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穆尼爾有句名言:
“人生真正的幸福和歡樂,浸透在親密無間的家庭關系中?!?/span>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家人之間的溝通,說話之時的語氣,言談之中的分寸。
一句話,能暖一顆心,也能傷一個人;作為父母,寧愿爛在肚子里,也不要對子女說這些話。
別說掃興的話
這個視頻瞬間讓人聯(lián)想起也是最近的熱搜:擁有掃興的父母是什么體驗?
點開評論區(qū),網(wǎng)友們的留言更是讓人心酸。
帶父母去吃飯,他們嫌棄餐廳又貴又難吃;
帶父母去旅游,他們?nèi)潭荚诒г箾]啥好看的;
發(fā)了獎金想跟父母慶祝一下,他們說才掙多少錢就好意思慶?!?/span>
好像很多中國父母都不會和小孩好好說話。
和父母分享快樂,只會收到挖苦,和父母傾訴煩惱,只會收到諷刺。
現(xiàn)實生活中,愛掃興的父母,已經(jīng)成為很多子女心中難以釋懷的痛。
如果把快樂的情緒比作一個個氣泡,那父母掃興的話語,就像一根根刺。
總是在你情緒高昂的時候,冷不丁冒出來戳破你的泡泡。
久而久之,受打擊和帶著負罪感長大的孩子,和父母的關系越來越疏遠陌生。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失望性隔離”。
它是一種心理防御機制。
當孩子一次次失望積累,就不愿意再跟父母接觸,以免自身遭受傷害。
著名的作家三毛,在才情被大眾認可和喜愛的同時,卻難以得到她父親的贊許。
她曾寫信給父親,言語中充滿了悲涼:
“我一生的悲哀,不是沒有賺得全世界,而是請你欣賞我。”
每一個被否定的孩子,都是如此。
我們都明白有時父母的掃興并非故意的。
或許是因為,他們曾經(jīng)生長的環(huán)境是更注重“功利性”的部分,比如鮮花會枯萎,浪費錢,送父母花對學習毫無幫助,不實在。
用當下比較流行的一個形容就是,自己一直在淋雨,所以不知道如何為孩子打傘。
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會決定他的一生。”
如果你也總不經(jīng)意間對兒女說掃興的話,從現(xiàn)在開始改變吧。
當孩子釋放愛意時,父母開心接受就好,即使孩子有什么不對,也應該是講道理,而不是說教式、打擊式的。
別說傷兒女自尊的話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比起否定孩子快樂情緒,更傷人的是貶低孩子人格、尊嚴的那些話。
父母的一句支持鼓勵的話,可以成為溫暖兒女一生的陽光;而父母的一句打擊貶低的話,可能就是扼殺兒女幸福的罪魁禍首。
“你怎么那么笨,看看別人家孩子”;
“你就是太沒用了,從小到大一個樣,永遠都沒出息”;
“你能和別人比嗎?你幾斤幾兩不知道啊,”……
這是許多父母常說的一些話。
或許,父母的初心是想以這樣的方式激勵兒女不斷上進,但是他們不知道,這樣的做法非但不會起到任何積極的作用,反而會給兒女的身心帶來巨大的傷害。
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最好的情緒,最溫柔的語言,應該留給最愛的人。
多一點包容,少一點指責;多一點理解,少一份謾罵,親情才能長長久久。
一個家庭要想往上走,最大的阻礙不是貧窮,而是家庭中的內(nèi)耗。
希望父母都能明白:
父母不否定不貶低,孩子才能找回快樂;
父母不打壓不控制,孩子才能找回自信;
一個家有什么樣的氛圍,孩子就會有什么樣的命運。
-End-
本文編輯:灰姐
本文審核:We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