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刊:秦 天
編者按
自西風(fēng)東漸,男女日趨平等,詩國詞域,亦深濡染。故泱泱華夏,龍騰于淵,鳳鳴于野,蔚為大觀,前古難及。今藕齋諸子深心選詩,乃欲巡市披省,掇菁拾玉,以張詩道之正幟,激下里之頹風(fēng)。至若選擷標(biāo)準(zhǔn),雖殷祈喜馬拉雅之高標(biāo),亦何礙匡廬華岳之秀拔。
歌曰:
華山奇險岱宗雄,復(fù)挺雙樵五百重。
萬美大千觀異量,賞心豈必最高峰?
本期導(dǎo)讀
古人衣袂古人心
今之詩者,稍有學(xué)問,則好為泥古體,遣來舊時語匯,著件古人衣袂,便可施施然“起舞弄人間”了。這些年,或許是深惡“風(fēng)雨滄桑七十年”之類老干體大言欺世,更兼厭了“已把相思寫滿天”之類巧詩白話乏味,故泥古體盛行。然廣搜古人衣袂得之不難,“云深不知處”的古人幽意,卻每難擒得。
由是,著漢服而品拿鐵者甚多,古人聲腔現(xiàn)代心,不是不可,但稍顯不誠——“修辭立其誠”其實是“我手寫我心”的另一種表達,誠不夠,就成POSE了,作為表演藝術(shù),似也無可厚非,但以此經(jīng)營“為己之學(xué)”的詩道,多少有些讓人失笑。
云樺兄詩,則是殊為難得的“古人衣袂古人心”,有骨子里自然流出的高古、古雅、樸拙氣息。譬如“崖邊茅數(shù)椽,不與溪山綠”,沒有古人的靜氣,如何有心思關(guān)及崖茅溪山之色異?譬如“有客深山里,經(jīng)年塵榻空”,這顯是虛寫,但景虛心實,流露的,是略無稍隔的古隱趣味;譬如“不須書寄中秋約,曾向青野歌鹿鳴”,有木有太白“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的率性?這是古意悠然的真放曠;譬如“無人山徑落花中”“蕭寺有風(fēng)時過院”,是摩詰看“明月松間”聽“風(fēng)雨花落”的入佛心境。
當(dāng)然,所謂古人心,并非鄉(xiāng)愿態(tài),并非端肅狀,也是可以活泛些的嘛。譬如“仙緣已結(jié)塵緣在,經(jīng)卷蛾眉俱可憑”,是不是“不負(fù)如來不負(fù)卿”的隔世翻版呢?我們說,倉央嘉措,是個性情人。
張慶輝,回形針傳媒高級合伙人,曾任某都市報評論部主任,資深傳媒人,資深文化策劃人,多次策劃并組織全國性詩詞文化活動。第一屆、第二屆海峽兩岸詩詞聯(lián)謎大賽學(xué)術(shù)指導(dǎo)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首屆詩天下全國詩詞聯(lián)大賽詩部評委。承社副社長。愛詩詞,好交游,性曠達。
李云樺詩詞精選
敬 亭
眼見謂之景,心感謂之境。二者幽微交疊,能得而述之者,自然詩也。李云樺作《定風(fēng)波》詞有云“揖別幽人無一語,歸去,滿山明月在虛空”,讀而神側(cè)其間,恍然景境俱得矣。
或謂詩有有我無我之別,其實不然。蓋詩人之眼觀物,入乎其內(nèi),出乎其外,均自我而有所得,安得真不見我耶?李云樺詩“深嶺無人禽去住,滄江有路石崚嶒”其有我耶?其無我耶?
顧 問
羅小山 張慶輝
榮譽總監(jiān)
月映霜華
總 編
留取殘荷
副總編
眉 齋
主 編
弱水三千
副主編
郭子仲
協(xié) 調(diào)
劉曼因
選 稿
云 心 歸 樵 牧 云
旭 齋 敬 亭 劉曼因 秋 持
本期校對
旭 齋 涵 穎
秋 持 牧 云
本期制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