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就聽說正月初五是“破五節(jié)”,不知道什么意思?“破五節(jié)”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比較重要的節(jié)日,每到這一天,人們會放鞭炮、接財神、吃餃子,打掃衛(wèi)生、送窮神,打破大年三十兒至大年初四的種種禁忌。很多朋友只知道放鞭炮、接財神,對其中的文化不知其然,按照傳統文化習俗,正月初五有很多宜忌,歸納起來有忌1事,做4事,吃1樣,尊重老傳統,兔年萬事順利,財源滾滾來。
“破五節(jié)”有多種說法,總體流行下面3種:
1.傳說,在大年三十兒,大家請神仙的時候,把臟神給忘了。臟神生氣了,去找彌勒佛鬧事,彌勒佛笑容可掬,就是不搭理臟神。把臟神氣得不輕,馬上要發(fā)作。彌勒佛說道,“今天初五,讓人們再給你放一次鞭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因此,正月初五,就被叫作“破五”了。
2.大年初五叫“破五”,五和污諧音,就是“破污”,初一到初四有習俗不能掃地、倒垃圾、潑污水,否則會破財,在初五這天就恢復了,所以叫“破五”。
3.大年初五之前有諸多禁忌,比如不得用生米做飯、婦女不能出門,不能動針線等,在初五這天都可破除,也被謂之“初五隔開”。
1.接財神
初五首要的風俗就是“接財神”。傳說初五是財神的生日,因此在初四時,很多人家就已經準備好儀式,力爭在第一時間為財神祝壽,爭取得到財神更多的賜福。民間傳說,財神是五路神,即是東西南北中,寓意出門五路,皆可得財。接過了財神,人們還要吃路頭酒,一般要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fā)財的希望,祈愿財神爺顯靈,新年能大富大發(fā),接到更多的福氣與財氣。
2.趕五窮
五窮是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在我國古代神魔小說《封神榜》中,姜太公封神時,把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令其“逢破即歸”。傳說姜子牙的老婆是讓人厭惡的背夫之婦,被封“窮神”后更讓人討厭,因此人們在正月初五“破”她,讓她馬上回歸。
正月初五“送窮”是古代民間頗具特色的風俗,各地的時間不同,有在正月初五,還有正月初六的,“送窮”就是祭送窮神(窮鬼)。
3.放鞭炮
初五從天剛亮開始,人們要放鞭炮。放鞭炮時,要拎著炮竹從屋里往屋外走,邊走邊放,意思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嘣走,比如晦氣和窮氣,讓它們遠離我們。
4.大掃除
因為臘月三十到初五之前,有不能打掃衛(wèi)生的風俗,即使掃地也只能在屋里掃,垃圾堆放在屋里。初五大掃除要從屋里把垃圾直接掃出門外,也被稱為“扔窮”。
走親串友、相互拜年
大年初五也是破五節(jié),過去人們要在初一之前做好5天的主食,比如蒸一些饅頭和豆包,放在外面凍上,初一到初四每天主食就蒸著吃。民俗中,在初五之前,百事禁忌,在初五之后都可破。但因為月忌為初五、十四、二十四,初五是新年中第一個不吉日,因此忌事頗多。這一天最忌走親串友,相互拜年,出門萬一碰到窮神,會被“窮氣沾染”,帶來不吉利。
餃子(捏小人嘴)
傳統風俗中,初五這一天必吃餃子,而且要當天包餃子。剁餡時候要用菜刀,在案板上剁肉餡,俗稱“剁小人”。餃子餡和面弄好之后,全家人一起包餃子,邊捏餃子皮邊說“你閉嘴你閉嘴”,謂之“捏小人嘴”,捏了小人嘴,一年沒人說你壞話了。
還有種說法是,初一到初五幾天之內禁忌太多了,人們不能輕舉妄動,過了初五基本過完年了,也不再有諸多禁忌,所以初五要吃餃子慶賀。
——琦哥說——
正月過大年,有很多民俗,包含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中,很多帶有迷信色彩。但這些傳統文化中蘊含了濃厚的“年味兒”,表達了人們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大家在破除封建迷信的同時,應該傳承和銘記傳統文化習俗,否則年味會越來越淡。喜歡春節(jié)民俗文化的朋友可以持續(xù)關注我。過大年不忘老傳統,正月里每天更新一篇過年的民俗,歡迎朋友們關注、點贊和轉發(fā)。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