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文字前,先上圖
安史之亂前的版圖
安史之亂之后的版圖
看完上圖,有沒有很吃驚的感覺。吐蕃的面積比唐帝國還大!而且是,大得多!
吐蕃抵御了阿拉伯的東進
公元7至8世紀之交,當吐蕃與唐朝在西域頻繁爭奪之時,白衣大食(阿拉伯)東征的軍隊已開進今中亞巴爾喀什湖以南的阿姆河、錫爾河一帶。當時,白衣大食的軍隊在其呼羅珊總督的率領下,攻占了當時尚屬唐朝領轄的今楚河以南、帕米爾以西的廣大中亞地區(qū),并企圖向中國本土推進。
但是,公元750年,阿拔期王朝(黑衣大食)代替了哈里發(fā)政權;次年(751),黑衣大食的軍隊便在怛邏斯(今中亞之江布爾城)擊敗唐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所率的大軍。大唐怛羅斯戰(zhàn)役中慘敗于黑衣大食之手,安西四鎮(zhèn)的精銳幾乎全軍覆沒。兩萬精銳戰(zhàn)死和被俘各半。從此,唐在中亞的勢力開始退縮。公元755年,唐朝爆發(fā)安史之亂。唐朝軍隊無力西顧;吐蕃乘虛攻占河隴和西域大部,并舉國之兵和大食爭奪西域。
在唐朝退出中亞以后,這兩大帝國開始為西域大打出手。從此中亞進入阿拉伯和吐蕃的爭奪戰(zhàn)。安史之亂后,阿拉伯認為中國很弱,因此謀劃攻占中國,但此時陜西,甘肅部分以及西域大部都落入吐蕃之手,阿拉伯要想進攻中國必過吐蕃。于是吐蕃與阿拉伯帝國進行了三次規(guī)模巨大的戰(zhàn)役,吐蕃三戰(zhàn)三勝,使阿拉伯徹底斷絕了東進的念頭。在第三次戰(zhàn)役中,吐蕃雖然獲勝,但17萬精銳損失殆盡;為帝國的衰落主因之一。公元842年,吐蕃贊普達瑪多因滅佛,被僧侶刺殺,強大的吐蕃帝國迅速瓦解,進入軍閥割據(jù)狀態(tài),從此無力進攻大唐和西域。從此,這個帝國一去不復返。而阿拉伯因為內(nèi)亂也漸漸衰落,但阿拉伯的擴張帶來了伊斯蘭教,使得中亞開始伊斯蘭化。
如果說大唐是靠著漢族地區(qū)的繁華和龐大的軍隊進行擴張,大食依靠宗教武裝起來的強大軍隊進行征服,兩者共同的特點就是擁有數(shù)量龐大的人口基數(shù),使得這兩個帝國擁有足夠的軍隊支持長期的戰(zhàn)爭,而吐蕃能在地廣人稀的青藏高原建立一個帝國,并且和東西方兩大國進行一場長達百年的角逐,不得不說吐蕃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最厲害是同時東方對抗大唐,北方與突厥系的回鶻人殺的不可開交,西邊與東擴的阿拉伯帝國爭霸,確實牛。
也很感慨的是,天佑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