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食用野菜大全
 
 
 

野菜圖片及介紹--益母草

 

別名  益母蒿、益母艾、紅花艾、坤草、茺蔚、三角胡麻、四楞子棵

來源  為唇形科益母草屬植物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以全草和果實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莖直立,單一或有分枝,四棱形,微有毛。葉對生,葉形多種,基出葉開花時已枯萎,有長柄,葉片近圓形,直徑4-8厘米,邊緣有5-9淺裂,每裂片有2-3個鈍齒,中部莖生葉3全裂,裂片近披針形,中央裂片常再3裂,側(cè)片1-2裂,上部葉不裂,條形,兩面均被短柔毛。6-8月開花,花多數(shù),在葉腋中集成輪傘,花萼鐘形,先端有5個長尖齒,花冠唇形,淡紅色或紫紅色,長9-12毫米,上下唇近等長,花冠外被長絨毛,尤以上唇為多,雄蕊4,二強。小堅果熟時黑褐色,三棱形。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野、河灘、草叢中及溪邊濕潤處。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

采集加工  夏季花未全開采嫩莖葉

食用方法  鮮用或干用均可,煲湯最佳,為良好滋補品,尤其對女人來說,從草名上也可以看出。

 

 

 

 

野菜圖片及介紹--紫云英

 

別名  苕子菜、沙蒺藜、紅花草、翹搖

來源  為豆科黃芪屬植物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以根、全草、種子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主根細長,多支根,小根多根瘤。莖直立或匍匐。單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有細長葉柄,小葉3-6對,各對間疏離,小葉片寬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20毫米,寬5-15毫米,先端微凹或近圓形,基部寬楔形,兩面有白色長毛。秋季開紫紅色花,總狀花序緊密,呈半圓形,總花梗長達15厘米,小花梗極短,花萼鐘狀,萼齒三角形,有長毛,花冠蝶形,旗瓣常紫紅色,翼瓣白色,雄蕊2體,子房有短柄。莢果長方條形,微彎,長1-2厘米,帶黑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田坎、草地或栽培。分布于陜西、河南、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qū),并廣泛栽培。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洗凈,鮮用或曬干備用。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6.23,維生素B2  0.52,維生素C88

食用方法  春季采取嫩莖葉,洗凈鮮用。煮湯,炒食。

 

 

 

 

 

 

野菜圖片及介紹--杠板歸

 

別名  蛇倒退、犁頭刺、河白草、螞蚱簕、急解索、老虎脷、貓爪刺、蛇不過、蛇牙草、穿葉蓼

來源  為蓼科蓼屬植物貫葉蓼Polygonum perfoliatum L.,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蔓性草本,長3-4米。莖蔓延彎曲,多分枝,草質(zhì),有棱,棱上有倒生的鉤狀刺,基部木質(zhì)化,有時帶紅色。單葉互生,有長柄,柄上亦密生倒鉤刺,葉片盾狀三角形,長與寬均為2.5厘米,先端鈍或微尖,全緣,無毛,通常下面中脈及脈紋上均有鉤刺,托葉鞘草質(zhì),圓形或卵形,抱莖。夏季開紅色或淡紅紫色花,短穗狀花序,頂生或生在上部的葉腋,通常包在圓形苞片內(nèi),花被5深裂,裂片在果時增大,雄蕊8。瘦果球形,堅硬,棕黑色,有光澤,成熟時完全包于深藍色多汁的肉質(zhì)花被內(nèi)。

生境與分布  生于田坎、溝邊及草坡上。分布于全國各省區(qū)。

采集加工  夏、秋季生長茂盛時采集。

食用方法  葉子酸甜。直接采摘生吃。小心葉根的刺。

 

 

 

 

 

 

野菜圖片及介紹--木耳

 

別名 黑木耳

來源 為真菌類擔子菌綱木耳科木耳屬植物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L.) Underw.,以子實體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子實體膠質(zhì)半透明,有彈性,薄片耳狀,直徑可達12厘米,厚約2毫米,以側(cè)生短柄固著于基質(zhì)上,邊緣不整齊波狀,外面紫褐色,疏生短茸毛,邊緣部分較密,里面平滑,暗褐色至紫褐色,子實層發(fā)達,淡紫褐色,孢子彎長方形或圓柱形。

生境與分布 生于櫟樹、槭樹、椴樹或其他闊葉樹的朽桿上。分布于黑龍江、吉林、河北、陜西、甘肅、江蘇、福建、河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省區(qū)??墒秤谩?/span>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曬干備用。

食用方法 食用方法與商品黑木耳一致。比商品黑木耳大,厚。口感不如商品黑木耳。

 


 
 
 
 
 
 

野菜圖片及介紹--榆樹

 

別名  白榆、家榆、春榆、榆錢、粘榔樹

來源  為榆科榆屬植物榆Ulmus pumila L.榔榆U. parvifolia Jacq.紅榔木U. pumila L. var. pilosa Rehd.滇榆U. lanceaefolia Roxb.,以果實(榆錢)、樹皮、根皮、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1.榆:落葉喬木,高達15。單葉互生,葉柄長2-10毫米,葉片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8厘米,寬2-2.5厘米,先端漸尖,邊緣多具單鋸齒,兩面無毛,間或脈腋有簇生毛。春季花先葉開放,多數(shù)成簇狀聚傘花序,生于去年枝葉腋,花兩性,有短梗,花被4裂,紫色,雄蕊4,子房扁平,花柱2.翅果近圓形或?qū)挼孤研?,長1.2-1.5厘米,無毛。種子位于翅果的中部或近上部,果柄長約2毫米。

  2.榔榆(蚊榔樹、雞瘤、小葉榆、秋榆):葉革質(zhì),橢圓形、卵形或倒卵形,通常長2-5厘米。花秋季開放,常簇生于當年枝的葉腋,花被裂至基部或近基部,翅果長1-1.2厘米,柄細,長3-4毫米。圖示為榆。

  3.紅榔木(白毛榆、棉榔樹):葉寬3-4厘米,邊緣有重鋸齒,果實先端有深凹口。

  4.滇榆(常綠榆、披針葉榆):小枝密被短柔毛。葉革質(zhì),披針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5-11厘米,葉上面沿中脈有短毛,下面近葉柄處有毛,葉柄多少被毛?;ㄇ锒鹃_放,花梗細長,下部有疏柔毛。翅果兩側(cè)不對稱,無毛,種子接近凹缺。

生境與分布  生于河邊低濕處,耐旱抗堿,低山區(qū)亦有生長。榆自東北到西北,從華南到西南各地區(qū)均有分布,亦多為栽培。榔榆分布于華北、華東、中南及貴州、四川、云南、西藏等地。紅榔木分布于云南。滇榆分布于廣西至云南南部。

采集加工  榆錢:春季未出葉前,采集綠色未成熟的翅果,去雜質(zhì),鮮用或曬干。

食用方法  榆錢是榆樹的果實,可以做榆錢飯團、吵雞蛋等。

 

 

 

 

 

 

野菜圖片及介紹--木槿花

 

別名  籬障花、清明籬、白飯花、雞肉花、豬油花、朝開暮落花

來源  為錦葵科木槿屬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以花、皮、種子入藥。

形態(tài)特征  落葉灌木,高3-6米,莖直立,分支多,稍披散。樹皮灰棕色,幼枝被細柔毛。單葉互生,在短枝上也有2-3片簇生者,葉柄長約1厘米,葉片菱狀卵形,長4-7厘米,寬2.5-5厘米,上半部常3裂,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不規(guī)則齒缺,幼葉無毛。夏季開花,單生葉腋,花梗與葉柄近等長,小苞片6-7,花萼鐘狀,5裂,被絨毛及星狀毛,花冠淺藍紫、粉紅色或白色,直徑5-8厘米,花瓣5或為重瓣,雄蕊基部聯(lián)合成筒包圍花柱,雌蕊花柱5條。蒴果矩圓形,先端有短尖,密被茸毛及星狀毛。種子多數(shù),稍扁,黑色,背面被白色長絨毛。

生境與分布  我國南部有野生,各地均有栽培。分布于遼寧、河北、陜西、甘肅、寧夏、山東、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采集季節(jié)  夏季晴日采花。

食用方法  1.吃木槿花早在《詩經(jīng)》中就有記載。木槿花蕾,食之口感清脆。完全綻放的木槿花,食之滑爽。現(xiàn)在干木槿花已經(jīng)是一種常見的加工農(nóng)產(chǎn)品了 

2.花蕾采摘后,開水燙過,炒食。

 

 

 

 

 

 

 

野菜圖片及介紹--香椿

別名  紅椿、椿芽樹、椿花、香鈴子

來源  為楝科香椿屬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以根皮、葉、嫩枝、果入藥。

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高5-12米,可達25米。樹皮赭褐色,片狀剝落,幼枝被柔毛。雙數(shù)羽狀復葉,長25-50厘米,有特殊氣味,小葉10-22片,對生,具短柄,葉片紙質(zhì),矩圓形或披針狀矩圓形,長8-15厘米,寬2-4厘米,先端長尖,基部不對稱,圓形或闊楔形,邊緣具疏鋸齒或近全緣,兩面無毛或僅下面脈腋內(nèi)有長髯毛。春末開白色小花,圓錐花序頂生,花芳香,萼短小,花瓣5,退化雄蕊5,與5個發(fā)育雄蕊互生,子房有溝紋5條。蒴果窄橢圓形,長1.5-2.5厘米,5瓣開裂。種子橢圓形,一端有膜質(zhì)長翅。

生境與分布  生于村邊、路旁及房屋前后。分布于華北至東南和西北各省區(qū)。

香椿和臭椿主要區(qū)別: 
  1、臭椿苦木科,樹葉基部腺點發(fā)散臭味;香椿樹葉有香氣。 
  2、臭椿皮較光滑;香椿樹皮暗褐色,條片狀剝落。 
  3、臭椿葉痕大而倒卵形,奇數(shù)羽狀復葉;香椿葉痕大而扁圓形,偶數(shù)羽狀復葉(稀奇數(shù)羽狀復葉) 

食用方法  初春采集嫩葉,洗凈,切碎煎蛋食用。也可涼拌生食。

 

 

 

 

 

 

 

野菜圖片及介紹--烏飯樹

 

