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長恨歌》中諷刺李隆基荒淫誤國,雖然唐明皇已經(jīng)翹辮子了四十多年,但畢竟也曾是唐朝的扛把子之一。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唐朝后世的這些皇帝們,卻并沒有因為白居易的這篇文章而大發(fā)雷霆,反而毫無動靜呢?這里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原因還挺多,咱們一起往下看:
一、法不責眾
白居易在詩里可是把唐朝說得一清二楚,開頭就寫了“漢皇重色思傾國”,意思就是那個漢朝皇帝老兒喜歡美女都快要把國家給搞垮了。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在影射唐朝的事兒,但畢竟白居易是直接把矛頭指向了漢朝,給大家留了余地。
有人可能會說,那時候的詩人哪個沒有寫過當朝的事兒?特別是杜甫,把老百姓的苦難都寫進詩里了。
?
還有很多邊塞詩人也老批評皇帝打仗給老百姓造成了多大的危害。但他們都托名漢朝,而且也沒有受到任何打擊。所以白居易寫的《長恨歌》就算把唐朝的事兒說了個底朝天,那又怎樣?
從“法不責眾”的角度來看,要是連杜甫這種級別的都放過了,那白居易的《長恨歌》自然也就沒什么大不了的。
二、曲筆傳情
說起來,《長恨歌》雖然是諷刺唐明皇的荒淫行為,但白居易在寫詩的時候可是動了一番腦筋的。
他用了曲筆,把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寫得那么悱惻纏綿。
一邊批評唐明皇好色,一邊又肯定他對楊貴妃的專情。這就好像在說,這個男人雖然好色,但是他只對一個女人好,那就不叫好色了,反而是值得稱贊的。
所以啊,后世唐朝的皇帝們看在白居易把唐明皇寫得這么有情有義的份上,哪里還會去怪罪他呢?他們可是贊不絕口哦!
三、既成事實
白居易在詩里寫的唐明皇荒淫誤國導致安史之亂的事情,大家都認可了。這可都是擺在明面上的事實。
連唐明皇自己都承認了這一點,在逃難的時候說過很多次自己誤國。
后來還發(fā)生了馬嵬事變,大家逼著唐明皇殺掉了楊貴妃,說她是“紅顏禍水”誤國。所以啊,后世的皇帝們也犯不著給唐明皇遮遮掩掩的,對白居易也就寬容多了。
四、寬容開放
?
其實啊,唐朝這個朝代真的是非常寬容開放的!
雖然在明朝的時候皇權(quán)社會發(fā)展嚴重變形,鉗制輿論很嚴重,但在明朝之前還沒有發(fā)生過像文字獄這樣的事情。
雖然宋朝的時候有過“烏臺詩案”,但那也只是大臣們誣陷蘇軾而已,跟皇帝沒關(guān)系。
而且啊,漢朝雖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但也沒有禁毀其他學說的言論??!
反而是唐朝這個朝代很開放,詩歌達到了頂峰!所以啊,白居易寫的《長恨歌》,統(tǒng)治者也不會太在意滴!
五、皇室衰敗
從安史之亂開始,唐朝皇室就一蹶不振了。中唐以后的唐朝皇帝們存在感太低了。大臣們和太監(jiān)們都能隨便廢立皇帝呢!皇帝們一個個都朝不保夕的。
既然唐朝皇室都衰敗了,皇帝們也都沒啥存在感了,他們就算不滿白居易的《長恨歌》,想禁毀也沒有那個心力了。他們甚至還抱著一種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的心態(tài)呢!人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