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羅簡評:偶然看到這樣一篇文章,很值得仔細讀讀,嚴謹?shù)墓乐惦m然是很重要,但并不是投資全部,結合關注極其低落市場情況,比如佐羅的溫度情況,就更好地把握估值狀況應對市場狀況的進一步變化了。林奇的很多理論并沒有經過自己細致的歸納,或是顯得簡單平淡無奇的策略,這反倒是比巴菲特的投資理論顯得更實際生動耐人尋味,林奇的投資過程更像是一種藝術作品的完成過程,因此估值是藝術而不是科學,在這點上林奇和巴菲特都在說實話,但越是實話越是讓普通人覺得神奇并想入非非,但畢竟林奇是林奇,巴菲特是巴菲特,我是我,你是你,生搬硬套不可取,為我所用融會貫通是很有必要的!
從彼得.林奇的角度看巴菲特
關注xiaolimang的發(fā)言
如果一個人企圖尋找投資的真諦,企圖掌握價值投資。巴菲特一定象儒家門徒對孔子一樣的被崇拜。但是巴菲特自己從來沒有系統(tǒng)的闡述過自己的投資理論,甚至目前還沒有一部象《論語》一樣詳細記載巴菲特言行的書。有的只是別人對巴菲特研究的書,這些書認識不同,水平各異,有的還可以說有各種謬誤。巴菲特老師的書由于年代和生活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可以說是晦澀難讀。使初學巴菲特的人猶如面對沒有修路的華山,在開始的學習和運用中遇到無數(shù)困難。 比如我吧,一開始看到價值投資就是買股票價格低與價值的企業(yè)的股票時就想當然的認為只要能計算出一支股票的價值不就可以了嗎。我也找到了不少計算股票價值的書和文章,什么自由現(xiàn)金流的計算,聯(lián)邦儲備模型等等,自己也根據(jù)這些編了一些公式。應該感謝有計算機不然用手工的話怎么算吶。(順便說一下我是學金融的,在銀行做過信貸,懂企業(yè)會計,也懂財務,還學過專門的CFP理財課程。)但在實際運用中問題多多,疑惑不斷。應該說很多實際操作還是用技術分析的方法完成的。
第一次看彼得.林奇的書說實在沒讀出味來,好象道理太簡單了,但是...?。后來才慢慢有了一些感受。最大的感受就是彼得.林奇的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理解巴菲特的很好的途徑。當然我不是說彼得.林奇可以等同于巴菲特,他們兩個有很多區(qū)別。也沒有比較彼得.林奇和巴菲特誰高誰低的意思。我只是說正好彼得.林奇寫了一部面向散戶的通俗易懂的書《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而里面的很多內容就象正宗武學的基本功夫一樣可以通用(觸類旁通)。
在彼得.林奇的書里你看不到一個專門的公式,也看不到正而八經的計算,就象彼得.林奇說的買股不是科學是藝術。查里.芒格(巴菲特的合伙人)也說過他從來沒見過巴菲特計算過什么企業(yè)的價值。巴菲特自己也說寧要模糊的正確,不要精確的錯誤。看來買賣股票是不能建立在某種計算之上的,否則恐怕炒股成績最好的就應該是某部電腦了。這也讓我想到既然對公司的價值進行計算并不能解決全部問題,那么同樣是進行計算的那些技術指標(基于并不嚴謹?shù)慕y(tǒng)計計算,這些統(tǒng)計計算并不完全符合統(tǒng)計學原理)就一定很可靠嗎?為什么計算在買賣股票不好用呢?我想一個簡單的原因:要進行數(shù)學計算就要有假設條件,而假設條件可能不合理,而且常常變化。