別名  沙沙面、零丁子、南燭子、染菽、米飯樹、烏飯葉、康菊紫、飯筒樹、烏飯子、大禾子、秤桿樹、碎米子木、苞越桔、米飯花、南燭

來源  為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南燭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以根、果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2-6(9)米;分枝多,幼枝被短柔毛或無毛,老枝紫褐色,無毛。葉片薄革質(zhì),橢圓形、菱狀橢圓形、披針狀橢圓形至披針形,長4-9厘米,寬2-4厘米,頂端銳尖、漸尖,稀長漸尖,基部楔形、寬楔形,稀鈍圓,邊緣有細鋸齒,表面平坦有光澤,兩面無毛,側(cè)脈5-7對,斜生至邊緣以內(nèi)網(wǎng)結(jié),中脈、側(cè)脈、網(wǎng)脈在表面和背面均稍微突起;葉柄長2-8毫米,通常無毛或被微毛??偁罨ㄐ蝽斏鸵干?,長4-10厘米,有多數(shù)花,序軸密被短柔毛,稀無毛;苞片葉狀,披針形,長0.5-2厘米,兩面沿脈被微毛或兩面近無毛,邊緣有鋸齒,宿存或脫落,小苞片2,線形或卵形,長1-3毫米,密被微毛或無毛;花梗短,長1-4毫米,密被短毛或近無毛;萼筒密被短柔毛或茸毛,稀近無毛,萼齒短小,三角形,長1毫米左右,密被短毛或無毛;花冠白色,筒狀,有時略呈壇狀,長5-7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稀近無毛,內(nèi)面有疏柔毛,口部裂片短小,三角形,外折;雄蕊內(nèi)藏,長4-5毫米,花絲細長,長2-2.5毫米,密被疏柔毛,藥室背部無距,藥管長為藥室的2-2.5倍;花盤迷生短柔毛。漿果直徑5-8毫米,熟時紫黑色,外面通常被短柔毛,稀無毛?;ㄆ?/span>6-7月,果期8-10月。

生境與分布  產(chǎn)于臺灣、華東、華中、華南至西南各省區(qū)。常生于丘陵地帶或海拔400-1400米的山地,常見于山坡林內(nèi)或灌叢中。

采集加工  藥用時秋、冬季采集,曬干備用或鮮用。

食用方法  古代江淮一帶,在寒食節(jié)的時候,采摘烏飯樹嫩莖葉,榨汁浸糯米,煮成烏米飯。華東部分地區(qū)現(xiàn)在農(nóng)歷4月初8,仍舊有吃烏米飯的傳統(tǒng)。畬族有烏飯節(jié),每年農(nóng)歷3月初3,畬族百姓都歡度烏飯節(jié),家家都做烏米飯,全家共餐。烏米飯里還可以加鮮豌豆、鮮蠶豆、火腿肉丁等。香氣很濃,極能引起食欲。

 

 

 

 

 

 

 

野菜圖片及介紹--葛根

 

別名  葛藤、粉葛、干葛、葛麻藤

來源  豆科葛屬植物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植株全體密生棕色粗毛。塊根圓柱狀,肥厚,外皮灰黃色,內(nèi)部粉質(zhì),纖維性很強。莖基部粗壯,上部多分枝,長達數(shù)米。葉互生,有長柄,托葉盾狀,小托葉針形,小葉3片,頂端小葉較大,菱狀卵形,長5.5-19厘米,寬4.5-1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緣有時3波狀淺裂,側(cè)生的一對小葉較小,斜卵形,兩邊不相等,背面蒼白色,兩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秋季開花,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花密,小苞片卵形或披針形,萼鐘形,萼齒5,披針形,上面2齒合生,下面1齒較長,內(nèi)外面均有黃色柔毛,萼齒約于萼管等長,花冠蝶形,紫紅色或淺藍色,長約1.5厘米。莢果條形,長5-12厘米,寬達1厘米,扁平,密生黃色長硬毛。

    野葛的根纖維較多,粉質(zhì)較少。

生境與分布  生于路旁、山坡或灌叢中。我國大部分省區(qū)有分布。

采集加工  初春或霜降后采挖。洗凈,刮去外皮,曬干。

食用方法  直接煮熟,切段作為零食。可以加糖煮,甜味更重。粉葛淀粉含量高,粉粉的。

    可以將葛根砸碎,用水洗出粉漿,濾出葛粉。葛粉可開水沖服,也可熬糊服食。

 

 

 

 

 

 

 

野菜圖片及介紹--雞頭蓮(芡實 


別名  雞頭米、雞頭、雞頭苞、雞頭蓮、刺蓮藕

來源  為睡蓮科芡實屬植物芡實Euryale ferox Salisb.,以種仁和根部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水生草本,全株有很多尖刺。根狀莖粗壯而短,具白色須根及不明顯的莖。初生葉沉水,箭形,后生葉浮于水面,葉柄長,葉片稍帶心形或圓狀盾形,直徑65-130厘米,上面深綠色,多皺褶,下面深紫色,葉脈凸起,邊緣向上折。夏、秋開紫色花,單生于花葶頂端,花葶粗長,部分伸出水面?;〞冮_夜閉?;ㄝ?片,花瓣多數(shù),雄蕊多數(shù),子房下位,心皮8個,嵌入于膨大的花托頂端,柱頭圓盤狀,扁平,略向下凹入。漿果球形,海綿質(zhì),污紫紅色,密生尖刺,與花蕾均形似雞頭。種子球形,黑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池沼及湖泊中,水底須為疏松粘泥,否則不宜生長。分布于東北及河北、山東、江蘇、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采集加工  秋季采收。堆積漚爛果皮,取出種子,洗凈曬干,磨開硬殼取仁,曬干。根隨用隨采。

食用方法 種仁外殼堅韌,可以炒來吃,像炒板栗一樣炒,味道比較淡。還可以釀酒??梢阅コ煞蹃沓?。還可以像蓮子一樣做湯。生吃有澀味。功效類似蓮子,藥性不如蓮子。
  雞頭蓮的莖桿采摘后去皮,顏色有紅里透白白,可以直接生吃,粗細如大蔥,味道淡甜清爽。生吃時最好挑顏色白的粗大些的。也可以做各種烹飪,炒、蒸為主。 
  雞頭蓮莖桿與荷葉梗相似,中空有篩孔,而且擰斷也有絲相連。炒著吃比蓮藕別有味道。

 

 

 

 

 

 

 

野菜圖片及介紹--刺莧菜

 

別名  刺莧、野莧菜、野刺莧、假莧菜、豬母刺、白刺莧

來源  為莧科莧屬植物刺莧Amaranthus spinosus L.,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莖直立,有分枝,無毛或疏生短毛,綠色或紅色。單葉互生,具柄,柄長1-8厘米,基部兩側(cè)各有一刺,刺長0.5-1厘米,葉片菱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4-10厘米,寬1.5-4厘米,先端鈍,頂處有小針刺,基部楔形,全緣。夏、秋開淡綠色或綠白色花,簇生于葉腋或排成頂生或腋生稠密的穗狀花序,花單性或雜性,苞片窄披針形,部分苞片變成尖刺,花被片5,長卵形,端尖,雄花有雄蕊5個。胞果矩圓形,蓋裂。

生境與分布  常生于村邊、路旁、草坡上。分布于華東、華西、西南、以及陜西、河南、湖南等地。

采集加工  3-5月采摘嫩莖葉,可晾干做成干菜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3.29,維生素B2  0.11,維生素105

食用方法  春天采摘嫩芽。食用方法與莧菜相同。注意采摘時不要帶刺。一般來說嫩芽不帶刺。華東地區(qū)除炒來吃、撈水涼拌外,經(jīng)常做湯,雞蛋野莧菜湯??诟斜纫话阋扒{菜更好,營養(yǎng)價值也更高。做霉菜梗一般夏秋時期采摘莖桿,去枝葉,去刺。洗凈,切成3-5厘米段,放入罐中,密封,一般一星期就可以食用。味道鮮美,可以蒸臭豆腐,也可直接蒸煮。不過有刺激性氣味,有些人可能受不了。

其他  綠莧、反枝莧也常作野菜食用。

 

 

 

 

 

 

野菜圖片及介紹--艾蒿

 

來源  為菊科艾屬植物野艾蒿Artemisia  vulgaris  L.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時為半灌木狀,植株有香氣。主根稍明顯,側(cè)根多;根狀莖稍粗,直徑4-6毫米,常伏地,有細而短的營養(yǎng)枝。莖少數(shù),成小叢,稀少單生,高50-120厘米,具縱棱,分枝多,長5-10厘米,斜向上伸展;莖枝被灰白色蛛絲狀短柔毛。葉紙質(zhì),上面綠色,具密集白色腺點及小凹點,初時疏被灰白色蛛絲狀柔毛,后毛稀疏或近無毛,背面除中脈外密被灰白色密綿毛;基生葉與莖下部葉寬卵形或近圓形,長8-13厘米,寬7-8厘米,二回羽狀全裂,或第一回全裂第二回深裂,具長柄,花期葉萎謝;中部葉卵形、長圓形或近圓形,長6-8厘米,寬5-7厘米,二回羽狀全裂或第二回為深裂,每側(cè)有裂片2-3枚,裂片橢圓形或長卵形,長3-7厘米,寬5-9毫米,每裂片具2-3枚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的小裂片或深齒裂,長3-7毫米,寬2-5毫米,先端尖,邊緣反卷,葉柄長1-3厘米,基部有小型羽狀分裂的假托葉;上部葉羽狀全裂,具短柄或近無柄;苞片葉3全裂或不分裂,裂片線狀披針形,先端尖,邊反卷。頭狀花序極多數(shù),橢圓形或長圓形,直徑2-2.5毫米,有短?;蚪鼰o梗,具小苞葉,分支的上半部排成密穗狀或復穗狀花序,花后頭狀花序多下傾。瘦果長卵形或倒卵形。花果期8-10月。

生境與分布  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多生于低或中海拔地區(qū)的路旁、林緣、山坡、草地、山谷、灌叢或河湖邊草地。

制作方法  把野艾蒿用開水摻熟,撈起去水,弄碎,加進糯米粉揉成團,做劑子??勺鲌F圓、餅、餃子等糕點。

 

 

 

野菜圖片及介紹--泥胡菜

 

別名  剪刀草、石灰菜、絨球、花苦荬菜、苦郎頭

來源  菊科泥胡菜屬植物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 Bunge.,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圓柱形。莖直立,高30-60厘米,有縱溝紋,略被綿毛。葉互生,葉片倒皮針狀卵圓形,羽狀深裂或琴狀分裂,長10-20厘米,近基部裂片窄,頂端的較大,上面綠色,下面白色而被綿毛,下部葉有時卵形而近全緣,具長柄,最上部的葉小,條形,近全緣或窄裂。夏季開花,紫色,頭狀花序頂生,圓錐狀,有梗,總苞鐘狀,徑12-16毫米,苞片多數(shù),條狀披針形,背面有龍骨狀的附屬體,花托有刺毛,花全部管狀,雄蕊著生花冠管上,子房下位。瘦果有縱棱15條,冠毛白色,長約10毫米。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灌叢草地、路旁、溪邊、村落庭院邊緣處常見。我國南北各地大都有分布。

采集加工  春、夏季可采集,洗凈,鮮用。

制作方法  把泥胡菜用開水摻熟,撈起去水,弄碎,加進糯米粉揉成團,做劑子??勺鲌F圓、餅、餃子等糕點。泥胡菜可以撈水后炒來吃或涼拌。

 

 

 

 

 

野菜圖片及介紹--諸葛菜

 

