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 本篇以 “天運(yùn)”為名,乃取首句 “天其運(yùn)乎”第一、三字,亦當(dāng)視為首二字。但內(nèi)容并非講自然的運(yùn)行,只是以之為引,講述治國之道。
主旨在論治天下不能用仁義,要保民之樸,安其性命之情。
原 文
“天其運(yùn)乎!地其處乎! 日月其爭于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一)? 孰居無事推而行是(二)? 意者其有機(jī)緘而不得已邪?意者其運(yùn)轉(zhuǎn)而不能自止邪?云者為雨乎!雨者為云乎!孰隆施是(三)?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四)?風(fēng)起北方,一西一東,有上彷徨(五),孰噓吸是?孰居無事而披拂是?敢問何故?”巫咸祒曰:“來,吾語女。天有六極五常,帝王順之則治,逆之則兇。九洛之事(六),治成德備,監(jiān)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謂上皇?!?/p>
解 說
(一)“孰主張是,孰維綱是”:“是”注家多以為是代詞,照此解句,連同下文之所用,有的便覺其不順。即以所舉的兩句為例,第一句還可通,第二句就不能通下去了,因?yàn)椤熬S綱”不是一個(gè)詞。實(shí)際這一節(jié)是一篇楚辭。楚地風(fēng)俗,巫師作法,口唱有詞,其句尾多以“些”(音索去suo)為結(jié)。楚詞常采此種形式,“些”無義。本節(jié)句尾的“是”,同于“些”,同樣是用作語辭,無義?!皬垺贝蜷_?!熬V”網(wǎng)的綱繩。作者之意,是把天、地、日月比為大網(wǎng)。
(二)“孰居無事推而行是”:“居無事”或釋為閑著沒事,不恰。實(shí)為別無所事,即專門從事之意。
(三) “孰隆施是”: “隆”加厚,指云?!笆苯狄玻赣?。
(四)“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淫”不正經(jīng)。“淫樂”戲弄,俗說鬧著玩兒。“勸” 撥動。
(五) “有上彷徨”: “有” 為 “在” 之誤。
(六)“九洛之事”: “九洛”難解,因而說者不一。有以洛書、洪范九疇為解的?!逗榉丁冯m是《尚書》的篇章,但較為晚出,可能為本篇作者所未及見。內(nèi)容瑣碎龐雜,主無為的道家恐亦難于接受,故非是。實(shí)則“九”通鳩,集也?!奥濉?通絡(luò),連也。字有誤倒,“之事”應(yīng)乙為 “事之”。
語 譯
“天在運(yùn)動啊! 地在安處啊! 日月在那里交替出現(xiàn)啊! 〔這張網(wǎng)〕是誰掌管開放啊? 是誰把握這條綱繩啊? 是誰專門推著做這事啊? 是不是有機(jī)栝操縱而不得不這樣呢? 是不是自己運(yùn)轉(zhuǎn)而停不下來呢? 云層變成雨了! 雨變成云層了! 是誰操縱著擁起降落呢?是誰專門戲耍著來撥動呢?風(fēng)從北方飄起,忽而西忽而東,在上空飄蕩,是誰在呼吸?是誰專門進(jìn)行搖曳?請問這是什么原因?”巫咸祒說: “來,我跟你說。天有四方上下和水、火、木、金、土五種原素,帝王照它們的規(guī)律去做就太平無事,違反它們的規(guī)律就要糟糕。只消把它們集合連接一下,就功成德就,這樣治理國家,天下?lián)泶鳎@就是最好的帝王?!?/p>
原 文
商大宰蕩問仁于莊子。莊子曰: “虎狼,仁也?!痹唬骸昂沃^也?”莊子曰: “父子相親,何為不仁!” 曰: “請問至仁?!鼻f子曰:“至仁無親?!贝笤自唬骸笆幝勚?,無親則不愛,不愛則不孝,謂至仁不孝,可乎?”莊子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一)。此非過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二)。夫南行者至于郢,北面而不見冥山,是何也?則去之遠(yuǎn)也。故曰: 以敬孝易,以愛孝難; 以愛孝易,以忘親難; 忘親(三)易,使親忘我(三)難; 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三)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三)難。夫德遺堯、舜而不為也,利澤施于萬世,天下莫知也,豈直大息而言仁孝乎哉!夫孝悌仁義,忠信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四),不足多也。故曰: 至貴,國爵并焉(五); 至富,國財(cái)并焉; 至愿,名譽(yù)并焉。是以道不渝(六)?!?/p>
解 說
(一) “孝固不足以言之”: “言” 通 “謂”,下同。
(二)“此非過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過”與“不及”相對為言。句在解答“謂至仁不孝,可乎?” 的疑問,“過”與“不及”是以 “至仁”與“孝” 相比。
