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子夜,淮安市守府東巷10號?!案隆钡囊宦?,門開了。一個約摸五十來歲的女子頭裹圍巾,披著大衣瑟縮著走進寒風。她好不容易敲開一家店鋪,買上蛋糕就往回跑。店老板的咕嚕她聽不見,她只想著正在“用功”的兒子……
不知道周大成在接受沙孟海先生頒發(fā)第二屆全國篆刻作品獎時可曾想到這位慈愛的母親,只知道他每到母親生日總要鐫下一印,以抒人子之情。
誰的一生沒有一兩次做個藝術家的“沖動”呢?只是大成把“沖動”變?yōu)閷ψ趟囆g的執(zhí)著與癡情。
十年前,中學畢業(yè)后的大成投身著名篆刻家程博公先生門下。一本影印的《說文解字》他愛不釋手,—一辯讀;近現代大家吳昌碩手書的《石鼓文》更成了他的日課。大成讀過昌碩老人那“生計仗筆硯,久久貧向隅”的悲戚詩句,可還是把全身心都投入到篆刻之中。一把鈍刀,幾方頑石,開始了艱難的鑿石人生。
后來,他成了一家造紙廠的機修工。帶著一身疲憊的油垢回家,總是徑奔簡陋的書案前。“斂氣”!“入定”!一個“意念”:篆刻!
看著大成伴如豆的燈光通宵不眠,古稀的奶奶心疼得老淚縱橫。是呵,作為周家的長孫,襁褓時就喚“大成”,希望他能“長大”,能“成活”,可誰想他為刻章、寫字這“勞什子”而不顧身體!
來自親人的規(guī)勸,令他感念;周圍一些人的誤解,更是壓力;而最沉重的打擊則是1989年的10月——又一次接到浙江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篆刻專業(yè)的落榜通知(1987曾考該院未被錄?。?/span>
多年后,大成給我談起這段往事,卻笑了:“也就在那時,我決定不再‘押寶’了。我把篆刻這‘迷人’的藝術當作一生的追求?!?/span>
大成“沉”下去了。他像初學者那樣,一頭扎進凝重典雅的漢印中,這使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大成知道,畢其功于“漢印”一役,只是“印奴”;要窺印學堂奧,尚須上下求索,廣涉博覽。翻開他的印稿,那方“相敬如賓”取法封泥,頗為蒼茫;抒鄰舍厚誼的“左右相幫”印則有古璽“日都庚卒車馬”的娟秀;鑿石濤畫語“墨非蒙養(yǎng)不靈”直接漢鑄印和鑿印的拙樸。甚至印人不屑的唐官印、疊文印大成都下過工夫。對流派印,盡管他醉心吳昌碩那雄強恣肆、亂頭粗服的“霸氣”,而趙之謙的秀逸,吳熙載的峻拔也都在他的印稿中留下端倪。今年秋,大成喜得貴子。他常一邊哄兒,一邊翻閱《黃士陵印譜》……
為了藝術,他節(jié)衣縮食,四出求教。他的篤誠與好學感動了韓天衡、劉江、陳振濂這些當代名家。對生長在蘇北貧瘠土地上的這棵藝術幼苗,韓天衡先生更是悉心培育。
十年磨一劍。大成終于在篆刻藝術上初展頭角。他的“履跡”出現在許多展覽、大賽的作品集中。韓天衡戲稱他的篆刻為“小寫意型”。“寫意”并非隨意,韓先生撰文道:“周大成治印頗長于在文字形體的經營,錯落取勢,平中不平,故以一字論,有展促姿態(tài),得以致全印靜動跌宕,饒有生機……寫意中見精到。可貴。”
面對鮮花與掌聲,周大成一如往日般平靜。他把藝術的觸角伸向了更廣闊的天地。如文學、國畫……
“都姓俗時我姓雅,畫書妙者少奉迎;天心不識人心苦,孤詣奇崛有大成?!保ㄖ麜嫾彝鯇W仲詩)愿“孤詣奇崛”的周大成終有“大成”!
(1994年1月22日《淮海晚報》)
更多精美圖片盡在 周大成書畫篆刻網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