用”郵票時,全套共16枚,其中面值1元的帆船郵票采用紅色加蓋“限新省貼用”字樣,其余均為黑色。在加蓋1元帆船票全張50(10×5)枚中,其中有1枚因排字工人粗心,把“限新省貼用”中的“新省”二字顛倒,因此造成“限省新貼用”錯體票。傳說這種錯體票是一位僑居上海的外國人首先發(fā)現(xiàn)的。他從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郵局函購“限新省貼用”郵票100套,在清點郵票時,發(fā)現(xiàn)面值1元票中有1枚“限省新貼用”錯體票。于是,他又寫信并匯款給新疆迪化郵局,要求把全張中僅有的1枚錯體票,連同3枚正體票撕成四方連,無論有多少,均全部購下。迪化郵局接到這位外國人來信后,檢查面值1元票全張中,果然有1枚錯體票,當即將這種錯體票全部撕下,上交銷毀。在回收這種錯體票中,僅有少數(shù)流出,后被集郵者列為“民國四珍”之一(見圖三連票中央的1枚)。
紐約版孫中山像貳元“中心倒印”郵票也稱紐約版孫中山像“邊框倒印”郵票。
1941年2月21日,中華民國郵政發(fā)行了一套孫中山像普通郵票,全套共16枚。面值分為分、角、元三種。因由紐約美國鈔票公司承印,故稱紐約版。這套郵票,在面值為2元的郵票套印時,因印刷工人的粗心,把邊框印倒了,產(chǎn)生孫中山像“邊框倒印”的錯體票。這種錯體票,當時僅發(fā)現(xiàn)一個郵局全張,共50(10×5)枚。之后,再沒有發(fā)現(xiàn)這種錯體票。由于存世量少,被集郵界列為“民國四珍”之后的“民國第五珍郵”。這種錯體票是被當時在重慶的一個叫鄭晴初的中學生偶然購得發(fā)現(xiàn),并引起轟動。經(jīng)過幾十年的變遷,最初以100法幣購得一版50枚的錯體票,如今在他手里僅留有1枚了。1992年9月30日,在香港舉辦的“中國和香港珍郵、信封”大拍賣中,曾以121萬元港幣拍出一件這種錯體票的十方連,再次轟動郵壇。
解放區(qū):
贛西南赤色郵政郵票
湘贛邊省赤色郵政郵票
江西赤色郵政郵票
半白日圖郵票
“稿”字郵票
贛西南赤色郵政郵票中國人民革命戰(zhàn)爭時期發(fā)行最早的郵票。
1930年3月,贛西南蘇維埃政府創(chuàng)建了贛西南赤色郵政總局,并于同年五六月間發(fā)行了第一套郵票。據(jù)檔案記載,這套郵票為方形,蓋以紅硃,略似圖記,四周及中央繪有星形,上有赤色郵政,其面值除1分外,還有幾種。至今未見實物存世。1930年10月,又發(fā)行了第二套郵票,全套共3枚。面值和刷色分別為1分藍色、3分黃綠色、8分藍色。郵票主圖案為“8”字形花框內(nèi)直列“贛西南赤色郵政”字樣,上端左右兩角圓框內(nèi)為中文面值;下端左右兩角圓框內(nèi)1分票均為“1”字、3分票均為“3”字、8分票則分別印有“郵票”二字。郵票圖幅約為24毫米×19.5毫米。無齒孔。白紙。石版印刷。當時,這套郵票僅在贛西南蘇區(qū)三十多個縣內(nèi)流通使用。至今所發(fā)現(xiàn)的這套郵票,均為貼在實寄封上的舊票。共發(fā)現(xiàn)14個實寄封上貼有21枚郵票,其中面值1分票僅發(fā)現(xiàn)實寄封1個,上面貼有2枚1分票;面值3分票發(fā)現(xiàn)6個實寄封,上面各貼1枚票;面值8分票發(fā)現(xiàn)7個實寄封,有6個實寄封上各貼2枚8分票,另一個封上只貼1枚票。這些實寄封,分別藏于中國郵票博物館(7)和日本集郵家水原明窗、古莊昭夫,香港集郵家楊乃強等人手中。
湘贛邊省赤色郵政郵票
湘贛邊省赤色郵票是中國人民郵政最早的郵票之一。該票逐枚手繪,各枚圖案細部不盡相同,石印。全套三枚:1分(藍灰色)、2分(藍綠色)、8分(藍綠色或藍色)。面值1分和2分兩種新票,目前偶爾能夠見到。面值8分的一種非常稀少。這套郵票是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江西赤色郵政郵票
江西赤色郵政郵票1931年5月,贛西南郵政總局改名為江西赤色郵務總局。根據(jù)當時頒布的《赤色郵政暫行章程規(guī)定的郵資標準》,應發(fā)行銀元幣值半分、1分、3分、8分四種面值郵票和1分、2分、5分三種面值的欠資郵票。但目前僅發(fā)現(xiàn)面值1分郵票1枚,為舊票。郵票中心圖案為“8”字形花框,框內(nèi)直列“江西赤色郵政”字樣,上端右左兩角圓框內(nèi)為中文面值“壹分”,下端兩角圓框內(nèi),均為阿位伯數(shù)字“1”。淡紅色。票幅為35毫米×26毫米。圖幅為25毫米×20毫米。無齒孔。白紙。石印。這枚舊票孤品現(xiàn)由福建省集郵家李國方珍藏。李父原在中華郵政福建省郵務管理局任職,他有收藏愛好。一次,他從一位海關人員手里獲得一件貼有“江西赤色郵政”郵票的信封,回家后便送給其愛好集郵的兒子李國方。當時集郵時間不長的李國方,還不懂得這種實寄封的珍貴,便把郵票從信封上剪下來收藏。李國方一直把這枚郵票珍藏了五十多個春秋之后,為搞清這枚郵票的歷史背景,才公布于眾。并被集郵界研究證實,這是江西赤色郵務總局發(fā)行的郵票中,唯一存世的實物,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歷史價值。
