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怎樣抓住朋友的心
關鍵 28
用真誠的態(tài)度贏得朋友
如果你仔細地去看成功者,會發(fā)現(xiàn)他們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他們的人際關系都很廣泛。只有擁有了廣泛的人際關系,才能建立起一個龐大的信息網(wǎng),這樣就比別人多了一些成功的機遇和橋梁。
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能夠成功地贏得競選,也與他擁有廣泛的人際關系分不開。在他競選過程中,他的擁有高知名度的朋友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這些朋友包括他小時在熱泉市的玩伴、年輕時在喬治城大學與耶魯法學院的同學,及日后當羅德學者時的舊識等。他們?yōu)榱丝肆诸D能夠成功,四處奔走,。全力地支持他。所以克林頓在任總統(tǒng)后,不無感慨地說:朋友是他生活中最大的安慰。
根據(jù)《行銷致富》一書作者坦利的說法,“成功是一本厚厚的名片簿。更重要的是成功者廣結人際網(wǎng)絡的能力,這或許是他們成功的主因。”要有成功的人際關系,你不僅須用基本常識去“感受”,更要有極大的行動去“執(zhí)行”。
根據(jù)美國作家柯達的說法:“人際網(wǎng)絡非一日所成,它是數(shù)十年來累積的成果。如果你到了40歲還沒有建立起應有的人際關系,麻煩可就大了。” 要想成功,就必須有一個好的人際圈子,要知道僅憑一個人的能力是很難完成自己的事業(yè)的。只要有人愿意幫你,不斷地給你提供各種資源,你才能有更多的成功機會。但是,人際關系的圈子是需要你來培養(yǎng)的,只有用真誠和愛心才能鞏固起你的人際關系。
每個人都不能沒有朋友,人本身就是一種群居性動物,人離不開社會性活動,不能形影相吊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朋友,是我們生命中看不見的財富。如果一個人沒有朋友,那么他將會失去很多人生中的樂趣。如果一個人沒有朋友,他將會失去很多個機會。朋友,是我們精神上的鼓舞,心靈上的安慰。是我們生活中的助手與參謀。
但是,朋友并不會無緣無故的為你提供幫助,只有當你成為一個他們所欣賞和贊美的人,他們才能熱情的、無私的對你進行幫助,使你擺脫困境。有的人號稱其朋友無數(shù),可是,一到大難臨頭,朋友便各自飛散。那究竟是什么導致這種局面呢?
究其原因,主要是這種人不受朋友所真心歡迎,只是表面的,而不是從內心被人所贊美。因為他沒有用誠意的態(tài)度去打動人,而是過于注重形式主義,給別人一種不信任的感覺。而那些能夠抓住朋友的心, 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都是一些以人格的力量,誠摯的態(tài)度對待朋友的人。常聽到一些人這樣抱怨:“哼,他不關心我,我還關心他呀?!”也常聽到一些人感嘆:“人情冷漠,世事艱難,不被人們關心和理解”云云;這些人,大多數(shù)都將責任推卸在他人頭上,責怪他人,從不從自己這里找問題。孰不知,你對別人不真誠,見到人不理睬,冷冰冰地對人,不關心他人的痛癢,卻又想他人真誠、關心、理解、熱情地對你,畢竟有悖情理。
“一個人只要對別人真誠,在兩個月內就能比一個要別人對他真誠的人在兩年之內所交的朋友還要多。”這是戴爾·卡耐基講的一種交友的秘訣。是的,如果我們只對自己真誠,而對別人不真誠,是不會交到朋友的,這個道理很簡單、明白。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爾·阿德勒說:“對別人不真誠的人,他一生中困難最多,對別人的傷害也最大。所有人類的失敗,都出自這種人。”因為這種人沒有朋友,他不能給人以關心和幫助,別人也不會關心和幫助他。世界著名魔術師斯瑟頓,在40年時間里共有600萬人次觀看過他的表演,賺了數(shù)百萬美元的錢。他取得成功的經(jīng)驗 在哪里呢?斯瑟頓深有感觸地說:除了他在舞臺上表演出個性之外,就是對別人真誠。有不少魔術師在表演時,都把臺下的觀眾當成“傻瓜”、“笨蛋”、“鄉(xiāng)巴佬”,因此聲名狼藉,一事無成。而他勝于其他魔術師一籌的秘訣是他在演出中時時想著觀眾,把觀眾當作衣食父母,每次都對自己重復著說:
