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因為法律未作規(guī)定或錯誤的規(guī)定,共同債權在我國研究甚少,多在債的分類中略微帶過。共同債權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發(fā)生,但法律把它當做連帶債權處理,造成一些主體的權利得不到救濟,糾紛得不到解決。本文綜合運用民法的基本理論,試圖通過準確定義和揭示共同債權的法律特征、效力,將共同債權與連帶債權、不可分債權區(qū)分出來。同時指明我國的法律規(guī)定的不足及改善,表明共同債權研究的意義。
[關鍵詞] 共同共有;共同債權;立法;改善;意義
把每一個公民都看作一個個獨立民事主體之現(xiàn)代法律理念的確立,將民事主體從夫權、父權的束縛下解脫出來,都各自享有了獨立的權利義務。家庭成員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他們彼此之間的財產權利模糊不清,在家庭解散時,他們之前用家庭財產對外借債產生的對外債權屬于何種性質。此外,現(xiàn)代化的生產經(jīng)營方式也促使民事主體改變以往單干的局面,彼此之間的合作加深,在合作解體后合伙人之間因合伙經(jīng)營產生的對外債權又該怎么定性。上述債權均屬于多數(shù)人之債,但它們是連帶債權、不可分債權還是共同債權則需要做進一步分析。
一、共同債權的概念界定
要理解共同債權,首先要對這個概念進行相應的剖析。共同債權也叫共同共有債權或公同共有債權,是一個復合概念,對共同債權進行研究時,先了解一下共同共有是必不可少的。共同共有雖然出現(xiàn)在《物權法》中,但是“債權債務作為一種財產,可以為多數(shù)主體享有和承擔,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根據(jù)共同關系產生的原因,可以是共同共有,也可以是按份共有?!盵1]日本民法和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物權編就有關于共有的規(guī)定準用于所有權以外之財產權的立法和實踐,所以,將《物權法》中的概念借用于債權法領域并不是概念的混淆和亂用。
(一)共同共有的定義
1.共同共有的概念
關于共同共有概念的界定,歷來眾說紛紜?!坝械淖⒅貜娬{共有人共享的所有權的權能,將共同共有定義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公民或法人,對共有的全部財產平等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得權利”[2];有的看重共同共有人共享權利共擔義務,認為“共同共有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公民或法人,根據(jù)某種共同關系對共有財產共同享有權利并承擔義務”[3];有的關注共同共有的所有權屬性,認為“共同共有系基于一定原因成立公同關系之數(shù)人,基于共同關系,而共享一物之所有權者謂之共同共有”[4];有的重視共同共有屬于共有的一種形式,主張“共有人根據(jù)法律或合同的約定,基于某種共同關系不分份額地對全部財產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共有形式”[5]。
雖然共有只在物權立法上規(guī)定,但是在實踐中,物權法上關于共有的的規(guī)定完全可以準用于所有權之外的財產權。況且在理論上,民法領域也不禁止類推適用,所以不能因為立法技術的原因而限制其適用范圍,固步自封。因此,在研究共同債權時我們完全可以適用《物權法》關于共有的規(guī)定。對共同共有這個復合概念的界定,我們認為應該要注意:一是共同特征,因為共同的特征預示著沒有份額,這就將其與按份共有區(qū)分開了;二是共有性質,無論是什么樣的共有,都具有共有的一般表征,因此要凸出共有的形式;三是內部關系,內部是否有共同關系與否是決定按份共有還是共同共有的關鍵因素,共同關系是產生共同共有的基礎。基于定義方式的科學性和這三點,我認為楊立新教授對共同共有的定義比較科學,因此本文采納之。共同共有是指兩個以上民事主體基于某種共同關系,對于同一項財產不分份額地共同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共有關系[6]。
2.共同共有的法律特征
(1)共同共有是基于共同關系而形成的