(三)“忘親”“使親忘我”“兼忘天下”“使天下兼忘我”:“忘”舍棄之意。如“忘親”就是舍棄親的關(guān)系,不以親來對待。如以親來對待,其對待是有意的,舍棄了親的關(guān)系,便無意了,歸于自然?!巴H”“忘天下”其忘在我,故易,相形之下,“使親忘我” “使天下忘我”,其忘在人,故難?!爸寥薀o親”,只是達(dá)到忘親的程度,而“孝”則當(dāng)是“使天下忘我”,達(dá)到整個(gè)世界彼此相忘的程度,這是“至仁”難以達(dá)到的,所以“不及孝”。到此,無分仁孝,什么都談不到了。所以說“至仁無親”,因?yàn)槭浪资前讶屎陀H聯(lián)系在一起的,如“親親仁也”。但親己之親,便不親人之親,不親人之親,無以謂仁,故無親方是至仁。
(四) “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 “役”拖累。
(五) “國爵并焉”: “國”表示最高最大?!安ⅰ蓖?“摒”。下同。
(六) “是以道不渝”: 語意不全,先輩指出句有脫漏。意義不明,不予譯釋。
語 譯
宋國(商之后)的太宰蕩向莊子問仁。莊子說:“虎狼就是仁?!薄蔡资帯?說: “這是什么意思?” 莊子說: “它們父子 (應(yīng)以母子來理解)相親,怎么不是仁!”〔太宰蕩〕說:“請問那至仁呢?”莊子說:“至仁便沒有了親的關(guān)系?!碧渍f:“我聽說,沒有了親的關(guān)系就失掉愛,失掉愛就是不孝。說至仁是不孝,可以嗎?”莊子說:“話不是這么說,說到至仁,規(guī)格是很高的,孝自然不能和它相比。但不是說至仁超出孝,而是說至仁沒有達(dá)到孝。譬如一個(gè)去南方的人到了郢(今湖北江陵),北望看不到了冥山 (河南信陽地界),這是為什么? 距離太遠(yuǎn)了。實(shí)在說,用恭敬體現(xiàn)孝容易,用愛體現(xiàn)孝就難; 用愛體現(xiàn)孝容易,用忘親〔體現(xiàn)孝〕 就難; 忘親容易,使親忘掉我就難; 使親忘掉我容易,把天下一起忘掉就難;把天下一起忘掉容易,使天下連我一同忘掉就難。拋棄堯、舜那樣的德性而不去做,利益恩惠施及萬代也沒有感覺,哪里會喘著大氣去講什么仁孝呢! 像什么孝悌仁義,忠信貞廉,這都是自我賣力來糟踏自己德性的,值不得重視。實(shí)在說,最高貴的,須排斥那高官厚爵;最富有的,須排斥那抵國的資財(cái);最大聲望的,須排斥那顯赫的榮譽(yù)。是以道不渝?!?/p>
原 文
北門成問于黃帝曰(一): “帝張咸池之樂于洞庭之野(二),吾始聞之懼,復(fù)聞之怠,卒聞之而惑,蕩蕩默默,乃不自得?!钡墼唬骸叭甏淙辉?吾奏之以人,征之以天,行之以禮義,建之以大清(三)。四時(shí)迭起,萬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倫經(jīng)(四)。一清一濁,陰陽調(diào)和,流光其聲(五),蟄蟲始作,吾驚之以雷霆。其卒無尾,其始無首。一死一生,一僨一起,所常無窮,而一不可待(六)。汝故懼也。吾又奏之以陰陽之和,燭之以日月之明。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在谷滿谷,在坑滿坑,涂郤守神,以物為量(七)。其聲揮綽,其名高明。是故鬼神守其幽,日月星辰行其紀(jì)。吾止之于有窮,流之于無止。予欲慮之而不能知也(八),望之而不能見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儻然立于四虛之道,倚于槁梧而吟: '目知窮乎所欲見,力屈乎所欲逐(九),吾既不及,已夫!’ 形充空虛,乃至委蛇,汝委蛇,故怠。吾又奏之以無怠之聲,調(diào)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叢生,林樂而無形(十),布揮而不曳,幽暗而無聲。動于無方,居于窈冥,或謂之死,或謂之生;或謂之實(shí),或謂之榮。行流散徙,不主常聲。世疑之,稽于圣人。圣也者,達(dá)于情而遂于命也。天機(jī)不張而五官皆備(十一)。此之謂天樂,無言而心說。故有焱氏為之頌曰(十二): '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充滿天地,包裹六極。’ 汝欲聽之而無接焉,而故惑也。樂也者,始于懼,懼故祟;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 卒之于惑,惑故愚; 愚故道,道可載而可與之俱也(十三)?!?/p>
解 說
(一) “北門成問于黃帝曰”: “北門成” 黃帝臣。
(二)“帝張咸池之樂于洞庭之野”:“張”設(shè)也。“洞庭”成疏以為非太湖之洞庭,是。黃帝活動的區(qū)域在黃河流域,不會到那里張樂?!岸赐ブ啊庇卸f: 一說“洞”洞開,“庭”戶庭,“洞庭之野”就是寬敞的去處。一說是另一假托之地,也是知名之處。當(dāng)以后說為是,張樂必在有名的地處。