半白日圖郵票
半白日圖郵票也稱半白日徽。1937年12月,晉察冀邊區(qū)臨時郵政發(fā)行的郵票。全套郵票共2枚,面值和刷色分別為:法幣1分藍色、5分藍色。郵票中心圖案相同,在倒三角形中,上方橫框內(nèi)印有“臨時郵政”字樣,中間為半個青天白日徽,下邊為面值1或5。在郵票上部橫框內(nèi)印有“晉冀察邊區(qū)”字樣,下部兩邊角印有漢字面值“壹分”(或伍分)字樣。無齒孔。白紙。平版。圖幅為28毫米×28毫米。這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解放區(qū)發(fā)行的第一套郵票,1937年12月發(fā)行,1938年10月停用,使用不到1年。因使用時間短,再加上抗日戰(zhàn)爭時期條件艱苦,環(huán)境惡劣,流傳下來的極少。面值5分的舊票存世僅1枚,蓋有1938年4月20日河北王快鎮(zhèn)郵戳,由日本集郵家水原明窗珍藏。
“稿”字郵票
因在郵票中心圖案上加蓋一黑色“稿”字,并專供淮南區(qū)《新路東》報社記者、通訊員郵寄稿件時貼用而得名。1942年淮南交通總站發(fā)行。全套1枚,無面值。它是利用交通總站同年發(fā)行的面值20分淺綠色《五角星圖郵票》子模印制,在印制時刷色改為紅色,并在上面加蓋了一個黑色2號宋體“稿”字。郵票主圖案為光芒四射的五角星,五角星內(nèi)有陰文面值數(shù)字“20”字樣,五角星上方為拉丁文拼音文字“XUAINAN”(淮南)。圖幅為18毫米×18毫米。無齒孔。石版印刷。利用收電報紙反面印制。因是專用并表示郵資總付的郵票,印量極少。存世量不到20枚,其中“稿”字四方連票,存世僅一件,由著名集郵家沈曾華先生珍藏。這是1943年沈曾華在淮南調(diào)動工作時,戰(zhàn)友周世民知道其集郵,特地把自己當通訊員寄稿專用的“稿”字四方連送給他留作紀念。如今這件“稿”字四方連,被集郵家們譽為中國解放區(qū)郵票中的“紅印花”郵票,已被列入世界珍郵之列。
中國人民郵政:
藍色“軍人貼用”郵票
蘇聯(lián)十月革命紀念郵票
首都名勝天安門放光芒
蔡倫“公元前”錯票
全國山河一片紅
大“全國山河一片紅”
毛澤東給日本工人題詞
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萬歲
藍色“軍人貼用”郵票俗稱藍軍郵。
因郵票圖案底色刷藍色而得名。1953年,經(jīng)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委通信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商定,為優(yōu)待現(xiàn)役軍人免費寄信,由郵電部負責設計印制一套“軍人貼用”郵票,預定1953年8月1日供中國人民解放軍干部、戰(zhàn)士寄信使用。全套郵票共3枚。面值均為人民幣(舊幣)800元。郵票圖案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軍徽下方印有“軍人貼用”、“中國人民郵政”和“800元”字樣。3枚郵票圖案和面值均相同,只是底色分別為桔紅、棕紅、藍色。據(jù)此,后來集郵界俗稱其“黃軍郵”、“紫軍郵”、“藍軍郵”?!八{軍郵”印量為3250萬枚。當1億多全套“軍人貼用”郵票印就,在部分發(fā)往大軍區(qū)后,有的部隊在使用這套郵票時反映,極易從信封上暴露部隊的番號、駐地、流動情況等,也不便控制使用范圍。因此,很快便停止使用并收回。庫存的大量郵票經(jīng)批準予以銷毀。全套3枚郵票中,“藍軍郵”流出量最少。
偉大的蘇聯(lián)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紀念郵票,簡稱紀20錯版票。
