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喜歡的人微信聊天是什么感覺?
雀躍又小心翼翼,欣喜若狂又故作風輕云淡。
看過個片段,周冬雨和心上人聊天。
她時而糾結(jié)該聊什么話題,時而忍不住滿臉甜蜜。
24小時抱著手機,翻來覆去看他的動態(tài)。
一旦等到對方的「正在輸入中」,就會期待到不行。
微信聊天時,在收到消息 10 秒之內(nèi)給對方回復。
對方和你聊天的對話里,就會顯示「對方正在輸入」了。
收到微信消息后的10秒,最容易陷入興奮,回復的消息也最情不自禁。
所以和喜歡的人聊天時,其實可以慢一點。
與其因為被喜歡沖昏了頭腦,不如晚一點,回復一個平靜些的消息。
10秒鐘更像是一個緩沖,讓彼此的情緒平穩(wěn)一下。
有一個詞叫做「耐受性」:
在一段關(guān)系里,只要是頻繁去做,成為習慣性的行為。
慢慢久了,就會沒有任何刺激感和驚喜感。
比如聊天時的秒回,源源不斷的付出,都會成為一種「理所應當」。
有匿名的讀者,跟我分享了她的故事。
她對自己男友算是好到了極致,每天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做好吃的,買好看的。
過去她相信,只要不間斷地付出,一段感情就會有好的答案。
但幾個月過去,男友別說不秒回了,甚至看到消息都視若無睹了。
她終于忍受不了提了分手,臨走前說:
“你不可以仗著我的喜歡,傷害我的自尊。”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的性格中都存在有緩沖地帶。
這是一種心理防御機制,避免我們被激烈的情緒直接引導行為。
確實,持久地維持一段關(guān)系,是非常耗時耗心耗精力的事情。
但一味付出從來不是良藥,要有度,勻稱地,去協(xié)調(diào)喜歡。
在日本有一對老夫妻,結(jié)婚60年幾乎沒有吵過架。
他們無論是互說愛意,還是鬧別扭吵架的方式都很特別:
寫在留言板或者小紙條上,傳達給對方。
有一次他們在洗碗臺旁邊鬧了矛盾,英子氣不過就直接走掉了。
過了一會兒,英子接到修一的紙條:
“水都沒關(guān)上,上哪兒去了?”
“對不起,下不為例?!?/p>
放慢節(jié)奏,充滿理智地表達喜歡;
調(diào)整情緒,溫和平靜地解決爭執(zhí)。
在家里各處,都是修一給英子的留言板。
在菜園里,也到處都是丈夫的小木牌,還有小心碰到頭的提示板。
“因為不能無時無刻都對她噓寒問暖,那就用笨一點的方式慢慢來?!?/strong>
“若能避開猛烈的歡喜,自然也不會有很大的悲傷來襲。”
可以慢一點喜歡,喜歡得再久一點。
我爸和我媽吵架的時候,我爸基本上都不會說話。
我媽是個火爆性子,在她情緒頂端的時候和她講道理,是沒有用的。
所以我爸就坐在一旁,也不走,等著我媽發(fā)完脾氣。
他太了解我媽是什么樣的人,慢一點的回復,對彼此都有好處。
等她情緒平復以后,他會和她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每個人在情緒達到峰值時,面對問題都非常的感性。
講道理和撞槍口沒什么兩樣,那干脆就等一會兒。
因為愛,所以更要學會降低傷害。
微信聊天時,什么時候最失望?
明明他「正在輸入中」,卻一直等不到他的消息。
最失望的時刻,永遠是那些空歡喜。
《志明與春嬌》中,春嬌被打動只因為志明一句話:
“有些事不用一個晚上做完,我們又不趕時間?!?/strong>
你看啊,這世上什么東西都在趕「快」。
網(wǎng)速要快,吃飯要快,走路也要快。
懷有期望的等待,就變成了一件很珍貴的事情。
成年以后,我們每天都被大量的事情消耗著情緒。
投入感情也是需要成本的,沒有人喜歡期望落空的感覺。
“適時的冷淡,是為了保持長久熱情?!?nbsp;
稍微有點距離的關(guān)系,相處起來才不費力。
不只是尊重對方,也是珍視自己。
若不能很好的把握這個度,就很難維系這段感情。
我見過十倍速熟絡的人,最后以十倍速拉黑彼此。
我也見過從一個名字,一個眼神,一張電影票,一次約會開始。
耐心了解,一點點積累,最后攜手同行幾十年的。
總有人問我感情里有什么捷徑,可以快速找到合適的人。
我的答案就是:感情沒有捷徑。
如果你也認同,看完文章記得點點“再看”。
好的關(guān)系可以慢一點,畢竟喜歡又不趕時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