(三)“行之以禮義,建之以大清”: 以承上“奏之以人,征之以天”,前句為人,后句為天。又“建之以大清”所據(jù)本下有“夫至樂者,先應(yīng)之以人事,順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應(yīng)之以自然,然后調(diào)理四時(shí),太和萬物”三十五字。學(xué)者均以是注文闌入,應(yīng)予刪除。當(dāng)從。
(四)“文武倫經(jīng)”:“倫經(jīng)”先賢多以是“經(jīng)綸”的倒裝?!皞悺蓖ň]。不過“經(jīng)綸”意在治國,這里在講音樂,不相稱合。連結(jié)上下文乃是“一盛一衰,文武倫經(jīng),一清一濁,陰陽調(diào)和”。“文武倫經(jīng)”當(dāng)與“陰陽調(diào)和”相對,“倫經(jīng)”意必與“調(diào)和”相近。“倫”實(shí)假為“輪”,“輪經(jīng)”是輪番置換?!拔奈鋫惤?jīng)” 以示文武相互更調(diào)。
(五) “流光其聲”: “光”同“廣”。
(六)“所常無窮,而一不可待”:“?!迸c“一”相對為言?!俺!睘橛篮?,“一” 為短暫。下之 “變化齊一,不主故?!?,“一”、“?!敝猛?/p>
(七) “涂郤守神,以物為量”: “郤”通隙,裂縫?!巴俊倍氯??!吧瘛鄙袼??!拔铩逼魑??!傲俊比萜??!耙晕餅榱俊庇惺裁淳脱b滿什么。
(八)“予欲慮之而不能知也”: “予”學(xué)者均以為“子”之誤,是。當(dāng)從。
(九)“目知窮乎所欲見,力屈乎所欲逐”:或以為這是承上文“慮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見也,逐之而不能及也”說的,因之也應(yīng)是三句。這是對的?!澳恐F乎所欲見”,欲見的是目不是知,所以“知”是多余的,應(yīng)是另外一句話包含“知”字,也是對的。但說這句話只保留了一個(gè)“知”字,就不對了?!爸?與“窮乎”是連在一起的,讀“智”。這三句話依次應(yīng)是“知窮乎所欲□,目□乎所欲見,力屈乎所欲逐?!薄爸F乎”下脫“所欲□”三字?!澳俊毕旅摗啊鹾酢倍?。“窮”適于智而不適于目,故以與智相結(jié)為宜。其下缺字中的□,可酌定為“慮”,因?yàn)閼]是智者的特點(diǎn),且上文“慮之而不能知也” 已做了明示?!澳俊毕碌摹?,當(dāng)為“芒”。本書《盜跖》: “目芒然無見”,“芒”與見是直接關(guān)聯(lián)的。歸結(jié)起來,這三句話是:“知窮乎所欲慮,目芒乎所欲見,力屈乎所欲逐?!?/p>
(十)“故若混逐叢生,林樂而無形”:“混逐”無秩序地亂竄。“叢生”無秩序地成堆生長,都是一種無拘制的狀態(tài)?!傲帧北娨??!皹贰?通爍,發(fā)光?!傲謽贰?大量一閃一閃地發(fā)光?!盁o形” 沒有定形。
(十一)“天機(jī)不張而五官皆備”:“機(jī)”機(jī)能。“天機(jī)不張”天的機(jī)能還未放開,即萬物尚未生成之時(shí)?!拔骞佟被蛞詾槎?、目、鼻、口、心五種官能。但取以為釋,難明其義?!肮佟睂?shí)為職能,“五官”之所指,實(shí)為水、火、木、金、土。
(十二) “故有焱氏為之頌曰”: “有焱氏” 成疏謂為神農(nóng)氏,備一說。
(十三) “道可載而可與之俱也”: 第二“可”衍。
語 譯
北門成向黃帝問道: “帝王您在洞庭這地方演奏咸池的樂章,我開始聽了膽戰(zhàn)心驚,再聽松弛懈怠,最后聽了迷迷糊糊,飄忽不定,很不自在?!?黃帝說: “你就該是這樣! 我的演奏以人為出發(fā)點(diǎn),用天來征驗(yàn),用禮義來表達(dá),把清明境界作為基礎(chǔ)。春夏秋冬交替應(yīng)值,萬物應(yīng)時(shí)產(chǎn)生。一時(shí)盛一時(shí)衰,文武輪番運(yùn)作。一時(shí)清一時(shí)濁,陰陽相互調(diào)和。把音律放寬放長,冬眠的蟲類開始醒來了,我以雷霆來震動它們。最終沒有結(jié)尾,開始沒有引子。一時(shí)死,一時(shí)生,一時(shí)倒仆,一時(shí)奮起,恒久就沒有盡頭,短暫就急不可待。你所以就膽戰(zhàn)心驚了。接著我又奏出陰陽的和諧,把日月的光明用來照耀。音律能短也能長,能柔也能剛,變化都是短暫的,不再保持原來的永恒。在峽谷就充滿峽谷,在坑池就充滿坑池。堵住漏洞,保住神髓,有什么就充滿什么。音律寬大豪放,曲調(diào)高昂明快。從而鬼神保持幽隱,日月星辰循序運(yùn)行。我在走不下去時(shí)便行停止,在停不住時(shí)便予放行。你想考慮一下卻無從認(rèn)識,想望一下卻無從看到,想追求一下卻無從趕及。帶著失落感站在四面皆空的大道上,靠著枯槁的梧桐樹唱著: '智力窮盡了啊所想要考慮的,眼睛迷茫了啊所想要看到的,力量短虧了啊所想要追求的。我已經(jīng)做不到了,完了啊!’ 全身心充滿空虛,以至萎靡不振。由于你萎靡不振,所以松弛懈怠。我又用極帶動感的音律來演奏,用自然之命來協(xié)調(diào),從而像無秩序的亂竄,無條理的成堆生長。大量的閃閃發(fā)光卻沒有實(shí)體,播散開去并不拖泥帶水,隱約昏暗沒有聲息。