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說,孩子小時候特別乖,父母讓做什么就做什么,學習也很認真,在學校表現(xiàn)也很好,可為什么到了初中,就跟換了一個人似的?作業(yè)不好好寫,說一句他頂十句,成績也是直線下降,以前讓他玩多長時間的手機,他就玩多長時間,現(xiàn)在根本就不聽,一有空就開始玩手機,甚至寫作業(yè)的時候借著查資料的名義也在玩,不讓他玩就發(fā)脾氣,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怎么變了一個人呢?
其實,這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很正常的表現(xiàn),尤其是小時候越乖的孩子,他到了青春期叛逆的越厲害。因為以前他是在順從父母,父母讓做什么就做什么,他沒有自己的意識。但隨著青春期的到來,他開始尋找自己的聲音,雖然他還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他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所以,就會事事跟父母對抗,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主張。
但說到底,孩子跟父母對抗最終還是為了尋求父母的認可,他的心里在吶喊:爸爸媽媽,你們看看我,我不想按照你們說的去做,我不想被你們控制,因為我長大了,我有自己的想法了。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家里得不到認可,就會出去尋找,比如,他會發(fā)展自己的人際關系,在團體里積極表現(xiàn),以此獲得外界的認可。這種孩子相對還是比較好的,因為他得到了認可,心里就沒有那么多委屈了。
另外一種就是在家里跟父母不停地糾纏,比如玩手機,父母沒收他再玩,父母斷網他跟父母吵,作業(yè)也不好好寫了,還有的甚至厭學了、抑郁了、自殘了等等。他們用這樣的方式希望能夠引起父母的改變,可偏偏這樣的父母改變是最難的,因為他們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認為都是孩子的錯,于是他們的沖突就會持續(xù)很長時間。
大部分讓父母頭疼的孩子都是第二種表現(xiàn)。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明白,越是被從小嚴格管教的孩子,長大后就越容易叛逆。因為孩子的自我被壓制了,父母總是讓他們聽話、懂事,很多孩子童年本該經歷的事情沒有經歷,本該面對的體驗沒有面對,那到了青春期就需要回來補課。
比如,你抱怨孩子不會管理自己,沒有自控力,問題是你給他自我管理的機會了嗎?從小一直是你管理他啊,你說干啥就干啥,你說玩手機幾分鐘就幾分鐘,他沒體會到自我管理的感覺,所以他肯定會有一個混亂期。別人的混亂期在小學就經歷了,而他呢,到了青春期才經歷。
再比如,你抱怨孩子亂花錢,沒有節(jié)制,不心疼父母,可你給他機會自由支配金錢了嗎?他不知道錢意味著什么,也不知道該如何花,在你看來,孩子就不能支配錢,那會讓他變壞??稍绞沁@樣的孩子,一旦得到支配錢的機會就會毫無節(jié)制,有的甚至還會偷錢。
因為,越禁止的東西就越有誘惑力,壓迫得越厲害,反抗得就會越厲害。
所以我說,孩子到了青春期,這些問題表現(xiàn)出來是個好事,父母如果能夠借著這個機會,知道該如何改正,那親子關系就會修復和改善。如果等孩子成年了再改,那就更難了,有的孩子可能因此被毀了。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作為父母,我們要認識到,生命的力量在于不屈從。你看那些小樹苗,哪一棵是你拼命壓著它才生長的?它們都是自由舒展,伸向廣袤無際的天空。而母親大地就是滋養(yǎng)它,給它提供充分的滋養(yǎng),至于小樹要怎么長,那是它的自由。
父母就好比大地,要給孩子充分的支持,做好自己該做的,孩子會長成什么樣,那是孩子的自由,相信孩子有內在的生命力,他會在不斷嘗試和體驗中,變得越來越好。
如果父母總是控制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想象的樣子去長,那很大概率會失望。因為,沒有一個人愿意按照別人的樣子來發(fā)展自己,能夠做自己,真正成為自己,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愿望和能力。
我是墨遙,一個喜歡閱讀和寫作,追求自我成長的二胎媽媽,分享家庭教育,分享人生故事,分享自我成長。
當一個女人成為媽媽,她最該看重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因為,只有媽媽好了,孩子才會好。當一個人真正學會愛自己,她才能學會愛別人。
我曾經考過家庭教育輔導師和繪本教育指導師,它們帶給我的不僅是育兒知識的獲得,還有自我的提升,這個提升最重要的表現(xiàn)就是,我更看重自己了,更接納自己了,也更喜歡自己了。
因為持續(xù)不斷的學習,我走出了原生家庭的束縛,從一個農村小女孩,成長為今天的自己。
育兒先育己,育己比一切都重要。
喜歡你就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