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忠自少時就傾心篆刻,但他在藝術(shù)上的起點是在師從篆刻家劉剛先生之后。在頗為拮據(jù)的生活狀況下,他們師生忘情于對篆刻藝術(shù)的探討和創(chuàng)作,其艱辛刻苦,確非常人所能。正是這種磨礪,使楊建忠在篆刻藝術(shù)上得以精益求精,且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
楊建忠在藝術(shù)上的擇徑是非常傳統(tǒng)的。初期,似乎沒有自己的面貌,而在陳巨來、方介堪之間游走,日積月累,如琢如磨,專注于將這些大家的創(chuàng)作中的過人之處吸收過來,并不汲汲于顯示自己的“個性”。尤其是他的鐵線篆,著重于將傳統(tǒng)品質(zhì)表現(xiàn)出來,使之充滿古典氣息。
“傳統(tǒng)”是建忠治印的主調(diào),力求顯示古印的典雅之風、靜穆之氣、清健之態(tài),突顯其堅韌品質(zhì)。
對于遵循傳統(tǒng),前人曾云:以十二分的勇氣打進去,以十二分的勇氣殺出來。楊建忠打進去的程度,恐已有了十分。在這處處浮躁、求名逐利的時風下,這已頗為難能可貴。讀建忠之印能讀出一種純正,一種醇雅,一種肅穆。這種印風在藝境中雅屬高格,自能給人以雋永的審美享受。對于傳統(tǒng),建忠可謂“癡者”,古人云“藝癡者技必良”。以此衡之,建忠之“良”已有一種主體意識貫穿其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楊建忠的篆刻在印壇猛刮“大寫意”、“流行風”中,自顯幽蘭獨放、清香怡人之致。以陳巨來等為代表的“陳巨來印風”對他的篆刻創(chuàng)作影響還是較大的。“印外求印、印從書出”的創(chuàng)作思想始終是他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史上優(yōu)秀的印人,雖然他們風格迥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就是特別注重字法,所謂七分篆三分刻,建忠也一樣。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字法的博取以及由新穎別致的字法而推導(dǎo)出與之相融相稱的刀法和手法,從而營造出一種自然醇雅、清剛內(nèi)秀的意趣。
為了探求字法的新奇變化,建忠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他廣泛搜求古文字資料,沉浸在秦漢璽文、磚瓦、簡牘之間,殫精竭慮、探驪得珠,盡可能地整合揉化,別創(chuàng)新面。字法的豐富多彩為他拓寬了創(chuàng)新之路,顯示出鮮明獨特的篆刻風貌。
舍利子
亦復(fù)如是
如他所刻的“亦復(fù)如是”、“舍利子”等有邊欄白文印,就是借鑒秦印面目,揉入己意,其中以“亦復(fù)如是”尤佳,在明白曉暢中別有一種生拙從容的意味,耐人咀嚼。
度一切苦厄
無眼界
朱文印因為書寫的直接性,技法施展的空間比白文印更大,故往往比白文印包含更多的藝術(shù)信息,如“度一切苦厄”、“無眼界”和“是故空中無色”等作品。
照見五蘊皆空
而“照見五蘊皆空”、“波羅揭諦”等印作,筆意甚濃而點畫兀凸,棱角分明而含蓄內(nèi)斂。而其玉印的潔凈和勁挺,鑄印的凝重、寬和均集于一體。
空即是色
特別是長條形的圓朱文印,似最能體現(xiàn)建忠治印的水準。如“空即是色”、“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諸方,其中以“空即是色”為代表。那種于端莊中寓奇巧,隨印布勢,疏密、長短、參差、穿插有致的安排,有平而不平,逸而有實,外似平正、內(nèi)蘊奔放之趣,誠可謂“靜到極致便顯動,實到極處便為虛”。其善于將印文內(nèi)容和邊欄相結(jié)合,使印作能縱能收,虛實相生,于文字中融入一種畫意,發(fā)揮了“鐵線、玉筯”的裝飾性,別具神采。從中可窺見作者對王福庵、陳巨來、方介堪諸家的感悟至深,而又別開新面,令人激賞。
凌風青松多壽枝
魚鳥之樂
漢印是篆刻史中的第一座高峰,豐碑猶存,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建忠的篆刻也追溯于此,反復(fù)臨摹窺得門徑后,在創(chuàng)作中又從吳讓之和方介堪等名家印作中汲取養(yǎng)分,所以他的印作中,時可看到在線條的細節(jié)上有讓翁的靈動,而在整體氣息上又有介堪公的雍容,如“凌風青松多壽枝”和“魚鳥之樂”等印,均可稱是此類作品的成功范例。
值得一提的是楊建忠的邊款。那一手恭楷的切刀邊款工穩(wěn)老辣,頗得兩位老師的神韻。印章的邊款猶如畫家作畫于空白處的題字,如今似乎得不到方家應(yīng)有的重視,書法拙劣或是文句不通者比比皆是。但建忠對此卻有足夠的自信,他少小重視文辭修養(yǎng),所以治印時有多面長款,洋洋灑灑,刀筆文辭雙美并舉,這在當今的印人中還是不多見的。
應(yīng)該說,在個性上,楊建忠不是那種風流倜儻、玲瓏八面的人,因此決定了他的作品在審美意識和藝術(shù)風格的走向。從建忠的篆刻作品中,也許少有大開大合、搶眼刺激的取向,但卻能得到一種沉靜和淡泊的況味。有道是大味若淡,像建忠這樣的人崇尚古典,注重傳統(tǒng),其所追求的自然沖淡,當不是一時甜膩的“鮮”味,而是持久的回甘。我之敬服楊建忠,歸根亦在于他對傳統(tǒng)篆刻藝術(shù)一如既往的虔誠。
“誰吸古澗水,養(yǎng)此塵外姿”。建忠藝術(shù)品位達到如此古雅可親的地步,一是靠天賦,二是靠修煉。他師從篆刻家劉剛先生,又有幸得到篆刻名家南劍鋒先生的指點。他們對建忠抱以很多的關(guān)愛和期望,為他指出了一條為人從藝的正道。同時,這兩位先生的自我人格、高尚藝德也使建忠得到了更大教益,終使建忠力絕世俗之染,迥出時流,專心致志于方寸之藝,這在當今確實難乎其難。建忠自謂:“我的老師及諸位前輩都是這樣過來的,我也一樣可以步他們的后塵!”楊建忠生于1979年,正值奮發(fā)有為之年,也正是可以出成果的時候,但愿他已獲得的成績可以激勵他在今后的創(chuàng)作中取得更好的佳績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