動而不知何方去,停留在恍惚幽暗中,不知何處。有的是在死去,有的是在生存;有的已經(jīng)結(jié)果,有的還在開花。分散流轉(zhuǎn),不再保持正常的音律。世間有所懷疑,就向圣人求教。其所以稱為圣,就在于通曉道理而順于本性。在天的機(jī)能還未放開之時(shí),水、火、木、金、土五種職能都已齊備,這就是天的音樂。沒有聲音而心靈感悅。有焱氏這樣頌揚(yáng)說: '聽不到它的聲音,看不到它的形象,填滿了天地,包裹了上下四方。’你想聽進(jìn)去但沒人接納,你就迷迷糊糊了。音樂這種事物,開始膽戰(zhàn)心驚,膽戰(zhàn)心驚就會疑神疑鬼;接著我又來了個(gè)松弛懈怠,松弛懈怠就要躲閃開去; 終場于迷迷糊糊,迷迷糊糊就癡呆了; 癡呆就進(jìn)入大道,大道會帶著你和它在一起的?!?/p>
原 文
孔子西游于衛(wèi),顏淵問師金曰(一):“以夫子之行為奚如?”師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窮哉(二)!”顏淵曰:“何也?”師金曰: “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三),巾以文繡,尸祝齊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將復(fù)取而盛以篋衍,巾以文繡,游居寢臥其下(四),彼不得夢,必且數(shù)瞇焉。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陳芻狗,聚弟子游居寢臥其下。故伐樹于宋,削跡于衛(wèi),窮于商周(五),是非其夢邪? 圍于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死生相與鄰,是非其瞇邪?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陸行莫如用車,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陸,則沒世不行尋常。古今非水陸與? 周魯非舟車與? 今蘄行周于魯,是猶推舟于陸也!勞而無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無方之傳(六),應(yīng)物而不窮者也。且子獨(dú)不見夫桔槔者乎?引之則俯,舍之則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七)。故夫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八),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其猶祖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禮義法度者,應(yīng)時(shí)而變者也。今取猨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嚙挽裂,盡去而后慊。觀古今之異,猶猨狙之異乎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其里,其里之丑人見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jiān)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走(九)。彼知??美而不知??之所以美。惜乎! 而夫子其窮哉!”
解 說
(一) “顏淵問師金曰”: “師” 職位?!敖稹?人名。
(二) “而夫子其窮哉”: “而” 通爾。
(三) “盛以篋衍”: “衍” 舊以為“簞”之假,實(shí)不必然。據(jù)《說文》段注: “衍字水在中,在中者盛也?!币嗍⑽镏?。
(四)“游居寢臥其下”:“游居”多以為是取芻狗盛以篋衍的人。其實(shí)不然,是對芻狗的安置,意為放在隨便一個(gè)地方,不再上陳幾案。
(五)“故伐樹于宋,削跡于衛(wèi),窮于商周”: 連同下之“圍于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都是孔子的遭遇?!跋鳌背?,“跡”足印,“削跡”被驅(qū)逐之后,不使再行入境?!吧獭笔撬?,宋為殷后,故名?!爸堋笔切l(wèi),衛(wèi)是周武王弟康叔封國。“窮于商周”是對上“伐樹于宋,削跡于衛(wèi)” 的結(jié)語。成疏以“周” 為東周,非是。
(六)“彼未知夫無方之傳”:“傳”或解為傳布,或解為傳車,可解為傳 車。
(七)“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 “罪”多讀如字,但桔槔為器物,不能得罪人。實(shí)為 “贅”之假,意為麻煩。
(八) “故夫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 “義”讀“儀”。下同。
