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幼兒園秋游,我很高興地給孩子報名參加。但出發(fā)前3天,老師給我說:“你確定讓孩子參加嗎?你家孩子喜歡亂跑,每次叮囑他,跟著同學們排隊,他總是掉隊,還不聽話!到時候出事了,老師擔待不起!”
2-5歲年齡段的孩子,他們的一些行為習慣,不僅讓老師很是頭疼,也讓很多父母傷透腦筋!比如:“不讓孩子做,孩子偏要做”;“說好了要跟在大人身邊,一出門就撒開手亂跑”;“不讓碰什么東西,ta非要去碰”;“三催四請也不肯刷牙,磨磨蹭蹭”……
其實,孩子的這些小叛逆,并不是故意和父母對著干,而是他們的自主意識開始萌芽,對周圍世界產(chǎn)生探索沖動,初步有了“自我”與“需求”的概念。
但由于這時候,他們的語言表達還沒有完善,與父母交流通常會“驢唇不對馬嘴”,所以會產(chǎn)生叛逆表現(xiàn),如給他吃不喜歡的食物會直接摔碗,玩具要自己擺放,別人動會發(fā)脾氣等。
這時候,父母就要容許孩子犯錯,讓孩子用親身經(jīng)歷去驗證事情的對與錯。比如說,我在做飯時,孩子總喜歡想要看看鍋里有什么,要用手去碰鍋,要去看看火是什么顏色的!
對于一切他不熟悉的事物,孩子總想去嘗試。這時候,我會告訴孩子,火是燙的,會把手燒傷,甚至會讓他去試試。在父母的容許和可控制范圍之內(nèi),讓孩子去嘗試,讓孩子感受到事情的后果。孩子自然而然就明白了這件事不可做。
《要友善》這本書里,作者采用的就是這種觀點。故事里的小赫,是一個自認為自己是很強壯的小男孩。爸爸讓他和妹妹好好玩。但小赫認為自己能打跑怪獸,踩扁壞蛋。
于是他先破壞了自己的玩具,然后又破壞了妹妹的城堡。結(jié)果妹妹因為自己城堡被哥哥小赫毀壞了,傷心地大哭了起來!
這時候,爸爸聽到了,并沒有立刻批評小赫,而是關(guān)心地問:“小赫,你在好好玩嗎?”
而做了壞事的小赫,看妹妹哭了,他非常不好意思。
于是他向妹妹道歉,然后想辦法將妹妹的城堡恢復(fù)成原來的樣子。
妹妹開心地笑了,然后兄妹愉快地一起玩耍了。
說到這里,故事還沒完,最后兄妹倆一起把堆好的城堡給打飛了,兩人一起開心地笑了。
這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孩子們前一秒,會因為對方的搞破壞,雞飛狗跳,然而只要孩子勇敢承認錯誤,兩人依舊是好兄妹、好朋友!
故事里,最讓人驚訝的是,小赫爸爸的教育方式,當小赫做錯事,把妹妹的城堡破壞了,給妹妹惹哭了,爸爸并沒有立即上前去批評小赫,而且給小赫足夠的時間,讓他自己意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并想出事情的解決辦法!
很多時候,孩子做錯事情,其實他們心里知道自己行為的不對,但就是不好意思將道歉說出口!
這時候,我們父母要學會引導(dǎo),就像小赫把城堡弄壞了,妹妹惹哭了的時候,小赫的爸爸只是說了句:“小赫,你在好好玩嗎”。
這句話,不僅告訴小赫,爸爸知道你做錯事情了,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而且沒有立即責備小赫,引導(dǎo)小赫意識到自己犯錯了,還給了小赫去認識自己錯誤和改正的時間。
孩子在適應(yīng)社交環(huán)境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各種矛盾,但這就是ta在探索社交規(guī)則的過程。
在生活中,我們父母除了以身作則,也可以通過共讀繪本,用故事啟發(fā)孩子思考“做錯了怎么辦”,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還可以和孩子討論,如果別人對你說對不起,你會感覺好一點嗎?
