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秋點綴了月亮,還是月亮點綴了中秋?是不是中秋,月亮都美,可中秋若沒有月亮,定有缺憾,“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中秋節(jié)賞月始于唐,慶祝節(jié)日的傳統(tǒng)活動都與月有關(guān):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入口、入心!
中秋之美,因了月亮!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詩人將鄉(xiāng)愁種進(jìn)了月亮,故鄉(xiāng)的種種便逃不開月亮的引領(lǐng)。有了月亮,故鄉(xiāng)就是走不出的過往……
思鄉(xiāng)情深,因了月亮!
對月亮的鐘愛莫過李白,壯志難酬時寫月:“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失落時寫月:“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得意時寫月:“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思鄉(xiāng)時寫月:“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寄語友人也寫月:“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真的是:“酒入豪腸,七分都釀成了月光”,而每分月光,都照亮了詩篇。
詩歌之味,因了月亮!
從上古傳說開始,月亮便是浪漫的化身。奔月的嫦娥、伐桂的吳剛,清冷的廣寒宮里充滿了愛恨情仇。連搗藥的兔子也不例外,傳說三位神仙化身為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貍、猴子、兔子乞食,狐貍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濟(jì)老人,而兔子什么也沒有。見老人們可憐,兔子流著眼淚說:“你們吃我吧?!彼m窮困,卻可毫不保留。神仙深受感動,將兔子送到了廣寒宮成了玉兔。神仙心里,唯有美好的月亮才配得上善良的兔子。
天街的浪漫,因了月亮!
中國人幾千年來對月亮的認(rèn)同,源自對美好的追求與向往。一鉤新月,是初生是萌芽;一輪滿月,是美好是團(tuán)圓;月的皎潔,是光明是磊落……月亮作為世間最完美的意象與我們并存,誰能找到月亮的不是呢?
一切美好,皆因月亮!
又是中秋月兒圓,還是那襲如水的月光,腳下的路可還是回鄉(xiāng)的路?突然想問: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