相對于按份共有,共同共有必須以共同關系為前提,共同共有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因共同目的二結合的共同關系成為共同共有的基礎法律關系。當然,共同關系基本都以一定的身份關系為前提,所以共同共有主要表現(xiàn)為婚姻家庭領域的夫妻共有、家庭共有、遺產分割前的共有和知識產權領域的因共同合作取得的知識產權的共有。
(2)共同共有中不存在明確顯在的權利份額
與按份共有不同,共同共有在共有關系存續(xù)期間不存在明確顯在的份額,共有人之間只能共同行使權利共擔義務風險。同時,由于共同共有具有一定的人身性,不能夠繼承與轉讓,共同共有不會發(fā)生共有份額轉讓和優(yōu)先購買權問題,所以任何一個共有人的退出都意味著共同共有關系的消滅。當然,共同共有關系消滅后,分割財產時共同共有就轉變成了按份共有了,共有人之間的潛在份額就會明確下來。
(3)對外關系上共有人須一致行動
與按份共有不同,共同共有人在共有關系存續(xù)期間,其權利受到其他共有權人的制約,其權利是不獨立不完整的。因此在對外關系上,必須有共有人的一致行動,否則得不到相對人的回應,也不產生法律效力。
(二)共同債權的定義
基于上述對共同共有的分析之后,我們可以將共同債權的概念定義為:共同債權是數(shù)個債權人基于共同關系而產生的,各債權人必須共同行使權利,對外關系上無各債權人應有部分的債權。
該定義表明了:第一、共同債權屬于多數(shù)人之債。根據(jù)主體的多寡可以蔣宅劃分為單一之債和多數(shù)人之債,該定義中表明了數(shù)個債權人,能夠直觀的表明共同債權的多數(shù)人之債的特點。第二、共同債權產生的前提是共同關系。作為共同共有債權,債權人之間存在共同共有關系,而共同共有關系勢必以共同關系為前提。第三、共同債權的各債權人行使權利時必須全體一致。共同共有具有不可分割的共有權性質,各共同共有人都享有共有權,這種共有權相互支撐又相互制約,個別債權人對共同債權來說無任何權利,至少不存在獨立的權利。第四、共同債權在對外關系上無債權人應有份額。共同共有的特色使得共同債權在對外關系上不存在各債權人的份額。因此,債權人不能單獨行動行使權利。債務人也不能僅向個別債權人履行,否則將承擔再次履行的風險。第五、共同債權是債權之一種的形式特征。債權是債權人請求債務人為特定給付的權利,共同債權就是共同債權人共同請求債務人為特定給付的權利,共同債權理所當然具有債權的內容和特征。第六、共同債權是單數(shù)債權 。依據(jù)各主體能否獨立發(fā)生其為債權人或債務人一切之效力為準,如其效力就各主體能獨立發(fā)生著,為復數(shù)之債,否則為
單數(shù)之債。共同債權的多個主體只有共有權而無獨立的權利,共同債權之主體之間不能發(fā)生其為債權人或債務人一切之效力,因此,共同債權是單數(shù)債權。
(三)共同債權與不可分債權、連帶債權的比較
1.共同債權與不可分債權
共同債權和不可分債權具有如下相同點:
(1)都屬于多數(shù)人之債權
不可分債權和共同債權的民事主體都至少在三人或三人以上,根據(jù)債權劃分的主體標準來看,它們都屬于多數(shù)人債權。
(2)債務人都必須向全體債權人為給付
不可分債權雖然屬于數(shù)個債權,但由于其標的的不可分性,債務人只有向全體債務人為之,其履行債務的行為才能獲得一致認可。共同債權因其不可分割的共同共有性質,對于債務人來說,任何一個債權人的權利都不足以使其履行債務,同樣,債務人向單個債權人的履行行為也不發(fā)生清償之效力。所以債務人也不得不向共同共有人全體為之,否則將承擔再次履行之風險。雖然實質各不相同,但是債務人必須向全體債權人為給付的形式不變。
共同債權和不可分債權的區(qū)別如下:
(1)概念不同。不可分債權,謂以一個不可分給付為標的,而有數(shù)債權人之債權。共同債權是數(shù)個債權人基于共同關系而產生的,各債權人必須共同行使權利,對外關系上無各債權人應有部分的債權。
(2)法律關系數(shù)量不同。根據(jù)各主體能否獨立發(fā)生其為債權人或債務人一切之效力的標準,不可分債權具有數(shù)個法律關系,只是因為標的不可分將各債權人連在一起。共同債權人擁有的是共有權,共有權相互依賴和制約,但都不是獨立的權利。因此各個民事主體都不能單獨的行使其共有權,因而不存在獨立發(fā)生其為債權人一切之效力,所以只有一個法律關系。
(3)形成多數(shù)人之債的原因不同。不可分之債作為多數(shù)人之債是因為標的物不具有可分性,共同債權作為多數(shù)人之債則是其本質決定的。共同債權產生的前提是共同關系,而共同關系就決定了債權人一方至少就有兩人。換句話說,不可分債權實際上是數(shù)個獨立的債權之結合,而共同債權則是因共同關系而不可分割的多數(shù)人之債權。
2、共同債權與連帶債權之比較
共同債權和連帶債權具有以下相同點:
