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中國詩詞的老祖宗都是《詩經(jīng)》,詩經(jīng)由《風》、《雅》、《頌》三部分組成,應(yīng)制詩的祖宗就是《頌》?!对姟啡?,而《頌》只有四十,占詩經(jīng)的比例不大。因為祭祖、祭天、禱告而作,所以《頌》要求中正肅穆,歌功頌德。就不大好“賦比興”全來,更不好“興怨群觀”占齊。弄不好得罪了祖宗、天地咋辦?而整個《詩經(jīng)》卻是以“諷詠”為主,有“雅正”時弊的作用。所以,《頌》與詩經(jīng)的整體風格不一致,也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相距太遠。歷來認為,《頌》缺乏詩詞文學(xué)價值,當然,它仍然有文化考古價值。后世的啟蒙讀物《三字經(jīng)》是這樣說詩經(jīng)的:“有國風,有雅頌,號四詩,當諷詠?!币驗椤堆拧贩帧洞笱拧贰ⅰ缎⊙拧?,所以說是“四詩”,可見《三字經(jīng)》也認為詩應(yīng)以“諷詠”為主。因此,我經(jīng)??匆娨恍└接埂帮L雅”的“大師”,卻天天寫“頌”歌,就覺得好笑,他們竟不知道“風”有諷詠、怨刺的意思,“雅”有“雅正”缺失的意味,他們真該好好讀一讀《三字經(jīng)》?;剡^頭來說應(yīng)制詩,我們就應(yīng)該知道它的毛病何在了,就是不能諷詠、怨刺、雅正,只能歌頌。所謂“批評不自由,則贊美無意義”。所以,應(yīng)制詩寫得再好,其價值也有限。
全唐詩》共收錄詩詞近五萬首,以奉皇命而作為標題的應(yīng)制詩就有八百余首,還有不少雖然標題不是,但其實是奉皇命而作,比如李白奉命為楊貴妃做的《清平調(diào)》三首。如果再加上奉上級命而作的,估計得有幾千首廣義應(yīng)制詩。能讀完《全唐詩》的人不多,對后世影響巨大的是清代人孫洙所編的《唐詩三百首》,其中只選了奉皇命而作的應(yīng)制詩一首,奉上級命而作的廣義應(yīng)制詩二首。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這三首應(yīng)制詩。
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yīng)制
王維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游重物華。
這是《唐詩三百首》中唯一奉圣命而作的應(yīng)制詩。唐玄宗作了一首《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王維奉命和了這首詩。前面說過,應(yīng)制詩都是歌功頌德,吹牛拍馬,但王維這首寫景自然,歌功頌德拍馬屁也不大露痕跡,且最后還強調(diào)“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游重物華?!币馑际翘菩谥皇菫榱隧槕?yīng)天時,感受春的氣息而出行,并非恣意游樂,玩物喪志。這看是拍馬屁,卻有規(guī)勸和“雅正”的意味。從應(yīng)制詩的角度講,王維這首確實寫得較有詩味。盛唐宰相張九齡也寫了不少應(yīng)制詩,我們選一首來做比較:
上陽水窗旬宴得移字韻
河漢非應(yīng)到,汀洲忽在斯。
仍逢帝樂下,如逐海槎窺。
春賞時將換,皇恩歲不移。
今朝游宴所,莫比天泉池。
張九齡這首就是標準應(yīng)制詩,頌圣歌德,中規(guī)中矩,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與王維的應(yīng)制詩比,高下立判。這說明王維更會作詩,而張九齡更會做官。做官總是要風險控制優(yōu)先,展露文采是次要的。就魯迅所說:不可不懂,不可全懂。張九齡當然是有詩才的,他的《望月懷遠》就很好,發(fā)在下面,大家可以對比一下,就更容易理解應(yīng)制詩為什么限制詩興,價值有限了。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唐詩三百首》還選了兩首奉上命而作的應(yīng)制詩,不幸的是,我們偉大的王維又當選: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云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附賈至原作:
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
銀燭熏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
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繞建章。
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
共沐恩波鳳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這是安史之亂后,唐肅宗的中書舍人賈至上朝時作了一首《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于是同在宮里辦公的僚友紛紛應(yīng)和,其中就有我們大家熟知的王維、杜甫、岑參等大腕。中書舍人是唐朝的重要官員,相當于皇帝的大秘,地位獨特顯要。王維當時是尚書右丞,雖然不及賈至,但官職也不低。只是王維在安史之亂時做過偽職,按律當斬,其弟弟當時是刑部侍郎,且平叛有大功,死保王維。這才留下了罪余之身,論資歷王維比賈至老,也年長十余歲,所以,王維雖然和了賈至的詩,卻主要是務(wù)虛地吹捧皇上而沒有怎么吹捧賈舍人。不過,在安史之亂后,山河破碎,民生凋敝,百廢待興,還寫下“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就吹得有點過了。
反而賈至的原作體現(xiàn)了真心,新皇登基,自己備受重用,早朝時得意洋洋,所以有“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贝猴L滿懷,溢于言表。
