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字”
大家好,我是毛毛
前幾天,我看了一個講“用大數(shù)據(jù)來推測伴侶本質”的視頻,視頻中,那名女講師說的“口若懸河”,大概內容是:
如果在伴侶中看到推薦都是某某打折產(chǎn)品,他不摳怎么能給他推薦打折呢?如果推薦的是社交軟件,如果他不經(jīng)常在上面交友,怎么能給他推薦呢?
總之,大數(shù)據(jù)不會騙人,它推薦的是什么樣子,你的伴侶就是什么樣子!
看完了我愣了一下,覺得這么胡說八道的視頻應該沒有人會信吧!好家伙,一往下看,竟然有10萬+點贊……
但其實我們先不說大眾看法,我們提取出來這名女講師的邏輯漏洞在哪里?
是在于她是在用無法推翻這個結論,而反推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訴諸無知
這個漏洞的名稱叫:“訴諸無知”。
訴諸無知是一種邏輯謬誤,是指斷定一件事物是正確,只是因為它未被證明是錯誤,或斷定一件事物是錯誤,只因為它未被證明是正確,兩者都屬于訴諸無知。
以訴諸無知作為某些事件的證據(jù),即會犯邏輯錯誤,缺少證據(jù)證明某種情況存在,并不能當做某種情況不存在的充分證據(jù)。
我們再剖析一下這個女講師的理論哪里有問題,也就是她看到大數(shù)據(jù)推薦打折——無法證明“伴侶”不買,那就證明他是經(jīng)常買;
看到大數(shù)據(jù)推薦社交軟件——無法證明“伴侶”沒看,那就證明他就是經(jīng)常在網(wǎng)絡交友。
兩種最常見的訴諸無知的方式,可以概括如下:
1、某件事未被解釋或未被明確解釋,所以它不是真實的;
2、因為一個假設沒有足夠的證據(jù)被證實,所以另一個假設是正確的。
很顯然,她掉入的是第二個想法陷阱里。
在感情里我們尤其容易犯這樣的錯誤。
一棵樹吊死的邏輯
為什么會一棵樹吊死?
我們捋一下邏輯:
“因為無法證明ta不愛我,ta也沒說不愛我,那我就覺得ta是愛我的,我們不能分開。
證明ta愛我很容易,但是證明ta不愛我很難。雖然ta沒有關心我也從來不給我送禮物,但是ta也會陪我過生日。如果不愛的話,那為什么要陪我過生日呢?
那或許我就給ta安一個名字,就叫做鋼鐵大直男,對,他一定因為太直了才不會關心我……”
這種自我催眠式戀愛造成的戀愛結果,就是悲劇。
跟一個錯誤的人戀愛時,很容易拿個雞毛當令箭,給你點陽光你就燦爛,給你點雨露你就亂顫……
簡約標題樣式
同樣的,在親密關系中,也很容易因為訴諸無知而產(chǎn)生矛盾。
這種人蠻可怕的,因為他們有一個名叫“缺乏安全感”的保護罩,讓你覺得ta只是想要安全感。
比如時不時要查崗;無論伴侶什么情況下,必須接電話,必須回復消息;陪朋友或者客戶時間久了他們就會命令伴侶必須陪ta。
看似是缺乏安全感,實則是一種對伴侶的懷疑,也就需要伴侶證明一下,伴侶沒有不關心ta。
這種過度敏感、緊張,看到伴侶被別人碰到了都覺得是搶的想法,最后犧牲掉的是伴侶的耐心。
用愛經(jīng)營感情
為什么在親密關系中,不是聽對方說什么,或者是看對方做到了什么,去經(jīng)營你們的感情呢?
我們生活中幾乎所有東西都明碼標價,我們也希望感情明碼標價,需要用各種物質和理論來支撐感情。
而等到需要面對對方時又不肯痛快大方地表達愛意,那磨掉的就是親密關系的潤滑油。
“誰主張,誰舉證”這是法律的術語,但我們也依然可以用在親密關系中。
我主張愛你,我也要去證明我愛你,我會每天說我愛你;我會在你需要我的時候我都在;我會給你制造驚喜;我會每天都抽出時間去陪伴你……
我會讓你知道我為什么要成為你的伴侶,也要證明出來我對你真正的愛。
我就知道你“在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