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死亡,千百年來大部分的中國人會避諱這個話題,覺得不吉利,意味著終結(jié),意味著永別。
因為死亡是未知的,誰也不知道人死了之后會經(jīng)歷什么?對于未知,我們或多或少都帶著恐懼的心理,不能坦然去面對。
通俗來說,人的一生就好比一趟行駛的列車。
在這段旅程里,有加速疾馳,有平穩(wěn)行進(jìn),也有減速慢行,最后會經(jīng)歷一陣顛簸后,終于到站,停在自己畢生向往的地方。
可以說這段減速慢行直至停止運動的階段就好比是老年期,唯有欣然接受并安然度過,此行的任務(wù)才會圓滿完成,才能保證在下一趟的旅行會有一個全新的開始。
中國的安寧療護(hù),一直不容樂觀。
2019年中國全年死亡人口是998萬,但是真正得到安寧照顧的只有0.3%。
主要原因是中國人忌諱談生死,面對重病的親人,我們習(xí)慣性地說,一定會好起來的。
但活人為自己辦葬禮,只為體驗自己死后的場景,人們大呼天下無奇不有,當(dāng)事人卻覺得自己很開心。
近日,安徽的84歲老漢獨自在村里生活,他育有四個兒子和女兒,都在外工作。
一天,老漢找到本村的張先生,請他幫自己辦一次“葬禮”。
張先生雖然感覺很奇怪,但因為是老鄉(xiāng)也就幫忙張羅了起來。
這是一場為自己舉辦的特殊“葬禮”。
除了當(dāng)事人是活著的,其他規(guī)格、儀式和當(dāng)?shù)氐脑岫Y并無兩樣。
當(dāng)?shù)匕儆辔淮迕衤動嵑?,到老漢家參加了這場“葬禮”,有人還送來了花圈等物品。
村民們將老人抬上了貨車中的棺材頂,按照當(dāng)?shù)氐脑岫Y風(fēng)俗,貨車?yán)先嗽诖謇镅步帧?/p>
現(xiàn)場視頻中,在鄉(xiāng)村的道路上,這輛貨車拖著一口棺材在巡游。
貨車的前方敲鑼打鼓、嗩吶聲聲,后方多位村民騎車或者步行跟隨,場面熱鬧非凡,只有笑聲沒有哭聲。
在那口棺材板上,一位身穿藍(lán)色壽衣的老漢時而坐著,時而躺下。
整個活動持續(xù)了大約三個月小時。
老漢在家還辦了幾桌酒席,宴請幫忙辦的村民。
村民們說,“除去殯儀館火化和下葬的環(huán)節(jié),整個過程基本按照當(dāng)?shù)嘏e辦葬禮的流程?!?/p>
“這位爺爺說想看看自己走后的場景,大家都覺得他思想很超前,想法和別人不一樣?!?/p>
“爺爺?shù)乃膫€兒子和一個女兒都不在家,沒有參加'葬禮’?!?/p>
老漢說,“這個事,沒有告訴孩子們,也沒有通知親戚朋友,都是鄉(xiāng)親們自發(fā)來捧場的,整個辦下來花了一萬多元?!?/p>
說起為什么會想辦這場“葬禮”,主要是平時比較孤獨。
老漢說,“一方面是從山東買了一口棺材,棺材送到后,老鄰居們覺得是喜事,建議他辦幾桌酒。他覺得有道理,想著提前舉行葬禮,看看自己死后的場景。”
“另一方面,老伴兩年前過世,幾個孩子都在外工作,自己一個人在村里生活,平時感覺很孤獨,所以想用這種方式高興高興。”
老漢表示,整個葬禮辦下來他感覺很滿意,很高興。
老漢的簡單初心只是為了圖個開心,體驗一下死后的感覺。
看到視頻的網(wǎng)友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不就是《人生大事》里,落葉歸根里面午馬飾演的那個角色現(xiàn)實版嗎?
