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懷納諫是唐太宗的優(yōu)點,他每每以隋煬帝為反面參照,要求臣子隨時指出自己的缺失,并加以改正。
起初,魏徵曾建議太子殺掉秦王,玄武門之變后,太宗卻不計前嫌拜他為諫官。
據(jù)《貞觀政要》,魏徵曾對太宗說:“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币庵甘ブ髂軌蚣媛牳鞣揭庖姡宦牶迷挼氖腔杈?。太宗深以為然。
魏徵又說:“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指出茂盛的樹木在于根基;奔流的河水須疏通源頭;一個長治久安的國家則取決于帝王的德行。
魏徵還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笨芍^直戳帝王痛點。
太宗曾把魏徵比作鏡子,人長啥樣照下便知,不過,魏徵的耿直也常令他惱火,對此長孫皇后說:“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賀!(《資治通鑒》)”的確,國君英明,臣子才能一身正氣,正如在隋朝阿諛奉承,在唐朝就敢直言諫諍的裴矩,史書稱他“佞于隋而諍于唐(《資治通鑒》)”,可見,人們會因環(huán)境而改變。
我國諫議制度始于秦漢,自古帝王集大權于一身,他們不受法律和臣民的約束,往往會做出一些荒唐事,而諫官的職責正是“諷朝政之得失,諫皇帝之功過”,以確保社稷的長治久安。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貞觀年間,以魏徵、褚遂良、王珪、馬周為代表的諫官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使太宗總能及時把握社會動態(tài),切實解決百姓疾苦,唐朝很快迎來大治。
力 匕
精選文章推薦
真相 | 無為
阝 勹
廴 匚
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