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lián)在我們國家,是比較老少皆宜的活動,不僅廣為流傳,歷史也非常的悠久。對聯(lián)的起源,大概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當時的”桃符“就是它的前身。到了五代十國的時候,出現(xiàn)了第一副對聯(lián)兼春聯(lián),那就是后蜀之主孟昶寫的:”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div>
在明清的時候,對聯(lián)文化就有了更進一步的發(fā)展,為什么呢?原因之一是皇帝喜歡。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出身農(nóng)民,接受到的教育有限,所以他的文學水平也就比較的一般,但是他對對聯(lián),卻是非常的厲害。因為他比較的喜歡,所以就下令讓百姓和官員,在過年的時候,在自己家門口貼上對聯(lián),來讓他欣賞。話說,明太祖你那么忙,還一家一家看嗎?到了清朝的時候,對對聯(lián)就更加的普及,基本上就成了,大家張口就來的文化活動,而乾隆也非常的喜歡。
在乾隆統(tǒng)治的時候,就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在山東有一個王秀才,他非常的有才華,而且對對聯(lián)也非常的厲害,所以在家庭貧寒的情況下,他就經(jīng)常的給有錢人家寫對聯(lián),來掙錢。他的父母以務(wù)農(nóng)為生,在看到自己的孩子,這樣的努力,就”砸鍋賣鐵“的供他讀書。而王秀才也非常的爭氣,在年幼的時候,就考取了秀才的功名,剛過20歲,就又要進京趕考。
王秀才因為長時間讀書,沒時間運動,再加上經(jīng)濟不好,就有點營養(yǎng)欠缺,所以身體虛弱的他,在趕考的途中就走的比較的慢,經(jīng)常導致在天黑前,趕不到客棧住宿。這一日他還是如此,但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一戶人家,所以就打算在這里借宿。這家人中的老者,在得知他是趕考的秀才,就非常熱情的招待了他,甚至還讓自己的女兒,給他端來了飯菜。姑娘在端來飯菜的時候,就聽自己的父親說,這個借宿的人是個秀才,所以就來了考驗他才學的性子。然后姑娘就說:”你真的是秀才嗎?那我出一個上聯(lián),你要是能給出下聯(lián)的話,我就把飯菜給你“秀才應允了。
姑娘在秀才點頭答應后,就笑著說了一個上聯(lián):”一人一碗一口鍋“,很明顯她這是在打趣秀才過于寒酸,家徒四壁。王秀才在聽到后,自然知道她的意思,但是卻并沒有生氣。他先是環(huán)顧周圍的環(huán)境,然后慢慢地說了下聯(lián):“單被單床單身人”。姑娘原本在臉上的笑容,卻在聽到這句話后,笑不出來了,她知道自己在言語上,被秀才戲弄了,所以又羞又氣。
結(jié)束完住宿的小插曲,王秀才就自信滿滿的踏上了考場。果然在結(jié)果出來的時候,王秀才高中榜眼。然后他再次去往老者的家中,不過這次不是來借宿,而是來提親。事實上,王秀才在寫下聯(lián)的時候,就喜歡上那個姑娘了,所以就在言語上,“暗示”給自己喜歡的姑娘。巧的是,這個姑娘也喜歡王秀才的才學。于是,情投意合的兩人,就選擇了成親。一副對聯(lián),一段姻緣,還真是有趣呀。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