別名  二月蘭

來源  十字花科諸葛菜屬植物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L.) O. E. Schulz.,嫩莖葉可食用。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有霜粉,無毛。莖圓柱形,直立,不分枝或莖部分枝。基生葉或下部葉有柄,大頭羽狀分裂,長3-8厘米,寬1.5-4厘米;頂裂片大,圓形或卵圓形,基部心形,邊緣有波狀鈍齒;側(cè)生裂片小,2-4對,歪卵形;莖上部葉狹卵形或矩圓形,不裂,基部兩側(cè)耳狀,抱莖??偁罨ㄐ蝽斏?;花淡紫紅色,直徑2-3厘米;瓣片倒卵形或近圓形,向基部逐漸狹細成絲狀爪。長角果線形,長7-10厘米,具4棱,先端有1.5-2.5厘米長的果喙;種子排成1列,卵狀矩圓形,長約2毫米,黑褐色。

生境與分布  喜生于山地、平原、路旁、地邊或雜木林林緣。分布于遼寧、河北、山東、山西、陜西、江蘇。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 3.22,維生素B2: 0.16,維生素C 59。

食用方法  春夏和初秋采摘嫩莖葉,開水燙后,漂去苦水,即可炒食。

 

 

 

 

 

 

 

野菜圖片及介紹--野莧菜

別名  細莧、白莧、皺果莧
來源  為莧科莧屬植物綠莧Amaranthus viridis L.凹頭莧A. lividus Linn.,以全草及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1.綠莧: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根白色,較莖稍粗。莖少分枝,有條紋,細弱,淡綠色或綠紫色。單葉互生,葉柄長3-6厘米,葉片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9厘米,寬2.5-6厘米,先端鈍尖或微缺,基部寬楔形或近截形,兩面光滑,上面常有一V字形白斑,葉脈下面特明顯。夏、秋季開淡黃綠色小花,單性或雜性,為腋生穗狀花序,或集成大型稀疏的頂生圓錐花叢,花被3片,膜質(zhì),雄蕊3。胞果圓形,扁平,不開裂。種子扁長形,黑色有光澤。圖示為綠莧。
  2.凹頭莧(野莧菜、光莧菜):全株無毛,葉卵形或菱狀卵形,頂端鈍圓而有凹缺,基部寬楔形。
生境與分布  生于庭院、路旁等處。分布于我國南北各地。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3.29,維生素B 0.11,維生素C 105
食用方法  3-5月采嫩莖葉,其味比栽培的莧菜更美??闪栏勺龀筛刹?。
其他  刺莧、反枝莧也常做野菜,均為田邊、曠地常見雜草。


 
 
 
 
野菜圖片及介紹--苦苣菜

別名  苦荬、小鵝菜、苦菜
來源  為菊科苦苣菜屬植物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莖直立,中空,不分枝或上部有分枝,無毛或上部疏生腺毛。葉柔軟,長橢圓狀披針形,長10-25厘米,寬3-6厘米,羽狀深裂、大頭狀羽狀全裂或羽狀半裂,頂裂片大或與側(cè)裂片等大,少有葉不分裂的,邊緣有刺狀尖齒,下部葉有具翅短柄,基部擴大抱莖。中部及上部葉無柄,基部寬大呈戟狀耳形而抱莖。頭狀花序在莖端排成傘房狀,?;蚩偘虏渴枭倜?;總苞鐘狀,長10-12毫米,寬6-10毫米,暗綠色;總苞片3層,背部疏生腺毛并有微毛;舌狀花黃色,兩性,結(jié)實。瘦果長橢圓狀倒卵形,壓扁,褐色或紅褐色,邊緣具微齒,兩面各有3條隆起的縱肋;冠毛白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田野、路旁、村舍附近,也有栽培。分布于全國各地。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7.66,維生素B 0.25,維生素C 52
食用方法  3-8月采嫩苗或嫩莖葉,先用開水燙過,再用清水漂洗,炒食或加醬拌食,也可摻米煮菜粥食用。


 
 
 
 
 
  野菜圖片及介紹--鴨舌草

別名  水玉簪、肥菜、合菜
來源  為雨久花科雨久花屬植物鴨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 f.) Presl.窄葉鴨舌草M. vaginalis Presl var. plantaginea (Roxb.) Solms-Laub.少花鴨舌草M. vaginalis Presl var. pauciflora (Blume) Merr.,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1.鴨舌草:水生草本。地下莖短或稍長,半匍匐。葉叢生,葉柄極長,達17厘米,中下部鞘狀,中部常膨大,葉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6厘米,寬1-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秋季開花,花藍色帶紅,花序由葉鞘膨大部分抽出,總狀花序有花3-12朵,花長約1厘米,花梗與花等長或稍短,花被6片,外輪較內(nèi)輪小,雄蕊6,不等長,1個最長,并在花絲上部有鉤齒狀突起,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多顆。蒴果長卵形,長約12毫米。基部有一輪宿存花被,先端有短喙。圖示為鴨舌草。
  2.窄葉鴨舌草:葉窄,近披針形。
  3.少花鴨舌草:葉窄,少花,約1-4朵。
生境與分布  生于池邊、水田、水溝的淺水中。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四川、云南各省區(qū)。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6.17,維生素B 0.44,維生素C 78
食用方法  春夏季節(jié),采摘嫩莖葉,經(jīng)開水燙后炒食。


 
 
 
 
 
  野菜圖片及介紹--小薊

別名  刺兒菜、刺菜、曲曲菜、青青菜、薺薺菜、刺角菜、白雞角刺、小雞角刺、小牛扎口、野紅花
來源  為菊科刺兒菜屬植物小薊Cephalanoplos segetum (Bunge) Kitam.,以全草、根狀莖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莖基部生多數(shù)須根。根狀莖細長,先直伸后匍匐,白色,肉質(zhì)。莖直立,微紫色,有縱槽,被白色柔毛,上部稍有分枝。葉互生,無柄,葉片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7-10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鈍,有刺尖,基部圓鈍,全緣或微齒裂,邊緣有金黃色小刺,兩面均被有綿毛,開花后下部葉凋落。春、夏季開花,頭狀花序頂生,直立,花單性,雌雄異株,管狀花,紫紅色,雄花花序較小,有不育雌蕊,雌花序較大,有不育雄蕊。瘦果橢圓形或長卵形,冠毛羽毛狀。
生境與分布  生于丘陵、坡地,為常見雜草,全國各地有分布。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1.87,維生素B 0.30,維生素C 39
食用方法  春夏季可采嫩苗,炒食或做湯,味很好。


 
 
 
 
 
野菜圖片及介紹--小飛蓬

別名  破布艾、魚膽草、竹葉艾、臭艾、小山艾
來源  為菊科飛蓬屬植物小飛蓬Erigeron canadensis L.,以全草或鮮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二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莖綠色,有縱紋,具脫落性的毛,上部多分枝。葉互生,基部葉近匙形,長7-10厘米,寬1-1.5厘米,邊緣齒裂或全緣,有緣毛;上部葉條形或條狀披針形。秋季開小花,頭狀花序徑約5毫米,具柄,單岐聚傘排列,總苞薄片條形,外圍舌狀花多層,白色,雌性,花冠舌片直立,中央管狀花白色或黃色,兩性花。瘦果略有毛。
生境與分布  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生于山坡、路旁、草叢中。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5.76,維生素B 1.38,維生素C 39
食用方法  1-6月采嫩莖葉,開水燙后,用清水漂去異味,炒食。


 
 
 
 
 
野菜圖片及介紹--刺芋

別名  野茨菇、山茨菇
來源  為天南星科刺芋屬植物刺芋Lasia spinosa (L.)Thwaites.,以根狀莖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常綠草本,高達1米。根狀莖橫走,圓柱狀,徑約2.5厘米,白色,肉質(zhì),多節(jié),節(jié)上生不定根。無莖,葉基生,葉柄圓柱形,長60-120厘米,有稀疏鉤刺,基部稍擴大成鞘狀,葉片革質(zhì),變異甚大,幼時戟形或箭形,基部有長而稍外展的裂片,老葉半圓形,長15-45厘米,寬常大于長,不規(guī)則3-7羽狀深裂,基部淺心形,裂片披針形,上面平滑,下面沿脈有疏刺。夏季開花,花葶單生,頂生肉穗花序,佛焰苞窄長,長20-35厘米,血紅色,肉質(zhì),旋鈕狀,僅于基部張開,肉穗花序長約2.5厘米,花密生,兩性,花萼4-6片,雄蕊4-6,花絲短,扁平,子房卵形,花柱粗厚。漿果多數(shù),倒圓錐形,有5-6棱,果穗長5-10厘米,寬約2.5厘米,佛焰苞脫落。
生境與分布  常生于田邊、溝邊、陰濕草叢中。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0.62,維生素B 1.23,維生素C 82
食用方法  4-5月采嫩頭或嫩葉,洗凈切碎后直接炒食。


 
 
 
 
 
 野菜圖片及介紹--罐嘴菜

別名  地黃瓜、水白地黃瓜、小犁頭草
來源  為堇菜科堇菜屬植物堇菜Viola verecunda A. Gray.,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無毛草本,高20-30厘米。根狀莖短細柔弱。莖通常由基部分成數(shù)枝,纖細,主莖斜升,上部有少數(shù)分枝?;~有長柄,與莖生葉同形,于開花時脫落;莖生葉疏離,有長柄,向上柄漸短,葉片心狀卵形至腎形,長2-3厘米,寬1.5-3厘米,先端鈍,基部心形,邊緣有鈍齒;托葉長方披針形,有疏齒或近全緣。下初開淡紫白色花,直徑約12毫米,單獨腋生;花梗長約為葉柄的2倍,中部有條形小苞片一對;萼片5,長方披針形,長約4毫米,基部有半圓形附器;花瓣長方倒卵形,長6-8毫米,下面一瓣有短圓形距,瓣有紫色條紋;柱頭有明顯的邊。蒴果小,橢圓形,長6-8毫米。
生境與分布  分布于湖南、廣東、四川、貴州等省區(qū)。生于田坎、山坡、水溝陰濕處。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8.43,維生素B 0.52,維生素C 183
食用方法  4-5月采嫩苗或嫩尖,用開水燙過后炒食,也可涼拌或做餡。


 
 
 
 
 
野菜圖片及介紹--玉竹

別名  萎蕤、玉參、尾參、鈴鐺才、小筆管菜、甜草根、靠山竹
來源  為百合科黃精屬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 var. pluriflorum (Miq.) Ohwi.,以根狀莖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狀莖橫生,肥厚,黃白色,長柱形,直徑10-15毫米,多節(jié),節(jié)間長,密生多數(shù)須根。莖單一,稍斜立,具縱棱,光滑無毛,綠色,有時稍帶紫紅色。單葉互生,呈兩列,葉柄短或幾無柄,葉片橢圓形或窄橢圓形,長6-12厘米,寬3-5厘米,先端鈍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粉綠色,中脈隆起。夏季開花,花腋生,單一或兩朵生于長梗頂端,花梗俯垂,長12-15毫米,無苞片,花被管窄鐘形,綠白色,先端裂為6片,雄蕊6,花絲白色,花藥黃色,不外露,子房上位,3室,花柱單一,線形。漿果熟時紫黑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野陰濕處,林下及灌叢中。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3.94,維生素B 0.43,維生素C 232
食用方法  4-6月采莖葉包卷成錐狀的嫩苗,用開水燙過后炒食或做湯;春秋二季可挖根莖,去須根蒸食。果實有毒,不能吃。