1952年11月7日,是十月革命35周年紀念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擬定在這一天發(fā)行紀念郵票1套,全套4枚,郵票名稱定為《慶祝蘇聯(lián)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紀念》。1952年7月16日,郵政總局在致函中蘇友好協(xié)會總會征求對郵票圖稿意見時,中蘇友好協(xié)會總會提出郵票名稱應改為《偉大的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紀念》。郵票名稱改正后,又交中宣部審核,沒有異議。于是,郵票圖稿正式發(fā)工廠制版印刷。與此同時,還設計了紀念郵戳。9月初,當把紀念郵戳圖案送到中央辦公廳審核時,對郵戳圖案設計沒什么意見,但要求在郵戳上加上“蘇聯(lián)”二字,即把《偉大的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紀念》改為《偉大的蘇聯(lián)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紀念》。既然郵戳上加了“蘇聯(lián)”二字,郵票名稱也應該與此一致。于是,郵政總局有關部門便通知承印這套郵票的北京人民印刷廠,在郵票名稱上加上“蘇聯(lián)”二字。就這樣,把原來已改正過來的郵票名稱,又改了回去。由于反來復去修改,影響了印刷進度,原擬在1952年11月7日發(fā)行這套郵票的計劃落空了。因此,又改在1953年2月14日發(fā)行,這一天正是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紀念日。1953年1月31日,郵電部發(fā)布公告,發(fā)行這套郵票的名稱為《偉大的蘇聯(lián)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紀念》。1953年2月7日,上海郵電局接到郵電部關于這套郵票的發(fā)行公告后,對這套郵票的名稱向郵政總局提出意見。郵政總局又去找中宣部研究。中宣部明確答復,在十月革命節(jié)紀念口號中,沒有“蘇聯(lián)”二字,因為十月革命在先,然后才誕生“蘇聯(lián)”,郵票名稱《偉大的蘇聯(lián)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紀念》必須改正。當時這套郵票已全部印好,并分發(fā)到各地郵局,準備在2月14日出售。于是郵電部立即發(fā)出急電,停止出售這套郵票。說來也巧,1953年2月14日正是春節(jié)。郵電部急電下發(fā)以后,湖南省長沙市電訊局值班服務員由于工作粗心失職,未向衡陽地區(qū)下發(fā)郵電部急電電文。衡陽郵電局雖未接到停售“紀20”的電文,但也沒有按期在2月14日出售。因為考慮到正是春節(jié),放假3天,以往節(jié)假日都沒發(fā)售過新郵票,所以在春節(jié)放假3天過后,于2月17日才開始出售這套郵票。大約出售了半個月左右,湖南省郵電管理局才發(fā)現(xiàn)衡陽地區(qū)各郵局在出售紀20《偉大的蘇聯(lián)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紀念》錯版郵票,便立即通知他們停止出售。但為時已晚,有少量售出。這是新中國第一套錯版郵票,如今已成為新中國郵票中的珍郵。1953年4月,郵電部決定重新印制發(fā)行《偉大的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紀念》郵票,并于當年10月5日正式發(fā)行,全套郵票仍為4枚,圖案也與原來的錯版票相同,只是刷色做了調(diào)整,志號仍為“紀20”。
( 附圖為重新印刷 C20 )
首都名勝“天空光芒四射”郵票也稱“天安門放光芒”,簡稱“放光芒”。
原為特15《首都名勝》郵票中第三枚?!妒锥济麆佟粪]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發(fā)行的第一套名勝古跡郵票,計劃于1956年6月15日發(fā)行。全套郵票共計5枚,其中5-3·(106)天安門圖因印刷效果欠佳,而推遲發(fā)行。這枚郵票圖案設計者邵柏林意在表現(xiàn)太陽升起時天安門上空光芒萬丈的景色,以寓意新中國如旭日東升,朝氣蓬勃,蒸蒸日上,但由于當時印刷技術的局限,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有人誤認為是設計者故意搞成的“烏云遮日”,因此停售了這枚郵票。特15《首都名勝》郵票原計劃1956年6月15日正式發(fā)行,但由于江西、江蘇、浙江等省個別郵局提前出售,故在下令停售之前,已有幾百枚“放光芒”郵票流入社會,未能收回。這套郵票除天安門1枚外,其余4枚均按期發(fā)行。天安門1枚經(jīng)重新繪制,于1957年2月20日才正式發(fā)行。其圖案依然采用旭日東升時的天安門景色,與“放光芒”圖案相比,把耀眼直射的光芒修改為燦爛的朝霞。這枚郵票因流出量較少,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中的珍品。
