禰衡,感覺中是一個只會罵人的狂生,除看《三國演義》有點印象外,再有就是京劇《擊鼓罵曹》了,這戲說的是禰衡被孔融推薦給曹操,曹對其輕慢,用鼓吏來羞辱他。禰衡當(dāng)著滿朝文武大罵曹操,并借擊鼓發(fā)泄。后經(jīng)百官相勸,勉為曹下書去勸說劉表。整個劇凸顯禰衡的高傲性格,貶曹的傾向很濃。
禰衡,漢末名士,字正平。曹操招降張繡之后,命他去勸劉表來降。他決心不事曹操,所以拒絕。曹操恨他不從令,遂令他為鼓吏。曹操規(guī)定撾鼓必?fù)Q新衣,他卻穿舊衣?lián)艄?。一次在大庭廣眾之下,禰衡裸體而立,痛罵曹操為“七濁”之賊。他盡數(shù)曹操一黨都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并表白自己身為漢臣,決不作曹瞞之黨。曹操不愿冒殺名士之名,就強遣其往荊州,意欲借劉表之手殺之。劉表識破曹操借刀殺人之計,便把他遣送給黃祖。禰衡未把黃祖放在眼里,稱黃祖似廟中之神,雖受祭祀,卻無靈驗。黃祖大怒,將其殺害,死時26歲。
歷史上有名的狂生多多,但要論起最為狂放不羈,最有名的,并因其狂悖而丟了性命的,大概只有這彌衡了。
想這禰衡有甚本事敢目空一切,對天下有名望之人唯有一罵,他沒什么朋友,數(shù)得上的只有孔融和楊修。他們之間彼此互粉,你說我是“仲尼不死”;我夸你是“顏回再世”,而且這孔融就把這禰衡夸到云端去了,說什么“其才十倍于我”,什么“鷙鳥累百,不如一鶚”,直把這禰衡夸得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于是乎仗著有點小才,就狂放不羈,浸淫虛名,笑罵無常,天下人都難入他法眼,即使是他稍稍看得上眼的怕這融和楊修,一個只配當(dāng)他的大兒子,另一個也只能為他的小兒子,可見他的狂到了何樣的程度,他最終也為這狂,誤了卿卿性命。
說他有才吧,我只記得他有篇《鸚鵡賦》寫得還算不錯。有點屈原遺風(fēng)的味道,但比起曹操,曹植,怕是連提鞋都不配,這武就更不用說了,三國時隨便扯個出來他都不能比。所以,我就不知道他狂的是什么,憑什么狂,小小年紀(jì),張狂無禮,這曹操手下哪個是碌碌凡人,能忍得下你如此漫罵?這曹操也夠意思了哈,禰衡這樣對他都忍下了,這心胸也要幾個人來比噢。
曹操是個愛才之人,在東漢末年這樣一個時局混亂、群雄逐鹿的動蕩年代,曹操之所以能夠除袁術(shù)、破呂布、滅袁紹、定劉表,最終脫穎而出,統(tǒng)一中原,縱橫朝野,把持政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實行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機制。他連把他罵得狗血噴頭的陳琳都能用,何以要假手他人殺這禰衡呢?那是因為你禰衡只是個不識時務(wù),自命清高的酸腐文人,殺了怕惹上殺名士的惡名,所以,這禰衡在曹操這文化人面前胡說幾句也就罷了,你去大老粗黃祖那兒找事那還能有好,難怪曹操聽說禰衡被殺后說:“腐儒舌劍,反自殺矣”!
禰衡的確是自己殺了自己,純屬自找。究其原因,我覺得純屬是被如孔融這類的人給捧殺了,他一個毛頭小伙,初生牛犢不怕虎,目空一切也覺平常,但卻深受當(dāng)時所謂名士之風(fēng)的荼毒,心理產(chǎn)生了嚴(yán)重的缺陷,性格過于乖張,想以一張大嘴罵遍天下來博取名聲,這不得不說是件很可悲的事情。
禰衡的悲劇,固然是有生不逢時的原因,在那放不下一張書桌的戰(zhàn)亂之時,很難靜下心來做學(xué)問,但也不能一頭扎進(jìn)那黑暗的政治圈子中去自找麻煩吧,如禰衡這樣性格狂悖偏執(zhí),且口無遮攔的狂妄之人,任是哪個朝代的統(tǒng)治者都是不會聽之任之的,你們說,是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