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鬃訒r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涂。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薄叭赵率乓樱瑲q不我與?!笨鬃釉唬骸爸Z,吾將仕矣?!?/span>
字面意思大體如下:陽貨很想見孔子,但是孔子不愿意見,陽貨就讓人給孔子送了一頭烤乳豬??鬃颖氵x擇了陽貨不在家的時候去回訪他,在半路上遇到了陽貨。陽貨招呼孔子說:“過來,我有話要對你說。”陽貨說:“把自己的才華隱藏起來,不為國家所用,這可以稱是仁嗎?”然后自己回答說:“不可以?!标栘浻终f:“喜好關(guān)心國家政事,卻又屢次錯過機(jī)會,這可以說是有智慧嗎?”陽貨接著自己回答說:“不可以?!标栘洷銊窨鬃诱f:“時光一天一天地消逝,歲月不等人啊?!笨鬃诱f:“好吧,我將要去做官了?!?/p>
這里面透露出什么道理呢?
陽貨,當(dāng)時是魯國大夫季平子的家臣,因為季氏一直掌握魯國的政權(quán),而陽貨掌握季氏的家政,所以,季平子死后,陽貨便專政魯國。后來,陽貨需要借助孔子,便想方設(shè)法見到孔子,可以勸他或者強(qiáng)迫他。孔子很反感他,就一直避而不見。于是,陽貨便讓人送一只烤豬給孔子。按當(dāng)時的禮制,孔子需要收下,然后去陽貨家回禮。陽貨想借此逼迫孔子就范。
孔子心知肚明,便打聽到某天陽貨不在家的時候,去他家拜謝。但不巧的是,在路上遇見了。于是便有了上面的一段對話。在這段對話中,孔子面對陽貨的巧言,借孔子推行的“仁”攻擊孔子,讓孔子聽他的話,做一個又仁、又聰明的人??鬃颖阏f:好吧,我準(zhǔn)備做官了。由此而脫身。
在這場遭遇戰(zhàn)中,孔子采取的方式是靈活的,也就是儒家的“權(quán)變”。這種權(quán)變,并沒有違背孔子內(nèi)心的基本原則。這種對外圓潤處理、內(nèi)心立場堅定的道理,就是為人做事的基本原則,也就是方圓之道。
有些人一直堅持“無欲則剛”,認(rèn)為自己是一個講原則的。但因為忽視了“圓潤”的處理方式,往往達(dá)不到理想的效果??鬃佑米约旱男袆痈嬖V了我們,原則要講,但是處理的方式一定要得當(dāng)。
方圓之道,與我們平時說的外圓內(nèi)方、外柔內(nèi)剛等一樣,都是一個道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