“我愛我的觀眾”,從而使自己始終感激不已,盡心效力表演,博得了人們的愛戴。作家海明威朋友眾多。他交友,并不以名氣為準,不少名氣不大或者地道的小人物,也和他成為莫逆之交。在他的朋友中,有政治家,有作家、畫家、醫(yī)生、教師,有老板、經(jīng)理、工人、警察、拳師、花匠、店員、司機、廚師和家庭婦女等等。為什么他有這么多的朋友呢?原因就是他對任何人都真
誠。“朋友”二字,對他來說至高無上。
在家中,他不愛說話,相當嚴肅,可當在朋友面前的時候,他的話相當多,只要朋友一來,便廢除一切給自己寫作、給家人規(guī)定的戒律,一切都圍繞朋友轉,不管怎么說,他家的客廳,他的時間,他的心永遠是向朋友們敞開著的。遠方的朋友來拜訪,海明威都要約至餐館相聚,這也是他的規(guī)律。而他住處附近不少飯館的經(jīng)理、領班和廚師都和他是好朋友,每次只要他說上一兩句關照的話,廚師朋友都會心領神會,立即做出一桌使客人滿意的飯菜來。
海明威愛畫,也就愛和畫家來往。雖然他參加過兩次世大戰(zhàn),負過傷,腿腳不便,但每次大小美展必到,還要當場掏錢買畫,尤其專買還未訂出的畫或者少有人訂的畫。他愿意讓每個人都不受到冷落,他愿意讓每個畫家都受到社會尊重。很多畫家生活比較窘迫,他們常常拿些自己的作品來讓海明威挑選。海明威絕不讓他們掃興而歸,總是高高興興地留下一兩幅。而且立即付稿酬。于是,一時間他家里畫家們 絡繹不絕。正是這樣,海明威贏得了眾多人的尊敬和信賴。
一個人若老是對人冷淡、“顧自己”、只打自己的算盤,他一輩子都很難交到朋友,也沒有人愿意請教他,但假使他能夠常常設身處地地為他人的利益著想,就能獲得別人對他的回報。
吉姆早年就發(fā)現(xiàn),一般人對自己的名字比對地球上所有名字的總和還要感興趣。記住人們的名字,而且很輕易就能叫出來,等于給予別人一個很巧妙而又有效的贊美。如果把別人的名字忘掉或者寫錯,你就會處于一種非常不利的地位。記住別人姓名,并不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細微處反映了你對他的興趣如何。
記住別人的姓名,最有效的方法是:每次認識一個人,問清楚他的姓名、家庭人口、職業(yè)及價值觀點等,把這些資料記在紙上,留在腦海里,反復默看、默想幾次就不易忘記了。但是,如果萬一忘記他人姓名怎么辦呢?可以采取必要的補救辦法,這就是以提問題法來彌補。比如,一個登門造訪者實然出現(xiàn)在你的面前,你神經(jīng)的雷達搜遍腦際也找不出他的姓名,便可微笑地說:“你好”,之后提問題。如“你好像瘦了一點?”對于胖瘦的感覺是各不相同的,這類問題通常不會失誤。也可以這樣問:“現(xiàn)在的日子過得怎么樣?”,“你還住在老地方嗎?”等,以促使對方談起自己的有關情況,提供信息,引發(fā)、喚醒我們記憶深處的東西,而又不露痕跡。一旦我們努力失敗,提問題法就可轉為感嘆贊揚法。比如:“天啊!幾年不見,你變得這么年輕,我簡直不敢認你了,你是不是叫……”這時,如果對方自報家門,你可接上說:“噢,我不敢認,不敢認!”一句恰到好處的感嘆和贊揚就能彌補忘卻的遺憾。因此,如果你要別人喜歡你,其中的訣竅就是:記住一個人的名字,對他來說,這是任何語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聲音。
關鍵 30
說出理解的話語
一個人是否能受到朋友的歡迎,與這個人的為人有很切的關系。懂得事事為他人著想,采取中庸之道,談吐風趣而不失儒雅的人,身上會散發(fā)出一種誘人的馨香,令周圍與他相處的人,如沐春風,被他的魅力所吸引,以能成為其好朋友而自豪,不管日后是否同道,心中的思念卻會歷久彌新,友情長存。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十分微妙,你要保存一段情誼,不能以為單靠嘴巴或一雙手便如愿以償。這皆因人的思想變化無常,以為彼此日夜共對,相擁相依便可保持熱情,這是一廂情愿的想法。西方的心理學家一致認為,首先付出又不計較付出多少的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結交到患難知己,人人會向他伸出友誼之手。
培根曾說:“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純粹最可怕的孤獨,假如沒有朋友,世界不過是一片荒漠。”也有歌如此唱道:“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 更加美好。”
在現(xiàn)實中,人們難以交到真正的“知心”,即使有朋友也難以長久相處。朋友并不是庸俗的金錢附庸品,并不是權勢下的奴隸。只有當一個人身上閃現(xiàn)出別人需要的亮點時,別人才愿意與
