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多揪心
可嘆國運衰
縱使淚如傾盆雨
亦只徒添亡國恨更深
華夏崛起只在今
昨港今澳門
炎黃子孫沸騰事
總盼再收寶島夢全真
這是我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當日填寫的一首《虞美人·澳門回家了》。今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九周年。十月一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時時銘記,年年慶祝的日子。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里,改朝換代不勝枚舉,夏商周秦,漢唐宋明清,每一個大朝代的建立,都曾展開過一段絢麗的歷史畫卷,登頂過那個時代的世界巔峰。但這一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卻和以往的每一個朝代都不相同。他是建立在一種全新的國際環(huán)境里,也成長在一種完全和歷史上各個王朝不一樣的國際風云中。相對于這個世界,中國雖然還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但卻處于新工業(yè)文明的最低端,可以說在工業(yè)為王的這個新時代,剛成立的新中國一窮二白。而同時,由于復雜的國際政治博弈以及東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對立,中國又被整個世界所鄙夷和遺棄。在西方新貴們的眼里,中國就是孱弱和卑賤的代名詞。那時的世界沒有人認為中國能夠和歷史上所有的華夏王朝那樣,可以在短短幾十年間再一次崛起為世界強國。
歷史上的中國,因為有著強大的文化傳承和完善的國家體制以及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在農耕時代,只要給予人民一段時間的修生養(yǎng)息,就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恢復到繁華盛世,并很快躍居到世界之巔。但兩百年以來,西方的工業(yè)化革命蓬勃盛起。本來被中華視之為海外番夷的歐洲各國仰仗著工業(yè)化革命的豐厚紅利以及堅船利炮,以極快的速度超越中國,并把中國視為一塊可以任意宰割的肥羊。在近代西方人看來,這個世界以中國為中心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因為歷史上中國得以興盛的基礎--農耕文明不再是這個世界的主流,中國在西方工業(yè)文明面前,只有匍匐和顫栗。
可西方顯然低估了中華文明的智慧,也低估了中華人民善于學習和奮進的能力與決心,更低估了在他們眼里注定要失敗的中國共產黨領中國再創(chuàng)輝煌的能力和決心。農耕文明我們固然當仁不讓,工業(yè)文明我們也有著舍我其誰的氣概和決心。
當1949年新中國在這塊一窮二白的土地上莊嚴宣告成立之時,一個偉大的趕超規(guī)劃也同時展開。中國,不但是歷史上的王者,也會是未來世界的領軍。這一點,西方人從未料到,中國人從未自卑。
建國的艱難我們不用多說,無數仁人志士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這塊土地。終于,他們得償所愿,一個全新的中國由此建立。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我們更是難以言說,無數華夏兒女用汗水和智慧滋潤著這塊國土,一個嶄新的中國由此崛起。
短短的六十九年,我們完成了從農耕到工業(yè)的華麗轉身,并創(chuàng)造了一個舉世矚目的華夏盛世。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一個在歷史上風塵仆仆的王者,怎么就能夠保持住自身永久的生命力,并在兩個截然不同的文明體系內快速讓自己完成蛻變,破繭成蝶。
這在我看來,是要得益于中華五千年歷久彌新的文化傳承。要知道,在數千年的世界文明中,碩果僅存的只有中華文明,所謂四大文明古國,能夠系統(tǒng)性傳承下來也只有中國,。這絕非偶然,這絕非偶然,在這樣一種可以屢次涅槃,屢次重生的歷史進程中,文化一定是解開這個謎團的唯一鑰匙。因為無論歷史怎么前行,家國如何變換,只有文化始終融匯于人們的血液之中,文化不絕,文明不滅。
我們的新中國既是歷史的傳承者,也是未來的開創(chuàng)者。無論這地球上的人類文明是以農耕為主導,還是以游牧為主導,還是以工業(yè)為主導。中華文化的強大基因總是能夠適應這一切,并最終引領這一切的變化,雖然我們也曾被游牧文明所打敗,雖然我們也曾被工業(yè)文明所羞辱,但擦一把臉上的血和淚,站起身來并高呼一聲“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震世豪語,永遠都激蕩在我們每一個華夏子孫的胸間。被打到不要緊,站起來才重要,且我們還站的如此筆直挺拔,傲然于世。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偉人的這首《憶秦娥·婁山關》,看上去只是一首即興即時的詩詞,但其中卻蘊含著中華民族堅韌不拔,面對苦難勇于從頭來過的豪情壯志。這個世界沒有什么可以阻擋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腳步,沒有什么可以遏制當代中國再次煥發(fā)生機的理想。中國人在歷經艱險,飽受磨難后,他們總是能夠從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尋找智慧,汲取動力,然后努力學習,奮力拼搏,最終適應新的環(huán)境,新的斗爭。并取得最終的勝利。從頭越,不僅需要奮勇向前的不屈勇氣,也需要底蘊深厚的文化支撐。這也就是為什么中國可以屢遭挫折而終登世界之巔的奧秘所在。
在又一個國慶節(jié)到來之際,我愿意把最真摯的祝福送給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民族,我們華夏兒女的千秋萬代。祝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永繼昌盛。并把我們最真切的感謝送給歷史上曾經為中華民族奉獻畢生的英雄先哲們。正是因為他們在我們的歷史長河中給我們留下一筆筆燦若繁星的財富,今日之中華才會有著如此堅挺之韌性,有著如此繁富之智慧,有著如此博大之情懷。
回首千年,我們緬懷先哲祖輩,放眼未來,我們敢當創(chuàng)業(yè)大任,我們是祖輩先賢的繼承者,我們也是未來子孫的開拓者。六十九年太短,我們已創(chuàng)下如此輝煌,一萬年太久,我們還是要只爭朝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