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界限指的是在人際關(guān)系中,個體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和權(quán)利范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又不侵犯他人的個人空間。
從心理發(fā)展上來說,一般自我界限是逐漸形成的。
還在母體內(nèi)的胎兒,他感覺自己和母親是一體的,母親就是他,他就是母親的一部分。當他出生后,他們雖與母體分開,但在他們的心理上仍然還是與母親聯(lián)系在一起的。
再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與母親的心理距離也越來越遠,這就是成長。成長的過程也就是孩子與母親在心理上分離的過程。分的越開,也就意味著成長的越好。
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那句話:任何一種愛都是彼此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唯獨親子之間的愛是越來越遠。也就是說,分離的越好,孩子成長的就越健康。同時也意味著與母親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清楚。
換種說法,如果與母親分離的不好,也就是自我與母親之間的界限不清楚,且這種界限不清的狀況很容易投射到他所有的人際關(guān)系中。
比如,很多做父母的人,在對待孩子的時候,總是不可控地要替代孩子做一些事或替代孩子去做選擇、決定。這樣的家長一方面對孩子無意間有控制在,另一方面也有與孩子之間的界線不清;再或者,朋友們一起的時候,有的朋友就會對其他人“熱情有加”,顧不得自己,只想著照顧好別人。在他無意識地做著這些的時候,意識層面是也不曾想過別人被這樣照顧的時候是否喜歡等,只顧自己去“照顧”他人。這也是界限不清和越界的表現(xiàn)。
在越界、自我界限不清的表現(xiàn)背后其實意味著一種控制和安全感缺乏。也就是“我要用愛來控制你和我之間保持著近的距離”等。
在我們還小、剛學步的時候,沒走兩步就會回頭看看媽媽,然后快步撲到媽媽的懷里,這是為了安全;再大一點的時候,看到家里來了自己不認識的人的時候,也會先跑到媽媽跟前拉住媽媽,這也是為了安全。在孩子心中,只要與媽媽在一起,融為一體,才好像是最安全的。這種心理會一直保持到成年。
如果一個沒有安全成長好的成年人,就會無意識地想與另一人成為一個人,這樣他才會有一種安全感,自我界限也就會在這樣的過程中變得模糊不清了。
自我界限不清的人也總想與別人拉進距離,在他的意識里總會想著、在意著別人會怎么看他、別人會怎么說他,就好像他是在為別人而活著。
而自我界限清楚的人,就會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別人對他的看法也無法影響到他,且他也會很清楚:自己是自己,別人是別人。
比如,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界限。
當我們看到孩子看了很久的電視了,內(nèi)心有股莫名火上躥下跳,對著孩子吆喝一通,甚至會直接把電源切斷,要他去學習。
這種做法就是越界。把孩子學習的事情當成是自己的事情。也許我們可以問問他是否有了自己的時間安排?也可以不帶情緒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見意,或自己的感受等,做到在尊重的基礎(chǔ)上使他明白對自己擔負起的責任,而不是為了家長。
在清楚哪些是自己的事,哪些是他人的事,不越界的情況之下,就會使孩子能感受到被尊重和空間感。這樣不但不會造成親子(任何關(guān)系)之間的關(guān)系冷漠與距離,反而還會增近親子之間的良好關(guān)系。
正所謂:清楚自我界限,有了良好關(guān)系,“有問題也不是問題”了!
關(guān)愛生活, 關(guān)愛心靈, 關(guān)注心感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