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0日,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為便于學習理解,編者梳理了理解政務處分法的“16個要點”,并將重點條文摘錄出來,供大家參考。
1.所謂“政務處分”,對應的是監(jiān)察體制改革之前的“政紀處分”,處分對象由行政機關公務員擴大至所有公職人員;所謂“違法行為”,對應的是改革之前的“違紀行為”;公職人員的范圍參見監(jiān)察法第十五條。
2.可以處分公職人員的主體有兩類:一是監(jiān)察機關,二是任免公職人員的機關、單位(適用第二、三章的規(guī)定)。
3.政務處分的種類與之前政紀處分相同,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
4.集體作出的決定違法或者實施違法行為的,處分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
5.公職人員犯罪應當開除的情形有:一是因故意犯罪被判處主刑的;二是因過失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超過三年的;三是因犯罪被單處或并處剝脫政治權利的。
可以開除的情形有:一是因過失犯罪被判處三年以下主刑的,一般應當開除,但經上一級機關批準可以變更為撤職;二是被單處罰金、或酌定不訴、判免處的,一般予以撤職,造成不良影響的,可以開除。
6.公職人員(包括非公務員的事業(yè)單位、國有企業(yè)人員等等)被開除、解除人事關系或者勞動關系的,不得錄用為公務員或參公人員。
7.公職人員違法取得的財物和用于違法行為的本人財物,監(jiān)察機關可以直接沒收、追繳或者責令退賠。
8.退休、離職、死亡的公職人員,仍然可以對其立案調查。
9.公職人員的違法行為包括:一是第三章明文規(guī)定的違法行為;二是第四十一條規(guī)定的兜底性質的“其他違法行為”,條件是“影響公職人員形象,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內容至少包括兩類:違反治安處罰法等法律的行為,以及違反刑法規(guī)定尚不構成犯罪的行為。
10.對于非法證據,依舊在文本上規(guī)定了嚴于刑訴法的標準,即:嚴禁以威脅、引誘、欺騙及其他非法方式收集證據;以非法方式收集的證據不得作為給予政務處分的依據。
11.公職人員受到刑事追究的,監(jiān)察機關不用再立案調查,可以直接給予政務處分;受到行政處罰的,經立案調查核實后,給予政務處分。
12.對于上級監(jiān)察機關指定管轄的案件,仍應回到有管理權限的監(jiān)察機關作出政務處分決定。
13.“上訴不加刑”:對處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次要求本級復審、上級復核,公職人員不因提出復審、復核而被加重政務處分。
14.監(jiān)察建議的剛性:有關機關、單位無正當理由拒不采納監(jiān)察建議的,應當責令改正、通報批評、處理領導人員和責任人員。
15.監(jiān)察行為的剛性:不執(zhí)行處分決定、不配合或阻礙調查的,可以責令改正,并依法處理。
16. 國務院及其相關主管部門可以對事業(yè)單位、國有企業(yè)等的違法的公職人員處分事宜作出更為具體的規(guī)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重點條文)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政務處分的種類和適用
第三章 違法行為及其適用的政務處分
第四章 政務處分的程序
第五章 復審、復核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條 本法適用于監(jiān)察機關對違法的公職人員給予政務處分的活動。
本法第二章、第三章適用于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對違法的公職人員給予處分。處分的程序、申訴等適用其他法律、行政法規(guī)、國務院部門規(guī)章和國家有關規(guī)定。
本法所稱公職人員,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監(jiān)察法》第十五條規(guī)定的人員。
第二章 政務處分的種類和適用
第七條 政務處分的種類為:
(一)警告;
(二)記過;
(三)記大過;
(四)降級;
(五)撤職;
(六)開除。
第九條 公職人員二人以上共同違法,根據各自在違法行為中所起的作用和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分別給予政務處分。
第十條 有關機關、單位、組織集體作出的決定違法或者實施違法行為的,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中的公職人員依法給予政務處分。
第十二條 公職人員違法行為情節(jié)輕微,且具有本法第十一條規(guī)定的情形之一的,可以對其進行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或者予以誡勉,免予或者不予政務處分。
公職人員因不明真相被裹挾或者被脅迫參與違法活動,經批評教育后確有悔改表現的,可以減輕、免予或者不予政務處分。
第十四條 公職人員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開除:
(一)因故意犯罪被判處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含宣告緩刑)的;
