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松溪|馮順志:湮沒的輝煌
userphoto

2022.10.20 中國澳門

關注

推薦語:初讀馮順志文章,是在《武夷春深——閩北十年散文選》一書中。書中選編了他的《湮沒的輝煌》《遙遠的叩詢》兩篇文章,都是歷史散文,都與書院(湛盧書院、白鹿洞書院)相關,都與朱熹相關。字里行間是一位閩北作家對于地方文學、地方文化的追尋與思索。后來才知道他主編的《湛盧文學》立足松溪,面向福建,輻射全國,是福建省基層文聯(lián)三十多年來沒有中斷的文學雙月刊,在閩北文學刊物中享有盛譽。一個地域應有一個地域之文學,盡管閩北文學中的地域性總體而言并不凸顯,但卻仍然有人在默默耕耘著這一方土地。

湮沒的輝煌

文/馮順志

        閩北的仲春,在瀟瀟春雨的撫摩暢淋中,萬物漸次蘇醒,嶄露出蓬勃生機的氣韻。清麗的武夷山麓春色蔥蘢滿目,呢喃和聲彌漫盈耳,空氣滋潤飽滿心田。要說這豐潤的時節(jié),能夠足量增添生命的輝耀,則更多的是觸發(fā)出向上人生的心境。

  歷史上的書院是一種離我們既遠又近的文化遺存。作為制度形態(tài)的書院,已經隨傳統(tǒng)社會永遠消逝,離我們越來越遠;作為建筑形態(tài)的書院,則在東亞世界都有廣泛的存在,不少文化積淀深厚的地域還能見到書院的舊址。譬如福建閩北,部分書院遺址完整地保存下來,可見古代的閩北是書院集盛之地。

    歷史上的書院,一直給我一種奇特的莊嚴感和莫名的神圣感。時常我在想,歷史上比較明智的統(tǒng)治者,總是格外重視教育:三國時期的曹操,急切下令更夫招賢納才的敲鑼叫喊聲;隋唐精密的科舉機制;宋明氣勢宏偉的各地書院,便可足觀了。

        久違了,湛盧書院,曾經在閩北歷史上蓬蓽生輝的書院。

  盡管十多年來,我不間斷地潛心研讀“湛盧文化”,關于地域文化形態(tài)問題,煞是傷了我多年的神力。究竟“湛盧文化”核心是什么,又如何將這一文化形態(tài)提升到文化精神高度上來,便不是件輕松的事。如果說湛盧山是“湛盧文化”的淵藪,那么湛盧書院無疑是它的搖籃。然而,有關“湛盧文化”的重大內核——湛盧書院,我卻一直沒敢去挨近它、深究它。其原因,一是對歷史上的書院解讀甚少;二則書院那古樸神韻、撲朔迷離的莊嚴感和神圣的氣勢逼仄了我,迷糊了我的視線,不容我輕易地去碰觸它。寫這類的東西,我歷來是謹慎莊重的,不可用一種拷問式的筆調去感性撰寫,否則把握不住自己──在我探研“大武夷文化”系列文章里留下不該有的“硬傷”,與其留有“硬傷”,不如暫且回避它——這一放棄就是十多年了?!?/span>

       直到去年底,我偶然瀏覽了一份來自南平市教育局的教育成果資料:“……從一九九五年至二000年,松溪縣連續(xù)六年獲得高考省專線萬人比率全市第一……”綽綽幾行文字,在我的靈魂深處產生了強烈震憾。讓我驚嘆的是,這個僅有香港面積的十七萬多人口的小縣竟然在教育上取得了閩北 “六連冠”的輝煌業(yè)績。

  這些文字,使湛盧書院在我內心深處如此快捷地張揚起來,如此清晰地親近起來。于是我沉下心來,用了相當一段時間梳理了早已灰飛煙滅的湛盧書院的歷史脈絡。

  

