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句話:“人的狀態(tài),從早上起來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決定了?!?br>
什么意思呢?
簡單的理解,就是早上起床后,你的一個想法或是一個行為習慣,會影響到接下來一整天的狀態(tài)。
你有沒有關注過這幾個問題:
“每天早上醒來,你腦中閃現(xiàn)出來的第一個想法是什么?”
“每天早上醒來,你最開始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每天早上醒來,你是精力充沛還是疲憊不堪?”
......
不要小看這些問題,它們可以很好地體現(xiàn)你的能量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會對你新的一天的學習與工作產生影響。
我想你一定也經歷過下面的場景:
前一天晚上調好的鬧鐘,第二天一早準時響起,睡眼朦朧中的你,迅速按掉了鬧鐘,心想:“昨晚沒休息好,好困啊,還是在多睡10分鐘吧......”接著,你很快又睡著了,當?shù)诙€鬧鐘響起時,你從夢中驚醒,開始有些不耐煩,抱怨這可惡的鬧鈴打擾了美夢,但是,說好的要早起的,總不能言而無信吧。
(......各種內耗......)
終于,你鼓起勇氣離開了床,簡單的準備之后,開始執(zhí)行早起的學習計劃,看一本專業(yè)書籍,但你發(fā)現(xiàn),看著看著,居然有些打瞌睡了,可能是大腦和身體都還未完全蘇醒,于是,你起身去客廳倒了一杯水,再次回到書桌前,頂著沉重的眼皮繼續(xù)看......
很明顯,這種早起后的狀態(tài)并不高效。
常言道:一年之際在于春,一日之際在于晨。
一晨之際在于早起后的2小時,那么,我們如何才能高效地利用早起后的這段黃金時間呢?
2022年8月25日起,我開始踐行早起,經過不斷的嘗試和調整,從最開始的早起后晨讀,到現(xiàn)在早起后的晨跑冥想讀書寫作,我找到了一個適合自己的作息時間。
每天清晨4點45分的鬧鐘準時響起,我的腦海中閃現(xiàn)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太棒了,美好的一天又開始了。”之所以會形成這樣固定的條件反射,是因為長期刻意練習的結果。
按時起床之后,我會安排1小時左右的晨跑作為當天的第一件事,原因很簡單,晨跑可以讓沉睡中的大腦和身體完全蘇醒過來,保證接下來的讀書寫作任務的完成效率。
科學家們已經證實,一定時間的有氧運動,可以促進大腦神經元的生長,就這點來看,晨跑就值得長期投入。
晨跑結束后,我會安排15-25分鐘的冥想練習,原因是,冥想可以讓內心獲得平靜,將注意力拉回到當下。
走到這一步,大腦和身體已經完全進入一種平穩(wěn)且專注的狀態(tài),此時,可以開始讀書寫作,或者看專業(yè)書籍、考級考證的習題,又或者是擬定工作計劃、總結或反思等等。
在《微習慣》中,作者也提到了一個早起后1小時完成6件小事的方法,即1小時完成6件事,每件事只分配10分鐘時間,這樣堅持每天做,形成固定的作息習慣。
回到高效利用早起后的黃金2小時的問題,高效的秘密就在于合理分配時間,科學安排事情的先后順序,并且每天做一點點,然后堅持到底。
最后,
借用《法華經》的一句詩結束今天的分享:“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高效的利用早起后的2小時,從晨跑冥想讀書寫作開始。
點贊、轉發(fā)和在看,我們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