之為友,愿意為他敞開心靈之門,愿意付出他應得到的激情和贊美。
青年人涉世不久,往往體驗較少,于是對于一個需要安慰的人常顯得束手無策。而當一個人受到挫折時,當一個人充滿悔恨時,尤其需要朋友在此關鍵時刻拉他一把,在朋友的寬慰力量下增長力量。如果,這時你伸出了寬慰之手,那么你就必然會獲得不絕的贊美。
那么,應怎樣寬慰呢?人不愉快想法的產生,有時并不一定是事情多么的嚴重,而只是在于個人體驗的深淺不同。在寬慰別人時,應設身處地地為他著想,站在對方角度考慮。例如:
帕爾曼同家人到餐館用餐時,主菜卻時時不上來。當他告訴經(jīng)理時,經(jīng)理當即就沖進廚房對主廚考爾發(fā)火。這時,帕爾曼走進廚房,對考爾說:“在這么熱的地方干活,誰都會吃不消的,為了我們辛苦你們了!”這番話使這位小伙子對遭受斥責后的痛苦與煩惱隨即化解,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在帕爾曼51歲生日時,他收到了一份禮品店代送的蛋糕,緞帶上寫到:“感謝您,第一個對我的工作表示寬慰的人——廚師考爾。”
心理學家主張,在寬慰別人時,應盡量避免將不幸歸于對方的心理健康因素。而應該用過失、誤解等不可避免的、
合理的因素來為受挫折的人開脫。“理解萬歲”的口號,一直廣泛為人們所提倡。彼此理
解,是朋友之間所真心希望的,并一直尋求的。對一個人作評價、下結論,就應該堅持全面,完整的原則,因為只有這樣,作出的評價和結論才有概括性,才符合這個人的全部實際。這個道理很簡單,無庸贅述。但對一個人要做全面、完整的評價,做起來是非常困難的。之所以有這種困難,是因為人們的評價活動本身要受對被評價者的了解程度的影響。了解不多,可又必須有個評價,就只好憑印象了,現(xiàn)實中就是這樣。所以人們不要總是奢望別人時時處處都對自己有個全面公正的評價。如果說友情是一朵朵盛開的鮮花,那么可以說理解的話語是聯(lián)結鮮花與鮮花之間柔軟的紐帶。當別人處于逆境時,紐帶輕輕地拉扯著你,會給人心靈以莫大的安撫。
所以說,理解是一種藝術,是對朋友的一種幫助。學會理解,是獲得朋友的必要途徑。
關鍵 31
讓對方能暢所欲言
有一種人,在容貌、才能、說話方面并沒有什么卓越之長處,可是與人交往卻堪稱能手。“若論長相,我還比他英俊幾分呢,可是,為什么他的交際能力勝我一籌?”您是不是偶爾在腦海中閃現(xiàn)過這個疑問?
其實,他之所以受歡迎,關鍵不在容貌、才能,而是在他是個能夠衷心與朋友在一起而感到快樂的人。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被愛、被認定自己的價值。再小的愿望,只要獲得滿足,一個人的心就會平靜、祥和。你如果想得到這些愿望,首先要學會“愛朋友”。就像愛自己一樣去愛朋友,為朋友“奉獻”,愛朋友的人,最終會得到朋友的愛。
善于讓朋友傾情相訴的人,最容易獲得朋友的衷心愛戴。隨便打斷他的談話最不禮貌。我們把打斷他人講話的作為,叫作“插嘴”。這個“插嘴”起著很壞的干擾作用。下面,讓我看看“插嘴”在講話時充當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吧。“插嘴”作為交流混亂狀態(tài)的副產品,是一種自發(fā)性的毛病。人們的講話,大致上是按照自己的思維順序先后表達出來的,各種各樣的想法,心里怎么想的,嘴巴就怎么說。
可是,這個事實對于作為聽者的你來說,卻是大問題。因為你必須按照對方的思路,收集對方思考的片斷,把它們理順,看看對方要表達個什么意思。有時,要耐心地聽,才能得到幾句有意義的話,有時,還要核實對方的話。這就像用拼圖玩具制作巨型圖畫那樣,不耐心不認真是難以完成的。
不懂這個道理的人,總是胡亂打亂他人的講話。在他人講話時插嘴,打斷人家的講話,突然發(fā)問,搶他人的話頭,不讓對方往下說,硬要他人沿著自己的思路說話。這樣“插嘴”分散了講話者的注意力,混亂了講話者的思路,搗亂了有條有理的講話內容,因而使人討厭。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話,你也許很想打斷他。不要那樣做,那樣做很危險。當他有許多話急著要說的時候,他不會理你的。因此,你要耐心地聽著,抱著一種開闊的心胸,誠懇地鼓勵他充分地說出自己的看法。事情常常是這樣:即使是朋友,也寧愿對我們談論他們的成就,而不太喜歡聽我們大擺自己的成就。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xiàn)出比對方優(yōu)越吧!但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讓你的對方表現(xiàn)出比你優(yōu)越。”
