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醫(yī)世家導讀:我們學《傷寒論》不能死記硬背里面的藥方和病癥,而是去理解張仲景的辯證思維,以及他對癥組方的思維邏輯,只有領(lǐng)悟到他的思維邏輯,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張仲景一樣的中醫(yī)。
原文:
42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注解:
說脈浮要用汗來解不對,我們知道,津液虛是不能發(fā)汗的。后面的方子倒是對的,用桂枝湯,桂枝湯不是發(fā)汗劑。
有一個地方值得注意,就是“外證未解”的“外證”兩個字?!秱摗防镎f外證指的是解肌的證,意味著不宜發(fā)汗;說“表證”才是需要解表發(fā)汗的證。
原文:
43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方
桂枝 三兩(去皮) 甘草 二兩(炙) 生姜 三兩(切) 芍藥 三兩 大棗 十二枚(擘) 厚樸 二兩(炙,去皮) 杏仁 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這一條所謂的表未解又下之,都是前面講過的問題。這里說一下“喘”這個證。喘的原因,臨證上較常見的有熱,水飲和氣滯這三種。
一:喘而汗出,是熱的指證。
二:喘而倚息,就是要靠著才能呼吸順暢,不能平躺,或者喘而心下滿痛。則偏水飲。
三:喘而胸悶脅痛,或感覺肢體內(nèi)氣竄,或打嗝,則是偏氣滯。
主要注意的是,臨證上往往只是偏向性,不可能絕對到只有水飲,只有氣滯。如果氣滯為主,當氣滯治即可;如果兼而有之,則可兼而治之。
那造成這三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有熱一般是平時攝入了過多的飲食酒肉,脾胃積滯造成的,以宿食積滯為主;水飲多是或多思多慮,或嗜肥甘生冷,或飲水多,或不運動,以至于脾胃弱水濕不氣化造成的,多兼有痰;氣滯一般是生氣多怒造成的。
這里“微喘”,用桂枝湯加厚樸,杏仁,是有氣滯的喘。
原文:
44 太陽病,外在未解,不可下也,下之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湯。
注解:
病在表從表解,不可下。外證指不渴發(fā)汗的證,如汗出的肌肉酸痛,用桂枝湯解外。這都是前面講過的。
原文:
45 太陽病,先發(fā)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
注解:
這一條還是講的誤治,也是重復前面的內(nèi)容。太陽病,誤下了,脈還浮,說明病還在外。那解外就好了,解外用桂枝湯。
原文:
46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fā)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fā)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fā)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注解:
這一條前面講的是無汗身痛的太陽病,也就是傷寒麻黃湯證。
服了藥,稍微好一點了,病人有些“發(fā)煩目瞑”。目瞑是一種類似于眩暈困乏的反應。前面說過,邪氣重的時候,人是亢盛的,就是累也不能睡。服藥后產(chǎn)生困倦反應,說明邪氣快解了。嚴重的會出鼻血,出了鼻血病就好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陽氣重故也”。這里的陽氣指的是津血,就是津血多。人體津血多自然病解得快。如果體表不夠通暢,不能迅速地通過體表解決邪氣,津血就會尋求別鵝途徑解決,出鼻血就是一種常見的方式。小孩子愛出鼻血其實是好事,一場感冒就躲過去了。
就這一條我們來講講出血這個證。像牙齦出血,便血,經(jīng)期血淋漓不盡,這都是很常見的。如果我們順應人體來思考,其實都是人體在排邪氣。包括大便顏色深,就是有潛血,也是如此。我們不能見血止血,而要去考慮人體到底哪個層面有邪氣。
如果順應人體來思考,我們還可以更寬泛地理解這個問題。不單出血,慢性腹瀉,慢性鼻炎,人體有異常分泌物,甚至頻繁遺精,都有可能是人體在體表不能解決邪氣的情況下尋求的其它途徑。所以《傷寒論》里治遺精給出的方子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和小建中湯,這兩個都是治太陽表證的桂枝湯的加減變化方。
條文中出鼻血給出的方子是麻黃湯。麻黃湯是驅(qū)邪氣出表的,邪氣從表解了,就不必用出鼻血來解了,鼻血自然也就不出來了。這是順應人體的辯證思路。出鼻血等于出汗,汗后應該用桂枝湯啊,為什么這里用麻黃湯呢?因為“陽氣重”,津液不虛,汗于不汗的實質(zhì)是看津液虛不虛,如果津液虛了,還是要用桂枝湯的。
后世的醫(yī)家是不敢這樣用藥的,他們認為桂枝是活血的,麻黃是發(fā)散,是出血的大忌,他們一見到出血就是涼血止血,用生地黃,牡丹皮,白茅根,仙鶴草之類。如果是陰虛陽亢這些藥還能奏效,如果是別的情況吃了是不會好的。比如經(jīng)血淋漓不盡這個證,用后世涼血止血的套路,治好的少,失敗的多。《傷寒論》里治血證的方劑,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氣湯,溫經(jīng)湯都用桂枝,而且桃核承氣湯還是有里熱證的。看歷代傷寒名家的醫(yī)案就知道,這些方子治血癥反而有捷效。
原文:
47 太陽病,脈浮緊,發(fā)熱,身無汗,自衄者愈。
注解:
還是前面說過的,汗不能出,卻出了鼻血,邪氣也就解了。
如果中醫(yī)愛好者學習《傷寒論》,建議參考胡希恕,劉希彥版本《傷寒論》,必會受益匪淺!
人人都可以成中醫(yī),未完待續(x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