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說一部一上映就幾乎零排片的好片子被辜負了,對于愛看電影的我來說,我依然沒有太在意,因為它的片名叫《相愛 相親》,我是在影院沒有《七十七天》排片的原因下才選擇《相愛 相親》的。
據說最開始片名叫《陌上花開》,無論是現在的“平凡普通”還是起初的“文藝”,在大片扎堆的時候,在唯大咖論的現在,這部片子都逃不開低排片,成為票房炮灰的命運。大咖導演推介加民族情懷的《二十二》票房1.7億已經算是意料之外了,萬眾點贊的《七十七天》目前也才兩千多萬。
這種觀影風氣幾時能休,無人知。好片子總是被埋沒,一來因為他們的主創(chuàng)低調,二來影院畢竟是商業(yè)的存在。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大家的行為是不受自己控制的,因為我們看到的,聽到的,很大程度上是別人在操縱的。
好了,說回《相愛相親》。
這部片子攬獲了第54屆臺灣金馬獎入圍名單中的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原創(chuàng)電影歌曲,7項提名。目前豆瓣評分8.6分,但排片低至0.1%,看過電影的我有種想像方勵那樣下跪求排片的沖動。
這是今年我看過的最讓人感動的電影。
它的感動并不是賣情懷賣雞湯的感動,它只是在一件敘事過程中,正常的合理的給你呈現出來,人之常情的感動。看完全片,你會明白為什么電影叫《相愛相親》,應該沒有比這個片名更貼切的了。
祖孫三代、三個時代、三個女人的愛情故事。
17歲就嫁入岳家的姥姥,湖南江永人,傳承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獨特女性文字符號體系——女書。因為丈夫結婚后第二年就跑去城里打工,回來時已是幾十年后的尸體,老人在村里守著“貞節(jié)牌坊”一輩子,連丈夫的樣子都早已模糊,連一張相片都沒有,掛在家里的遺像是姥姥手繡的女書體丈夫的名字。
在那個時候,結婚雖然沒有結婚證,但一入夫家門,那就是一輩子。
姥姥等了一輩子,守了一輩子,起初等來的是家用的生活費和報平安的家書,后來等來歸鄉(xiāng)的尸首,守著墳墓,因為她覺得他是愛她的,她總能記得每封家書里寫的問候,記得多寄來的讓其買新衣服的五元錢。在吳彥姝的演繹下,實在讓人動容,不忍戳破那虛幻的夢。
因為丈夫在離開家后就遇到了另外一個女人,并與其結婚生子。
張艾嘉飾演岳慧英就是他們的女兒。多年后,她的母親去世,岳慧英堅持認為母親臨終前的囑托是要和其已歸葬鄉(xiāng)里的父親合葬。于是岳慧英去鄉(xiāng)下試圖說動姥姥,遷墳城里與其母親合葬。
姥姥不愿意,影片的戲劇沖突由此產生。于是雙方開始了各自為自己證明合法夫妻的求證路。因其女兒記者的身份,事情鬧到了電視臺。
電視臺做完最后爭取的姥姥,到岳慧英家第一次看到了她丈夫老年的樣子,看到了他丈夫和諧的家庭生活照。
矛盾達成和解,姥姥明白了這些年守候的并不是愛情,一紙結婚證并不能證明愛情的存在。和解后的姥姥,決定將丈夫的尸骨遷到城里,一句“我不要你了”滿滿的辛酸。
和解后的岳慧英也決定將母親的骨灰遷至鄉(xiāng)下,至此,全片結束。
影片中還穿插了外孫女微微和男朋友阿達的故事,岳慧英和老公的故事。祖孫三代,相愛難相親。很多細節(jié)不說破,你看了,就懂了,你看了,自有體悟。有老公為愛妻偷偷寫賀卡,有年輕人嘗試睡棺材,讓姥姥拍照,“也沒有那么可怕嗎”,笑著說完,哭著抹眼淚。
看完電影,我問哈尼,“好看嗎?”
“特別好看”
“哪里好看?”
“不知道,看完覺得生命好短暫”
“因為短暫,所以需要相愛相親”
把時間都花費在熱愛的事物上,
才是值得虛度的一生。
· end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