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好奇,當(dāng)先民看這世界,想要說些什么的時候,為什么這樣造字遣詞?
楊,《說文》講:
楊,木也。
注釋講,指的就是楊樹。字形上,繁體寫作楊,從木,昜(yang,二聲)聲。昜,是陽(陽)的初文,本義是光明,引申有昌盛、飛舉、生長的意思。整個字就表示楊樹易植易長,繁茂昌盛。
柳,《說文》講:
柳,小楊也。
就是柳樹。所謂 “ 小楊 ”,即 “ 楊之細(xì)莖小葉者曰柳 ”。字形上,從木,卯聲。卯,又兼表意,是 “ 冒 ” 的意思 —— 陽氣從地中升起,萬物破土而出。或說卯的字形,就像柳樹垂下的萬條綠絲絳,上有新冒的葉苞。
楊柳,楊樹和柳樹,卻是同科異屬,“ 一物二種 ”?!侗静菥V目》就講,“ 楊枝硬而揚起,故謂之楊;柳枝弱而垂流,故謂之柳 ”。細(xì)分則有別,統(tǒng)稱則無別,并稱時則泛指柳樹。所以,柳絮又稱楊花,花和尚倒拔垂楊柳,拔的不是楊樹,楊柳觀音右手所持卻只是柳枝。
因為 “ 柳 ” “ 留 ” 諧音,古人便有折柳贈別的習(xí)俗,寓意 “ 挽留 ”、長久 “ 留念 ”。“ 楊柳 ” 也借此成為古代離別詩的著名 “ 道具 ”,最早或可追溯至《詩經(jīng) · 采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更有 “ 灞陵柳 ” 的 “ 品牌 ” —— 古長安城,東有灞陵,灞陵有灞橋,橋邊遍植柳樹,親友送客遠(yuǎn)行,照例到此折柳相贈,漢代便有此風(fēng)俗,至唐尤盛,所以李白寫《憶秦娥》,“ 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折柳遂成送別的代稱。又連帶著柳絮之 “ 絮 ”,諧音到思緒之 “ 緒 ”,柳絲之 “ 絲 ”,諧音到相思之 “ 思 ”,喚起著、契合著一代代多少離人天涯的思緒斷腸,你一枝、她一枝地千年攀折下來。
好在人家楊柳 “ 堪折 ” 得很,配合得緊,不僅有旺盛的生命力,還是早早生發(fā)的生命力。每當(dāng)春天來臨,總是第一個在枝頭冒出新的葉苞,“ 漏泄春光 ”,在還春寒的元夜,為你裝點好 “ 月上柳梢頭 ”,背景好你的 “ 人約黃昏后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