  湛盧書院,這個年代久遠半官半私的文化教育機構、英才薈萃之地,它與當今湛盧山下的莘莘學子,有著千絲萬縷的傳承關系,有著源遠流長韌勁弘揚文化的因襲關系。

      書院深藏在松溪縣南部一座歷史文化名山——湛盧山,春秋時期歐冶子在此鑄成天下第一劍——湛盧劍,故以劍名山。書院建于湛盧山劍峰下,初始為“吟室”,后改為書院。

  舊志載:朱熹父親朱松在政和為官,朱熹祖父朱森病故官舍,當時正值方臘起義于浙江,道路梗阻無法歸葬故里,于是暫時寄棺于鳳林村護國寺。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朱松調任尤溪縣尉,第二年攜家眷返回政和,卻又遭遇建州范汝為在甌寧吉陽回源洞(與建陽接壤的山區(qū))舉行武裝起義。這時朱松看到兵亂不止,世道不平歸葬無望,再觀護國寺周圍山清水秀,確也是一處風水寶地,狠狠心就安葬了其父于寺后,并向朝廷請求封贈為“承高郎”,故碑石為“宋承高郎朱森之墓”。護國寺距湛盧山數十里,宋紹興年間朱熹來往掃祭。這位南宋大理學家歆羨湛盧山的勝景古跡,曾多次前來游覽造訪。在一個暮色壓頂的傍晚,朱熹站在劍峰下的鑄劍遺址前,憑吊早他一千多年的鑄劍大師歐冶子。朱熹透過山野那濃重的暮靄,緬懷這位鑄劍大師,感慨歐冶子歷經三年披星戴月、餐風露宿的艱辛,終于鑄煉成天下第一劍的偉大壯舉。歐冶子勵精圖治百折不撓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朱熹,加厚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懷,于是朱熹決定在鑄劍遺址的不遠處,建造一所讀書著作、講學授徒的“吟室”。

  關于朱熹在閩北究竟建造多少個書院,閩學界始終未能達成一致共識。應該說湛盧書院是閩北書院中由朱熹親手創(chuàng)建的比較早的一座書院。后來朱熹承父親朱松遺愿,定居于建陽,在此創(chuàng)建成閩北著名的“考亭書院”,初名“竹林精舍”。因生員日增,便將精舍加以擴建,更名為“滄州精舍”,并自號滄州病叟?!皽嬷菥帷背蔀橹祆淅^“湛盧書院”、“寒泉精舍”、“云谷晦庵”、“武夷精舍”一個里程碑書院,從而創(chuàng)立了考亭學派,成為“閩學”之源。史學界有人認為,“考亭書院”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實際上以當時的規(guī)模而言,“考亭書院”遠不及“白鹿洞、岳麓、睢陽、嵩陽”四大書院,然而若以其在中國教育史上的影響而論,“考亭書院”足以與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座書院相提并論。

        我曾多次攀援在這樹叢攔斷、荒草凄迷的狹窄山道上,尋覓著湛盧書院的真實原貌。然而,這座書院已被歷史滄桑的煙云和歲月的苔斑所湮沒,成了一片殘垣斷壁的廢墟。三十多年前,據一位耄耋老人敘,在他年輕時,還能看到書院遺址前的一座一米見方的花崗巖石碑,文曰“朱子讀書處”。另一塊石匾上鏤刻著“靜神養(yǎng)氣”四個大字,系朱熹筆跡,嵌在書院的門楣上,除此只剩下十分有限的史料了。

        史料記述了湛盧書院大致的原貌與實質內容:書院建筑規(guī)模雖不如“岳麓書院”有亭、臺、樓、閣等建筑物,但也頗具規(guī)模。書院屹立在劍峰之下,院庭深深,廊廡曲折,莊嚴肅穆,廳堂正中祀朱熹神像,兩邊配以黃干、蔡沈、劉子翚、真德秀南宋四大儒像。書院的大廳為講堂,邊房為學生宿舍。書院開設課程是教以濂、洛、關、閩之學為主。朱熹講學于湛盧書院置有農田收租,書院農田是政府撥給的,稱為學田,作為辦學經費和學生住食費用,有著一套較完善的辦學教育機制。由于書院的聞名,吸納了大批人才精英,同時還廣招門徒,聚眾講學,一時間湛盧書院呈現(xiàn)出一派沸沸揚揚、欣欣向榮的熱鬧景象。明代理學家楊纓曾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當時學子們在書院學習和傳播文化教育的盛況。謂湛盧書院:“乃藏修之得所,常抱膝而長吟,時而玩峰頭之月,時而鼓洞口之琴,時而倚檐前之竹,時而聽窗之禽。射北斗之光,一燈頻燃黎火,山擅南天之秀,萬象盡羅胸襟”。稍稍讀這段文字,就能讓我們領略到莘莘學子們熱鬧壯觀的學習場景;依稀聽到瑯瑯書聲從那寬亮的書院窗臺飄蕩而出,久遠地回蕩在閩地上空。