(九) “挈妻子而去走”: “去”為趨之假,疾行也。
語 譯
孔子要西去衛(wèi)國,顏淵向太師金問道:“你看先生這次出門會是怎樣?”太師金說:“可惜呀! 你的老師行不通啊!” 顏淵說:“為什么?”太師金說:“祭神用的芻狗還沒有擺上祭壇的時(shí)候,裝在箱匣里,蓋上彩繡的絲巾,主持祭祀的官員齋戒之后把它捧上祭壇。到祭祀完了以后,〔丟在道邊〕過路的人踏著它的腦袋和脊背,打柴的人把它揀起燒了做飯也就是了。如果再把它拿來裝在箱匣里,蓋上彩繡的絲巾,隨便放到一個(gè)地方,睡在它的旁邊,他就是不做惡夢,也會幾次被驚醒?,F(xiàn)在你的老師也拿了先王用過的芻狗,聚集弟子把它安置一個(gè)地方而睡在一旁。所以在宋有伐樹的事件,在衛(wèi)國被趕出不準(zhǔn)入境,在宋、衛(wèi)兩國碰了壁,這不就是惡夢嗎? 被圍在陳、蔡之間,七天沒有舉火做飯,生與死已經(jīng)靠得很近,這不就是驚醒嗎? 走水路最好是用船,走陸路最好是用車,如果因?yàn)榇苄杏谒?,便想把它推行在陸路上,一輩子也走不了多遠(yuǎn)(附注: '尋’ 八尺,'?!?六尺)。古和今不就是水與陸嗎? 周和魯不就是船與車嗎? 想著要把周用于魯,這就像把船推行在陸地一樣。白費(fèi)勁而沒有效果,本身必然遭受禍害。他不了解沒有固定方向的傳車,才是順應(yīng)事物沒有障礙的呢。而且你就沒見過桔槔這種東西嗎? 扯動它就低下去,放開它就又抬起來。它,是由人扯動的,不是來扯動人的,所以低下來也好,抬上去也好,都不會給人造成累贅。至如三皇五帝的禮儀法度等規(guī)范,著眼點(diǎn)不在于相同,而是著眼于治理得怎樣。打個(gè)比方,三皇五帝的禮儀法度,就像山楂、梨、橘、柚一樣吧。它們的味道是不同的,但吃起來都那么順口。禮儀法度等規(guī)范,是順應(yīng)形勢變化的。假如把猴子抓來給穿上周公的服飾,它必然啃嚼撕扯,掙光了才算滿意。要看到古和今的不同,就像猴子和周公的不同一樣。有一個(gè)美人西施有心疼的毛病,住在家里時(shí),病一發(fā)作,就要皺起雙眉。當(dāng)?shù)匾粋€(gè)丑女,見到覺得很美,回到家便也在所住的家中捂著胸口皺起雙眉。當(dāng)?shù)氐母蝗艘灰?,把門關(guān)得緊緊的,不再出來; 貧寒的人一見,拉著妻子兒女趕快跑開。她只知道皺眉的美,但不知道美在哪里??上а? 你的老師行不通啊!”
原 文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老聃曰:“子來乎?吾聞子北方之賢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 “未得也?!崩献釉唬?“子惡乎求之哉?” 曰: “吾求之于度數(shù)(一),五年而未得也?!崩献釉唬骸白佑謵汉跚笾?”曰:“吾求之于陰陽。十有二年而未得也。”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獻(xiàn),則人莫不獻(xiàn)之于其君;使道而可進(jìn),則人莫不進(jìn)之于其親;使道而可以告人,則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與人,則人莫不與其子孫。然而不可者,無佗也,中無主而不止,外無正而不行(二)。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 由外入者,無主于中,圣人不隱。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義,先王之蘧廬也(三),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處,覯而多責(zé)(四)。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義(五)以游逍遙之虛,食于茍簡之田,立于不貸之圃(六)。逍遙無為也,茍簡易養(yǎng)也,不貸無出也,古者謂是采真之游。以富為是者,不能讓祿; 以顯為是者,不能讓名; 親權(quán)者,不能與人柄,操之則栗,舍之則悲,而一無所鑒,以窺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怨、恩、取、與、諫、教、生、殺八者(七),正之器也,唯循大變無所湮者為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為不然者,天門弗開矣。”
解 說
(一)“吾求之于度數(shù)”:“度”尺度,“數(shù)”成疏“算術(shù)也”?!岸葦?shù)”數(shù)量的計(jì)量,指自然現(xiàn)象。即尋求其規(guī)律。
(二) “外無正而不行”: “無正”費(fèi)解,多以為“正”誤,是。此句下有“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數(shù)語為之解說。由與之相對的“中無主而不止”,為之解說的是“由外人者,無主于中,圣人不隱”來看,“正” 為“受” 之誤。