唐詩三百首》還選了一首岑參奉上命而作的應(yīng)制詩,也是奉和賈至的《早朝大明宮》,杜甫的奉和作品雖然沒有選入《唐詩三百首》,也一并列出,看看同一件事他們兩位又怎么表達:
岑參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金闕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附杜甫和詩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
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
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于今有鳳毛。
杜甫、岑參當時都是七、八品的小官。如果說賈至是皇帝的大秘,他們兩位就是小秘,科級干部。雖然級別不高,但在中央機樞工作,地位卻不低,賈至是他們的頂頭上司,所以,他們除開吹捧皇上,還得吹捧賈至,岑參的“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倍鸥Φ摹坝勒平z綸美,池上于今有鳳毛?!倍际呛敛谎陲椀卮蹬踬Z至。岑參的那句好理解,就是說賈至是中書?。P池)老大,寫的詩太好,小人們和不了。杜甫的這句不但拍了賈至的馬屁,還拍了賈至他爹的馬屁,因為賈家和王維家一樣,都是世家,賈至的爹也當過中書舍人,父子都擔當同一重要職位,在歷朝歷代也不多見,杜甫點出了這個龍睛。王維雖然沒有像杜甫、岑參這么露骨地拍馬屁,但經(jīng)驗老道的王維故意在和詩中尾聯(lián)也失粘,因為賈至的原詩尾聯(lián)失粘,這是頂級馬屁技術(shù),不讀通中國宮廷秘術(shù)是學(xué)不會的。杜甫、岑參兩個熊孩子就毫無反應(yīng),他們的和詩完全合律。
顯然,杜甫、岑參都是有詩興、詩才的人,但寫應(yīng)制詩就顯得干癟,雖然他們的應(yīng)制詩也寫得比其他人好,但都不能與他們自己的偉大作品媲美。杜甫還單獨寫過一首應(yīng)制詩:
紫辰殿退朝口號
杜甫
戶外昭容紫袖垂,雙瞻御座引朝儀。
香飄合殿春風轉(zhuǎn),花覆千官淑景移。
晝漏希聞高閣報,天顏有喜近臣知。
宮中每出歸東省,會送夔龍集鳳池。
這個倒好,直接命名為口號了,也算是點中了應(yīng)制詩的要害,根本不能算詩,就是一些效忠頌圣的口號而已。順便說一句,蘇東坡也寫過應(yīng)制詩:
上元侍宴
蘇軾
淡月疏星繞建章,仙風吹下御爐香。
侍臣鵠立通明殿,一朵紅云捧玉皇。
這也算是寫得好的應(yīng)制詩了,不過皇上已經(jīng)成了天上祥云繚繞的玉皇了。所以,有才的文人拍起馬屁來也是不得了的。我這里一點沒有責怪蘇東坡的意思,反而是應(yīng)該反思一下,什么樣的制度下,詩人才不需要寫馬屁詩呢?
皇帝都是玻璃心,你一不小心就把他得罪了,就是拍馬屁都有風險啊。唐玄宗時,孟浩然曾經(jīng)在王維家玩,突然玄宗駕臨,孟浩然躲避不及,王維只好帶他拜見玄宗。玄宗也聽說過孟浩然的詩名,就索詩觀看,倉促之下孟浩然就拿出了這一首:
歲暮歸南山
孟浩然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誰知玄宗看到“不才明主棄”后大怒:你自己不求上進,怎么反誣蔑我拋棄你?拂袖而去。場面相當尷尬。所以,孟浩然雖然文名卓著,卻終身官運不佳。
前面提到李白奉皇命為楊貴妃寫了《清平調(diào)》三首,其二為: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據(jù)說高力士不喜李白狂傲,事后就對楊貴妃進讒:李白不懷好意,用漢朝淫后趙飛燕比喻你,趙飛燕后來被廢,自殺身亡,結(jié)局不好,怎么可以比喻貴妃您呢?再,飛燕是出了名的瘦,李白這是在譏刺您太胖?。∫虼?,李學(xué)士后來就被賜金還鄉(xiāng),騎白鹿,訪名山去了。
詩人在唐宋朝的遭遇還算是好的了。到了明清,文人因?qū)懺姸淖知z,以至于殺頭的都比比皆是。隨便舉幾例:明初翰林編修高啟作詩:“小犬隔墻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被認為是影射皇上好色,處腰斬;御史張尚禮作詩:“夢中正得君王寵,卻被黃鸝叫一聲!”被認為是誣蔑皇上宮女淫樂,下獄死;僉事陳養(yǎng)浩作詩:“城南有安婦,夜夜哭征夫”,被認為是譏刺時政,投入水中淹死。清朝翰林徐駿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錯寫成“狴”,雍正帝馬上把徐駿革職,再派人查徐駿的詩集,找出了兩句:“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于是定罪誹謗大清,把性命送了;乾隆年間,禮部侍郎沈德潛在《詠黑牡丹》中有“奪朱非正色,異種亦稱王”,被認為是影射異族入侵中原,雖然已死,仍被下令剖棺銼尸;胡中藻是乾隆元年進士,官至內(nèi)閣大學(xué)士,被乾隆皇帝借其《堅磨生詩鈔》中 “一把心腸論濁清”入罪,處腰斬。
明清文人也寫了大量詩詞,明初“頌圣德,歌太平”的臺閣體盛行;而清朝,單乾隆皇帝就寫了四萬多首,數(shù)量上到是一人蓋壓全唐,可質(zhì)量上就相去萬里了。眾所周知,唐宋以后,就幾乎沒有什么好詩詞傳世。為什么?因為大家都怕文字獄,寫的都是四平八穩(wěn)的臺閣體,就像我前面所說的應(yīng)制詩,口號詩一樣,甚至還不如。
詩的特點是賦比興,以“諷詠”為主,且有“詩無達詁”的說法。換言之,也就是說一首詩可以被各種解讀,包括殺頭式的解讀。誰不怕殺頭?。恳虼?,消滅了尖銳的“諷詠”后,溫和的“諷詠”就變得刺耳了;消滅了溫和的“諷詠”后,連沉默都變得居心叵測;當沉默也被消滅時,歌頌得不夠賣力就是罪過。中國的詩詞史正好印證了這段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