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一個佛道昌盛的朝代,按理說唐朝追封李耳為唐圣祖為李唐皇室的先祖,那么后代理應崇尚道教,但結果唐朝的佛教信仰卻無比的昌盛,不僅修建佛寺佛像,就連皇帝都多次大規(guī)模的迎接佛骨,讓唐朝佛教事業(yè)得到大規(guī)模的傳播。
迎佛骨從唐高宗到到唐懿宗,唐朝先后有六位皇帝大規(guī)模的迎接佛骨,尤其是唐憲宗時期,由于唐唐憲宗一意孤行的想要迎佛骨,韓愈上疏《諫迎佛骨》一文,慘遭貶謫,也讓唐憲宗給后人留下了佞佛的印象。
韓愈不過你以為唐憲宗是痛恨韓愈罵他信佛短壽才貶謫他的?錯了,唐憲宗只是痛恨韓愈阻攔他撈錢的計劃,畢竟佛教在唐憲宗眼里可是一門生意,目的就是為了填補唐朝巨大的財政窟窿。
在古代,出家人不僅僅是為了逃避世俗的煩惱,更多的原因還有免除徭役賦稅的特權,在封建時代,各種稅收和徭役是非常嚴重的,但士大夫不需要,但在唐宋之前,做官都是世家大族子弟,普通老百姓很難成為士大夫階層,因此他們避免徭役和賦稅的路子只有一個,那就是出家當僧尼。
明朝的度牒但為了避免人太多去當僧尼,從南北朝開始朝廷就頒發(fā)了可以證明出家人身份的度牒,相當于僧人在佛教的“身份證”,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普通人想要出家躲避徭役賦稅哪有那么容易,當僧尼也是要門檻的。
比如北魏就規(guī)定,想要出家就必須是良家子弟,而且講究品性,同時每個州郡出家人數還得限制,大州五十個名額,小州四十個名額。
北魏佛教事業(yè)也很昌盛,留下大量佛窟這真的僧多粥少了,畢竟想要出家的實在太多了,雖然出家講究一個緣,但誰佛緣深厚,誰可以遁入可門,誰又是俗人,全憑當地貴族和官員說了算,這樣一來,出家人身份的操作空間就來了,因此出家人的身份其實和官爵一樣都是有價格的,只是沒那么貴而已。
除了地方官府進行買賣之外,朝廷也很快發(fā)現了這個“商機”,也親自下場進行買賣,當然為了擴大出家人的市場,皇帝自然親自下場崇信佛教,不然怎么會有出家人呢?尤其是梁武帝,多次舍身出家,大臣們不斷拿錢贖他,結果贖出來的錢都落入梁武帝的口袋,這種事梁武帝先后干了四次。
梁武帝出家四次皇帝出家撈錢這事只有梁武帝干的出來,但去寺廟吃齋念佛顯然和皇帝的日子沒法比,因此日后的皇帝想出了新的辦法,這就是“迎佛骨”,所謂佛骨其實就是舍利子,是高僧功德修煉的,有莫大的威能,尤其是佛祖釋迦牟尼的佛骨,那自然是無上功德了。
當然迎佛骨可不是簡簡單單的迎,需要辦盛大的法會,而且需要大量的出家人迎接,想要參加法會祈福,請拿銀子,想要出家人身份,請拿銀子,反正迎佛骨需要大量的銀子才行,而這些銀子自然是民間信佛和想要出家人身份的人出了。
法門寺有佛骨真身設立,也是唐朝迎的佛骨而且販賣度牒畢竟只是“小生意”,比賣官鬻爵差的太遠了,只能從普通人手中撈點錢,而真正的富貴人家看不上這種度牒的,因此日后皇帝缺錢的緊要關頭,必須對度牒這種事進行包裝,推出高端玩法,這樣才能賺錢大戶人家的銀子,迎佛骨就是這種豪華高端的玩法
唐高宗和武則天這對夫妻皇帝各迎了好幾次,顯慶四年(659年)令智琮、慧辯和王長信一道去法門寺迎奉佛骨至長安供養(yǎng),次年又敕請舍利往東都洛陽,龍朔二年(662年)送還法門寺,長安四年(704年)是武則天到法門寺迎奉佛骨,期間“頂缸指炬者爭先,舍財投寶者恥后,”大量百姓將錢財投入其中。