(三) “先王之蘧廬也”: “蘧”音渠 (qu),“蘧廬”旅舍。
(四) “覯而多責(zé)”: “覯” 遇也。依以為釋,句意難通。實(shí)字有誤置,“多”應(yīng)于“覯”上,“多覯”即多次接觸?!岸蓖ā皠t”?!柏?zé)”責(zé)難,用為被動,即受責(zé)難。指名與仁義而言。
(五)“假道于仁,托宿于義”:“假道”意為借路,只是路過?!巴兴蕖币鉃樾_,只是暫停。都是一掠而過,非是常在。
(六) “立于不貸之圃”: 成疏: “不損己物,立于不貸之圃。” 又下文:“不貸,無出也?!惫ⅲ骸安毁J者,不損己以為物也。”成疏:“不損己以益彼,故無所出?!卑选安毁J”看作人的行動。其實(shí)不然,“立于不貸之圃”的句法,和上“食于茍簡之田”是一樣的,“不貸”指的是圃。因?yàn)椴毁J,拿不出什么,故而無所出。
(七)“怨、恩、取、與、諫、教、生、殺八者”: 這是四對相反而又相成的現(xiàn)象。“諫”是對上,“教”是對下。
語 譯
孔子已經(jīng)五十一歲了還沒有學(xué)到大道,于是南行到了沛地拜訪老聃。老聃說:“你來了啊! 我聽說你是北方有才能的人啊,你也得到大道了嗎?” 孔子說: “沒有得到。” 老子說: “你是怎么探求的呢?”〔孔子〕說:“我是從法則上著手的,經(jīng)過五年也沒有得到?!崩献诱f: “你又怎么去探求呢?”〔孔子〕說:“我又著眼于陰陽,十二年了還是沒有得到?!?老子說: “是這個(gè)樣子,假如大道可以奉獻(xiàn),人們就沒有不把它奉獻(xiàn)給君上的; 假如大道可以往上送,人們就沒有不把它送給父母的; 假如大道可以教告別人,人們就沒有不把它教告兄弟的; 假如大道可以傳送給人,人們就沒有不把它傳送子孫的。但是不能這樣做,沒有別的原因,內(nèi)心沒有留住的地方就不予停留; 外部沒有接受的處所就不予前往。由內(nèi)心傳出的,外部不為接受,圣人便不傳出: 由外部傳入的,內(nèi)心沒有留住的地方,圣人便不予安頓。名,是公眾的器物,不能取的太多; 仁義,是先王的旅舍,只能夠暫時(shí)住一下而不能夠常住。接觸的次數(shù)多了就要受到責(zé)備。早年的至人,從仁那里走過,在義那里打尖歇息,遨游在逍遙的地界里 (附注: '游’ 下脫'于’字),靠了打不了多少糧食的土地吃飯,站在拿不出什么給人的園子里。逍遙就是無為,隨意就是簡單的生活,不貸就是不往外拿什么。早年把它叫作采納純真的生活。把富有看成正當(dāng)?shù)木筒荒芊艞壚? 把顯赫看成正當(dāng)?shù)木筒粫艞壜暶? 愛好權(quán)位的就不會讓他人掌握權(quán)力。得到手就誠惶誠恐,失掉它就憂傷哀嘆。一點(diǎn)也不照照自己,看一下這樣忙個(gè)不停到底是為了什么,這是天所處罰的人。怨、恩、取、與、諫、教、生、殺八種現(xiàn)象,是校正的手段,只有按照大變化行事不打折扣的人才能用好它們。所以說: 正,就是校正。心里不是這樣想的人,天門是不會對他開放的。”
原 文
孔子見老聃而語仁義。老聃曰: “夫播糠瞇目,則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膚,則通昔不寐矣(一)。夫仁義憯然,乃憤吾心,亂莫大焉。吾子使天下無失其樸,吾子亦放風(fēng)而動(二),總德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負(fù)建鼓而求亡子者邪(三)!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樸,不足以為辯(四);名譽(yù)之觀,不足以為廣。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孔子見老聃歸,三日不談。弟子問曰:“夫子見老聃,亦將何規(guī)哉?”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見龍。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乘云氣而養(yǎng)乎陰陽。予口張而不能嗋,予又何規(guī)老聃哉?”子貢曰:“然則人固有尸居而龍見,雷聲而淵默(五),發(fā)動如天地者乎?賜亦可得而觀乎?”遂以孔子聲見老聃。老聃方將倨堂而應(yīng),微曰: “予年運(yùn)而往矣(六),子將何以戒我乎?”子貢曰:“夫三王五帝之治天下不同(七),其系聲名一也。而先生獨(dú)以為非圣人,如何哉?”老聃曰:“小子少進(jìn)!子何以謂不同?”對曰:“堯授舜,舜授禹。禹用力而湯用兵(八),文王順紂而不敢逆,武王逆紂而不肯順,故曰不同。”老聃曰:“小子少進(jìn),余語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黃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親死不哭而民不非也。堯之治天下,使民心親。民有為其親殺其殺而民不非也(九)。