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毅。
這個月從9號開始,放了兩個星期的假,現(xiàn)在要開課預示著放假結束,開學啦。
老師在9號時,布置給孩子清晰的任務:熟練地彈奏學過的教材,任意考一個曲子,都要流暢彈奏。
于是,孩子放假,就在家奔著目標前進了。
跟大家播報小毅現(xiàn)在寫作時,家中練琴場景:娃兒們的爸爸正在檢查孩子們彈琴的熟練度,還給孩子一個鼓勵:看看你們誰能先上臺表演,爸爸會給獎勵的。
坐在鋼琴邊彈琴的女兒立刻說:“哼!我是不會輸的”,說著舉起自己的胳膊,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
看來,爸爸對孩子學琴抱著很高的期待,他的期待是有資本的——聽完彈奏后,他認可道:“嗯,兒子彈得很熟練”,然后對著妹妹說:“看看你哥哥,彈得多熟練,你要加油了?!?br>
其實女兒也會彈了,而且她喜歡一邊彈一邊唱,快樂的曲子似乎就是她內心幸福的表達。
她今年四歲多,不到5歲,年齡較哥哥小一點,卻和哥哥保持同一進度。她年齡小,理解、學習等能力比哥哥弱一點,盡管這樣,老師還是努力鼓勵她:“你的手型很好”,還在上課時提醒了哥哥多觀察妹妹的手型,向妹妹學習呢。
女兒在上完課后,很多音符需要多多辨認、練習,因此,當哥哥順下來當天的曲子時,她還找不準音。于是,她練琴時,喜歡從簡單的開始,喜歡從《請彈吧》、《爺爺的大鐘》開始,而老師剛剛新授的曲子,卻不愿意彈——畏難情緒的作用。
前幾天,女兒一直不愿意練習《拔河》、《滑稽面孔》,而只是練習自己掌握的《越過山坡》等熟練曲子。
我一想:過些日子就要上課了,這樣進度有些慢啊。
“迅兒,你為什么不練習《拔河》”?
女兒轉過臉來,有些難為情地說:“我不會彈……”
越是生疏,越是練習才能熟練??!想到這兒,我就轉向了兒子:“兒子,教小妹彈《拔河》!”
兒子有些不愿意,因為他想享受自己自由玩耍的時間——畫恐龍、看看恐龍書等。
我堅持讓他幫助小妹,好說歹說,他站到鋼琴前,開始教小妹了,我為了防止哥哥偷懶,就經常督促他,他一百個不情愿,小毅看著有點生氣:這孩子,怎么不能好好教教小妹呢!要知道自己“舉手之勞”便可以讓妹妹提高不少呢!
在我的“強烈要求”下,兒子終于一遍又一遍給小妹指點音符,教小妹認唱音符,而女兒是最喜歡哥哥的,哥哥帶著她彈,她也很上心,幾遍下來,也慢慢會彈了些。
就這樣,在哥哥的幫助下,幾天的工夫,女兒就開心地彈唱了所有“不會彈”的曲子。
看到女兒每次在鋼琴前認真地彈奏曲子,她的歌聲那么可愛、快樂、歡喜,作為媽媽,小毅也被感染了,感覺很幸福。
學習是一個過程,有一種說法叫“一萬小時定律”,對于孩子的學習,我們家長就是要用興趣為引導,多多鼓勵,用愛與耐心陪伴孩子慢慢發(fā)展。
在這里,小毅衷心感謝孩子老師的耐心教導、激勵和無限的愛。
謝謝大家的聆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