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12年11月份寫過一篇《戰(zhàn)友為母親煩惱》的博文,介紹了戰(zhàn)友的母親因老年癡呆,搞得老戰(zhàn)友很痛苦的事。很多博友介紹了一些處理的方法。我把博友們的見解轉告了我的戰(zhàn)友。我戰(zhàn)友請我在這向各位博友表示感謝!
我這位戰(zhàn)友因母親的事,他不好在外多說,只有和我說說心里話。通過多次與他聊天,我發(fā)覺,從他母親身上,有些東西值得我們吸取。我們這代人也進入老年了,也有兒女,兒媳女婿,多數人還有了孫子孫女。我們到了七老八十時,怎樣預防和減輕老年癡呆呢?
一、不斷學習,跟上時代,跟上年輕人。
這位戰(zhàn)友的母親出生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農村,受家庭貧窮和戰(zhàn)友外公封建思想的影響,女孩子是要嫁人的,不讓讀書,從沒進過學堂。至今,不會打電話,不會開有機頂盒的電視,稍微復雜點的家電都不會使用。跟著兒子到城市生活20年了,思維方式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農村的一套,與鄰居和家人交流,總是離不開老家的牛狗雞鴨,山林池塘,祖輩的七姑八姨。還這看不慣,那里聽不順。鄰居見她就躲她,兒子兒媳、孫子孫女沒辦法躲,可耳朵都聽出繭來了,誰也不想和她說話交流,她一說話,家人就把電視,或電腦的聲音放大來蓋住她的聲音。沒人和她說話,老人感到很孤獨。越孤獨就越不平,就越看誰都不順眼。以前年紀不算太大時,還干點家務,有點事做,還好點。現在年紀大了,做不了家務,一天到晚,就是三件事,吃、睡、坐(看電視)。
作為我們這代人,很多人盡管學歷不高,但是經過部隊的鍛煉,轉業(yè)到地方的學習,或者在地方單位的長期學習鍛煉,應該說是有文化的。然而,我們又與子女們有代溝,子女們看不慣我們的地方只是不說而已,可我們看不管子女們的地方就可能會多嘴。時間一長,就會造成隔閡。子女們也會不理我們。有老伴在還好,萬一沒老伴在就也會孤獨。
這位戰(zhàn)友的母親成天把“良心”二字掛在嘴上,如有些老年人不宜多吃的食品,晚輩不讓多吃就生氣,就罵“沒良心”。孫輩們買什么東西,得要先問她要不要,即使她不要的東西,也得先征求她是否要。到吃飯了,哪怕她看見了,也要喊她吃飯,沒有喊她,她就坐在那里不動,家人說她咋不來吃飯呢?她卻說,你們不叫我吃飯,誰曉得你們煮沒煮我的飯?戰(zhàn)友還說起他母親40多歲時一件事。他弟弟結婚不久,一天母親去妹妹家去了,剛好弟弟的岳母來了,弟弟就包了餃子吃,母親回來后,知道弟弟包了餃子吃,這下就不得了了,放開嗓門把弟弟罵了兩天,說母親在家就不包餃子,故意等她不在家時,就請丈母娘來包餃子吃,我一把屎一把尿養(yǎng)你這么大,如今黑絕了良心,有好吃要躲著我吃,任憑弟弟怎么解釋都無用。這件事,母親耿耿于懷,絮絮叨叨念了幾十年。從此,兩親家就不和了。
這位母親還經常念叨著對子女說,你們小時候,她怎么怎么背著你們到田里插秧,怎么怎么背你們到山上砍柴?,F在我老了,你們就這個樣子對我?
兒女贍養(yǎng)、孝敬老人,天經地義??墒?,父母養(yǎng)育子女是父母的責任,但作父母的不能以此作為要求子女回報的砝碼。每個人都曾是子女,每個人也都要成為父母。人類幾百萬年來,父母養(yǎng)育子女的恩情總是勝過子女孝敬父母的孝心。父母生育、教育、培養(yǎng)子女的責任,不是到了子女成家立業(yè)后就結束,就開始索取子女的回報了,而是直到不能動彈,意識不清了,無能為力為止。
我們愛子女,就要愛到我們生命的最后一息!每個父母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給子孫后代創(chuàng)造應有盡有的條件,但是,愛子孫是無限的。以最大的可能減輕子女的負擔,減少麻煩,這才是真正的父母,偉大的父愛母愛!