弗拉達爾電氣公司的約瑟夫·韋伯,也有相同的發(fā)現(xiàn)。那時他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富饒的荷蘭移民地區(qū)作一次視察。
關鍵 32
勇于承擔己過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朋友間免不了發(fā)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感情沖動,話說過頭,事做過火;由于方法不當,說錯了話,或做錯了事等等。遇到這種情況,絲毫不要羞羞答答、扭扭捏捏、遮遮掩掩,最好是勇敢地向朋友道歉。
衷心地道歉不但可以彌補破裂的關系,而且還可增進感情。有些人認為,朋友之間還用得著客套?即使有所冒犯也無須道歉,其實錯了。生活中因為一件小事、一句言語、一次口角、一個行為就使老友翻臉、夫妻反目的事不是常有的嗎?因為不肯道歉和認錯,或者找各種借口來掩飾自己的過錯只能加深矛盾,使朋友生氣。道歉,并非恥辱。而是真摯和誠懇的表示;道歉,可以避免一場糾紛的爆發(fā)。
真正的道歉不僅僅是承認一個錯誤,它還表現(xiàn),你意識到自己的言談舉止有損于你與他人之間的關系,而且對補償和重建這種關系有著相當?shù)脑竿?/font>
當然這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承認錯誤是令人難堪的。但是,一旦你迫使自己勇敢地這樣去做,克制自己的驕傲心理,它將會成為一種奇妙的醫(yī)治感情創(chuàng)傷的清潔劑、愈合劑。
抗美援朝時期,洪學智是彭德懷元帥的副手,主要分管軍備后勤的工作。有一天前線上的第三軍反映缺糧,彭德懷立即打電話給洪學智,質問他為什么第三軍無故斷糧,并說這樣的后勤管理太荒唐,洪學智堅持說第三軍現(xiàn)在肯定沒有斷糧,兩人爭執(zhí)不下,彭總對洪學智大發(fā)了一通脾氣,最后,派人到前沿的第三軍駐地了解情況,那知第三軍軍長抱歉說:“電報有誤,我們還有足足三天的后備糧呢!”彭總得知真相,對洪學智哈哈大笑:“老洪,委屈你噦,吃一個梨,算是我給你賠梨(禮)了。”通過這件事,洪學智更加敬重彭總的心底無私的胸懷,兩個人的戰(zhàn)斗友誼,在這場誤會中變得更加密切了。
作為一個“人”,我們都需要學會道歉的藝術。讓我們老老實實地回想一下,有多少次由于你嚴厲刺耳的評判和尖刻的話語使你以失去朋友為代價而受到了懲罰。然后,你計算一下,有幾次你曾坦白、誠懇地表明了你的歉意。
記住,向人表示道歉不是一件丟臉的事,而是成熟和誠實的表現(xiàn)。即使是偉人也會道歉。邱吉爾對杜魯門的第一印象十分不好,后來他告訴杜魯門自己曾一度嚴重地低估了他——這是一句用高明的恭維話表示的一種歉意。
一位當大夫的朋友曾對筆者講過這樣一件事:
一位訴說有各種各樣病痛的男人到他那里去看病,這個人頭疼、失眠、消化紊亂,可是卻找不到任何生理上的原因。最后,這位朋友對他說:“除非你告訴我你的良心上有什么不安,否則我是無法幫助你的。”經(jīng)過痛苦的思想斗爭,這個人終于承認,他作為父親指定的遺產執(zhí)行人,一直對住在國外的弟弟欺瞞了他的遺產繼承權。馬上,這位明智的大夫便敦促這個人給他弟弟寫了一封信,請求弟弟的寬恕,并隨信附寄了一張支票作為第一步的補償。然后,他一直護送這個人把這封信送到郵局,當這封信在檢信口消失的時候,這個男人流出了熱淚。“謝謝你,”
因此,如果你希望妥善地解決爭端,請記住下面的規(guī)則:
無論什么場合,很少有人會對你這樣說:“我也許不對。我們來看看問題的所在吧。”但只有這樣,才是積極有效的力法。有一次記者訪問著名的探險家和科學家史蒂文森。他在北極圈內生活了11年之久,其中6年除了食獸肉和清水之外別無它物。他告訴記者他做過的一次實驗,于是,記者就問他打算從該實驗中證明什么。他說:“科學家永遠不會打算證明什么,他只打算發(fā)掘事實。”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思考方式科學化,那就行動吧!除了自己,誰也阻止不了你。你承認自己也許會弄錯,就絕不會惹上煩惱。因為那樣的話,不但會避免所有爭執(zhí),而且還可以使對方跟你一樣寬容大度;并且,還會使他承認他也可能弄錯。
如果,你肯定別人錯了,而且直率地告訴他,結果會如何呢?