電影里趙本山飾演的角色看到有人出殯,便去蹭吃,結(jié)果“出殯”的人“活”了過來,把他嚇了一跳?!?/p>
“人生就像一場戲,有開場自然就有散場,何不開心地走一場呢?老人的做法可以理解,老人有超前的意識?!?/p>
“老人這么做可能就只是想熱鬧熱鬧而已,平時子女不在身邊,沒有人關(guān)心自己,想以此得到大家的注意,這在人際交往的心理學(xué)中,是屬于正常的,大家都渴望被關(guān)注,被關(guān)心,被愛。”
辦一場“活人”葬禮,雖然有傷風(fēng)化,但是其背后,有一點值得人們深思,為什么兒孫滿堂的他,卻成為了獨居老人,讓他感覺到孤獨。
從某一方面來說,不就是孤單的人,想趁自己活著,看看身后的事情,了卻心愿。
看著他們那孤寂的身影,讓人特別地心疼,或許他們也需要陪伴和安慰。
但不得不說,這個老漢也算活得通透。
人生在世,能看到自己葬禮的人不多,敢于突破條條框框的老人更是少數(shù)。
這樣別出心裁的一場“戲”,也只有心態(tài)好,身體健康,才能對一些事情看得如此開。
就算是看慣了生死的醫(yī)生,在談?wù)撋罆r,從第三人稱換成第一人稱時,也是有茫然的瞬間。
因為臨床多年的他們,所有老師只教給醫(yī)學(xué)生救死扶傷,卻很少教他們?nèi)绾螌Υ劳觥?/p>
中華民族潛意識里認(rèn)為忍疼是一種美德,會褒獎那些隱忍的人,就如同那些堅強的患者,豆大的汗珠掉下來就是不喊疼,也不肯用止痛藥,好像用了藥,自己就輸了一樣。
這讓人想起《尋夢環(huán)游記》里的一句經(jīng)典臺詞:真正的死亡,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再記得你。
如果生者保存著與逝者有關(guān)的記憶,那么他們便沒有完全離去。
活人給自己舉辦葬禮的,不僅僅是老漢一人,還有許許多多。百度相關(guān)搜索結(jié)果有3千多萬個。
有人還記得2016年興師動眾給自己辦葬禮儀式的山東張老漢?后來的他如何了?
其實熱鬧散盡之后,他又乖乖回到了養(yǎng)老院,過起了跟以前一樣平淡無奇的日子。
他的身邊依舊沒有親人陪伴,甚至連個水果籃都沒有。
“我只是為了驗證自己在親友心中的位置。那些平時總是對自己說好話的親戚,究竟是不是真心的?”
在養(yǎng)老院,見識到了孤寡老人的真實處境,有些是一輩子無兒無女,有些是兒女不管不顧,有些則是不愿意給家人造成負(fù)擔(dān)。
這里面,有辛酸,更多的希望是有更多的人記得自己。
張德樣希望往后凡是迎來送往的人,都能看到自己的事跡。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如果有時間,還是多陪陪自己的父母,別讓人生留下遺憾。
更呼吁在外地的子女,能夠抽空多回家陪陪家人,讓留守老人不那么孤單。
想起一位醫(yī)生對一位即將失去母親的女兒說,你可以把媽媽留住。
“媽媽一定有一道拿手菜,在媽媽還能教你的時候,把它學(xué)會。每當(dāng)想念母親時,就給自己做這道菜,復(fù)制了母親的味道后,孩子和母親就沒有因為死亡而徹底失散。”
從某一角度來說,死亡并不可怕,每個人都是向死而生的。面對死亡問題時,從生的這端看向死,總是有很多不舍、悲觀、窘迫、不圓滿的遺憾。
但如果站在死的這一頭看生,則有無限的空間。
在筆者看來,為自己辦葬禮的老人,旁人看著是鬧劇,可對他們來說,是給自己的一生,一個交代。
我們沒有辦法界定別人的人生,如何了卻一樁心事后的舒暢感,也無法體會。
但是對于“空巢”在家,沒人陪伴的老人,容易產(chǎn)生孤獨、孤單感,作為子女我們應(yīng)該要學(xué)會如何讓在家的父母改善。
首先,可以鼓勵父母多出門看看風(fēng)景,也許遇到老友,嘮會嗑都覺得心情舒暢。
告別過去的生活,用平和的心態(tài)做一個普通人,多回歸家庭收斂一下脾氣,一家人和和美美的。
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長壽五十年。因為運動能使人看起來更加精神,運動能夠使人體分泌多巴胺,讓我們保持一個良好的生活狀態(tài),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從讀書、書法、樂器、跳舞、釣魚等興趣里面發(fā)掘,發(fā)展為自己的興趣愛好,每天堅持,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那么心靈上就不會空虛。
多接觸智能產(chǎn)品,新鮮事物,使用電腦和手機等科技產(chǎn)品能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最后學(xué)會欣賞自己,學(xué)會享受生活,成為一個精致的老人,讓自己快樂。同時,可以結(jié)交伴侶,與別人搭伙過日子。那么愛情的力量就會滋潤干涸的心,想來就會很甜蜜。
但是,選擇伴侶之前一定多考慮一些,雙方子女的交疊不免會有矛盾,要做好心理準(zhǔn)備。
余暉下?lián)u著櫓,為生命撒下最后一網(wǎng),盡可能讓這個生命滿載而歸。
也許有一天,當(dāng)“假葬禮”變成“真葬禮”,從生到死,每一個人都會變老,關(guān)心老年人群體,關(guān)心“寂寞的一代”,其實也是在關(guān)心未來的自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