(1)都屬于多數(shù)人之債。連帶債權的債權人必定是兩人以上方能談得上連帶,因此是當然的多數(shù)人之債。因此,連帶債權和共同債權都是因其本身的法律性質決定的多數(shù)人之債權。
(2)法律關系數(shù)量相同。連帶債權的數(shù)個債權人雖然都能獨立發(fā)生其為債權人一切之效力,但是一個債權人行使權利后,其他債權人的權利就歸于消滅,所以債權請求權只有一個,因此是一個債權。共同債權人對外一致行動,是一個集合式的主體,也只有共同債權人集體行動時才會發(fā)生法律效力,因此是一個法律關系也不容置疑。
共同債權和連帶債權的區(qū)別如下:
(1)成立的基礎不同。連帶債權人之間有共同的目的,因此當其中一個的請求得以滿足,共同目的也相應得以實現(xiàn),連帶債權也就歸于消滅。共同債權成立的基礎是共同關系,共同債權人之間因共同關系而共同經(jīng)營、收益等,但這是共同關系的先在性決定的,雖有共同利益,但目的并不一定相同;共同債權成立的基礎是共同關系,共同關系瓦解,共同債權也不復存在。
(2)對外關系不同。連帶債權人雖存在共同目的,但他們之間權利是獨立的,是可以不依賴他人而單獨對外行動的;其債權的行使過程是連帶債權人目的的實現(xiàn)過程,債權行使的效力對其他債權人發(fā)生效力。而共同債權人的權利則是不獨立的,是一個個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共有權,所以共同債權人只能一致對外,才能保證其權利的完整性和獨立性,否則共同債權人將得不到債務人的響應,債務人的抗辯讓單個共同債權人的行為歸于徒勞,不產生個別共同債權人期待法律效果。
(3)清償、抵銷及混同的效力不同。連帶債權人中之一人接受清償、抵銷或產生混同后,他們的共同目的得以實現(xiàn),連帶債權隨即歸于消滅。共同債權人之一人或幾人的權利不是獨立和完整的,其根本不能接受清償、抵銷或產生混同。如果個別共同債權人接受清償、抵銷或混同后,共同債權仍然存在,債務人負有繼續(xù)清償?shù)姆韶熑?,不得以已向個別債權人履行而進行抗辯。接受清償、抵銷或混同的共同債權人則因享受利益沒有法律依據(jù)而發(fā)生不當?shù)美姆颠€,
二、共同債權產生的原因
1、夫妻關系的締結而產生
雖然《婚姻家庭法》規(guī)定了很多財產制,但由于我國的歷史文化因素及婚姻家庭倫理等因素的影響,共同財產制仍然是夫妻之間主要的財產制度。夫妻關系締結后,民事主體共同生活,他們一起對外進行經(jīng)營活動,共享收益共擔風險。基于共同的財產制,他們的資產是不存在份額和區(qū)分的,形成一種“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的最緊密型的財產共同共有。在夫妻關系繼續(xù)存續(xù)的情況下,不存在析產的必要,夫妻之間基于家事代理權相互代理,習慣上一般都把其中一方的行為視為雙方的行為。但是在夫妻關系破裂后,家庭共同財產就需要分割,其中債權上的處分就涉及到多數(shù)人之債權法律關系。這些多數(shù)人之債權債權怎么分割,是把它分割跟一方還是將它懸置待債權實現(xiàn)后再分,成了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這種分割涉及夫妻之間財產分割是否合理、公平,對相應的當事人是否做到了相應的保護。這不僅事關《婚姻家庭法》的相關精神和規(guī)定是否得到正確貫徹,也涉及民法中的瑕疵擔保責任的落實和法制的統(tǒng)一。這些問題的解決取決于對該債權的準確定性,而唯有將其定性為共同債權才能既實現(xiàn)公平合理的目標又符合理論邏輯,因此,夫妻關系的締結是共同債權產生的原因之一。
2、家庭關系中共同生活而產生
在我國,幾世同堂的現(xiàn)象還存在,這種大家庭現(xiàn)象在農村尤其明顯。這些大家庭在一起生活,把自己所掙得的財產置于某些人的管理之下,他們之間的產權混在在一起。假如家庭對外放債,在這些權利歸屬不明晰的情況下,是用誰的財產放債顯然是不明確的,在分家析產的時候,只有將其認定為是共同債權才能產生公平的效果。再有,家庭成員合建房屋,如果房屋被拆遷,他們合建的房屋所屬也是不明確的,這些拆遷補償款就應是他們的共同債權。如果將其作為連帶債權或不可分債權,那么家庭成員之間因利益糾葛反目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另外,一些家庭成員為實現(xiàn)自身正當利益而進行訴訟,這樣會產生大量訴訟成本。因此,將家庭成員共同生產生活產生的債權認定為共同債權,對于家庭成員的和睦和減少訟爭就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3、遺產繼承而發(fā)生