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競。民孕婦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十),則人始有夭矣。禹之治天下,使民心變,人有心而兵有順(十一),殺盜非殺,人自為種而天下耳(十二),是以天下大駭,儒墨皆起,其作始有倫,而今乎婦女(十三),何言哉! 余語汝: 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亂莫甚焉。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墮四時(shí)之施。其知憯于蠣蠆之尾,鮮規(guī)之獸(十四),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猶自以為圣人,不可恥乎(十五)? 其無恥也!” 子貢蹴蹴然立不安。
解 說
(一) “則通昔不寐矣”: “昔”通“夕”。
(二)“吾子亦放風(fēng)而動”:“風(fēng)”放也。“放風(fēng)”同義為詞,意為逃逸。在此指脫開仁義。
(三)“又奚杰然若負(fù)建鼓而求亡子者邪”:《天道》有相類之語“又何偈偈乎揭仁義,若擊鼓而求亡子焉”。注家多認(rèn)為“杰”通“偈”,字亦當(dāng)重而為“杰杰然”,是。當(dāng)從?!敖ā碑?dāng)是“鍵”之假,《說文》“鉉也”。以木貫鼎耳而舉之。用以喻鼓,亦必有耳始可挎。鼓耳即環(huán)。因而“鍵鼓”就是掛有環(huán)的鼓。
(四) “黑白之樸,不足以為辯”: “樸”本質(zhì)。“辯”通變。
(五)“然則人固有尸居而龍見,雷聲而淵默”:“居”表靜止,“見”表活動?!奥暋?表有聲,“默”表無聲。這是兩對表對立形態(tài)的詞。
(六) “予年運(yùn)而往矣”: “運(yùn)”行也?!巴弊哌^。表示年邁。
(七)“夫三王五帝之治天下不同”:或以“三王”應(yīng)改為“三皇”以副習(xí)慣的稱謂,且下文亦作“三皇”。實(shí)“王”、“皇”音通,“王”可讀“皇”,不必改。
(八) “禹用力而湯用兵”: “用力”指治水。“用兵”指伐桀代夏。
(九) “民有為其親殺其殺而民不非也”: “殺其殺”《莊子淺注》據(jù)《天道》“隆殺之服”認(rèn)為應(yīng)是“殺其服”,第二“殺”乃“服”之誤。如此改動,于義為長,可從。殺與服形近,因以致誤。
(十)“不至乎孩而始誰”:“孩”兩三歲時(shí)?!笆颊l”開始分清是誰人。表示早慧。
(十一)“人有心而兵有順”:過去對這句話少有疑問,但實(shí)有難解之處。“人有心” 固可解為人各有心。前未言兵,“兵有順” 從何而來,與“人有心”又是什么關(guān)系?都難說明白。實(shí)則句有脫漏,應(yīng)是“人有心,心有兵而兵有順”在“人有心”與 “而兵有順” 中間,脫落“心有兵”三字。
(十二)“人自為種而天下耳”:句難通。字有誤倒。應(yīng)為“而天下人自為種耳”,“而天下”移置于“人自為種”之上。意為,天下的人都自做自己的打算了。
(十三) “其作始有倫,而今乎婦女”: 句難解?!捌渥鳌敝溉迥??!皞悺薄稄V雅·釋詁》“匹也”?!皨D”或以為“歸”之誤,是?!芭奔础叭辍薄R馑际?,儒墨初起,就有人同情,現(xiàn)在就是你了。
(十四) “其知憯于蠣蠆之尾,鮮規(guī)之獸”: “憯” 即 “慘”?!跋牎蓖▍?。“厲蠆”毒蝎也?!磅r規(guī)”舊說以為小獸。但“鮮規(guī)之獸”與“蠣蠆之尾”并列,同謂為憯,無論如何,小獸也難比毒蝎之尾,故非是。實(shí)則“鮮”魚也?!独献印贰爸未髧襞胄□r”(第六十章),即其義。又生肉也叫鮮,泛稱是,也就是魚肉之類的肉食。“規(guī)”為“窺”之假?!磅r規(guī)”意為窺鮮,就是發(fā)現(xiàn)獵物進(jìn)行捕捉。捕捉獵物的獸是兇狠的,所以謂之憯。
(十五) “不可恥乎”: 句通意明,就古漢語的習(xí)慣言,語氣則未足?!翱伞睂?shí)為“亦”之誤。句為“不亦恥乎?”或以“不”下脫“亦”字。句為“不亦可恥乎?”依習(xí)慣反覺累贅,以 “可” 為誤字為是。
語 譯
孔子拜見老聃,大講仁義。老聃說:“簸糠瞇了眼,天地和方向就都分不清了; 蚊子虻蟲叮了皮膚,整夜就睡不安了。仁義是殘酷的,擾亂了我的心,毒害太大了。先生讓天下不要丟失它的本色,先生也逃離開來進(jìn)行活動,歸結(jié)到品性上來吧! 又何必費(fèi)氣費(fèi)力地像個(gè)挎著大鼓上的環(huán)子尋找失落的孩子呢! 天鵝不是每天都來洗澡才白,烏鴉不是每天都來熏黑才黑。黑白的本色,不能夠改變; 名聲贊譽(yù)的評價(jià),不能夠加大。水泉干涸了,魚都被拋到旱地上,相互把濕氣噓給對方,吐口水在對方身上使它得以濕潤,總不如在江湖里互不相顧。”
