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中的莫高窟,我認識了三個人。
我記住了那個叫王圓箓(錄)的道士,那個叫做斯坦因的匈牙利人,還有那個叫蔣孝琬的中國人,他名字里有個“孝”字,咱中國人起名字,都是父母對孩子未來的期許之意。他真的是配不上他父母給他的這個“孝”字。
在“面對”王圓箓用石灰把大片大片壁畫涂白的時候,余秋雨大喊“等一下!”如果能聽見喊聲的王圓箓轉(zhuǎn)頭問:“等什么?”
是啊,等什么呢?
余秋雨無言以對,相信眾多的讀者也是一樣,無言以對。在當時的那個年代,清政府的昏庸無為,八國聯(lián)軍的入侵。就算時空真能穿梭的話,像作者,或是你我,如能直視那個年代的那些現(xiàn)狀的話,又能有什么辦法嗎?
那些借別人之口管不好家產(chǎn)而據(jù)為己有的行為,是一種掠奪。
面對外敵的入侵,只有國家強大到外人再不敢來掠奪你家產(chǎn)的時候,堅毅的直視才能成為武器。才是能不能守住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經(jīng)典的底氣。
如果時空真的可以穿梭,在面對這些文物流失的場景,余秋雨沒轍,就算他能像書中那樣,攔在斯坦因的車隊前,又能如何?如果真能感動斯坦因而留下那些經(jīng)書,又能如何?看看除斯坦因帶走以外的那些經(jīng)書的遭遇,不是被懂行的官僚據(jù)為己有,就是被撕碎以便能和名單的數(shù)量對得上。最終呢,那些殘破不堪的經(jīng)書被送到北京之后,其實是根本就沒人管,不是遺失,就是損毀。反而是被斯坦因帶走的那一批經(jīng)書,目前正安靜地躺在倫敦的某個博物館里。
想想,如果時空真的可以穿梭,我們在當時的那個時代,那個背景下,能如何做?該如何做?人,終究是人,渺小的人類,如何能與時代變遷抗衡?
這段故事看完,心情是久久不能平復,只能是一聲聲嘆息。
莫高窟,還沒有如果,如果有機會去莫高窟的話,我要去門外那條河旁的“塔林”里看看那個王圓箓的塔,如果可以的話,我要把他的故事講給我的孩子聽聽,對,就在他的“面前”講。就和余秋雨的那種感覺一樣,除了這些,我也不知道能再做點什么?還能做點什么?現(xiàn)在,能想到的,或許就是將這個故事傳下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