有位年輕的紐約律師,在最高法院參加了一個重要案子的辯論。案子牽涉了一大筆錢和一個重要的法律問題。在辯論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對他說:“海事法追訴的期限是6年,對嗎?”這位律師驀然停住,看了法官半天,然后直率地說:“法官先生,海事法沒有追訴期限。”
“庭內頓時安靜下來,”他后來講述他當時的感受時說:“氣溫似乎一下子降到了冰點。我是對的,法官是錯的。我也據(jù)實告訴了他,但那樣就使他變得友善了嗎?沒有。我仍然相信法律站在我這一邊。我知道我講得比過去精彩。但我并沒有尊重他的感情,用討論的方式據(jù)理說明我的觀點,而是當眾指出一位聲望卓著、學識豐富的人錯了,從而引起爭端人誤會。” 沒有幾個人能夠邏輯性地思考。我們許多人都會犯武斷、偏見的毛病。許多人都有固執(zhí)、嫉妒、猜忌、恐懼和傲慢的缺點。多數(shù)人都不愿輕易地改變對宗教、愛好和信仰的看法。因此,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有指責別人的毛病,請在每天早晚前,坐下來讀一讀下面這段文字:“我們有時會毫無抗拒地或在熱情淹沒的情形下,改變自己的想法;但若有人說我們錯了,反而會使我們遷怒對方,更固執(zhí)己見,而且會毫無根據(jù)地堅持自己的想法。顯然,不是那些想法對我們珍貴,而是我們的自尊心受到了損害……
‘我的’這兩個簡單的字眼,是為人處世的關系中最重要的,妥善運用這兩個字才是智慧之源。不論說‘我的’晚餐,‘我的’狗,‘我的’房子,‘我的’父親,‘我的’國家或‘我的’上帝,都具備相同的力量。我們不但不喜歡說我的表不準,或我的車太破舊,也討厭別人糾正我們關于火車的知識,水楊酸的藥效或講述王沙岡一世生卒年月的錯誤……我們愿意繼續(xù)相信以往慣于相信的事,而如果我們所相信的事遇到了懷疑,我們就會找盡借口為自己的信念辯護。結果呢,多數(shù)我們所謂的推理,就變成找借口來繼續(xù)相信我們早已相信的事物。”
在這一點上卡耐基也感同身受,他說:有一次,他的朋友彼得請一位室內設計師為自己的臥室布置一些窗簾。等賬
單送來,他大吃一驚。過了幾天,一位朋友來看彼得,看看那些窗簾,問起價錢,這位朋友面有怒色地說:“什么?太過份了,我看他占了你的便宜。”真的嗎?不錯,他說的是實話??墒呛苌儆腥丝下爠e人羞辱自己判斷力的實話。身為一個凡人,彼得開始為自己辯護。他說貴的東西終究有貴的價值,你不可能以便宜的價錢買到質量高而又有藝術品味的東西等等。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來拜訪,開始贊揚那些窗簾,表現(xiàn)得很熱心,說她希望自己家里也購買得起那些精美的窗簾。彼得的反應完全不一樣了。“說句老實話,”他說,“我自己也負擔不起,我所付的價錢太高了。我后悔訂了這些。”當我們錯的時候,也許會對自己承認。而如果對方處理得很適合,而且友善可親,我們也會對別人承認,甚至以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但如果有人想把難以下咽的事實硬塞進我們的食道,你想,我們的感覺將會如何?……
美國南北戰(zhàn)爭期間,最著名的報人哈里斯·葛里萊激烈地反對林肯的政策,他相信以論戰(zhàn)、嘲弄、謾罵就能使林肯同意他的看法。他發(fā)起攻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在林肯遇刺的那天晚上,葛里萊還發(fā)表了一篇尖刻、粗暴、攻擊林肯的文章。但那些尖厲的攻擊使得林肯同意葛里萊了嗎?一點也沒有。嘲弄和謾罵是永遠達不到目的的。
如果你想知道一些有關處理人際關系、控制自己、完善品德的有益建議,不妨看看本杰明·富蘭克林的自傳——它是最引人人勝的傳記之一,也是美國的一本名著。在這本自傳中,富蘭克林敘述了他如何克服好爭辯的習慣,使自己成為美國歷史上最能干、最和善、最老練的外交家。有一天,當富蘭克林還是個毛躁的年輕人時,一位教友會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尖刻地訓斥了他一頓:“本,你真是無可救藥。你已經(jīng)打擊了每一位和你意見不同的人。你的意見變得太珍貴了,沒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發(fā)覺,如果你在場,他們會很不自在。你知道的太多了,沒有人再能教你什么,也沒有人打算告訴你些什么,因為那樣會吃力不討好的,而且又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能再吸收新知識了,但你的舊知識又很有限。”
富蘭克林的優(yōu)點之一,就是他接受那次教訓的態(tài)度。他已經(jīng)能成熟、明智地領悟到他的確是那樣,也發(fā)覺他正面臨失敗和社交悲劇的命運。他立刻改掉了傲慢、粗野的習慣。“我立下一條規(guī)矩,”富蘭克林說,“絕不準自己太武斷。我甚至不準自己在文字或語言上有太肯定的意見表達,比如‘當然’、‘無疑’等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設’、‘我想像一件事該這樣或那樣’或‘目前,我看來是如此’。當別人陳述一件事而我不以為然時,我絕不立刻駁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錯誤。我會在回答的時候,表示在某些條件和情況下,他的意見沒有錯,但在目前這件事上,看來好像稍有兩樣等等。我很快就領會到我這種改會態(tài)度的收獲:凡是我參與的談話,氣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謙虛的態(tài)度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但容易被接受,更減少了一些沖突。我發(fā)現(xiàn)自己有錯時,我沒有什么難堪的場面。而我自己碰巧是對的時候,更能使對方不固執(zhí)己見而贊同我。”
