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似挨非挨中增長太極拳的推手功夫
龍城飛將 旭日東升
在研究太極拳推手的過程中,我們提出一個概念:“似挨非挨”[1]。我們以為,在似挨非挨中可以增長太極拳推手的功夫。
“似挨非挨”是龍城飛將和旭日東升的“發(fā)明”,是在推手中體悟出來的方法。其基本含義是,在推手和散手時,要以輕靈應對對手,柔化剛發(fā)三分勁。這樣做,速度很快,動作很輕,身體很靈,重心穩(wěn)定,卻能使得對方身體僵硬、動作笨拙、速度減慢,重心不穩(wěn)。在這種情況下,只要雙方在接觸,就經(jīng)常會有發(fā)對方出去的機會。此時,大腦里不要再想什么“化”“發(fā)”,也不要想著“粘連黏隨”、“敷蓋對吞”和“擎引松放”,大腦中只想著一條:輕靈地應對。一旦發(fā)現(xiàn)對方身體僵硬、動作笨拙,就是我方“發(fā)”的機會。此時,不可能有長達1秒以上的蓄勁的時間,不可能把氣吐盡吸飽,在運動中稍微吸而呼就完全了漂亮的發(fā)的動作。當然,此種情況下發(fā)的效果不會特別漂亮,不容易把對方發(fā)到三米之外,但一定是有機會發(fā)的。實際的情況很可能是,發(fā)的機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但每次機會可供人們把握的時間非常地短促,轉(zhuǎn)瞬即逝。
“似挨非挨”,既是一種概念,也是一種運動狀態(tài),也是對太極拳運動的科學的描述。
王宗岳在《太極拳論》中沒有提出這樣的概念,其他一些太極大師們也沒有提出[2]?!八瓢し前ぁ备拍畹奶岢觯馕吨谔珮O拳研究中一種近似革命性的突破。
第一,“似挨非挨”的理念不固守陰陽的理念。說到太極拳,人們必然要從陰陽上說事。在練拳的時候,常有人為某個動作以及身體如何伸展還是回縮屬陰還是屬陽而迷茫。而“似挨非挨”論則不要求死記這對枯燥的哲學范疇,不要求一定分清楚某個運動如何為陰,如何為陽,只要求在推手時與對方推手時似挨非挨。有接近,但不過分緊密。有間隙,但絕不稀疏。
第二,“似挨非挨”的理念不固守虛實的理念。在推手中,不管對方是虛是實,也不管自己是虛是實,一概以“似挨非挨”應對之。對方虛的時候,我方是似挨非挨。對方實的時候,我方也是似挨非挨。我方虛的時候,我方與對方是似挨非挨。我方實的時候,我方與對方仍要似挨非挨。似挨非挨化之,似挨非挨發(fā)之。
第三,“似挨非挨”的理念不固守“八個勁、五個步法”的觀點。在似挨非挨的理念下,不固守八個勁法,五個步法的理念,只以一個勁“掤勁”應對推手的對手?;瘜Ψ降墓簦脪騽?,是似挨非挨。發(fā)對方,仍然用掤勁,仍是似挨非挨。
第四,“似挨非挨”的理念不固守一般武術后腿蹬地的法則。幾乎所有的武術都把后腿蹬地作為發(fā)力的要領,我們的似挨非挨論也是這樣。不同的是,其它武術的后腿蹬地是后腿蹦直,用力,向前蹬,企圖造成對對方的抵抗力、打擊力、沖擊力,我們的似挨非挨論的蹬地方法卻是后腿向前向上蹬,身體向前向上呈拋物線彈出。其它武術的后腿蹬地非常用力,我們的后腿蹬地卻是非常地輕巧,我們強調(diào)“輕、靈、柔、整”。其它一些武術的后腿在蹬地的瞬間后腿變成了僵腿,發(fā)力變成了僵力,我們的后腿蹬地卻仍是靈活的腿,發(fā)的力仍是活的力。
第五,“似挨非挨”的理念在推手時不固守“化發(fā)”的固定模式。一般的太極拳理論都離不開化發(fā)二字,強調(diào)太極拳推手就是把對方化起來,再把對方發(fā)出去。我們的似挨非挨論并不反對化發(fā)的理念,但也不十分強調(diào)化發(fā)的理念,我們?nèi)允菑娬{(diào)“似挨非挨”。在推手時,我們不用想著如何去化對方,不用去判斷對方是不是被我方“化”起來了,被我方“做空”了,我們只是想著“似挨非挨”。在發(fā)的時候,我們也不要想著是不是把握好了時機,仍是一個詞“似挨非挨”。我們在防御的時候也只是想著“似挨非挨”,不用想著虛實、陰陽、化發(fā)。
第六,“似挨非挨”的理念提出了太極拳入門的新標準。懂太極拳的人都知道,太極拳大師李亦畬提出了著名的五字記住,心要“靜”,勁要“整”,身要“靈”,氣要“斂”,神要“聚”,這是就太極拳的高級階段而言。實際上,達到這個階段的人并不多,可以說是“代不過數(shù)人”?,F(xiàn)在,我們在此基礎上,補充提出一個初級的入門的標準:“輕、靈、柔、整”。我們這四個字都是針對李亦畬的“整”字而言。只要做到了身“整”,基本上可以說是太極拳入了門,也可以說是上了太極拳的大道。太極拳的高級階段,就是李亦畬的五字訣,也就是神意氣力的高度的結合。
第七,“似挨非挨”的理念不受單重與雙重的束縛。但凡學太極拳者,很少有人不知道王宗岳的《太極拳論》。他在這篇著名的論文中提出了十分重要的概念:“偏沉”與“雙重”,“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shù)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3],許多人于是長期在這兩個概念上下功夫?!八瓢し前ぁ钡睦砟顒t不受這些理念的束縛,并不死記硬背,只要做到了“似挨非挨”,雙重之病自然通悟耳。
在似挨非挨狀態(tài)中可以迅速地增長太極拳的推手功夫。一般人練太極推手,往往是配合推手,常常是僵勁對僵勁,慢速對慢速,所以十年不出門。而在似挨非挨的狀況下,由于是不配合的推手,雙方都要在推手時迅速地調(diào)整自己的位置、調(diào)整自己的手法、調(diào)整自己的力點,要做到這一點,非有柔力不行。所以,在似挨非挨的狀況中推手可以迅速提高太極推手的水平。
太極拳運動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隨”。其實,這不是太極拳的專利,只不過是太極拳獨特地提出了“隨”這個概念。實際上,也許人家其家運動領域也有類似的概念,比如足球籃球一定是運動員順著球運動的方向追過去,不是球去追人,乒乓球羽毛球一定是運動員向著球的落點去接球,絕不是球到運動員能夠接到的地方來被擊打回去?!八瓢し前ぁ钡谋举|(zhì)含義就是“隨”,所以在推手中用不著多想,用不著想著如何接勁、如何化勁、如何蓄勁、如何發(fā)勁、如何把這幾個環(huán)節(jié)在瞬間完成,只想著一個詞:“似挨非挨”。學會“似挨非挨”,也就是學會了“隨”,也就是學會了化與發(fā),也就是學會了“偏沉則隨”,也就是學會了“不偏不倚,忽隱忽現(xiàn)。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4],也就是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
2013-1-5
摘自龍城飛將的博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