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始舉進士,除大理評事,出知建昌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殺而鬻之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服。徙知端州,遷殿中丞。端土產(chǎn)硯,前守緣貢,率取數(shù)十倍以遺權(quán)貴。拯命制者才足貢數(shù),歲滿,不持一硯歸。除天章閣待制、知諫院。數(shù)論斥權(quán)幸大臣,請罷一切內(nèi)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鄭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為龜鑒。又上言天子當明聽納,辨朋黨,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說,凡七事;請去刻薄,抑僥幸,正刑明禁,戒興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復官,徙江寧府,召權(quán)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wù)呓詰勚?/span>。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guān)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迸f制,凡訟訴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勢族筑園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適京師大水,拯乃悉毀去。遷諫議大夫、權(quán)御史中丞。奏曰:“東宮虛位日久,天下以為憂,陛下持久不決,何也?”仁宗曰:“卿欲誰立?”拯曰:“臣不才備位,乞豫建太子者,為宗廟萬世計也。陛下問臣欲誰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無子,非邀福者?!钡巯苍唬骸靶飚斪h之。”請裁抑內(nèi)侍,減節(jié)冗費,條責諸路。監(jiān)司,御史府得自舉屬官,減一歲休暇日,事皆施行。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wù)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與人不茍合,不偽辭色悅?cè)?,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嘗曰:“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br>(選自《宋史·包拯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殺而鬻之/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服/
B.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殺而鬻之/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服/
C.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殺而鬻之/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服/
D.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殺而鬻之/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服/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端土產(chǎn)硯”,端硯因產(chǎn)于古端州(今廣東肇慶)而得名。與甘肅洮硯、安徽歙硯、山西澄泥硯并稱為“四大名硯”。
B.“龜鑒”即龜甲和鏡子,龜可以卜吉兇,鏡可以辨美丑,以龜作鏡紐,借喻鏡鑒前史,為人做事要履于“正中”。
C.“朋黨”指精誠團結(jié)的朋友與同儕,古人倡導君子應(yīng)該胸懷修齊治平的理想,廣結(jié)朋黨,同心同德,為國盡忠。
D.“路”指宋元時代行政區(qū)域名,“路”這一行政區(qū)劃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當于明清的省,如福建路、兩浙路。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包拯剛正直諫,多次斥責權(quán)臣。他用唐朝宰相魏征的三篇奏疏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還勸諫天子要愛惜人才,避免大興土木等,朝廷大多予以實施推行。
B.包拯敢于改革弊政,一心為民。舊時訴訟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遞交狀子,他卻打開官署正門,讓人們到公堂前陳述是非曲直,方可不受官府小吏的欺瞞。
C.包拯忠于職守,心系朝廷。任諫議大夫時,他詢問皇帝遲遲未立太子的原因,引起皇帝的疑問,之后皇帝理解他是為國家長遠考慮,表態(tài)將慢慢商議此事。