(二)因過失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刑期超過三年的;
(三)因犯罪被單處或者并處剝奪政治權利的。
因過失犯罪被判處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應當予以開除;案件情況特殊,予以撤職更為適當的,可以不予開除,但是應當報請上一級機關批準。
公職人員因犯罪被單處罰金,或者犯罪情節(jié)輕微,人民檢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處罰的,予以撤職;造成不良影響的,予以開除。
第二十四條 公職人員被開除,或者依照本法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受到解除人事關系或者勞動關系處理的,不得錄用為公務員以及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
第二十五條 公職人員違法取得的財物和用于違法行為的本人財物,除依法應當由其他機關沒收、追繳或者責令退賠的,由監(jiān)察機關沒收、追繳或者責令退賠;應當退還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的,依法予以退還;屬于國家財產或者不應當退還以及無法退還的,上繳國庫。
公職人員因違法行為獲得的職務、職級、銜級、級別、崗位和職員等級、職稱、待遇、資格、學歷、學位、榮譽、獎勵等其他利益,監(jiān)察機關應當建議有關機關、單位、組織按規(guī)定予以糾正。
第二十七條 已經退休的公職人員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有違法行為的,不再給予政務處分,但是可以對其立案調查;依法應當予以降級、撤職、開除的,應當按照規(guī)定相應調整其享受的待遇,對其違法取得的財物和用于違法行為的本人財物依照本法第二十五條的規(guī)定處理。
已經離職或者死亡的公職人員在履職期間有違法行為的,依照前款規(guī)定處理。
第三章 違法行為及其適用的政務處分
第四十一條 公職人員有其他違法行為,影響公職人員形象,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可以根據情節(jié)輕重給予相應政務處分。
第四章 政務處分的程序
第四十二條
嚴禁以威脅、引誘、欺騙及其他非法方式收集證據。以非法方式收集的證據不得作為給予政務處分的依據。
第四十九條 公職人員依法受到刑事責任追究的,監(jiān)察機關應當根據司法機關的生效判決、裁定、決定及其認定的事實和情節(jié),依照本法規(guī)定給予政務處分。
公職人員依法受到行政處罰,應當給予政務處分的,監(jiān)察機關可以根據行政處罰決定認定的事實和情節(jié),經立案調查核實后,依照本法給予政務處分。
監(jiān)察機關根據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guī)定作出政務處分后,司法機關、行政機關依法改變原生效判決、裁定、決定等,對原政務處分決定產生影響的,監(jiān)察機關應當根據改變后的判決、裁定、決定等重新作出相應處理。
第五十一條 下級監(jiān)察機關根據上級監(jiān)察機關的指定管轄決定進行調查的案件,調查終結后,對不屬于本監(jiān)察機關管轄范圍內的監(jiān)察對象,應當交有管理權限的監(jiān)察機關依法作出政務處分決定。
第五章 復審、復核
第五十五條 公職人員對監(jiān)察機關作出的涉及本人的政務處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作出決定的監(jiān)察機關申請復審;公職人員對復審決定仍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監(jiān)察機關申請復核。
監(jiān)察機關發(fā)現本機關或者下級監(jiān)察機關作出的政務處分決定確有錯誤的,應當及時予以糾正或者責令下級監(jiān)察機關及時予以糾正。
第五十六條 復審、復核期間,不停止原政務處分決定的執(zhí)行。
公職人員不因提出復審、復核而被加重政務處分。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一條 有關機關、單位無正當理由拒不采納監(jiān)察建議的,由其上級機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該機關、單位給予通報批評,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理。
第六十二條 有關機關、單位、組織或者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級機關,主管部門,任免機關、單位或者監(jiān)察機關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處理:
(一)拒不執(zhí)行政務處分決定的;
(二)拒不配合或者阻礙調查的;
(三)對檢舉人、證人或者調查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
(四)誣告陷害公職人員的;
(五)其他違反本法規(guī)定的情形。
第七章 附 則
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及其相關主管部門根據本法的原則和精神,結合事業(yè)單位、國有企業(yè)等的實際情況,對事業(yè)單位、國有企業(yè)等的違法的公職人員處分事宜作出具體規(guī)定。
第六十八條 本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