迎佛骨當然唐高宗和武則天迎佛骨背后都是武則天為了日后稱帝做準備,至于撈錢可能還在其次,但是武則天之后的迎佛骨真的全都是生意了。
景龍二年(708年),唐中宗復位后再一次迎佛骨,但這次迎佛骨就明碼標價了,在韋后和上官婉兒的操作下,僧尼的度牒有了明碼標價:
“雖屠沽臧獲,用錢三十萬,則別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書,時人謂之斜封官;錢三萬則度為僧尼。”
三十萬可以當個官,三萬就可以當僧尼,童叟無欺。
安史之亂后強行上位的唐肅宗為了平定安史之亂所需要的錢財,也學唐中宗迎佛骨撈錢,重啟迎佛骨這件事,宰相裴冕代表他販賣官勛邑號、明經出身,同時賣度牒也沒落下,靠賣出的錢財來填補安史之亂帶來的巨大財政窟窿:
“明年,鄭叔清與宰相裴冕建議,以天下用度不充,諸道得召人納錢,給空名告身,授官勛邑號;度道士僧尼不可勝計;納錢百千,賜明經出身;商賈助軍者,給復。及兩京平,又于關輔諸州,納錢度道士僧尼萬人。”
到了唐憲宗時期,元和中興讓唐憲宗在史書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筆,但元和中興是用錢燒出來的,打一波藩鎮(zhèn),拉攏一波藩鎮(zhèn)都是燒的錢,國庫早就沒錢了,不然唐德宗時期涇原兵變怎么發(fā)生的,就是因為削藩削的沒錢了。
安史之亂后唐朝為打仗花錢更多唐憲宗自然也想到了迎佛骨,畢竟幾十年過去了,新的韭菜也長好了,那么就再一次迎佛骨吧,使勁的忽悠王公大戶們拼命的砸錢,祈求佛祖保佑:
“中使迎佛骨至京師,上留禁中三日,乃歷送諸寺,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產充施者,有然香臂頂供養(yǎng)者?!?/p>
當然這件事遭到韓愈的極力反對,而且當時韓愈還是以復興儒學為己任,自己崇信道教,自然極力反對唐憲宗的迎佛骨這件事,反對之余毫不猶豫的上疏《諫迎佛骨》一文,唐憲宗一看有人阻撓自己撈錢,自然心里不爽,加上韓愈還在文章說“帝王崇佛者多為短壽,”更是點燃了唐憲宗怒火,沒殺了韓愈已經是格外開恩了,最后貶到潮州才算完事。
唐懿宗時期是唐朝最后一次迎佛骨而唐朝最后一次大規(guī)模迎佛骨就是在唐懿宗時期,唐懿宗時期內有黃巢起義、龐勛之亂,外有南詔入侵,捉襟見肘的唐懿宗也祭出“迎佛骨”大招,狠狠敲了有錢人一筆:
“迎佛骨入禁中,三日,出置安國崇化寺。宰相已下競施金帛,不可勝紀。”
可以說唐朝的幾次大規(guī)模的迎佛骨,背后其實都是生意,就是皇帝撈錢填補國庫的手段,當然靠迎佛骨撈錢畢竟是飲鴆止渴,畢竟出家人不納稅,不服徭役的,且寺廟地產也是不交稅的,會讓贏佛骨之后朝廷損失大量的稅收,連打仗的兵都快沒了,但皇帝管不了了,先堅決眼下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有崇佛自然也有滅佛當然也不是沒有辦法,有崇佛自然也有滅佛,比如唐朝雖然崇佛的皇帝,也有滅佛的皇帝,這就是唐武宗,等出家人的生意影響過于大的時候就來一次滅佛,滅了個干凈,相當于把這個漏洞強行的補起來而已,等滅佛過后該干嘛還是得干嘛,等大家忘了的時候,再開始新一輪的迎佛骨或者度牒的售賣,畢竟信不信朝廷根本不管,重要的是這件事對于朝廷是否有好處而已。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