 
 
 
 
 
  野菜圖片及介紹--蒲公英

別名  黃花地丁、婆婆丁
來源  為菊科蒲公英屬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含白色乳汁,全體被白色疏軟毛。根深長,單一或分支,外皮黃棕色。葉基生,排列成蓮座狀,葉柄基部兩側(cè)擴大成鞘狀,葉片條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倒卵形,長6-15厘米,寬2-3.5厘米,先端尖或鈍,基部漸窄下延至葉柄呈窄翅狀,葉緣淺裂或不規(guī)則羽裂,裂片齒牙狀或三角狀,全緣或具疏齒,綠色或在邊緣帶淡紫色斑痕,被白色蛛絲狀毛。早春及晚秋開花,花葶1-3枝由葉叢抽出,密被白色蛛絲狀毛,頭狀花序單一,頂生,總苞鐘狀,長1.2-1.8厘米,總苞片多層,總苞片先端有角狀突起,均為綠色,邊緣白膜質(zhì)或略帶粉紅色,緣具蛛絲狀毛,頂端尤多,花冠黃色,兩性,全為舌狀花,長1.5-1.8厘米,寬2-2.5厘米,先端平截,5齒裂,下部1/3連成管狀,無毛,雄蕊5,著生于花冠管上,花藥合生成筒狀,包于花柱外,藥隔向上引伸,藥室基部有尾,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細長,線形,柱頭2深裂,有短毛。瘦果倒披針形,長4-5毫米,外具縱棱,并有橫紋相聯(lián),先端有喙,上部延長成細柱狀,頂端著生白色冠毛,細軟,長約7毫米,果全部有刺狀突起,熟時淡黃褐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等向陽處。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4.15,維生素B 0.63,維生素C52
食用方法  3-5月采嫩苗,開水燙過,冷水漂洗,炒食、做湯或涼拌,也可采花做湯。


 
 
 
 
 
野菜圖片及介紹--苣荬菜

別名  苦菜、敗醬草、小薊、苦苣菜、取麻菜
來源  為菊科苦苣菜屬植物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 L. ssp. brachyotus Kitam.裂葉苣荬菜S. arvensis L.,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1.苣荬菜: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全株具乳汁。地下根狀莖匍匐,著生多數(shù)須根。地上莖直立,少分枝,平滑。葉互生,無柄,寬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8-16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有小刺尖,基部呈耳狀抱莖,邊緣呈波狀尖齒或有缺刻,上面綠色,下面淡灰白色,兩面均無毛。夏、秋季開花,頭狀花序少數(shù),在枝頂排列成聚傘狀或傘房狀,頭狀花序直徑2-4厘米,總苞及花軸具白綿毛,總苞片4列,最外一列卵形,內(nèi)列披針形,其長倍于外列,全部為舌狀花,鮮黃色,舌片條形,先端齒裂,雄蕊5,藥合生,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纖細,柱頭2深裂,花柱及柱頭皆被白色腺毛。瘦果側(cè)扁,有棱,有與棱平行的縱肋,頂端有多層白色冠毛。圖示為苣荬菜。
  2.裂葉苣荬菜(牛舌頭、山苦荬):莖有縱溝紋,葉片具稀疏的缺刻或淺羽裂,裂片三角形,先端圓鈍,基部漸窄成柄,莖生葉無柄,秋季開花。
生境與分布
  生于路旁、地邊、庭院、田野。苣荬菜多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地區(qū)。裂葉苣荬菜多分布于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廣東等溫暖地區(qū)。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4.36,維生素B 0.27,維生素C 33
食用方法  春夏采嫩苗,洗凈炒食,或拌醬生吃,脆嫩可口,略有苦味,長大時可摘嫩莖葉,用開水燙軟后炒食,有清涼去火作用。


 
 
 
 
 
野菜圖片及介紹--馬蘭

別名  魚鰍串、泥鰍串、雞兒腸、田邊菊、路邊菊、蓑衣蓮、脾草
來源  為菊科馬蘭屬植物馬蘭Kalimeris indica (L.) Sch.-Bip.,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地下有細長根狀莖,匍匐平臥,白色有節(jié)。初春僅有基生葉,莖不明顯,初夏地上莖增高,基部綠帶紫紅色,光滑無毛。單葉互生,近于無柄,葉片倒卵形或橢圓至披針形,長7-10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尖、漸尖或鈍,基部漸窄下延,邊緣羽狀淺裂或有極疏粗齒,并有糙毛,近頂端葉漸小且全緣。秋末開花,頭狀花序,著生于分枝頂端,直徑約2.5厘米,總苞半球形,長4-5毫米,寬約1厘米,苞片2-3列,近等大,略帶紫色,邊花舌狀,一層,舌片長8-10毫米,寬1.5-2毫米,淡藍紫色,中部花管狀,長約3.5毫米,黃色,被密毛。瘦果扁平倒卵狀,冠毛較少,長0.1-0.3毫米,弱而易脫落。
生境與分布  野生于低山區(qū),水溝邊、河邊濕地、田坎處。分布南方各省區(qū)。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3.32,維生素B 0.05,維生素C 46
食用方法  早春3-4月采摘嫩苗或嫩葉,開水燙后,涼拌或炒食,清香味美。


 
 
 
 
 
野菜圖片及介紹--滿天飛

別名  革命菜、飛機菜、假茼蒿、野茼蒿
來源  為菊科土三七屬植物滿天飛Gynura crepidioides Bebth.,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可達1米。莖無毛,有淺溝紋。葉具長柄,柄長2-2.5厘米;葉片長橢圓形至橢圓形,長7-12厘米,寬4-5厘米,先端銳尖或漸漸,基部楔形,邊緣有不規(guī)則鋸齒、重鋸齒或有時基部羽狀淺裂,兩面近無毛。夏季開粉紅色花,頭狀花序直徑約2厘米,少數(shù),在枝頂聚成窄圓錐狀,總苞圓柱形,長約1厘米;苞片2層,條狀披針形,邊緣膜質(zhì),頂端有小束花,基部有數(shù)片小苞片;花全部管狀;兩性,花冠頂端5齒裂;瘦果窄圓柱形,赤紅色,有線條,被小毛,冠毛豐富,白色。
生境與分布  分布于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省區(qū)。生于山坡、荒地、路旁、林邊、溝谷的雜草叢中。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3.60,維生素B 0.27,維生素C 56
食用方法  春夏秋三季均可采嫩苗或嫩莖葉,洗凈,炒食,甜滑可口。


 
 
 
 
 
野菜圖片及介紹--四葉參

別名  奶參、羊乳、山海螺、白蟒肉、狗頭參、乳頭薯、乳薯
來源  為桔??泣h參屬植物四葉參Codonopsis lanceolata Benth. et Hook.,以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宿根纏繞藤本,長達2米以上,全株含有乳白色的液汁和有特殊的臭味。根粗壯肥大,圓錐形或紡錘形,外表黃白色,有皺紋,肉質(zhì),有少數(shù)須根。莖細長,多分枝,無毛,帶紫色。莖生葉互生,細小,著生在側(cè)枝頂端的葉常四片簇生,菱狀卵形、長圓狀披針形或橢圓形,大小多變,長3-8厘米,寬1.5-4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緣或具不明顯的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色。7-8月開花,花多單生,偶成對生于側(cè)枝頂端,具短梗,萼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長1.5-2厘米,寬5-8毫米,綠色,花冠寬鐘形,徑為2厘米,5裂,裂片先端反卷,黃綠色,內(nèi)有紫褐色斑點,雄蕊5,花絲粗短,子房下位,花柱短,柱頭3裂。蒴果扁圓錐形,有宿萼。種子有膜質(zhì)翅。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野溝洼潮濕處及灌木叢中。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各省區(qū)。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14.4,維生素B 0.49,維生素C 59
食用方法  春夏季可采嫩苗或嫩葉,開水燙過,再用清水泡數(shù)小時后撈出,炒食;秋季挖根,可煮食或炒食,味甜可口,也可腌成咸菜。


 
 
 
 
 
  野菜圖片及介紹--白花敗醬草

別名  苦菜、葉菜、苦葉菜、野苦菜、四季菜、萌菜、真萌菜、癩頭婆、梅樹草、火罐草
來源  為敗醬科敗醬屬植物白花敗醬Patrinia villosa (Thunb.) Juss.,以全草、根狀莖、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白花敗醬:多年生草本,高0.5-1米,根部有強烈的臭黃豆氣。莖直立,上部稍有分枝,被倒生的白色粗毛。葉對生,卵形,或3裂而基部裂片很小,基生葉也有羽狀分裂,兩面均有粗毛,下部葉有翼柄,上部葉近無柄。8-10月開花,花排列為聚傘花序,多分枝,集成傘房狀的圓錐花叢,苞片狹窄,離生,花冠白色,5裂,凋謝時局部變黃色。10-12月果熟,果實倒卵形,背部有一小苞片所成的圓翼。
生境與分布  生于向陽山坡疏林下或林園、溪谷兩旁、郊野路邊草叢中。分布于我國東部、北部、中南、西南等地。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4.94,維生素B 0.61,維生素C 98
食用方法  3-7月采摘嫩莖葉,開水燙過,清水漂洗后炒食,或曬干制成干菜。


 
 
 
 
 
野菜圖片及介紹--車前

別名  車轱轤菜、牛舌草、豬耳朵草、客媽兜、田波菜、蛤蟆葉
來源  為車前科車前屬植物車前Plantago asiatica L.,種子或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光滑或稍有毛。根狀莖短,有多數(shù)須根。葉基出,叢生,直立或展開,葉柄幾與葉片等長,基部擴大,葉片寬橢圓形或卵形,長4-15厘米,寬3-9厘米,有5-7條平行的弧形脈,全緣或有不規(guī)則的波狀淺齒。夏、秋間開淡綠色小花,花葶數(shù)條,從葉叢中抽出,有縱棱,穗狀花序長可達20厘米,每花有1三角形宿存苞片,花萼基部稍合生,萼片4,花冠管卵形,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向外反卷,雄蕊4,花藥先端有三角形凸出物,雌蕊1,花柱有毛。蒴果卵狀圓錐形,近中部周裂,種子細小,4-9粒,徑1-2毫米,黑褐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野、荒地、路旁、河邊陰濕地。全國各地均產(chǎn)。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5.19,維生素B 0.08,維生素C 39
食用方法  春夏季可采嫩苗或嫩葉,先用開水燙軟,再用清水泡幾小時,撈出炒食或做湯,味很好。


 
 
 
 