“我最初采用這種方法時,確實和我的本性相沖突,但久而久之就逐漸習慣了。也許50年來,沒有人聽我講過些什么太武斷的話,這是我提交新法案或修改舊條文能得到同胞的重視,而且在成為民眾協(xié)會的一員后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重要原因。我不善辭令,更談不上雄辯,遣詞用字也很遲疑,還會說錯話,但一般說來,我的意見還是得到廣泛的支持。”
正如洪應明在《菜根譚》一書中所說:“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以上舉的例子,都說明做人寧可顯得笨拙一些,也不可顯得太聰明,寧可收斂一下,也不可鋒芒畢露;寧可隨和一點,也不可自命清高;寧可退縮一點,也不可太積極前進。
這就是獲得朋友支持的一大法寶。
關鍵 34
好朋友也要保持距離
人從小到大,都會交一些朋友,這些朋友有的只是普通
朋友,但有的則是可稱為“死黨”的好朋友。但是我們也常發(fā)現(xiàn),一些“死黨”到后來還是散了,有的是“緣盡情了”,有的則是“不歡而散”,無論怎么散,就是散了。人能有“死黨”是很不容易的,可是散了,多可惜啊!而“死黨”一散,尤其那種“不歡而散”,要再重新組“黨”是相當不容易的,有的甚至根本無再見面的可能。人一輩子都不斷在交新的朋友,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的朋友好,失去友情更是人生的一種損失,因此我強調:
好朋友要“保持距離”!這話是有些矛盾,好朋友才應該常聚首呀!保持距離不就疏遠了?問題就在“常聚首”!很多“死黨”就是因為一天到晚在一起,所以才散了。為什么呢?人之所以會有“一見如故”、“相見恨晚”的感覺,之所以會有“死黨”的產生,是因為彼此的氣質互相吸引,一下子就越過鴻溝成為好朋友,這個現(xiàn)象無論是異性或同性都一樣。但再怎么相互吸引,雙方還是會有些差異的,因為彼此來自不同的環(huán)境,受不同的教育,人生觀、價值觀不可能完全相同。當二人的“蜜月期”一過,便無可避免地要產生摩擦,于是從尊重對方,開始變成容忍對方,到最后成為要求對方!當要求不能如愿,便開始背后挑剔、批評,然后結束友誼。很奇怪的是,好朋友的感情和夫妻的感情很類似,一件小事也有可能造成感情的破裂。我有一位朋友,他和租同一 棟房子的房客成為朋友,后來因為對方一直不肯倒垃圾,他認為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憤而搬了出去,二人至今未曾往來。所以,如果有了“好朋友”,與其太接近而彼此傷害,不如“保持距離”,以免碰撞!人說夫妻要“相敬如賓”,自然可以琴瑟和諧,但因為夫妻太接近,要彼此相敬如賓實在很不容易。其實朋友之問也要“相敬如賓”。而要“相敬如賓”,“保持距離”便是最好的方法。何謂“保持距離”?簡單地說,就是不要太親密,一天到晚在一起;也就是說,心靈是貼近的,但肉體是保持距離的。能“保持距離”就會產生“禮”,尊重對方,這禮便是防止對方碰撞的“海綿”。有時太保持距離也會使對方疏遠,尤其是工商社會,大家都忙,很容易就忘了對方。因此,對好朋友也要打打電話,了解對方的近況,偶而碰面吃個飯,聊一聊,否則就會從“好朋友”變成“朋友”,最后變成“只是認識”了!
也許你會說,“好朋友”就應該同穿一條褲子,彼此無私呀!你能這樣想很好,表示你是個可以肝膽相照的朋友,但問題是,人的心是很復雜的,你能這么想,你的“好朋友”可不一定這么想。到最后,不是你不要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朋友不要你!更何況,你也不一定真的了解你自己,你心理、情緒上的變化,有時你也不能掌握哩!所以,為了友誼,為了人生不那么寂寞孤單,好朋友應保持距離!
喜歡的人自然有很多朋友,即使不主動結交朋友,別人也會設法與他接近;相反,朋友少的人,若不去接近別人,誰也不會主動接近他。
質的人大都比較內向,不但不會主動結交朋友,反而會避開人群;個性好勝的人雖然外向、活動力強,但由于過分堅持己見,容易惹人討厭,朋友也不會很多。 想要獲得知己是很困難的,自私自利、存心利用朋友的人,永遠得不到真正的友誼。這種人在朋友有利的時候,會表現(xiàn)得如同至親、密友一樣,一旦利害關系消失,就露出真面目。
關鍵 35
承認朋友的自我價值
在《如何贏得朋友,影響他人》的開頭,戴爾·卡耐基沒有敘述很多著名政治家、成功的推銷員或公司大腕的樸實平易的趣聞逸事,而是從一個臭名昭著的罪犯開始??突v述了“雙槍”殺手克勞里(Cmwley)1931年在紐約西區(qū)大街其女友公寓被抓獲的轟動事件。
克勞里是個銀行搶劫犯,據(jù)紐約城警署專員透露,他是個“手腳麻利的殺手”,已經(jīng)在逃幾個月,但最后在嚴密監(jiān)視和一場激烈的槍戰(zhàn)之后,克勞里在其女友的公寓中被俘。根據(jù)卡耐基的介紹,警察從殺手那里發(fā)現(xiàn)一張字條,上面寫著:
“也許應該考慮,我的大衣下面是顆疲憊的心,也是一顆善良的心——對任何人無害的心。”
基接著說,我想我應該讓卡耐基自己解釋為什么他的書以一個銀行搶劫犯和殺害警察的罪犯的故事作為開頭。
基寫道:“這個故事的意思是,雙槍克勞里絲毫沒有自責。”這是罪犯中不正常的態(tài)度嗎?如果你這么認為,看看下面的敘述:
“我一生中最好的年華都在給人們帶來歡樂,幫助他們度過愉快的時光,我所得到的就是咒罵,成為被迫殺的對象。”
這是阿爾·卡彭(址Capone)的言論。是的,他從前是美國公眾第一敵人——黑幫最險惡的頭目,曾經(jīng)在芝加哥制造恐怖。卡彭也不譴責自己。實際上他認為自己是個公共慈善家。卡耐基接著引用多奇·舒爾茨還有其他一些黑幫以及“新新”監(jiān)獄中的各種人物的話,為了說明同樣的問題。
如果阿爾·卡普尼、“雙槍”克勞里、多奇·舒爾茨以及監(jiān)獄大墻后面的絕望的人們都不對自己有任何譴責的話,那么我們要繼續(xù)交往的人們又會怎么樣呢?
