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行路難》李白原作三首,這是第一首。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會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引申為相信總有一天會實現理想施展抱負,雖然苦悶但不失去信心,給人以激勵。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這是一首餞別抒懷詩。在詩中,詩人感懷萬端,既滿懷豪情逸興,又時時掩抑不住郁悶與不平,感情回復跌宕,一波三折,表達了自己遺世高蹈的豪邁情懷。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
這首《客中作》是這樣開頭的,郁金香,是一種香草,有濃烈的香味,古時用來浸酒,用郁金香浸過的酒,呈金黃色,芳香撲鼻。琥珀,松柏樹脂化石,呈黃色或赤褐色,此處形容美酒的色澤晶瑩可愛。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是以感情跌宕起伏和率性純真而著稱的,通觀全詩其感情波瀾可以明顯分為幾層起伏,第一句起首是揚,"花間一壺酒",而第二句緊接著抑,"獨酌無相親"。但是接下來的兩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一掃這種無相親的冷落,孤單。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酒問月》是唐代詩人李白應友人之請而作的一首詠月抒懷詩。詩人由問月而寫到人生,并將明月與人生反復進行對照,表達了對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層思索。全詩感情飽滿奔放,語言流暢自然,極富回環(huán)錯綜之美,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你難道看不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你難道就看不見高堂之上的人,對著明鏡感嘆自己的白發(fā),早上還是青絲到晚上就變得雪白。這兩句,以夸張的手法,感嘆人生的短暫。詩人不直接說自己感傷生命短暫,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把詩人對鏡自照、搔首踟躕的無可奈何情態(tài)表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