野菜圖片及介紹--枸杞

別名  地骨皮
來源  為茄科枸杞屬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以根皮(地骨皮)、果實(枸杞子)入藥。
形態(tài)特征  灌木,高1-2米,全體光滑無毛。主根長,有支根,外皮黃褐色,粗糙。莖多分支,枝條細長,先端通常彎曲下垂,外皮灰色,小枝常刺狀。葉互生或有時簇生,有短柄,葉片卵狀披針形至菱狀卵形,長2-6厘米,寬0.6-2.5厘米,先端尖或鈍,基部窄楔形,全緣。夏季開花,花單生或3-5多簇生于葉腋,花冠漏斗狀,淡紫色,先端5裂,裂片基部有紫色條紋,筒內(nèi)雄蕊著生處有毛一輪,雄蕊5,挺出花外,花藥丁字狀著生,花盤5裂,圍繞子房下部,子房2室,花柱細長伸出花外。漿果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0.5-2厘米,熟時深紅色至桔紅色,種子多數(shù)。
生境與分布  常生于原野及山野陽坡,多為栽培。我國南北各省區(qū)均有分布。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5.90,維生素B 0.21,維生素C 69
食用方法  春夏秋季可采幼嫩莖葉,加糖、醋炒食或切碎摻粉蒸食,嫩葉燒豆腐,味香可口,果實(枸杞子)為著名滋養(yǎng)強壯藥。

 
 
 
 
野菜圖片及介紹----梔子

別名  黃梔子、黃果樹、山梔子、紅梔子
來源  為茜草科梔子屬植物梔子Gardenia jaasminoides  Ellis.,以果實和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常綠灌木,高可達2米。根淡黃色。莖多分枝。葉對生或三葉輪生,披針形,長7-14厘米,革質(zhì),光亮,托葉膜質(zhì),在葉柄內(nèi)側(cè)通常兩片聯(lián)合成筒狀,包圍小枝。夏初開花,花單生于枝端或葉腋,較大,花萼綠色,圓筒形,基部漸窄,先端有數(shù)個裂片,筒部與裂片近于等長,花冠開放后呈高腳碟狀。通常6瓣,有時5-7瓣,栽培者常見重瓣,白色,肉質(zhì),有香氣,雄蕊通常6,有時稍多,無花絲,藥條形,子房1室,下位,胚珠多數(shù)。蒴果到卵形或橢圓形,秋季果熟時金黃色或橘紅色,長2.5-4.5厘米,有翅狀縱棱5-8條,頂端有5-8條窄披針形宿存花萼,長與果幾相等。
生境與分布  喜生于地山坡溫暖陰濕處。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省,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栽培。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暫時無資料。
食用方法  5月采花,花瓣開水燙后清水漂洗1-2小時,撈出擰干后炒食,味清香可口。


 
 
 
 
 
  野菜圖片及介紹--薄荷
 
來源  唇形科薄荷屬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達80厘米,有清涼濃香。根狀莖細長,白色或白綠色。地上莖基部稍傾斜向上直立,四棱形,被逆生的長柔毛,并散生腺鱗。葉對生,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7厘米,寬1-2.5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尖鋸齒,兩面有疏短毛,下面并有腺鱗。夏季開花,花小,腋生輪傘花序,苞片較花梗及萼片稍長,條狀披針形,花萼鐘狀,外被疏短毛,先端5裂,裂片銳尖,花冠二唇形,淡紅紫色或白色,長4-5毫米,上唇二淺裂,下唇3裂,長圓形,雄蕊4,近等長,與雌蕊的花柱均伸出花冠之外。小堅果長圓形,長1毫米,褐色,藏于宿萼內(nèi)。
生境與分布  生于水邊濕地、水溝邊、河岸、山野濕地。分布于全國各地,并廣為栽培。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7.26,維生素B 0.14,維生素C 62
食用方法  春夏季可采嫩莖葉,開水燙后涼拌或炒食,也可加入面粉蒸食,曬制干菜。

 
 
 
 
 
  野菜圖片及介紹--連錢草

別名  活血丹、金錢草、金錢薄荷、落地金錢、肺風草、十八缺、透骨消
來源  為唇形科連錢草屬植物連錢草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Kupr.,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匍匐草本,高5-20厘米。莖細長,四棱形,有分枝,節(jié)著地生根,枝梢直立,被短柔毛。葉對生,有柄,葉片圓形或腎形,長1-3厘米,寬1.5-3厘米,基部心形,邊緣有圓齒,兩面脈上均有短柔毛。春、夏開花,輪傘花序腋生,每輪有花2-6朵。苞片鉆形,頂端有芒。花萼筒狀,長約8-10毫米,有5齒,齒端有芒,外面和齒緣上均有白色細毛,花冠二唇形,紫紅色或淡紫色,長1.2-2厘米,冠管細,上唇短,倒心形,頂端有深凹,下唇有3裂片,側(cè)裂橢圓形,中裂最大,倒心形,頂端有凹,雄蕊4,二強,花絲頂端分2枝,其中一枝著生花藥,藥室叉開成直角,花柱光滑,柱頭2裂。小堅果長圓形,褐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潮濕陰蔽的溝邊、山野、草叢及林緣。分布幾遍全國各地。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4.15,維生素B 0.13,維生素C 56
食用方法  春季采嫩莖葉,開水燙后,清水漂過炒食。


 
 
 
 
 
野菜圖片及介紹--打碗花

別名  面根藤、小旋花、盤腸參、鋪地參
來源  為旋花科打碗花屬植物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以根狀莖及花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纏繞草本,長10-50厘米。根狀莖細圓柱形,生于地下較深處,白色。莖纏繞或匍匐,有棱角,通常由基部起分枝。葉互生,具長柄,葉片戟形或三裂,側(cè)裂片短尖,常有二淺裂,中裂片三角形或披針形,長3.5-5厘米,寬1.5-3厘米。夏季開花,花單生葉腋,具長花梗,苞片2枚,緊貼萼外,大形,綠色,宿存,花冠漏斗狀,淡粉紅色,雄蕊5,雌蕊1。蒴果卵圓形,微尖,光滑無毛。
生境與分布  生于路旁、溪邊或湖邊潮濕處,長成片生長。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四川、西藏等地區(qū)。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8.30,維生素B 0.07,維生素C 78
食用方法  4-5月采嫩莖葉,開水燙后炒食或煮食,也可作湯。


 
 
 
 
 
野菜圖片及介紹--水芹

別名  水芹菜
來源  為傘形科水芹屬植物水芹Oenanthe javanica (Blume) DC.,少花水芹O. benghalensis (Roxb.) Kurz.,野水芹O. rivularis Dunn.,以根及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1.多年生草本,高15-80厘米,無毛。莖基部匍匐,節(jié)上生須根,上部直立,中空,圓柱形,具縱棱?;~叢生,葉柄長7-15厘米,基部呈鞘狀,葉片一至二回羽狀分裂,最終裂片卵形或菱狀披針形,長2-5厘米,寬1-2厘米,邊緣有不整齊尖齒或圓鋸齒,莖生葉相同而較小。夏季開白色小花,復傘形花序頂生,和葉呈對生狀,由6-20個小傘形花序組成,總梗長2-16厘米,無總苞,小總苞片2-8,線狀。雙懸果橢圓形或近圓錐形,果棱顯著隆起。圖示為水芹。
  2.少花水芹:葉柄長2-7厘米,葉最終裂片長0.6-2厘米,卵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側(cè)生小葉基部偏斜,邊緣有鈍齒,花白色,小傘形花序4-10,略帶紫色暈。雙懸果淡黃褐色,光滑。
  3.野水芹(溪岸水芹):葉具兩型,最終裂片為條形,全緣。
生境與分布  生于低濕地方或水溝中。水芹分布幾遍全國,時有栽培。少花水芹分布于江西、臺灣、廣西、廣東、四川、貴州、云南。野水芹分布于貴州、云南。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1.03,維生素B 0.07,維生素C 46
食用方法  從春至秋采嫩苗或嫩莖葉,炒食或開水燙過涼拌食用,風味很好。
其他  產(chǎn)于東北、華北及西北地區(qū)的毒芹有劇毒,誤食往往致死,其生長環(huán)境與水芹相同,幼苗的葉形也與水芹相似,應(yīng)特別注意識別。區(qū)別點是:水芹莖和葉柄有銳棱,而毒芹莖和葉柄圓筒形,中空,有細溝。


 
 
 
 
 
野菜圖片及介紹--五加皮

別名  南五加皮、刺五加、刺五甲
來源  為五加科五加屬植物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以樹皮入藥。
形態(tài)特征  落葉灌木,有時蔓生狀,高2-3米。莖直立或攀援,枝條灰褐色,具明顯皮孔,干、枝常有短而粗壯的彎刺。掌狀復葉3-5出,在長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葉柄細長有刺,小葉倒卵形或披針形,長3-8厘米,寬1-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鈍細鋸齒,上面深綠色,葉脈及邊緣有剛毛,下面淺綠色,有小鉤刺,脈腋有淡棕色毛簇。夏秋開黃綠色小花,花梗纖細,傘形花序1-2腋生或生于枝端,小花梗纖細,萼邊緣有5齒,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2-3室,花柱2-3,絲狀,分離,開展。漿果近球形,側(cè)扁,熟時紫黑色,長約6毫米。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灌木叢及溝谷林邊。主要分布于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區(qū),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江西、貴州、云南也有分布。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5.40,維生素B 0.52,維生素C 121
食用方法  春季采初發(fā)的嫩芽和幼葉,開水燙過,清水漂洗,炒食或做湯,味清香,也可曬干菜。


 
 
 
 
 
野菜圖片及介紹--犁頭草
別名  鏵頭草、犁鏵尖、犁嘴草、箭頭草、如意草、玉如意、耳鉤草
來源  為堇菜科堇菜屬植物犁頭草Viola japonica Langsd.或長萼堇菜 V.inconspicua Blume.,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1.犁頭草:多年生無莖草本。主根白色,粗短。葉基生成叢,具長柄,柄上有毛或無毛,葉片下延成窄翅,托葉白色,長漸尖,有疏淺齒。葉片長卵形或三角卵形,長2-6厘米,寬1.5-4厘米,先端鈍,基部心形,邊緣具鈍齒,背面稍帶紫色,兩面有毛或無毛。夏初開淡紫色花,花葶數(shù)條,長6-12厘米,中部有線狀小苞片2枚,花左右對稱,花萼5,基部延成附屬物,其上常有鈍齒,花瓣5,一瓣較大,具距,距長5-7毫米,雄蕊5,花藥貼合,圍繞花柱之外,下部2雄蕊有蜜腺,深入距內(nèi),子房具3個側(cè)膜胎座。蒴果長圓形,裂瓣有棱溝。
2.長萼堇菜:本種的葉為三角卵形或舌狀三角型,較寬,基部寬心形,稍下延于葉柄,具2垂片,葉通常兩面無毛,上面有乳頭狀白點,托葉通常全緣。下面兩片萼片的頂端有小齒,花瓣淡紫色,略帶紅色,距短,長3毫米。
生境與分布  生于林下、路邊、草坡上。分布于河北、陜西、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等地。長萼堇菜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qū)。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5.29,維生素B 0.32,維生素C 281
食用方法  春季和初夏采嫩苗或嫩尖,開水燙過,炒食或做湯,也可摻入面粉蒸食。

 
 
 
 