在中國,一般老一輩的人死之后,兄弟之間就會分家析產。由于存在的大家庭生活方式,在遺產未分割前,遺產對于繼承人來說是一個整體存在著的,他們之間沒有份額存在,繼承人對遺產的每一部分都享有權利,又受其他繼承人的權利制約而不能單獨行使權利,遺產分割時家庭會議的召開正說明了遺產共同共有這一點。如果遺產中存在債權的情形或發(fā)生變賣遺產的情況,那么,共同債權就跟著相應的發(fā)生。
4、合作創(chuàng)作、發(fā)明的知識產權轉讓發(fā)生
在進行創(chuàng)作或發(fā)明過程中,當事人都為知識產權的取得付出了努力。由于知識產權的特點,雖然可以分為不同的權利分別行使,但不可能進行分割成幾個部分來享有。在知識產權轉讓時,轉讓人和受讓人都必須將整個權利轉讓。對于知識產權的共有人來說,轉讓的權利是他們共同的,缺了誰的權利轉讓都不能完成(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轉讓費是轉讓權利的對價,既然權利沒有份額,對于債務人來說,轉讓費也應向他們共同支付。雖然知識產權的共有人之間可能約定了份額,但是他們沒有一起對外表示的時候,債務人就只能向共有人一起支付,否則都可能產生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受讓人和轉讓人之間顯然是共同債權關系。
5、因合伙而發(fā)生
合伙財產包括了合伙人出資和經(jīng)營所得,根據(jù)《民法通則》第32條 的規(guī)定,顯然合伙人的出資是歸屬于個人所有的個人財產,合伙經(jīng)營積累所得的收益是歸屬于合伙人全體的共同財產,因此共有人之間共同且不分份額的對合伙積累享有權利。當合伙人因積累財產的原因而享有對外債權時,合伙人全體對積累財產而產生的外債權只可能是共同債權。合伙企業(yè)法》第22條 、第25條 對合伙中財產的共同共有性質也做了相應規(guī)定。
三、共同債權的效力
(一)對外關系
1、不得請求債權之分割[7]。共同共有關系是共同債權的基礎,而共同共有關系往往以某種身份為前提,因此,共同共有具有一定的人身屬性。人身屬性是不可轉讓不可分割的,因此,在共同共有關系存續(xù)期間,共同共有債權分割受到禁止。只有在共同關系破滅的情形下,共同共有債權才產生分割的可能和必要。
2、共同債權人必須共同行使權利,各債權人不得就債權之一部或全部為處分或行使權利。一方面,共同債權對外無明顯確定之份額,各債權人顯然不可能對自己應有部分行使權利;另一方面,共同債權是不可分割的共同共有債權,各債權人不存在獨立的權利,而應該是相互競合的共有權。因此,共同債權的行使必須是債權人全體。
3、各債權人無獨立債權,各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不得為免除、更改或抵銷[8]。共同債權是一種不可分割的共同共有債權,債權人擁有的是共有權,該共有權是不具有獨立性的。債權人需作為一個整體對外行動,個別債權人的抵銷、更改和免除不具有法律意義。
4、債務人繼承一個債權人時,不發(fā)生混同的效力[9]。債務人的繼承只是對共有權的部分繼承,其他共有權尚制約著所繼承部分,因此,不會產生因混同而消滅債權債務的效力。
5、在訴訟法上,共同債權人作為訴訟的一方主體,其訴訟地位是是共同原告或共同被告,形成的是共同訴訟形式。在共同債權法律關系中,雖然主體為數(shù)人,但是只有一個法律關系,也就是說,在訴訟法律關系中訴訟的標的是單一的,因此形成的是共同訴訟中的不可分的必要共同訴訟。
(二)內部關系
共同債權人內部的權利義務關系共同關系所由產生的法律關系決定。依照意思表示產生的,尊重當事人的約定[10]。依照法律規(guī)定發(fā)生的,就按照法律規(guī)定處理。這樣既體現(xiàn)了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又能在沒有約定是根據(jù)法定方式處理,實現(xiàn)民法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
四、我國的立法現(xiàn)狀及完善
我國《合同法》第90條規(guī)定“當事人訂立合同后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使合同權利,履行合同義務。當事人訂立合同后分立的,除債權人和債務人另有約定的外,由分立的法人或其他組織對合同的權利和義務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對于該條文的規(guī)定,我們可以運用共同債權的法理對其進行分析。第一、連帶債權的債權人須有共同目的,分立后的法人或其他組織在訂立合同時有的尚未產生,連主體都不存在,也就不會有意思表示,何來的共同目的。