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本名重黎,中國上古帝王,以火施化,號赤帝,后尊為火神、水火之神、南海神,古時三皇五帝五帝之一(有爭議),葬衡陽市南岳區(qū)。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盡頭衡山,是他傳下火種,教人類使用火的方法,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揚動聽、感人肺腑的樂曲,相傳名為《九天》,使黎民百姓精神振奮,情緒高昂,對生活充滿熱愛。。另一說祝融為顓頊帝孫重黎,高辛氏火正之官,黃帝賜他姓“祝融氏”。在日常用語中,「祝融」是火的代名詞。祝融死后,葬在南岳衡山之陽,后人為了紀念他,就把南岳最高峰稱為祝融峰。
雷神(lei shen):俗稱雷公,是古代中國神話中主管打雷的神。出自《山海經(jīng)·海內(nèi)東經(jīng)》。相傳雷神生于古雷澤(故址在今山東菏澤),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
相傳,雷澤神剛烈威猛,專司的工作是行雷布雨,人首龍身,神通廣大,雷澤神得知女媧造人,并按女媧自己的模樣造了圣女華胥,便懷抱好奇之心,苦心打探華胥一族所在,終于在昆侖東南相見。為試探心意,在華胥圣女行進的前方,用腳踏出了一個巨大的腳印,最終華胥走進雷澤神的腳印,有情人終成眷屬,誕下天帝伏羲(讀:xī)。
古代人們對打雷這種自然現(xiàn)象不十分了解,因此逐漸演化出一系列有關傳說。 在古代中國,雷神的形象是不斷演變的。最初,人們把它塑造成人頭龍身的怪物,敲打它的肚子就發(fā)出雷聲。后來才漸漸變成尖嘴猴臉的形象,并逐漸定型。在道教神話中,記載了許多數(shù)量、各種級別的雷神,最基層的是"雷公",上一層的是普通的"雷神",再上層是"雷王"。傳說雷王出生在廣東省的雷州半島,名叫陳文玉,被歷代朝廷加封為雷神,民間奉為雷祖,多地設有雷祖祠 [1] ,道教將"九天雷祖大帝"與另一雷神"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同列為神霄九宸上帝 [2] 。 "天尊"在道教神仙中屬于最高級別,"普化天尊"是所有雷神的總司令。 在中國人的理念中,雷神是懲罰罪惡之神,人如果做了壞事或違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轟頂死去。中國民間把雷神的生日定在農(nóng)歷6月24日,這一天要舉行祭祀儀式。寄托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愿望。
雷州半島的雷神都是叫雷首宮,寶誕日是:農(nóng)歷正月廿八,這天家家戶戶水果、餅干等供品祭拜和請來醒獅團和鷹雄團、舞龍團、戲班、年例大巡游等等大舞大樂,人歡神樂,祈禱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