  令人費解的是朱熹的理學思想曾一度被視為 “偽學”。虛弱的南宋朝廷對朱熹進行大規(guī)模的文化圍剿,奸佞攻擊其為不學無術,欺世盜名,又將“偽學”升級為“逆黨”,把朱熹的學生和追隨者都列入為“偽學逆黨籍”,多方逮捕流放,朱熹也險些被殺。把朱熹理學詆毀為“偽學”,這是朱熹政敵們的險惡用心。這點姑且不論,硬說他不學無術、欺世盜名,實在令人不可思議。朱熹滿腹的經綸、淵博的知識、精美的詩文、深邃的思想,卻無法抵擋這幫擠眉弄眼、毫無文化底蘊的政治無賴??v觀歷史上,往往一流的文化名人在他們所生的時代總是遭受這樣那樣的殘酷打擊與迫害。如屈原、司馬遷、嵇康、謝靈運、駱賓王、蘇軾等等,還可以開出長長的名單。這個疑惑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好似一副沉重的十字架無形地套在我的脖子上,給我一種透不過氣來的歷史陰森感。后來我從史籍里找到答案,史書有睿智的光芒能穿越歷史的深層,將歷史的疑問揭示得淋漓盡致。同樣,像朱熹這樣稀世教育家也沒能逃過這一歷史劫難。他只活到七十一歲,其中為官僅八年,屢次辭官,全身心投入從事教育和著作達五十余年。

  在朱熹死后八年,宋寧宗開禧三年(1207),宋寧宗趙擴終于體察了朱熹理學和政治主張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者長遠利益的良苦用心。嘉定元年(1208),才詔賜朱熹表恩澤,并將其著作為學官法定的科教書。到了宋理宗寶慶三年(1227),宋理宗趙昀又追封朱熹為“信國公、徽國公”,并和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等神主祀于孔子廟庭。從此以后朱熹之名遠布四方,天下崇尚其道,尊用其書。凡是朱熹生前游歷講學的地方都建成書院。當時廬山的白鹿洞書院、長沙的岳麓書院、鉛山的鵝湖書院、建陽的考亭書院,都成為學者士子云集、傳誦理學之所在。

  縱觀朱熹懷才不遇很不得志的一生,盡管朱熹遭到以韓佗胄為首的朝廷奸佞們的圍攻與陷害,幸好有像葉適這樣具有文化良知人格健全的正直高官,在皇帝面前怒斥誣陷朱熹的高官們:“游辭無實,讒言橫生,善良受害,無所不有?!泵八勒f服了皇帝,以他們的仕途代價平息了這場“慶元黨案”風波,使得朱熹免遭殺頭之禍,使得他后來有充裕的時間在那些山麓書院,繼續(xù)興教辦學、著書立說,播傳儒理之學,全面開創(chuàng)了朱子理學的大舞臺。以其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的理學思想體系,從而影響了中國封建社會幾百年。在中國思想史、哲學史、教育史、文化史樹立起一座巍峨的豐碑,也為湛盧書院抹上一道絢麗奪目的光彩。

  約宋孝宗乾道年間(1165—1173),朱熹去了岳麓書院,與他同時期的文化大師張拭進行曠日持久的文化大會講,后來史學界稱之為中國文化史著名的“朱張會講”。張栻(1133—1180),字敬夫,號南軒,四川錦竹人,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湖湘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乾道元年(1165),他主教岳麓書院8年之久。岳麓書院在張栻主教之下,人才雅集,“一時從游之士,請業(yè)問難至千余人,弦誦之聲洋溢于衡峰湘水”。朱熹,張栻交誼甚深,不僅切嗟學術于講堂,而且攜游名山勝地,游岳麓山時,兩人互有唱和,并相聯(lián)詠。在岳麓書院門前赫曦臺上,朱熹吟道:泛舟長沙渚,振衣湘山岑。張栻和道:煙云渺變化,宇宙窮高深。懷古壯士志,憂時君子心。朱熹又云:寄言塵中客,莽莽誰能尋?這一對答式的詩歌表達了他倆對宇宙世界的探詢和對金兵南侵嚴峻現(xiàn)實的憂慮。在岳麓書院期間,這兩位大師極具魅力地共同探討了哲學意義上人和人性的秘諦,一時間轟動了學術界與朝野上下。這個時期的朱熹花了相當大的精力,著作以《論語集著》、《語類》為代表的教育經典文集。他認為:“人性皆善,而其類有善惡之殊者,氣習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則人皆可以復于善,而不當復論其類之惡矣!”(《論語集著》),他常告誡自己的學生:“惟學為能變化氣質耳”,“若不讀書,便不知如何而能修身,如何而能齊家、齊國”(《語類》)。他始終認為教育是恢復人性提高人們素質的根本途徑,否則就談不上國家安定和社會進步。在朱熹的眼里,天底下沒有任何一種事業(yè)比教育更為重要了。為了傳播他的理學要義,他的后半生始終在各個書院間游歷,始終沒有離開過它們。