蔡倫公元前錯票,也稱“公元前”
此票是紀92《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二組)第一圖蔡倫像多一“前”字的子模變體。郵票左上角印有科學家姓名及生卒年份、朝代,應為“蔡倫(公元?--- 一二一)漢”,這一子模變體為“蔡倫(公元前?--- 一二一)漢”。此票印刷全張包括2個郵局全張,各為50(10*5)枚,這一子模變體出現(xiàn)在左邊郵局全張的第16號票位。根據(jù)實物研究,郵票文字設計即多一“前”字屬常識性錯誤,于是用手工涂去黑色圓筒開印版上100枚子模的“前”字,因操作疏忽,漏涂1枚,從而形成變體,為影寫版郵票有代表性的子模變體。此票發(fā)行后,這一變體先由集郵者發(fā)現(xiàn),經(jīng)上海市集郵分公司匯報后,郵票發(fā)行部門即令從全張中撕下收回,但已有一定數(shù)量外流。1983年天津市郵票公司出售庫存紀92郵票1300余套,沒有撕下收回變體這一枚,又有少量流出。據(jù)推測存世約有數(shù)千枚。
“全國山河一片紅”未發(fā)行票,又稱“一片紅”。
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產(chǎn)生的錯版票。原定1968年11月25日發(fā)行,全套1種,面值8分,圖案為工農(nóng)兵高舉《毛主席語錄》,背景是一片紅旗和群眾歡呼場面,上方是一幅光芒四射的中國地圖,地圖上有“全國山河一片紅”金色票名,彩色影寫版,票幅30mm*40mm,齒孔11.5*11度,有背膠。
1968年9月,中國除臺灣省外,29個省、市、自治區(qū)都成立了軍代表、干部、群眾三結(jié)合的政權機構(gòu)----革命委員會。為紀念這一事件,郵電部決定發(fā)行此票。11月23日有人在北京提前購得此票,發(fā)現(xiàn)郵票上中國地圖的輪廓畫得不完整、不準確,未畫西沙和南沙群島,便向郵電部反映。為此,又因?qū)⑴_灣省畫成白色,與祖國大陸的紅色不統(tǒng)一,郵電部軍事管制委員會通令取消發(fā)行并向公眾收回此票。當時發(fā)行和收回上交政治題材郵票的態(tài)度被視為政治立場的表現(xiàn),先有不少地方提前發(fā)售,后又嚴厲查處私藏不交的集郵者,因此售出雖多,但存世稀少,估計此票存世約1000枚左右。
大“全國山河一片紅”郵票,簡稱大一片紅
與“全國山河一片紅”比較而言,因比其大,故名?!拔幕蟾锩逼陂g未正式發(fā)行的一套郵票。1967年1月31日至1968年9月5日,全國(除臺灣省外)各省、市、自治區(qū)都相繼成立革命委員會,以取代各部門各地方的黨政領導機構(gòu)。1968年9月~10月,為了慶?!盁o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計劃發(fā)行這套郵票。全套1枚。面值8分。郵票圖案為紅色的中國地圖上,印有金黃色“全國山河一片紅”字樣,地圖下面為高舉“紅寶書”和紅旗的工農(nóng)兵群眾隊伍,底邊橫框內(nèi)印有“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萬歲!”字樣;郵票圖案左側(cè)白邊上印有“中國人民郵政”銘記和面值“8分”字樣。票幅為60毫米×40毫米。據(jù)傳說,這套郵票未發(fā)行的原因是因郵票印樣送有關部門審查時,有關領導因嫌票幅太大而未批準。因此,后來便又印制了小票幅的《全國山河一片紅》。大“全國山河一片紅”印樣極少,存世量更少,很珍貴。
“毛澤東給日本工人題詞”郵票
“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萬歲”郵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大清紅印花郵票
紅印花四寶
中國珍郵欣賞(圖)
倒蓋兼復蓋郵票
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小字2分倒蓋票
嘉德秋拍預覽 | 中國郵票的經(jīng)典至尊——紅印花系列加蓋郵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