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湯,中藥四君子是指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四味中藥,人參可補肺扶脾,白術(shù)能健脾除濕,茯苓可降氣滲濕,甘草能補胃和中。1、人參:味甘、微苦、微溫,入脾、肺、心、腎經(jīng),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復(fù)脈固脫、安神益智、生津養(yǎng)血之功效。臨床醫(yī)生常常配伍其他中藥,用于治療脾虛食少、氣虛欲脫、肢冷脈微、肺虛喘咳、陽痿宮冷、氣虛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氣血虧虛、久病虛弱、心氣不足、心慌失眠等癥狀;2、白術(shù):味甘、苦,藥性溫和,入脾、胃經(jīng),具有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臨床醫(yī)生常與其他中藥配伍,用于治療脾氣虛弱、食少倦怠、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帶下、氣虛自汗、脾虛胎動不安等癥狀;3、茯苓:味甘、淡,藥性平和,入心、肺、脾、腎經(jīng),具有利水消腫、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水腫、痰飲、脾虛泄瀉、心悸、失眠等;4、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jīng),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脾虛倦怠、心虛悸動、咳嗽氣喘、藥食中毒、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等癥狀。任何藥物都有治療的功效,也有不良反應(yīng)和副作用,在使用藥物之前一定先咨詢醫(yī)生或者藥劑師,出現(xiàn)任何癥狀時應(yīng)及時去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明確診斷病因后,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根據(jù)病因治療?!?四君子是傳統(tǒng)的中藥方劑四君子湯,藥物組成有人參、茯苓、白術(shù)、炙甘草四味藥物,具有補氣益氣、健脾的功效。可以單獨服用,也可以在四君子湯的基礎(chǔ)方劑上加減應(yīng)用。臨床應(yīng)用非常廣泛,可以用于消化道、呼吸道、血液系統(tǒng)等疾病,引起的面色蒼白、萎黃、體乏無力、聲音低微、活動后心慌氣短、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象細弱等癥。方用人參為君甘溫益氣,白術(shù)為臣健脾燥濕,加強益氣助運之力。茯苓為佐健脾滲濕,炙甘草為使益氣和中、調(diào)和諸藥,四藥伍用可以達到益氣健脾的功效?!柙E四君子湯中和義,參術(shù)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陳名六君,祛痰補益氣虛餌,除卻半夏名異功,或加 香砂 胃寒 使。組成人參去蘆,白術(shù)、茯苓去皮(各9g),甘草炙(6g)。 [4]用法用量1、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2、古代用法:上為細末。每服兩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候;入鹽少許,白湯點亦得。 [4]功用益氣健脾。主治脾胃氣虛證 。面色萎黃,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弱。方義本證多由脾胃 氣虛 ,運化乏力所致,治療以 益氣健脾 為主。脾胃為 后天之本 , 氣血生化之源 , 脾胃氣虛 ,受納與健運乏力,則飲食減少;濕濁內(nèi)生,脾胃運化不利,故大便溏?。?脾主肌肉 ,脾胃氣虛,四肢肌肉無所稟受,故四肢乏力;氣血生化不足,不能榮于面,故見面色萎白;脾為肺之母,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見氣短、 語聲低微 ;舌淡苔白,脈虛弱均為氣虛之象。正如《 醫(yī)方考 》所說:“夫面色萎白,則望之而知其氣虛矣;言語輕微,則聞之而知其氣虛矣;四肢無力,則問之而知其氣虛矣;脈來虛弱,則切之而知其氣虛矣?!狈街腥藚榫?,甘溫益氣,健脾養(yǎng)胃。臣以苦溫之白術(shù), 健脾燥濕 ,加強益氣助運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滲濕,苓術(shù)相配,則 健脾祛濕 之功益著。使以 炙甘草 ,益氣和中,調(diào)和諸藥。四藥配伍,共奏益氣健脾之功。配伍特點溫而不燥,補而不峻。運用本方用于脾胃氣虛證,臨床應(yīng)用以面色萎黃,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數(shù)為辨證要點。加減化裁若嘔吐,加半夏以降逆止嘔;胸膈 痞滿 者,加枳殼、陳皮以行氣寬胸; 心悸失眠 者,加酸棗仁以寧心安神;若畏寒肢冷, 脘腹 疼痛者,加 干姜 、附子以 溫中祛寒 。煩渴,加黃芪;胃冷,嘔吐涎味,加丁香;嘔逆,加藿香;脾胃不和,倍加白術(shù)、姜、棗;脾困,加人參、木香、 縮砂仁 ;脾弱 腹脹 ,不思飲食,加 扁豆 、 粟米 ; 傷食 ,加炒神曲;胸滿喘急,加 白豆蔻 。附注附方1異功散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陳皮。功用益氣健脾,行氣化滯。主治脾胃氣虛兼 氣滯證 。飲食減少,大便溏薄, 胸滿 痞悶不舒,或嘔吐泄瀉等。附方2六君子湯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半夏、陳皮。功用益氣健脾, 燥濕化痰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