這位戰(zhàn)友的母親勤勞一生,節(jié)儉一生,含辛茹苦養(yǎng)育了六個子女長大成人。但被她間接拆散婚姻的就有三個子女。她最不好的性格、脾氣和處事方法不對,不能一碗水端平。袒護兒子、女兒,指責兒媳、女婿。如今八十多歲了,有時還動手打罵外甥,對孫子孫女就比外甥外甥女好。兒子賭博輸了錢,把家里的糧食跳去賣了還債,兩口子為此吵架,她還袒護兒子。甚至,她對哪個兒媳、女婿印象不好,還會經常跟孫子、外甥說他們的媽媽、爸爸的壞話。由于她長期以來,心胸狹窄,不信任“外人”,發(fā)展到現在八十多歲,她自己找不到兩塊錢的硬幣,說是兒媳偷了她的,自己把蒲扇放在衛(wèi)生間,找不到就說是兒媳故意拿掉了。鞋子找不到就說女婿故意丟了。有時到陽臺上大聲說晚輩沒良心。
前兩年,戰(zhàn)友的岳母病重住院,戰(zhàn)友的妹妹因得到過戰(zhàn)友岳父的幫助,妹妹就去醫(yī)院看望了,妹妹回家后,他母親無緣無故地罵了他妹妹一頓。說我死了你們誰也別管,讓老鼠吃掉算了。戰(zhàn)友和妹妹私下分析,可能就是不該去看戰(zhàn)友的岳母。
老年癡呆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心胸狹窄,有仇記仇,沒仇記事,沒事妒忌。
四、和諧處事,不惹是非。
這位母親說話最愛頂人,最自豪的是說話把別人頂死在墻上。一次,她的牙膏用完了,沒及時買,就說不給她買牙膏,兒媳說,牙膏不是牙刷,大家都可以通用,你先用家里其他人的也行啦,她就頂一句,牙膏又不是吃的,還怕我多吃了啦。南方下雨多,她的一雙雨鞋找不到了,叫兒子去買雙雨鞋,結果,兒媳又找到她的雨鞋后,就對她說,你這雨鞋不是在這里嗎,還去買啥,她又頂一句,我要那么多雨鞋帶進棺材。還一次,戰(zhàn)友愛人的同事來家玩,女人們在一起,總愛說些家事。那位同事說了句她家的婆婆有病開銷大,怎么就讓她在房間里聽到了,走出來沖著那同事說,你們也有老的一天啦。搞得那同事十分尷尬地掃興而走,戰(zhàn)友的愛人也氣得差點和婆婆吵架。
戰(zhàn)友有個弟弟的小舅子犯罪被判了幾年刑,她母親只要和他弟媳鬧氣,就要當面去捅弟媳娘家這塊傷疤;什么你家好,你家好怎么會抓去坐牢呢?氣得他弟媳差點打她,她又罵兒子,這還得了呀,你老婆還要打我,要你這兒子有啥用?可弟弟明知是母親錯了,可又不好指責,否則又要破口大罵。
戰(zhàn)友對我說:大家都說,老小孩,老小孩,就把老人當小孩,別當真;孝順,孝順,孝就是順。我們當兒女的可以做的到,也可以忍。但是,兒媳、女婿就難忍呀。當兒女的兩頭受屈,這個苦是天天在熬??!
今天我看到一位叫daobeier的博友一篇文章,很是感動。文章說博友的婆婆95歲了,身體硬朗,思維清楚,心地善良,寬容大度。
文章寫道:“一次我從自由市場買菜回來,放在院里和婆婆邊聊天邊準備摘菜。我跟我婆婆說您看看這菜怎么看著那么少,您說是不是不夠分量。我站起身來想拿稱,稱一稱看看夠不夠分量,我婆婆趕緊拽我坐下,說別稱了趕快摘菜吧,你稱了不夠分量大老遠的你也不能找他去了,再說了他們風里雨里也不容易,不給點小分量他們也難賺到錢。咱們也就是少吃一口的事,三毛五毛的咱們不是也能過去嗎。什么事都不要太較真,糊里糊涂的高興點挺好。”
2011年,我看了中央電視臺一個節(jié)目。有個老太太百歲生日那天,家人請央視去做節(jié)目。老太4個兒子,2個女兒,大兒子已經不在了。兒媳、女婿們及孫輩們對老太太非常尊敬。老人一百歲了,還能把一大家人聚在一起。節(jié)目中介紹,老太的三兒子70多歲了,過去愛賭博,還打老婆。老太說:“兒子打老婆我就打兒子,女兒不孝敬公婆,我就罵女兒。”老三寫了份檢討那天當眾念給老太聽。主持人問老太:“老人家,您三兒子認識錯誤了,改正了,您聽到高興嗎?”誰也沒想到老太太這么說:“我高興?我兒子70多歲了,他都做爺爺了,還給我這老太婆作檢討,我高興得起來嗎?”在場的人無不為老太太心痛兒子而動容,無不為一個百歲老人還有這么清晰的思維而折服!
看來人的境界有多高,其壽命就有多高。胸懷有多寬,其人生就有多遠!
上世紀五十年代博友們,我們都慢慢進入老年了,讓我們吸取我戰(zhàn)友母親的教訓,學習上述這兩位百歲老人的經驗,預防老年癡呆,做一個健康向上的老人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