  若干年后,朱熹又一次回到湛盧書院,他滿意地看到書院濃郁的學習風氣。一切都顯得很秩序、很完整,可以放心地離它而去,便又回到考亭書院和岳麓書院講學著書。從此,湛盧書院的瑯瑯書聲,送走了這位一輩子都想做教師的大學者。

  湛盧書院在歷史上曾幾度興而復廢,廢而復興。

  朱熹去世后一百多年,元惠帝至順四年(1333),這年給湛盧書院注入了新的生命強劑——一位來自將樂的學者楊纓,他慕名登上山來,強勁的雙腳踏進湛盧書院的大門,親自把持擔任湛盧書院山長。山長這個職務是非官方任命的,有著民間野趣的意味。

  楊纓,是北宋理學家楊時(1053—1135),七世孫。楊時先后學于理學家程顥、程頤門下,同游酢、呂大臨、謝良佐并稱程門四大弟子。官至龍圖閣學士楊時,晚年隱居龜山,學術界稱其為龜山先生。才華橫溢的楊時與英俊博學的游?。?053—1123)先后拜程顥為師。兩人學成南歸之日,暮年的程顥,柱著拐杖送別自己兩位最得意的門生,師生依依惜別。老師高興地說:“吾道南矣”。說的是我這輩子有你們這兩位高徒,很滿足了,從今以后我的理學思想就可以由你們傳播到南方去了。若干年后,已是官太學博士的游酢和在理學界享譽盛名的楊時,為了進一步深研理學思想,二人又從南方趕赴洛陽,學于程顥的弟弟程頤。其時程顥已逝世八年了。在一片皚皚的雪天里,游酢與楊時千里迢迢頂著凌厲的風雪趕到程家。正逢程頤閉目靜坐養(yǎng)神,二人不忍驚動先生,恭敬地立門外靜候著。兩個時辰過去了,紛紛的大雪已埋沒了二位虔誠拜師的學子的雙膝,他們仍然一動不動站立著。又一個時辰,程頤這才醒過來,發(fā)覺門外已積雪深一尺。世人稱頌這種尊師重道的美德和堅忍不拔的求學精神為“程門立雪”,留下千古佳話。后人盛傳朱熹是楊時先生的學生,從年代來看是有誤的,其實楊時逝世于公元1135年,當時的朱熹不過五六歲。雖然朱熹沒有拜學于楊時門下,但是,楊時歸閩后,求學者絡繹不絕,門庭若市,胡憲、羅從彥皆是其高徒。后來羅從彥傳李侗,李侗再傳朱熹。楊時與朱熹可以說是間接的師生關系,從程朱之學來看是很富有戲劇性的。宋代理學首創(chuàng)者是周敦頤,繼承和弘揚的是程顥程頤,世人稱二程,南面?zhèn)鞑フ呤菞顣r,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們一脈相承,學說核心基本一致。