 
野菜圖片及介紹--雞眼草

別名  人字草、三葉人字草、掐不齊、老鴉須、鋪地錦、白斑鳩窩、細花草
來源  為豆科雞眼草屬植物雞眼草Kummerowia striata(Thunb.)Schindl.,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5-30厘米。莖直立,分枝多,被白色向下生長的毛。三出復葉互生,有披針形托葉2片,小葉長橢圓形,長0.5-1.5厘米,寬3-8毫米,先端渾圓,有小突刺,基部楔形,全緣,中脈及葉緣具白色長毛,葉脈羽狀,呈“人字形”,掐之不齊。夏日葉腋生花,1-3朵,花梗長約6毫米,小苞片4,花梗下面著生1枚,萼下著生3枚,花萼鐘狀,深紫色,蝶形花冠淺玫瑰色,長不及1厘米,翼瓣與龍骨瓣末端有深紅色斑點,花冠和雄蕊在果時脫落。莢果卵狀矩圓形,長約4毫米,通常較萼稍長或長不超過花萼的一倍,頂端有小喙。種子1粒,黑色,有棕色斑點。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林緣、田邊、以及溪旁等處。分布于東北、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6.23,維生素B 1.41,維生素C 340
食用方法  5-6月間采嫩莖葉,開水燙后炒食或做湯,種子可煮食,葉還可作粗茶。


 
 
 
 
 
野菜圖片及介紹--決明子

別名  馬蹄決明、鈍葉決明、假綠豆、草決明
來源  為豆科決明屬植物決明Cassia obtusifolia L.,以種子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半灌木狀草本,高達2米,通體被有短柔毛。莖基部木質(zhì)化。雙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托葉早落,有小葉2-4對,在下面兩小葉之間的葉軸上有長形腺體,小葉片倒卵形,長1.5-6.5厘米,寬0.8-3厘米,先端圓鈍,有小凸尖,基部楔形,全緣,幼時兩面疏生柔毛,小葉柄短。夏季開花,花成對腋生,小花梗長1-2厘米,萼片5,分離,花冠鮮黃色,花瓣5,下面兩片稍長,倒卵狀圓形,長約1.2厘米,有短爪,雄蕊10,長短不一,3個不育。莢果長線形,微彎,質(zhì)硬,稍四棱形,長15-24厘米,果柄長2-4厘米。種子多數(shù),菱狀方形,長3-4毫米,淺棕綠色,光亮,兩側(cè)面各有一條線形的淺色斜凹紋。
生境與分布  決明在全國廣大地區(qū)有栽培。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6.58,維生素B 0.14,維生素C 105
食用方法  4-5月采嫩莖葉炒食或做湯,夏季采花及嫩莢炒食,秋季采豆煮食。其葉可代茶飲用。種子入藥,有緩瀉作用,不宜多食。


 
 
 
 
 
野菜圖片及介紹--羊蹄甲

別名  老白花、洋紫荊、豬跡羊蹄甲
來源  豆科羊蹄甲屬植物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 L.,以根、樹皮、葉、花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半常綠小喬木,高達8米。單葉互生,有長柄,葉片圓形或?qū)捖研?,有時幾為腎形,先端2裂至葉片的1/4-1/2處,裂片近三角形,先端鈍,基部圓形、截形或心形,兩面近無毛,主脈9-11條。春季開花,花時落葉或不全落,短總狀花序,花大芳香,粉紅色或白色,有紅紫色或黃色條紋,有短?;蚪鼰o梗,萼管狀,有絨毛,裂片1,佛焰苞狀,先端全緣或具5小齒,花瓣5,最上一片稍寬大,倒卵形,其余倒披針形,發(fā)育雄蕊5或3,子房有長柄,花柱長過雄蕊。莢果扁平,長15-25厘米,寬1.5-2厘米,種子10-15粒,扁平圓形,褐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叢林中,常栽培為行道樹。分布于福建、廣西、廣東、云南等省區(qū)。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葉)胡蘿卜素4.73,維生素B 0.58,維生素C 65
食用方法  1-5月采花,摘取花瓣直接炒食,花后采嫩葉和嫩豆莢,開水燙后炒食。


 
 
 
 
 
野菜圖片及介紹--地榆

別名  地瓜香、玉札、山棗子
來源  為薔薇科地榆屬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einalis L.,以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通體無毛。根狀莖粗,木質(zhì)化,生多數(shù)紡錘形或長圓柱形的根,外面紅褐色,斷面帶暗紅色。莖直立,上部分枝,時帶紫色。葉為單數(shù)羽狀復葉,基生葉較大,具長約6.5的柄,莖生葉互生,葉柄較短,托葉近鐮狀,有齒,小葉7-19片,矩狀橢圓形,基生葉上的小葉片為卵形或橢圓形,長2-7厘米,寬0.8-3厘米,上端小葉大,先端鈍,有小突尖,基部近心形或截形,邊緣有圓而銳的鋸齒,無毛,小葉柄短,基部具小托葉。夏季開花,花小而密集,穗狀花序呈頭狀、橢圓形或矩狀圓柱形,具有長梗,直立,5-8花序再排成疏散的聚傘狀,頂生,花被4裂,瓣狀,長約3毫米,暗紫紅色。雄蕊4,花柱比雄蕊短。瘦果橢圓形,長約3毫米,棕色,花被宿存,種子一粒。
生境與分布  常生于山坡草地,林緣灌叢及田邊。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8.30,維生素B 0.72,維生素C 229
食用方法  3-4月采摘嫩苗,夏秋季采嫩葉,開水燙過,清水漂洗數(shù)次去苦水,然后炒食,花穗也可食用。


 
 
 
 
野菜圖片及介紹--仙鶴草

別名  龍芽草、脫力草、狼牙草、金頂龍牙、黃龍尾、毛腳茵
來源  為薔薇科龍芽草屬植物龍芽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var.japonica(Miq.)Nakai.,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根狀莖褐色,橫走,短圓柱狀,有時分歧,著生細長須根,秋季地上部分枯萎時,自短小的當年根狀莖先端生一冬芽,白色,圓錐形,向上彎曲。莖直立,綠色,老時帶紫色,上部分枝,有開展的長短兩種毛。葉互生,單數(shù)羽狀復葉,小葉7-21片,大小相間排列,頂生小葉較大,橢圓狀卵星或倒卵形,先端尖,基部楔形,兩側(cè)邊緣各有尖鋸齒7-13個(常為9-11個)兩面均綠色,有長柔毛,下面密布細小的金黃色腺點,上面腺點較少。夏季莖頂抽細長的總狀花序,上生許多黃色小花。苞片2,萼筒倒圓錐形,花瓣5,長方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10個或更多,心皮2個,貼合,上部露出兩個花柱。瘦果小,藏于外面有槽和頂端有一圈鉤刺的萼筒內(nèi)。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野、草坡、路旁。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7.01,維生素B 0.63,維生素C 157
食用方法  3-5月采嫩莖葉,開水燙過清水漂洗數(shù)次,除去苦澀味后炒食。


 
 
 
 
 
野菜圖片及介紹--鵝腸草

別名  鵝腸菜、鵝兒腸、抽筋草
來源  石竹科牛繁縷屬植物牛繁縷Malachium aquaticum (L.) Fries.,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莖下部伏臥,上部直立,節(jié)膨大,帶紫色。葉對生,下部葉有短柄,上部葉無柄或抱莖,葉片卵形或卵狀心形,長2-5厘米,寬1-3厘米,先端急尖,基部近心形,全緣。夏秋開白色小花,頂生二歧聚傘花序,花梗細長,有毛,萼、瓣均為5片,每片花瓣由頂端2深裂成二瓣狀,雄蕊10,子房上位,花柱5。蒴果卵形,先端5瓣裂,每瓣頂端再二裂。種子多數(shù),近圓形,褐色,稍扁,有多數(shù)凸點。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野陰濕處或路旁田間草地。分布于我國南北各省區(qū)。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3.09,維生素B 0.36,維生素C 98
食用方法  春夏季可采嫩苗或嫩莖葉,開水燙后煮食或炒食。


 
 
 
 
 
野菜圖片及介紹--落葵

別名  藤蘿菜、藤七、紅藤菜、藤菜、滑菜果、潺菜、寸金丹、胭脂菜、胭脂豆、軟姜子、粘藤、白虎下須、猴子七
來源  為落葵科落葵屬植物落葵Basella alba Linn.,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纏繞藤本,全體肉質(zhì),光滑無毛。莖長達3-4米,有分枝,綠色或淡紫色。單葉互生,葉柄長1-3厘米,葉片卵形或近圓形,長3-12厘米,寬3-11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全緣。春季至冬初開花,穗狀花序腋生,長5-20厘米,小苞片2,呈萼狀,矩圓形,長約5毫米,宿存,萼片5,淡紫色或淡紅色,下部白色,聯(lián)合成管,無花瓣,雄蕊5,生于萼管口,和萼片對生,花柱3。果實卵形或球形,長5-6毫米,暗紫色,多汁液,為宿存肉質(zhì)小苞片和萼片所包為。
生境與分布  我國南北各地皆有栽培。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2.88,維生素B 1.31,維生素C 85
食用方法  2-12月采摘嫩葉或嫩莖尖,洗凈炒食或與豆腐一起煮湯食用,鮮美可口。


 
 
 
 
 
野菜圖片及介紹--牛膝

別名  淮牛膝、牛踝膝、山莧菜、對節(jié)草、紅牛膝、杜牛膝、土牛膝
來源  為莧科牛膝屬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以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0.7-1.2 米。根粗壯。圓柱形,栽培品長可達1米以上,土黃色。莖直立,四棱形,分枝,節(jié)膨大如膝蓋狀,被柔毛。單葉對生,有柄,葉片膜質(zhì),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12厘米,寬2-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全緣,兩面被柔毛。秋冬開黃綠色花,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后總梗延長,花序軸密被長柔毛,花開放后平展或下傾,苞片寬卵形,具芒,花后開展或反折,小苞片針刺狀,近基部兩側(cè)具耳狀邊緣,花被5,雄蕊5,退化雄蕊舌狀,邊沿波狀,遙短于花絲,頂端不撕裂。胞果矩圓形,長約2.5毫米。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屋旁、林緣、山坡草叢中。全國各省區(qū)均有分布。河南產(chǎn)淮牛膝質(zhì)量最佳。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6.79,維生素B 0.48,維生素C 111
食用方法  4-8月采嫩莖葉炒食,味美,助消化。


 
 
 
 
 
  野菜圖片及介紹--灰菜

別名  粉仔菜、灰條菜、灰灰菜、白藜、灰藜
來源  藜科藜屬植物藜Chenopodium aldum L.,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達60-120厘米。莖直立,粗壯,有棱和綠色或紫紅色條紋,多分枝,枝上升或開展。單葉互生,葉片菱狀卵形或披針形,長3-6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鈍,基部寬楔形,邊緣常有不整齊的鋸齒,下面灰綠色,被粉粒。秋季開黃綠色小花,花兩性,數(shù)個集成團傘花簇,多數(shù)花簇排成腋生或頂生圓錐花序,花被5片,卵狀橢圓形,邊緣膜質(zhì),雄蕊5,柱頭二裂。胞果完全包于花被內(nèi)或頂端稍露,果皮薄和種子緊貼。種子雙凸鏡形,光亮。
生境與分布  生于田間、路邊、曠野、宅旁等處。廣布于全國各地。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6.33,維生素B 0.34,維生素C 167
食用方法  春夏季可采嫩莖葉,先用開水燙過再用清水泡數(shù)小時后,炒食或做湯。大量或長期食用時有人會發(fā)生光過敏、浮腫或皮膚瘙癢。一般認為莖端有紅色粉粒的紅心紅葉更易引起反應(yīng),應(yīng)避免采食。