第二、連帶債權的其中之一個債權人受領債權后,連帶債權的目的就實現(xiàn)了,法人或其他組織分立后,其中之一受領了全部債權,其他債權人的利益不但沒有實現(xiàn),相反受到了很大的損害。在這種情況下不是目的的實現(xiàn),而是糾紛的產生。因此,將這種情況認定為連帶債權顯然是不恰當?shù)?,而應該認定為共同債權。首先,在分立時債權人對債權未有約定的,那么分立后各方的權利義務處于不明狀態(tài),債權人對于之前形成的權利不存在明顯份額,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有什么權利,這種權力界限的模糊正說明了債權人之間的共同共有關系。其次,分立后的主體實際上是對分立前主體權利義務的繼承,這在法律中有明文規(guī)定。繼承作為共同債權產生的原因,在繼承人未對財產進行分割前,其對外享有的債權為共同債權。再次,由于沒有相關約定,分立后的主體對于自己應該享有的份額不清楚,其享有的權利需要與其他分立后的主體作出相應協(xié)商。因此在法律上,分離后的各方都不享有單獨權利請求債務人償還債務。站在債務人的立場上,分離后的各個主體都處于無權狀態(tài),任何分立后的主體的單獨行為債務人均可拒絕。也就是說,分立后各方只有一致行動,債務人才會配合履行債務。最后,該債權產生是因為分立前該債權債務關系中債權一方的同一性,這種共同關系影響了分立后的債權的處理。上述這些特色全部落入了共同債權的范圍內,因此分立的法人或其他組織對合同的權利和義務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的規(guī)定并不合理,而應該是共同債權、共同債務。
《物權法》第102條 繼續(xù)沿襲了《合同法》第90條的錯誤。因此應該將《合同法》第90條和《物權法》第102條中的連帶債權債務改成共同債權共同債務。
五、研究共同債權的意義
研究共同債權,將共同債權與不可分債權、連帶債權區(qū)分開來。微觀方面,對債權人來講,這樣可以避免因受領給付債權人的欺詐行為或無資力而損害其他債權人之利益,實現(xiàn)保護全體債權人的利益的效果,消除因法律規(guī)定不當帶來的訴訟成本增加和社會秩序紊亂。站在債務人的立場,債務人可以利用抗辯權對抗個別債權人的請求和追索,避免履行后卷入糾紛,甚至承擔再次履行的風險。
在宏觀方面,由于共同債權人之間往往以某種共同關系為基礎,他們之間往往存在某種較為緊密的社會關系。在法律上明確他們之間的權利義務,讓民事主體主動運用法律的規(guī)定以確定他們的權利歸屬,對于那些心存僥幸、貪圖小利的行為人的趁火打劫行為進行很好的抑制,從而對于人際關系的和諧有著良好的作用,產生積極地社會效果。同時,在《婚姻家庭法》上,共同債權的規(guī)定有助于《婚姻家庭法》相關精神的貫徹,在財產分割時為做到實質公平提供了條件。在目前司法實務界保守的執(zhí)行法律的情況下,明文規(guī)定共同債權對于法律適用上的統(tǒng)一也不可忽視。
參考文獻
[1] 張玉敏主編.《民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11.
[2] 陳國柱主編.《民法學》[M].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00.176.
[3] 王利明等.《民法新論》(下冊)[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109;王利民《物權法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343.
[4] 王澤鑒.《民法物權(1)通則.所有權》[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375.
[5] 申衛(wèi)星等.《物權法》[M].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212.
[6] 楊立新.《共有權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4.
[7] 史尚寬.,《債法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697.
[8] 史尚寬.,《債法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697.
[9] 張玉敏主編.《民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12.
[10] 張玉敏主編.《民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