  楊纓自幼聰慧好學,青年時期就有了濂、洛、關、閩之學的深厚功底,與學者辯論經史,探微扶奧,評人品之邪正,了如指掌。他的草篆,有虬龍蒼松之致,善詞賦,有陽春白雪之高貴,加以教育有方,在他任湛盧山長期間,四方學子來書院聽道求學者甚眾,楊纓的才德被譽為有“如坐春風之喻”。楊纓寓居城內壽安坊,常到書院講學,并捐俸創(chuàng)立了“續(xù)賢庵”,于湛盧山中置田作為庵堂收入,俗稱中庵,并勒石為記。一時間楊纓把書院炒作得十分興旺,成為當時播揚“程朱理學”的集學之地之一。明代學者葉逢陽,對楊纓在湛盧書院造就培養(yǎng)眾多人才,對士子策勵文教振興的業(yè)績,特著文《復湛盧書院》予以高度評價:“楊纓傳理揚儒集書院之設,非徒以呻占畢,二辭華為也。尊師、取友、明經、體道。朱子,俾湛盧與白麓等書院,并峙于天地間。是新諸士之耳目,竦百代之瞻仰”。楊纓把持著湛盧書院約有五十余年,把畢生精力投放在湛盧書院的教育事業(yè)上。他的最后一口氣也是咽絕在書院的講堂里的,享壽82歲,死后葬于杉溪里。

  到了明朝正德年間,楊纓的九世孫楊茂,少年時代就以詩文聞名于八閩。當他考中舉人,領回賜匾之后,就一頭鉆進湛盧書院發(fā)奮讀書六年,極大地豐富了他的才學。到了明正德九年,又考中進士,官中評事,若干年后又升江西僉憲。遺憾的是風華正茂的楊茂只活了32歲就與世長辭了。在他短暫的生命旅途中,著有《湛盧山人集》,可惜現(xiàn)已失傳。

  自元代起,松溪地方官制訂了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到湛盧山朝拜祭祀朱子,由于湛盧山山高路遠往返不便,地方政府就把書院搬到城內縣治,并奏朝廷賜匾額曰“湛盧書院”,此時的湛盧書院改為僧舍,稱之為“下祠”。

  翻閱歷史,書院之名,始于唐玄宗時的麗正修書院和集賢書院。當時的集賢書院已有教學活動,但真正作為后世書院起源的書院,則始于唐后期興起的私人讀書。中唐以后,有許多準備報考進士科的士子隱居山林,潛心讀書。而書院的命運總是悲愴的,歷史上無論哪個書院都沒能逃脫過隨著戰(zhàn)亂、改朝換代、滄桑變遷而走向懈弛困頓、變異變質,乃至遭受滅頂之災的厄運。值得慶幸的是歷史上總是有為數不少具有文化品格的高官,他們把或是懈弛困頓或是全面毀壞的書院精心設計重新修復起來,這需要多么巨大的文化人格勇氣和社會力量交織融匯一起的行為體現(xiàn)。湛盧書院也不例外,它自南宋到現(xiàn)在,更歷了六個朝代上下八百余年,明清兩代幾經興廢,有時在山上辦書院,有時在城內設書院。到清乾隆十三年(1749)松溪知縣潘汝誠,這個名字,我不禁肅然起敬,他把振興教育事業(yè)作為他為官的基本出發(fā)點。潘汝誠幾經辛勞將荒廢了幾十年的山麓書院修葺一新,才使得好靜的士子能沿續(xù)先賢在此深造學問。潘汝誠覺得書院還不夠擴展,書聲還不夠勁瑯,他又幾番奔忙,幾經周折,終于在城內建起書院,同曰湛盧書院,使居家童生能就近入學。潘知縣既先把山中“下祠”恢復為“湛盧書院”,又把城南石壁禪寺改為城內“湛盧書院”,同時也方便了地方官吏拜謁先賢。于是乎山中的瑯瑯書聲與城內的書聲瑯瑯渾融一起,跌宕起伏飄蕩在湛盧山高空。  

        湛盧書院播揚“朱子理學”之風尚,開闊了閩北文化教育新天地,歷代培育出大批著名學者名士,大多成為國家的棟梁和名宦。有著名學者李浚、江觀、易嶙等,重臣魏濬和真憲時。提起魏濬我按捺不住要為這位老先生書上一筆。

  魏濬,字禹卿,號蒼水,明代萬歷重臣。生卒年不詳,約明神宗萬歷末前后在世。萬歷三十二年(1640)進士。他為官清正,政績卓著,學問淵博,著述甚多,魏濬從小敏慧才智超人,四歲能作字對。十四歲家人送他到湛盧書院苦讀五年,其間寫出不少膾炙人口的詩文。得到建寧府推官郭子章賞識,把他和晉江才子蘇濬合稱“閩中二濬”。初任戶部觀政,后升河南清吏司主事,奉命督理河南、山西兩省糧倉。萬歷三十七年(1574)朝廷賜“清廉宴”嘉獎,并提升為山西省郎中,后調任廣西省提學僉事,主持修造桂林學宮禮器,創(chuàng)辦思恩州學。不久升江西按察副使,南昌兵備兼管饒九道。

