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岐伯回答黃帝的問題時,有這樣幾句話:“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愿。”
今天想說一說“各從其欲”。
在這一段話中,有兩個“欲”,意思完全不一樣?!爸鹃e而少欲”中的“欲”,指的是人的欲望。而“各從其欲”中的“欲”,指的是身體各臟器的自然本能。前者為人欲,后者則是天理。
現(xiàn)在理解一下“各從其欲”的字面意思:
各:指的是身體的各個臟器,包括五臟六腑,四肢器官等等。
從:順從,遵循,不違逆。
其:“自身”的意思。指前面的“各”中各臟器的“自身”的意思。
欲:生理本能,即天理。
要準確理解“各從其欲”的內(nèi)涵,需要先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我們每個人的身體的屬性,二是天理與人欲的區(qū)別。
先簡單說一下身體的屬性。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認為:“我”就是這個身體,身體就是“我”,二者之間是一致的。這是很不妥的。因為身體是一個自然的生命體。至于“我”是誰,另有解釋。
身體是自然的。身體中的每一個細胞,都有其自然的生命規(guī)律:分裂、成長、衰老、死亡。由此形成的器官、組織,也都有其自然的生命過程。在這些過程中,每一個“我”都對這些過程無能為力。新陳代謝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我”是無法支配的。人喝的水,二十四個小時就全部排出了體外; 血管中的血液一個周的全部更新完成。身體中其它的器官組織,比如心、肝、胃等,也都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了新陳代謝??梢哉f,每隔一定的時間,“我”擁有的這個身體,就是一個完全全新的個體。所以,身體不屬于“我”,它有它自己的生命過程。因此,身體上的任何器官組織,也都有其自然的生理本能和屬性。
再簡單說一說天理和人欲。身體的細胞的新陳代謝,就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就是天理。如果“我”試圖控制這個過程,這種想法就是人欲。用吃飯做進一步的解釋:餓了后,需要吃東西。這就是天理。吃到足夠身體需要的量,比如五成飽、七成飽,也是天理。但是,若是因為特別可口、想著要多吃;或者是一道很名貴的菜,平時很少吃到,就想著要比別人多吃點,這種種想法,就是人欲,是純粹的欲望的表現(xiàn)。因此,餓了就吃,困了就睡,就是天理。若是吃飽了還想吃、困了忍著不睡,就是欲望。
現(xiàn)在回過頭來再看“各從其欲”。這個“各”,指的是身體的各個器官、組織。這些器官、組織都是自然的生命,它們自身沒有欲望,只有生理本能。如心臟負責(zé)跳動,肺負責(zé)呼吸、肝負責(zé)排毒,等等,都有自己的本能,是不以“我”的意志為轉(zhuǎn)移。
因為現(xiàn)代人胃出毛病比較多,現(xiàn)在以胃來解釋一下“從其欲”的理解,就是順從胃的生理本能。
胃的功能是接納嘴巴吃的東西,通過自身的蠕動,將食物進行分解,利于分類吸收,然后排到下一個站點。順從了胃的這種蠕動規(guī)律,就是“從其欲”。但是,因為“我”的意愿,沒有順從胃的自身生理本能,從而出現(xiàn)了問題。比如吃的很飽,胃里就裝的滿滿的。還沒有完全消化、來不及排到下一站點,就又吃進了其它的若干東西。這樣必然導(dǎo)致胃一直處于滿滿的狀態(tài)。這就對胃形成了負擔(dān)。長時間的負擔(dān),就形成了“病”。也就是說:胃開始反抗了,通過“癥狀”提醒“我”。
“從其欲”的從,就是在充分了解的基礎(chǔ)上,尊重身體各器官的本能。心常跳動,要穩(wěn);肺常呼吸,要暢; 肝常解毒,要散; 腎常排泄,要通;脾常消化,要運。若是違背這些生理本能,必然會出問題。職業(yè)運動員猝死的多,就是因為心臟一會急一會緩,無所適從導(dǎo)致的。
一陰一陽謂之道。用在身體器官上,則是張馳之道,直白地說,就是“用進廢退”。還是用胃做例子:吃完食物后,能夠在下一次吃飯前將胃排空,就是張馳之道。很多人說的“饑餓療法”,其實就是給胃減負,這種吃了就填、排了就空,就讓胃恢復(fù)到本來的狀態(tài)。
“各從其欲”,就是在《經(jīng)》中文字里提到的“志”、“心”、“氣”等等,而且已經(jīng)告訴我們:志要閑,氣要順,心要安,形要勞(勞就是動的意思),其它沒有提及的器官都是這個道理。遵從了身體各器官的本能,自然就會各安其位、各司其職,就像《中庸》中所說的:天地位也,萬物育也。從而身體各部各得其所。
各從其欲,簡單地說,就是遵從身體各個器官、臟腑天然的生理功能,讓它們按自己的規(guī)律、職責(zé)去運化,不讓我們的主觀意志干涉它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