這本書的獨特畫風,是作者一貫堅持的 “臟臟畫風”。這臟臟的畫風,在收到書翻開的時候,我以為是印刷問題,但其實是作者特意采用特殊的版畫工藝創(chuàng)作的。
繪本上每一頁紙上面的涂抹和磨損痕跡,很像孩子給弄臟的,契合孩子的世界和生活。而且故事中孩子的行為和表情的捕捉,非常形象。這是因為繪畫的作者是有三個小孩,她說:“我的素材大多來自于直接觀察,我認為它可以準確地反映孩子的世界?!?/span>
《要友善》這本繪本,是來自美國的《幼兒園行為習慣教養(yǎng)繪本》。這套書一共8冊,涵蓋了幼兒園階段常見的8種行為習慣教養(yǎng)話題,分別是《耐心點》《要友善》《別亂畫》《愛干凈》《請分享》《小心點》《別走丟了》《要誠實》。
這套書的文字作者是美國的瓊·霍勒布,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作品被收入1200家圖書館,曾經(jīng)在美國最大的童書出版社——Scholastic出版社,擔任副藝術(shù)總監(jiān)。
圖畫作者是萊斯莉·帕特里切利,曾創(chuàng)作的“一根毛”系列,全球銷量超過400萬冊?!队變簣@行為習慣教養(yǎng)繪本》是她的新作。
書中用非常直觀的方式,人物個性鮮明,故事情節(jié)貼近生活,為孩子呈現(xiàn)了各種壞習慣的后果,孩子在故事中很容易代入自己,相當于在故事中“試錯”,理解 “為什么不可以這樣做”以及“怎么做更好”。
書中的“試錯教育”,起源于法國教育家盧梭。他提出了 “自然后果法”:對兒童的過失不責備和處罰,而利用過失的自然結(jié)果,讓兒童自食其果、體味錯誤,從而自省自悟,并自覺改正,從經(jīng)驗中得到教訓(xùn)。
《幼兒園行為習慣教養(yǎng)繪本》這套書,就是通過“試錯教育”的故事,直觀地告訴孩子“這么做更好”。不是在批評孩子做得不對,而是告訴他們:在這樣的場景里,還有一種更好的、更有意思的行為,來引導(dǎo)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
這里要注意一點,那就是所有的試錯教育,都是在安全范圍內(nèi)放手讓孩子試錯。那么,在進行試錯教育,我們可以有哪些小技巧呢?
一是放手給孩子試錯的空間,體驗一次“這么做可能會有麻煩”。但與此同時,我們父母并不是完全放任不管的。
比如說在《要友善》中,小赫做錯事時,小赫爸爸及時出現(xiàn)提醒,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犯錯了,然后給小赫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后來小赫知道了自己做得不好,不僅道歉了,而且還想出了解決辦法。
二是引導(dǎo)孩子思考“做錯了怎么辦”,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在《別亂畫》一冊,米米把顏料涂到了玩具上,下一秒她就后悔了,傷心大哭。后來幸好可以清洗。
經(jīng)過這件事,小米知道了亂涂亂畫,要自己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比如說自己的玩具顏色會變成自己不想要的顏色,要自己去清洗干凈等等。
三是給孩子安全感:做錯了也沒關(guān)系,爸爸媽媽永遠愛你
很多父母都應(yīng)該遇到過,孩子“闖禍”后,常常會不安地確認:“媽媽,你還愛我嗎?”這時候,我們要堅定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永遠愛你,不管你做錯了什么?!?/span>
在《耐心點》故事中,多多把媽媽的蛋糕弄得到處都是,然后她不安地問問媽媽“你還愛我嗎,媽媽?”
孩子是敏感脆弱的,雖說是做錯了事,但孩子心理很害怕,又希望爸媽永遠是愛自己的,生怕因為自己犯錯,爸爸媽媽就不愛自己了。這時候,我們要告訴孩子:做錯了也沒關(guān)系,爸爸媽媽永遠愛你。
因為,有安全感的孩子,才更當孩子有了試錯的自由空間和滿滿的安全感,那么孩子就會敢于去探索,去試錯。因為孩子知道,做錯事不可怕,只要敢于承認錯誤,依舊還是好孩子。
孩子會通過探索,不斷的試錯,逐漸認識世界,逐漸適應(yīng)這個世界的規(guī)則和秩序,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6歲是學齡前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的關(guān)鍵時期,也是小朋友進入學校前儲備能量的重要階段。在這個時期,他們需要愛,也需要合適的行為引導(dǎo)。
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他們學會如何和小朋友相處,如何做事,什么事不能做,怎么保護自己,怎么學會說不,會讓他們受益終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