        魏濬一生儉樸,樂于救助貧困,獎掖后生。他喜讀書勤著述,詩文有盛名,立論精辟,涉獵廣博。著有《易義古象通》八卷、《世略》十五卷、《武略》十八卷、《西事珥》八卷、《嶠南瑣記》二卷、《東粵事文摘》十卷、《緯談》一卷、《太乙括元》十卷、《方言據》二卷、《黃頷膈》一卷、《峽云閣草》前后集四十卷共11部120余卷。其中《易義古象通》八卷,收錄入清乾隆欽定《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易類》,有許多文集還作為湛盧書院的學子們的必修課,故崇為“文宗”。《四庫全書》經部四十三《方言據》·二卷(福建巡撫采進本)載:濬有《易象古義通》,已著錄。是書乃紀四方言語之異而求其可據者凡二百馀條,多見考據。然其中亦有字出經史,本非方言,如張口笑曰哆、頤下曰頦、足背曰跗、毛多曰氄之類。小學諸書義訓甚明,毋煩更為索解。又如“畔牢”之與“畔愁”、“兒良”之為“郎”,皆聲音之轉,亦非因方域而殊,乃一概闌入於輶軒絕代語,體例頗不類也。《易義古象通》是魏濬的代表作,立論精辟獨特。這部書共八卷,約十二萬字,前有總論明象八篇,分析文周、孔子、程子、朱子對易學觀點的不同。闡述易即象著理,以理明象,及象以通義的哲理。清代著名學者文淵閣總纂官紀昀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給皇帝奏章中論該書“微引多精審,間折衷己說亦能獨抒所見;研析頗深,非抄襲雷同者比也”。魏濬在《易義古象通》里深刻指出“天地間自然之易為象,無象不可言易,天地間自然變易之理為通,無通不可言象”和“太極分陰陽分動靜,兩儀、四象、八卦漸次而生,又顯然以象示”的觀點。與朱熹以理(太極)生氣(陰陽為氣,五行為氣之質),生氣萬物(理氣合一)的邏輯結構,來展示天地萬物和社會變革過程,演繹理與象、理與氣的辯證關系內涵相近,他們的整體思想是一致的。現(xiàn)今,易學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它包括哲學、史學、宗教、科學、醫(yī)學、以至占卦、氣功等方面的知識,能容納各種各樣的解說詮釋,有強大的生命力?!兑琢x古象通》無疑是中國一份文化遺產,更是湛盧文化一顆璀璨的明珠。

        朱熹、楊纓、魏濬這幾位曾經在湛盧書院轟轟烈烈地播揚和傳遞過教育的一代文化大師,都離我們遠去了,然而他們的英名,與那個積弱積貧的南宋、天崩地解的朱明王朝歷史時代永恒地聯(lián)系在一起,他們的思想精髓深深地融合在中華民族精神的浩浩長河中。

  科舉與書院在中國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兩個重要方面,如今有關科舉和書院的研究成果已蔚為大觀,以至于逐漸形成了“科舉學”和“書院學”。中國千年的歷史書院的歸結點在于代代傳遞文化與陶冶人格的巨大精神意蘊,從書院走出的都是一批批高智商的文化名流,僅岳麓書院就云集了一批享譽世界的文化大師朱熹、張栻、王陽明、曾國藩、楊昌濟等等,可謂是中國千年來最輝煌的英才薈萃之地。湛盧書院盡管無法與這些書院相比,然而以她獨特的魅力,在閩北文化教育史上釋放出熠熠的光芒。

  據史料不完全統(tǒng)計,在湛盧書院培養(yǎng)和影響下,宋明兩代,僅松溪就出過三十五名進士,宋明清三代有舉人八十七名,進京師國子監(jiān)的貢生達三百六十五人,其中朝廷重臣十余人,出任知縣二十九人,知事五人,縣丞十二人,遍及全國各地學官任職達五百余人。這些由湛盧書院打造出的歷史上人才精英、清官廉吏,足以讓開創(chuàng)湛盧書院早已長眠于冥界的朱熹笑逐顏開。我想,現(xiàn)今的湛盧山下,之所以有這么一批批龐大的高才群體,紛紛考上全國各大專院校,連續(xù)幾年在閩北教育界獨領風騷,與歷史上的湛盧書院辦學揚儒傳理有著深厚的相聯(lián)和傳承關系。