孔子拜見老聃回來,三天都沒有說話。弟子們問道:“老師見過老聃。也有什么教誨的嗎?”孔子說:“我是這樣地見到了龍。龍,聚在一起成為實(shí)體,分散開來便成文采,駕乘云氣而生活在陰陽之中。我 〔驚得〕張大嘴巴不能合攏,我又怎么能教誨老聃呢?”子貢說:“那么說,人真的就像死人一樣呆著卻像龍一樣活躍,聲音大得像雷卻靜默得像沉入水底,行動像天地那樣的嗎? 賜我是不是可以見識見識呢?”于是就以孔子的名義往拜老聃。老聃就在堂屋里蹲坐著接見了他,輕聲地說:“我年歲夠大了,你怎樣來教導(dǎo)我呢?” 子貢說: “三皇五帝治理天下并不相同,享受盛名卻是一樣的,可先生您偏偏說他們不是圣人,是怎么回事?”老聃說:“年輕人向前一點(diǎn)! 你怎么說是不同呢?”〔子貢〕答道: “堯傳位給舜,舜傳位給禹,禹用力治水,湯用兵伐夏,周文王順從紂王不敢違抗,武王違反紂王不肯順從,所以說是不同的?!崩像跽f:“年輕人向前一點(diǎn)。我跟你說說三皇五帝的治理天下。黃帝治理天下,讓民心齊一,民間有死了雙親而不哭的,人們并不加責(zé)難;堯治理天下,讓民心親和,民間有雙親死了不為服喪的,人們并不加責(zé)難; 舜治理天下,讓民心奮進(jìn),民間婦人懷胎十月產(chǎn)子,嬰兒五個(gè)月就學(xué)著說話了,不到兩三歲便分清人是哪個(gè),人開始有夭折的了; 禹治理天下,弄得民心大變,人各有心,心存敵意,戰(zhàn)斗成了平常事,不順從自己的殺了白殺,天下之中人人自做打算了。因此天下震驚,儒、墨乘機(jī)而起,在他們開始出現(xiàn)的時(shí)候,便有了同情的人,現(xiàn)在就輪到你了,還有什么說的! 我跟你說,三皇五帝治理天下,名義是治理,其實(shí)是最大的擾亂。三皇 〔五帝〕的智慧,往上遮蔽了日月的光明,往下閉塞了山川的靈氣,中間破壞了四時(shí)的運(yùn)行。那種智能比起毒蝎的尾巴、正在捕捉獵物的獸類還要兇狠。不能保持本性的人,還自己覺得是圣人,不也太可恥了嗎? 真真的無恥呢!” 子貢聽后腳像沒處放似的站立不穩(wěn)。
原 文
孔子謂老聃曰: “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自以為久矣,孰知其故矣(一),以奸者七十二君(二),論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跡,一君無所鉤用(三)。甚矣!夫人之難說也,道之難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經(jīng),先王之陳跡也,豈其所以跡哉! 今子之所言, 猶跡也。夫跡,履之所出, 而跡豈履哉! 夫白?之相視,眸子不運(yùn)而風(fēng)化(四);蟲,雄鳴于上風(fēng),雌應(yīng)于下風(fēng)而風(fēng)化;類自為雌雄故風(fēng)化。性不可易,命不可變,時(shí)不可止,道不可壅。茍得于道,無自而不可;失焉者,無自而可?!笨鬃硬怀鋈?,復(fù)見曰:“丘得之矣。烏鵲孺,魚傅沫,細(xì)要者化,有弟而兄啼。久矣,夫丘不與化為人(五),安能化人!”老子曰: “可,丘得之矣!”
解 說
(一) “孰知其故矣”: “孰”通“熟”。
(二) “以奸者七十二君”: “奸”音干 (gan),求進(jìn)?!捌呤笨鬃又苡瘟袊姴贿^數(shù)君,決無七十二之?dāng)?shù)。或有舛誤,或是夸大其詞。事本假托,不必求實(shí),因不予改動。
(三) “一君無所鉤用”: “鉤”取取義,雖亦可通,但嫌生僻。疑為“釣”之誤,通 “調(diào)”,“調(diào)用”選用之意。
(四) “眸子不運(yùn)而風(fēng)化”: “運(yùn)” 動也。“風(fēng)” 交合。“化”育也。
(五)“夫丘不與化為人”:字有誤倒,應(yīng)為“夫丘不與人為化”,“化”與“人”互易。意思是,沒有和人共同感悟,正好與下“安能化人” 相接。
語 譯
孔子對老聃說:“孔丘我鉆研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自己覺得時(shí)間夠長了,它們的精神已經(jīng)吃透了。用來游說了七十二個(gè)國君,講述先王的治道,并闡明周公、召公的事跡,就沒有一個(gè)國君對其進(jìn)行采用。真厲害呀! 人怎么就這么難以說服,道理怎么這么難說通呢!” 老子說: “萬幸啊,你沒有遇到要治理國家的國君啊。提起六經(jīng),是先王陳舊的腳印啊,哪里還是原來的鞋樣兒呢!像你所說的,也像腳印一樣。腳印,是鞋踩出來的,腳印哪里會是鞋呢! 白?這種鳥, 〔雌雄〕彼此對看, 眼珠動也不動就交合感育; 一些昆蟲,雄蟲在上風(fēng)叫,雌蟲下風(fēng)應(yīng)和,就交合感育。同類之物自有雌雄,所以能交合感育。本性是不能改的,原生的命是不能變的,時(shí)光是不能停留的,大道是不能壅塞的。假如與大道相合,做什么都沒個(gè)不行; 要違反了大道,就沒有做得通的?!笨鬃尤齻€(gè)月沒有露面,后又來拜見老聃說:“我明白了。烏鴉喜鵲生卵孵化,魚用唾液涂,細(xì)腰蜂以蟲化。生了弟弟,哥哥怕父母寵愛弟弟就啼哭。已有很長時(shí)間了,孔丘我不跟人一同感悟,又怎么能感悟人!”老子說: “對,你算明白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