是的,他們怎么樣呢?現(xiàn)代社會,已日益打破了各自的封閉狀態(tài),進人了一個生動活潑的、互相聯(lián)系的時代。每個人都需要交往,都希望自己成為贊美能手,使自己廣交朋友,成為受歡迎的人。那
么,就請記住,贊美首先要真誠,真誠就要有所保留,而不是全盤肯定。你可以大談其優(yōu)點、長處、成績,不談其不足,也可以既贊美又批評,還可以提出你的希望。無論采取哪種方式,都要掌握好分寸,把握好“度”。希臘有句諺語:“使人幸福的不是體力,也不是金錢,而是正義和多才。”才能,是一個人區(qū)別于他人的最明顯的標志,是他幸福的源泉之一。我們贊美一個人,就要深深地打動他,而最能打動他人的贊美,莫過于對其才能的認可和高度評價。
周圍不乏才華橫溢之人,有的有能言善辯的口才;有的人能洋洋灑灑,妙筆生花;有的人善發(fā)明;有的人演技高超……諸如此類的才華都是有價值的贊美題材。“有才能的人就在于了解別人的才能。”這句俄羅斯諺語告訴我們,要成功地贊美別人,你必須具有發(fā)現(xiàn)、甚至挖掘別人閃光點的才能,這是成功贊美者的一個重要條件。因此,如果你不具有與對方相當?shù)幕蛘吒哂谒牟拍?,你就不能?/font>其才華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那么你的贊美就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甚至會弄巧成拙。能夠贊美別人的才華,起碼可以說明你也不是一個凡夫俗子。費孝
兩位才能出眾的人來說,要比贊其容貌、氣質等外在特征具有更強烈的吸引力,更能打動對方。贊美一個人的才華,有時不必要用語言表達出來。一次善意的行動,要勝過所有贊譽之詞。波普曾說過:“最聰明的贊美者,是做一些所喜歡的事,但卻不表明是為他而做的。”對一個人才華的贊美也如此。嚴濟慈在法國留學時,遇到了一位導師法布里,在法布 里的指導下,嚴濟慈完
關鍵 36
用“朋友檔案”連絡朋友
“人到用時方恨少”,不知你有沒有這種經(jīng)歷,如果曾經(jīng)有過,那么就要趕緊亡羊補牢,如果沒有過,那么也要未雨綢繆呢。這就需要建立一個“朋友檔案”!人一生當中會交很多朋友,這些朋友有的會成為你的至交,有的會持續(xù)交往,但有的也會中斷。交朋友自然不必勉強自己和對方,但何妨采取更有彈性的做法,不投緣的也不必“拒絕往來”,而把他們通通納人你的“朋友檔案”!
“朋友檔案”的建立其實很簡單。首先,把你在學校時的同學資料整理出來,并做成記錄。畢業(yè)數(shù)年后,你的同學會分散在各種不同的行業(yè),有的甚至已成為個中翹楚。當你有需要時,憑著同學的關系,相信他們會給你某種程度的幫忙。這種同學關系,還可從大學向下延伸到高中、初中、小學,這將是一筆相當?shù)馁Y源。當然,要建立起這種同學關系,你非得時常參加同學會,并且隨時
注意同學動態(tài)不可。
其次,把你周邊朋友的資料建立起來,對他們的專長也應有詳細的記錄。當他們的住所、工作有變動時,也要在你的資料上修正,以免需要時找不到人。
同學和朋友的資料是最不應疏忽的,你還可以記下他們的生日。如果你不嫌麻煩,在他們生日時寫上一張生日賀卡,或請吃個便飯,會使你們的關系突飛猛進。這些關系若能妥善維持,就算他們一時幫不上你的忙,也會介紹他們的朋友 來助你一臂之力。另外,有一種“朋友”也是你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在應酬場合認識,只交換名片談不上交情的“朋友”。這種“朋友”各種行業(yè)各種階層都會有,你不應把這些名片丟掉,應該在名片中盡量記下這個人的特征,以備再見面時能“一眼認出”。但最重要的是,名片帶回家后,要依姓氏或專長、行業(yè)分類保存下來。你不必刻意去結交他們,但可以借故在電話里向他們請教一兩個專業(yè)問題,話里自然要提一下你們碰面的場合、或你們共同的朋友,以喚起他對你的印象。有過“請教”,他對你的印象也會深刻些。當然,這種“朋友”不 可能幫你什么大忙,因為你們沒有進一步的交情,但幫小忙,為你解決一些小問題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譬如我就曾向一位電器行的業(yè)務員請教過購買電器的常識,這些常識和我平常對電器的認識差距很大,但很實用。這個業(yè)務員是我買電視機認識的,他的名片我保存到現(xiàn)在還沒丟掉。有人用電腦建立朋友檔案,有人用名片薄,這些方法各有長處,而不管用什么方法,我想有幾點是必須記住的:
——每個朋友對你都有用處!