D.包拯家風樸實淳正,不尚奢華。他厭惡官吏克扣百姓,要求后代子孫當官從政,決不能貪污,否則不允許他們回到家鄉(xiāng),去世后也不能葬入家族墓地。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wù)呓詰勚?/span>
②與人不茍合,不偽辭色悅?cè)?,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
【參考答案】
1.從說話內(nèi)容“第歸”中可看出,“曰”的主語是“拯”,故“拯曰”之間不應(yīng)斷開,排除CD.“盜”是“驚服”的主語,在其前斷開,排除A。
譯文:有盜賊將人家牛的舌頭割掉了,牛的主人前來上訴。包拯說:“你只管回家,把牛殺掉賣了?!辈痪糜钟腥藖砜馗妫f有人私自殺掉耕牛,包拯道:“你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還要來控告別人呢?”這個盜賊聽罷又是吃驚又是佩服。
故選:B。
2.C.“朋黨”指同類的人以惡相濟結(jié)成的集團,后指因證件不同而形成的互相傾軋的宗派。在古代官場,結(jié)交營私是常事,多為爭奪權(quán)力、排除異己互相勾結(jié)而成。例如唐代的牛李黨爭,不能說他們是“精誠團結(jié),修齊治平,同心同德,為國盡忠”。
3.A.“他用唐朝宰相魏征的三篇奏疏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錯誤。原文“又列上唐魏鄭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為龜鑒”包拯向皇帝上書魏征的三篇奏疏,是希望皇帝把它們作為座右銘拿來借鑒自勉,原文中有“愿”字,而奏疏是給皇帝進諫的,臣子拿來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不妥。
4.①剛毅:剛強堅毅;斂手:收斂。
譯文:包拯在朝廷立身為人剛強堅毅,貴戚宦官因此而大為收斂,聽說的人都很害怕他。
②茍合:隨意附和;辭色:言辭臉色。
譯文:包拯跟人交往不隨意附和,不偽裝言辭臉色來取悅別人,平時沒有私人的書信往來,連朋友、親戚都與他斷絕來往。
【參考譯文】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最初考中進士,被授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的知縣。有盜賊將人家牛的舌頭割掉了,牛的主人前來上訴。包拯說:“你只管回家,把牛殺掉賣了?!辈痪糜钟腥藖砜馗妫f有人私自殺掉耕牛,包拯道:“你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還要來控告別人呢?”這個盜賊聽罷又是吃驚又是佩服。移任端州知州,升為殿中丞。端州這地方出產(chǎn)硯臺,他的前任知州假借上貢的名義,隨意多征幾十倍的硯臺來送給權(quán)貴們。包拯命工匠只按照上貢朝廷的數(shù)目制造。
一年過去,他沒有拿一塊硯臺回家。受任天章閣待制、知諫院。多次議論斥責權(quán)幸大臣,請求罷除一切宮內(nèi)的曲意施恩。又列出以前唐代魏鄭公三篇疏文,希望皇帝能放在作為右邊作為借鑒。又上章陳述天子應(yīng)當明智地聽取和采納臣下的意見,辨清結(jié)黨營私的人,愛惜有才能的人,不能堅持先入為主的主觀意見,一共是七件事;又請求去除刻薄的風氣,抑制投機取巧的人,端正刑典,明確禁令,戒除大興土木,禁止妖妄荒誕的事情,朝廷大多實施推行了這些意見?;謴凸俾?,轉(zhuǎn)任江寧府。(包拯被朝廷)召令暫時代理開封府尹,升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為人剛強堅毅,貴戚宦官因此而大為收斂,聽說的人都很害怕他。人們把包拯笑比做黃河水清(一樣極難發(fā)生的事情)。小孩和婦女,也知道他的名聲,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說:“(暗中行賄)疏不通關(guān)系(的人),有閻羅王和包老頭?!卑磁f規(guī)矩,凡是訴訟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遞交狀子)。包拯打開官署正門,使告狀的人能夠到跟前陳述是非,辦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瞞。朝中官員和勢家望族私筑園林樓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發(fā)大水,包拯于是將那些園林樓榭全部毀掉。
升任諫議大夫、權(quán)御史中丞。上奏說:“太子空缺的時間已經(jīng)很久了,天下人都很擔憂,陛下長時間猶豫不決,這是為什么?”仁宗說:“你想讓誰立為太子呢?”包拯說:“微臣我沒什么才能而擔任朝廷官職,之所以請求皇上預立太子,是為國家長遠著想。陛下問我想讓誰做太子,這是懷疑我啊。我已年屆七十,又沒有兒子,并不是謀求好處的人。”皇帝高興地說:“我會慢慢考慮這件事的?!卑埱蟛脺p內(nèi)廷侍臣的人數(shù),減損和節(jié)約浩大的開支,責成各路行政機構(gòu)盡職盡業(yè),御史府可以自行推薦屬官,減少每年的休假日期,這些事情都得到了實行。
包拯性格嚴厲正直,對官吏苛刻之風十分厭惡,致力于敦厚寬容之政,雖然嫉惡如仇,但沒有不以忠厚寬恕之道推行政務(wù)的。不隨意附和別人,不裝模作樣地取悅別人,平時沒有私人的書信往來,親舊故友的消息都斷絕了。雖然官位很高,但吃飯穿衣和日常用品都跟做平民時一樣。他曾說:“后世子孫做官,有犯貪污之罪的,不得踏進家門,死后不得葬入大墓。不遵從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孫?!?/spa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