 
 
 
 
 
野菜圖片及介紹--何首烏


別名  首烏、赤首烏、鐵稱陀、紅內(nèi)消
來源  為蓼科蓼屬植物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以塊根、藤莖(稱為:夜交藤)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長可達3米余。宿根肥大,呈不整齊的塊狀,質(zhì)堅硬而重,外面紅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或隆曲,切面為暗棕紅色顆粒狀,顯“云錦花紋”,莖纏繞,上部多分枝,常紅紫色,無毛。單葉互生,具柄,葉片為窄卵形至心形,長達7厘米,寬達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狀箭形、心形或截形,全緣或微波狀,托葉鞘干薄膜質(zhì),棕色,抱莖,易破裂而殘存。秋季開白色小花,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分枝極多,花梗上有節(jié),苞片卵狀披針形,花被5深裂,裂片大小不等,外面3片肥厚,背部有翅,雄蕊8,較花被短。瘦果卵形至橢圓形,全包于宿存花被內(nèi),具3棱,黑色而光亮。
生境與分布  常生于山坡石縫間,路旁土坎上。分布于全國各地。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7.30,維生素B 1.05,維生素C131
食用方法  春秋季采摘嫩葉,開水燙后炒食。塊根即何首烏,可制粉或釀酒。


 
 
 
 
 
野菜圖片及介紹--萹蓄

別名  大萹蓄、鳥蓼、扁竹、竹節(jié)草、豬牙草、道生草
來源  蓼科蓼屬植物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或其變種異葉蓼P. aviculare L. var. vegetum Ledeb.,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長10-50厘米,植物體有白色粉霜,莖平臥地上或斜上伸展,稀直立,基部分枝,綠色,具明顯溝紋,無毛,基部圓柱形,幼枝具棱角。單葉互生,幾無柄,葉片窄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1-5厘米,寬0.5-1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波狀,兩面均無毛,側(cè)脈明顯,托葉鞘抱莖,膜質(zhì),具幾條不明顯細脈,上部白色透明,先端開裂。夏、秋開小花,1-5朵小花簇生全株葉腋,花被綠色,5深裂,裂片橢圓形,邊緣白色或淡紅色,結(jié)果后呈覆瓦狀包被果實,雄蕊8,花絲短。瘦果三角狀卵形,棕黑色至黑色,具不明顯細紋及小點,無光澤。
    異葉蓼與正種極相似,植物體無白色粉霜,葉有柄。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田野、、路旁。全國都有分布。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9.34,維生素B 0.50,維生素C 157
食用方法  2-7月采摘嫩莖葉,炒食或切碎后與面粉混合蒸食,味道很好,也可作干菜。


 
 
 
 
 
 
野菜圖片及介紹--蘋

別名  田字草、四葉草、四葉蓮、四葉菜、四葉蘋、十字草、破銅錢、水銅錢
來源  為蘋科蘋屬植物蘋Marsilea quadrifolia L.,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狀莖細長而橫走,常匍匐泥中。葉柄長5-20厘米,頂端有小葉四片,十字形對生,小葉倒三角形,長10-20毫米,全緣,外緣圓形,無毛。有水時葉柄沒于水中,葉片漂浮水面。葉脈扇形分叉,網(wǎng)狀,夏秋間葉柄基部有單一或分叉的短柄,頂部著生孢子果,果斜卵形,長3-4毫米,堅硬,幼時外面有密毛,后變無毛。
生境與分布  生于池邊、溝邊、水田的靜水淺水中。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遼寧、陜西、河北等省區(qū)。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5.08,維生素B 0.31,維生素C 118
食用方法  春夏秋季均可采食,采鮮嫩莖葉洗凈,炒食或做湯。


 
 
 
 
 
野菜圖片及介紹--青箱

別名  野雞冠花、狗尾花、狗尾莧、牛尾巴花子
來源  為莧科青箱屬植物青箱Celosia argenten L.,以種子入藥,莖、葉、花序也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全體無毛。莖直立,通常分枝,綠色或紅紫色,具條紋。葉互生,具柄,葉片紙質(zhì),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9厘米,寬1-3厘米,先端尖或長尖,基部漸窄且稍下延,全緣。夏季開花,著生甚密,初為淡紅色,后變?yōu)殂y白色,穗狀花序單生于莖頂或分枝頂,呈圓柱形或圓錐狀,長3-10厘米,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干膜質(zhì),光亮,花被片5,披針形,雄蕊5,下部合生為杯狀。胞果卵狀橢圓形,蓋裂,上部作帽狀脫落,頂端有宿存花柱。種子腎狀圓形,黑色,光亮,在放大鏡下觀查,可見有網(wǎng)狀矩形花紋,呈同心環(huán)狀排列。
生境與分布  常生于路旁、坡地、較干燥的向陽處。分布幾遍全國。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8.02,維生素B 0.64,維生素C 65
食用方法  春夏季可采嫩苗或嫩莖葉,燙后漂去苦水,加調(diào)料拌食或炒食,種子可代芝麻做糕點用。


 
 
 
 
 
野菜圖片及介紹--馬齒莧

別名  馬齒菜、馬莧菜、豬母菜、瓜仁菜、瓜子菜、長壽菜、馬蛇子菜
來源  為馬齒莧科馬齒莧屬植物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 L.,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可達35 厘米。莖下部匍匐,四散分枝,上部略能直立或斜上,肥厚多汁,綠色或帶淡紫色,全體光滑無毛。單葉互生或近對生,柄極短,葉片肉汁肥厚,長方形或匙形,或倒卵形,長0.6-2.7厘米,寬0.4-1.1厘米,先端圓稍凹下或平截,基部寬楔形,形似馬齒,全緣,上面深色,下面淡綠或暗淡紅色,除中脈外,余脈均不明顯。夏日開黃色小花,3-5朵簇生于枝頂葉狀的總苞內(nèi)。萼片2 ,花瓣5,黃色,凹頭,雄蕊10-12,子房下位,花柱頂端4-5裂成線形,伸出雄蕊之上。蒴果圓錐形,自腰橫裂為蓋帽狀,內(nèi)有多數(shù)黑色扁圓形細小的種子。
生境與分布  生于路旁、田間、園圃等向陽處。分布于全國各省。
采集季節(jié)  夏、秋采收。沸水略燙后曬干或鮮用。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3.94,維生素B 0.16,維生素C 65
食用方法  5-9月可采采嫩莖葉,燙后擠出汁水,加調(diào)料拌食或炒食,滑軟可口,也可晾干制成干菜。


 
 
 
 
 
野菜圖片及介紹--鴨跖草

別名  竹節(jié)菜、竹葉菜、鴨鵲草、耳環(huán)草、藍花菜、翠蝴蝶、三角菜、三莢菜、桂竹草、藍花水竹草、淡竹葉
來源  為鴨跖草科鴨跖草屬植物鴨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 ,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莖圓柱形,肉質(zhì),多分枝,下部匍匐狀,有明顯的節(jié),節(jié)上生根,上部近直立,節(jié)稍膨大。葉互生,披針形,長4-9厘米,寬1-1.7厘米,先端漸尖,全緣,邊緣有纖毛,基部下延成膜鞘質(zhì),鞘口疏生長毛。7-9月間開花,花3-4朵,生于二叉狀聚傘花序柄上的佛焰苞內(nèi),花深藍色,形如蝴蝶,佛焰苞心狀卵形,褶疊狀,稍彎。蒴果卵圓形,稍扁平。內(nèi)有種子4粒,灰褐色有皺紋。
生境與分布  喜生于陰濕處,如山坡、山澗、水溝附近濕潤草地中。全國大部分省區(qū)均有分布。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3.39,維生素B 0.46,維生素C 118
食用方法  5-7月可采采嫩苗或莖尖,燙后炒食或做湯,味清香,也可晾干制成干菜。


 
 
 
 
 
野菜圖片及介紹--薤白

別名  野薤、野蒜、薤白頭、野白頭
來源  百合科蔥屬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unge.。
形態(tài)特征  小根蒜(小根菜、胡蔥、野藠頭):多年生草本。鱗莖卵圓形,其側(cè)旁有1-3個突起,外有白色膜質(zhì)鱗被,后邊黑色。葉互生,窄條形,席卷狀圓形或稍扁平,先端漸尖,基部鞘狀包莖,長達40厘米,寬約4毫米,無毛。7-8月間開花,花莖單一,高達70厘米,傘形花序頂生,多數(shù)小花集成球形,花被6片,長圓狀披針形,粉紅色或玫瑰紅色,雄蕊6,長于花被,花絲細長,下部扁而寬,雌蕊1,子房上位,3室,花柱細長。蒴果倒卵形,先端凹入,果梗長1.5厘米左右,花序有時全部或部分變成珠芽,珠芽外被淡紫色鱗片。如圖。
生境與分布  小根蒜生于田間、草地、山坡草叢中。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西南、華中及山東、陜西、甘肅、湖南等省區(qū)。薤生于山地較陰濕處,分布于南北各省,南方各省常有栽培。
采集加工  3-5月采集。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3.94,維生素B 0.14,維生素C 69
食用方法  3-5月可采全株,9-10月采鱗莖可生拌、炒食或腌食,也可調(diào)味用。


 
 
 
 
 
野菜圖片及介紹--鴨兒芹

別名  鴨腳板、鵝腳板
來源  為傘形科鴨兒芹屬植物鴨兒芹Cryptotaenia joponica Hassk.,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全體有香氣。根狀莖很短,根細長,密生。莖直立,具叉狀分枝。葉互生,三出復葉,葉柄基部稍擴大成膜質(zhì)窄葉鞘而抱莖,小葉無柄,中間小葉菱狀倒卵形,長3-10厘米,邊緣有不整齊重鋸齒,基部下延,側(cè)生小葉歪卵形,有時2-3淺裂。夏季開白色小花,有時帶紫紅色,為頂生及腋生的復傘形花序,傘梗3至數(shù)條,有不等長的圓錐狀分枝,小傘梗2-4條,使花序呈疏散圓錐狀。萼齒5,退化,花瓣5,先端長而內(nèi)彎,雄蕊5,花藥縱裂,雌蕊1,子房下位,2室,每室一胚珠。雙懸果長橢圓形,分果常圓而不扁,有5棱,主棱發(fā)達,次棱不顯,每棱間有油管3個,結(jié)合面3-4個。
生境與分布  生于低山林邊、溝邊、田邊濕地或溝谷雜草中。我國中部及南部地區(qū)皆有野生,偶爾有栽培。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備用。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7.30,維生素B 0.18,維生素C 65
食用方法  4-6月可采嫩莖葉,炒食或開水燙后拌食,質(zhì)地柔嫩,味道清香。湘西旅游景區(qū)作地方特色菜"鴨腳板“供應(yīng),略帶芹菜味。


 
 
 
 
 