那么如何估值呢?我覺得彼得.林奇的六類公司分類法(三種成長型+周期型+反轉型+隱蔽資產型)可以說比較好的把各種公司裝在了不同的估值框框內,如果能夠正確的分類,估值就完成了六、七成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知道估值基本可分為兩類--直接估值和間接估值,什么時候用什么方法好呢?對于成長型公司用市盈率間接估值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首先對于成長型公司市盈率越低越好。第二,彼得.林奇的用成長速度與市盈率比較是一個很實用的方法。(不過記住是成長型公司,如果你把周期型等搞成成長型那你就摻啦)例子:巴菲特買可口可樂,不少書都對此進行了詮釋,用彼得.林奇的方法就很簡單。當時,可口可樂的市盈率基本為13倍,屬于典型的穩(wěn)定成長型公司,在1984-1987銷量增加了34%,而單位利潤在上升,特別海外銷售上升很快。如果利潤率和銷售速度保持不變,市盈率也基本不變的話,未來3年股價增長就應該在30%左右。即使市盈率降一半,也有15%的增長。而此時的市盈率只有7倍,更是個好的買入機會。如果一切順利那股價增長就要高的多。而可口可樂過去的表現(xiàn)和今后的趨勢(注意典型的穩(wěn)定成長型公司)確保了最后一種的可能性最大。很顯然這是一個不容易吃虧,很容易賺錢的生意。
對于周期型及反轉型公司來說用市盈率法就不好使了,因為你會發(fā)現(xiàn)在它們股價很低的時候,市盈率反而會很高(為什么呢?下次再解釋吧)這時就要看它們的股價與凈資產的比了,或者說市凈率,同時分析資產結構和企業(yè)經營情況。注意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的原則——買市值低于凈資產或低于流動資產的公司股票在這些類型的公司身上很好用。即使你認為格雷厄姆的條件過于苛刻,起碼不應該買那些市凈率很高的公司。
要想買到好的隱蔽資產型公司(也可以理解成為價值重估的公司),我想最起碼要會計帳面價值和凈資產都必須要低。所以我對于對大型地產公司的價值重估一直有懷疑態(tài)度,這些公司都那么大了即使它們的資產升值了但是市場的承受力也不可能一下接受。(看彼得.林奇有關大公司的描述)這些公司還是最好看未來的成長性,當然這就有了其他要求。
最后,談一下現(xiàn)金流,巴菲特認為公司的價值等于其存續(xù)期內產生的現(xiàn)金的折現(xiàn),這是真理,但實際運用較難,因為未來難預測。怎么辦?
用彼得.林奇的方法也能解決一點。根據(jù)上面的原理,有價值的企業(yè)一定要能產生現(xiàn)金,而能產生現(xiàn)金就會留存現(xiàn)金,特別在謹慎經營原則下。因此有價值的公司應當留有自己產生的而不是借來的現(xiàn)金。彼得.林奇就非常重視企業(yè)的現(xiàn)金及現(xiàn)金與債務的關系。我認為對于成長型公司一定要求企業(yè)的現(xiàn)金能隨利潤的增加而增加,現(xiàn)金與短期債務保持一定比例,現(xiàn)金的增加速度要比長期負債增加速度快(注意TCL的案例)企業(yè)的經營性現(xiàn)金流應大于利潤,這樣才可以認為企業(yè)的利潤基本是企業(yè)產生的價值否則要打折。同時企業(yè)的資產也應隨之增加,企業(yè)的長期增長最終受制于企業(yè)有效資產的增加速度。為什么?下會再說。
對于增長不穩(wěn)定的企業(yè),那就應當要求企業(yè)的現(xiàn)金增速要大于企業(yè)負債增速,最好是現(xiàn)金增加負債減少的情況才能考慮投資,同時企業(yè)的經營性現(xiàn)金流要遠遠大于利潤,特別要注意庫存、應收款和預收款的關系。(大家可以參考彼得.林奇關于克萊斯勒投資案例的分析)
總之,分析一個企業(yè)的價值,買到價格低于價值的股票通過先分析企業(yè)是否有價值,價值是否越來越大,(就是現(xiàn)金分析)再配合公司分類以及相應的估值方法是可以做到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