     解讀了湛盧書院深蘊的文化精神內涵,也就詮釋了現(xiàn)今松溪教育事業(yè)所取得“六連冠”的喜人景象了。是的,人類精神的生存與身體的生存是同等重要的,而教育則是兩種重要性的前提。教育的最基本宗旨,就是要頑強地掙脫蒙昧、野蠻與無知,促進人類逐步走向成熟的文明,中國歷史上的所有書院都包涵了這種思想。歷代教育家將自己一生的心血和汗水為之潑灑,就是為了促進人類社會文明發(fā)展。

在我動筆撰寫此文的前一天,獨自再次登上湛盧山。呵!湛盧山,這座啟迪我智慧、給予我性靈的雄奇大山,你的尊嚴與神圣就在你懷中——曾經擁有過幾百年輝煌的書院里。瀟瀟的春雨無聲地澆淋著湛盧書院這片廢墟;廢墟間的殘垣斷壁雜草橫生,凄楚荒涼。然而,這里的每塊敗石,每片殘瓦,每株雜草,都讓我感觸到它生命勃發(fā)的微顫與文化人格的溫煦。面對這無聲的廢墟,我的靈魂深處流曳一種奇特的語匯系統(tǒng),禪一般地與曾經光耀閩北大地的歷史書院默然對上話。這不僅是我一生中極其重要的與歷史文化進行一次靈魂巡游的對話;也是我對湛盧書院終生的虔誠朝拜與憑吊。

        書院的瑯瑯書聲在歷史的天空消隱了,然而猶如山澗峽谷嘯一般的書聲早已彌合在歷史長河的衍化中……我們不必去統(tǒng)計當今有多少湛盧學子成為國家棟梁之材的準確數字,這些都不要緊;要緊的是別忘了這座山、這座書院。我們也不必去幽怨眼前的殘垣遺址——至今尚未修復可供觀賞朝拜的書院,只要我們心里裝有“誠意正心闡鄒魯之實學,主敬窮理紹濂洛之真?zhèn)鳌北阕阋?。祈愿鄉(xiāng)邦教育發(fā)達,人文聿興。

        湛盧莘莘學子們無論身在何方,都將銘記他們的背后這座巍峨奇秀的靈性之山給予他們無限的恩澤。我想,無論在清風朗月或是春雨瀟瀟的夜晚里,書院廢墟上的草根在殷殷地做著夢——做著一個沿襲歷史輝煌承接未來希冀的夢。


                

【作家作品簡介】馮順志,1959年生,祖籍山東臨沂?,F(xiàn)為福建省作家協(xié)會全委會委員,南平市文聯(lián)副主席,松溪縣文聯(lián)常務副主席,武夷文化研究院研究員,《湛盧文學》主編。

         1979年開始創(chuàng)作至今,在海內外報章雜志發(fā)表各類文體作品300多萬字。出版詩集《湛盧詩魂》,小說集《磨礪》、散文集《生命無極》,歷史人文散文集《千年人文淵藪》,長篇報告文學《又一村》,電視連續(xù)劇《神劍湛盧》,電影《臺北來的插班生》等,作品曾獲福建省文學作品優(yōu)秀獎、《人民文學》征文優(yōu)秀獎、福建省百花文藝獎等多個文學獎項。代表作《湮沒的輝煌》選入“中國近現(xiàn)代名家散文集”《歷史這堵墻》一書。此文原文發(fā)表于《福建文學》2002年第6期,后又收入李龍年主編的《武夷春深——閩北十年散文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理學名邦”的由來
中國影像方志| 松溪:文脈悠悠傳世寶劍千錘百煉 甘蔗香甜九龍窯陶瓷重現(xiàn)榮光
南平十大城市名片(一)——武夷山 - 己丑齋主人的日志 - 網易博客
朱熹的建陽情結
【書院研究】書院的三大核心事業(yè)是什么---供祀篇
書院的歷史地圖|無錫,書院的絕唱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