  野菜圖片及介紹--積雪草

別名  崩大碗、馬蹄草、雷公根、蚶殼草、銅錢草、落得打
來源  為傘形科積雪草屬植物積雪草Centella asiatica (L.)Urb. ,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匍匐草本。莖芊細伏地,節(jié)上生根。葉數(shù)片自節(jié)部叢生,有長柄,葉片圓形或腎形,直徑1.5-4厘米,基部深心形,如缺口的飯碗,邊緣有粗鈍齒,無毛或有疏毛。夏季自葉腋生出1-4個傘形花序,總花梗長約1厘米,上有3-6朵紫紅色無柄小花,總苞片2,窄卵形,長與花略相等,花萼截頭形,花瓣5,卵形,雄蕊5,短小,與花瓣互生,子房下位,花柱2,較短,花柱基不甚明顯。雙懸果小,扁圓形,有極明顯的主棱和次棱,棱間有橫脈相連。
生境與分布  生于路旁、田埂、溝邊及較低濕的草地上。分布于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1.03,維生素B 1.09,維生素C 46
食用方法  四季皆可采嫩莖葉,開水中煮5-10分鐘,清水漂洗,擠去汁水,即可炒食,略有苦味。


 
 
 
 
 
野菜圖片及介紹--蔊菜

別名  野菜子、鐵菜子、野油菜、干油菜、山芥菜、地豇豆
來源  十字花科蔊菜屬植物蔊菜Rorippa Montana (Wall.) Small.,或江剪刀草Rorippa indica (L.) Hiern.,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蔊菜:一年生草本,高25-60厘米。體較柔軟,無毛。莖單一或分支,綠色,有時帶淡紫色?;鋈~呈輻射狀叢生,莖生葉互生,基出葉和莖下部的葉有柄,葉片通常呈大頭狀分裂,基出葉分裂較多,莖生葉分裂較少,莖上部葉幾近全緣,基部楔形,葉形變化很大。夏、秋季開黃色小花,排列成頂生總狀花序,萼片4,長圓形,花瓣4,倒披針形。果實陸續(xù)成熟,長角果窄圓柱形,長在2.5厘米以上。
    江剪刀草:與前種極相似,莖生葉分裂較前者多,5月開花,長角果長1-2厘米。
生境與分布  蔊菜生于山野路旁較陰濕而肥沃的土壤上。分布于江蘇、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各省區(qū)。江剪刀草生境同前,南北各地分布甚廣。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4.15,維生素B 0.60,維生素C 98
食用方法  3-6月采嫩莖葉,洗凈切碎,加調(diào)料拌食或炒食,味似油菜。
其他  蔊菜不能與黃荊葉同用,否則引起肢體麻木。


 
 
 
 
 
野菜圖片及介紹--商陸

別名  花商陸、見腫消、土冬瓜、抱母雞、土母雞、地蘿卜、章柳、金七娘、莪羊菜、山蘿卜
來源  為商陸科商陸屬植物商陸Phytolacca acinosa Roxb.垂序商陸P.americana L.,以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亞灌木狀草本,高達1.5米,全體光滑無毛。根粗壯,圓錐形,肉質(zhì),外皮淡黃色,有橫長皮孔。側(cè)根甚多。主根斷面有3-10層同心環(huán)層。莖綠色或紫紅色,多分枝。單葉互生,具柄,柄的基部稍扁寬,葉片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12-15厘米,寬5-8厘米,全緣。夏季開花,初白色后漸變?yōu)榈t色,多花排成穗狀總狀花序,生于枝端或側(cè)生于莖上,花序直立,花被片5,雄蕊8-10個,心皮8-10個,分離,但緊密靠攏。漿果,扁圓狀,有宿萼,熟時呈深紅紫色或黑色。垂序商陸花序下垂,花、果較稀疏。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疏林下、或栽培于庭院。分布于全國大部分省區(qū)。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3.53,維生素B 0.14,維生素C 97
食用方法  3-5月采嫩莖葉,開水燙后清水浸泡數(shù)小時炒食或煮食。
其他  其根供藥用,有毒性。嫩莖葉民間做蔬菜,江蘇當?shù)胤Q為酸溜。


 
 
 
 
 
野菜圖片及介紹--紫萁

別名  貓蕨、小貫仲、紫萁貫仲、高腳貫仲、老虎臺、老虎牙、月亮葉、雞心貫仲
來源  紫萁科紫萁屬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以根狀莖、幼葉上的綿毛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常綠草本,高50-100厘米。根狀莖粗短,或成短樹干狀,稍彎,常有葉柄殘基遺留。葉二形,幼時葉柄基部密被褐色綿毛,后脫落,柄長20-30厘米,禾稈色,營養(yǎng)葉的葉片三角狀廣卵形,頂部一回羽狀,其下為二回羽狀復葉,小羽片三角狀披針形或矩圓披針形,先端鈍或短尖,基部圓或圓楔形,邊緣有勻密的細鋸齒,無柄或幾無柄,葉紙質(zhì),淡綠色,葉脈分離,叉分,平行。孢子葉與營養(yǎng)葉等高或稍高,小羽片極窄成條形而卷縮,長1.5-2厘米,沿中肋兩側(cè)背面密生孢子囊,成熟后枯死。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林邊、溪邊強酸性土壤上。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等地有分布。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0.82,維生素B 0.20,維生素C 111
食用方法  4-6月采拳卷狀幼莖葉,與肉炒食,味美,可晾干成干菜。一般開水燙后浸泡半日,炒食,炒臘肉最佳。


 
 
 
 
 

  野菜圖片及介紹--蕨

別名  蕨菜、如意菜、狼萁
來源  為鳳尾蕨科蕨屬植物蕨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n var. latiusculum (Desv.) Underw.,以根狀莖或嫩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以上。根狀莖粗壯,長而橫走。二至三回羽狀復葉,在根狀莖上遠生,葉柄粗壯,稍短于葉片,褐棕色,光滑,葉片近三角形或?qū)捙樞?,長60-150厘米,寬30-60厘米,下部羽片對生,有長柄,三角形,長達60厘米,寬達25厘米,二回羽狀深裂,上部羽片近于互生,羽狀全裂或半裂,裂片條狀矩圓形,長1-2厘米,寬3-5毫米,斜出,全緣或基部圓齒狀分裂,葉脈密接,孢子囊群線形沿小羽片邊緣連續(xù)著生,囊群蓋2層,外層為羽片邊緣反卷而成。
生境與分布  生于低山坡、林下草地。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  蕨菜:初夏采未伸展嫩葉,用稻草灰或麥稈灰水浸泡1日,再用清水泡半天,撈出曬干。蕨根淀粉:春、秋采挖,去須根及秧苗,洗凈切片,用稻草灰或麥稈灰水浸泡1日,再用清水泡半天,去水,搗爛,擠汁,沉淀,取出淀粉,曬干。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1.04,維生素B 0.13,維生素C 27
食用方法  4-6月采拳卷狀幼莖葉,與肉炒食,味美,可晾干成干菜。一般開水燙后浸泡半日,炒食,炒臘肉最佳。


 
 
 
 
 

  野菜圖片及介紹--魚腥草

別名  側(cè)耳根、豬鼻孔、臭草、魚鱗草
來源  為三白草科蕺菜屬植物蕺菜Houyyuynia cordata Thunb.,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有特殊腥臭味。地下莖多節(jié),色白,節(jié)上生須根。地上莖直立,平滑,紫紅色。單葉互生,具長柄,柄基部與托葉連生,抱莖,有疏毛或無毛,葉片心形,長4-9厘米,寬3.5-9厘米,有細腺點,先端漸尖至長尖,全緣,上面老時微帶紫色,下面帶紫紅色,兩面除葉脈外均無毛。夏、秋開花,穗狀花序生于莖頂與枝對生,在總花梗的上部具白色倒卵狀矩圓形如花瓣狀的總苞4片,花小而密,無花被,雄蕊3枚,雌蕊由3個下部合生的心皮組成,花柱分離。蒴果頂端開裂。
生境與分布  生于背陰山地、林邊、田埂及洼地草叢中。分布于長江以南及西藏等地區(qū)。
采集加工  夏、秋采收。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2.59,維生素B 0.21,維生素C 56
食用方法  夏秋季采嫩莖葉,開水燙過,清水漂洗,炒食或做湯,也可涼拌食用。冬春季可挖嫩根莖洗凈腌吃。


 
 
 
 
 
野菜圖片及介紹--鼠鞠草

別名  黃花麴草、清明菜、田艾、佛耳草、土茵陳、酒曲絨
來源  菊科鼠曲草屬植物鼠曲草Gnaphalium affine D. Don.,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10-5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絨毛。莖自基部分枝成叢?;咳~條狀匙形,花后凋落,上部葉互生,葉片倒披針形或條狀匙形,長2-6厘米,寬3-10毫米,先端圓鈍具尖頭,基部漸窄,無柄,全緣,兩面均有白色綿毛。春夏間開花,頭狀花序多數(shù),梗極短,密集成圓頭狀,總苞片多層,干膜質(zhì),金黃色,全為管狀花,外層雌花,花冠狹窄如線,花柱通常比花冠短,中央為兩性花,花管細長,先端無齒裂,雄蕊5,柱頭2裂。瘦果橢圓形,具乳頭狀毛,冠毛黃白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路邊、田邊、山坡草地等處。分布于黃河流域以南各省區(qū)。
采集加工  春季采收,鮮用或曬干備用。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3.63,維生素B 0.06,維生素C 48
食用方法  春季采嫩莖葉,開水燙后炒食或切碎后摻入米粉蒸食。味甜美。


 
 
 
 
 
野菜圖片及介紹--薺菜

別名  枕頭草、粽子菜、三角草、薺薺菜、菱角菜、地菜、上巳菜
來源  為十字花科薺菜屬植物薺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L.)Medic.,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二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冬季莖短,不明顯,嫩葉平鋪地面,至第二年抽莖開花。莖直立,綠色,分支,具白色單一或分支的細柔毛?;鋈~叢生,有柄,葉片羽狀分裂,兩側(cè)之裂片作不規(guī)則的粗齒狀,頂端的裂片成三角形或卵狀披針形,莖生葉呈寬披針形,邊緣呈不規(guī)則的缺刻或鋸齒,基部抱莖而兩側(cè)呈耳狀,兩面有單毛和叉狀毛。春末夏初開小白花,總狀花序頂生及腋生,花瓣4,基部漸窄而成短爪狀,雄蕊6,4長2短,短蕊基部各有2個腺體。短角果,倒三角形或倒心形,扁平,先端微凹,成熟時由下而上開裂。種子2列,長橢圓形,淡褐色。
生境與分布  常生于路旁、溝邊或菜地上。分布幾遍全國。
采集加工  春末夏初采集。
維生素含量(毫克/100克可食部分)胡蘿卜素3.63,維生素B 0.14,維生素C 80
食用方法  3-5月采嫩莖葉,炒食或做湯,風味清香。與肉做餡包餃子,味更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野菜》大全
餐桌上的野菜(6)
北京 野菜相關(guān)
100種可食野菜圖譜(2)
餐桌上的野菜(4)
餐桌上的野菜(2)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