——每個朋友都不可放棄!
——每個朋友都要保持一定的關系!
關鍵 37
不同朋友不同待之
朋友相交以“誠”待人,此乃至理,那為何又要分“等級”?那不就不誠了嗎?有個地方名流,朋友無數(shù),三教九流都有,他也曾向人夸耀,說他朋友之多,天下第一!我當然也是他的“朋友”之一,因為我采訪過他。后來我問他,朋友這么多,他都同等對待嗎?他沉思了一下,對我說:“當然不可以同等對待,要分等級的!”
他說他交朋友都是誠心的,不會利用朋友,也不會欺騙朋友,但別人來和他做朋友卻不一定是誠心的。在他結交的朋友中,人格清高的固然很多,但想從他身上獲取一點利益,心存壞意的人也不少。
“對心有壞意,不夠誠懇的朋友,我總不能也對他推心置腹吧!”這位名流說:“那只會害了我自己呀!”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況下,他把朋友劃分了“等級”,有“刎頸之交級”、“推心置腹級”、“可商大事級”、“酒肉朋友級”、“點頭哈哈級”、“保持距離級”等等。
他就根據(jù)這些等級來決定和對方來往的密度和自己心窗打開的程度。
“我過去就是因為人人都是好朋友,受到了不少傷害,包括物質上的傷害和心靈上的傷害,所以今天才會把朋友分等級!”他說。把朋友分等級聽來似乎無情,但聽了那位名流的話,我
關鍵 38
交友的彈性外交
人在社會上行走,必須靠朋友來幫忙,雖然有的朋友也不見得能幫你忙,甚至還會拖累你,但沒有朋友卻會無路可走!因此,人要廣交朋友,并好好運用朋友的智慧。大部分人交朋友都“彈性不足”,因為他們交朋友有太多的原則:
(1)看不順眼的不交。
(2)話不投機的不交。
(3)有過不愉快的不交
這種交朋友的態(tài)度也沒有什么不好,但是人在社會上行走,交朋友實在有必要更有彈性一點。不過這里指的是廣義的朋友,因為普通朋友和“知己”還是要有所分別的。所謂
的“彈性”指:
(1)沒有不能交的朋友。你看著不順眼,或話不投機的人并不一定是“小人”,甚至他們還有可能是對你會有所幫助的君子,你若拒絕他們,未免太可惜了。你會說,話不投機又看不順眼還要“應付”他們,做人太辛苦了。是很辛苦,但你就是要有這樣的功夫,并且不會讓他們感覺你在“應付” 他們。要做到這樣,惟有敞開心胸,別無他法。
(2)相逢一笑泯恩仇。某人得罪于你,或你曾得罪過某人,雖說不上彼此成仇,但心底確實不愉快。如果你覺得有必要,可主動去化解僵局,也許你們會因此成為好朋友,至少你也少了一個潛在的敵人。這一點相當難做到,因為就是拉不下臉來!其實只要你愿意做,你的風度會贏得對方對你的尊敬,因為你給他面子了嘛!不過化解僵局要看場合和時機,不要太刻意。酒席上、對方離職時、升官時最好,也就是,總要有個借口!
(3)不是敵人就是朋友。有些人是“不是朋友就是敵人”,這樣子做會使敵人一直增加,朋友一直減少,最后使自己孤立。應該改為“不是敵人,就是朋友”,這樣朋友就會越來越多,敵人越來越少!
(4)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敵人會變成朋友,朋友也會變成敵人,這是社會上的現(xiàn)實。當朋友因某種緣故成為你的敵人時,你不必太憂傷感嘆,因為有一天他有可能再成為你的朋友!有這樣的認知,就能以平常心來交朋友!
(5)放下你的身段。身段是交朋友的一大阻礙,也是樹敵的一個原因,你千萬不要以為你是博士,就不去理會一個工友,在“交朋友的彈性”這件事上,這種身段感會使你交不到朋友!能以這種彈性交朋友,怎么會交不到朋友,怎么會走不通路,做不了事?不過這種“彈性”不易練就,慢慢來吧!
西班牙哲學家格拉西安在《世俗智慧的藝術》中說:“友誼使人生的益處倍增,使人生的不幸倍減。它是苦難的惟一解藥,是靈魂的通氣之孔。”人與人之間交往,貴在心靈契合,患難相助。結交朋友并不困難,問題在于在你需要幫助時會伸出援手的朋友是不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人一旦面臨必須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時,都會百般推托、避而不見。
關鍵 39
動之以情抓住朋友的心
清代文學評論家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采用宋詞三首詞中的各一句,用來表達人在辦事情、創(chuàng)事業(yè)中的三種境界。他說:“古今能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須經(jīng)過這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為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為第二境也。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為第三境也。”王國維選擇這三首詞的三句話集在一起,選擇精確,集得絕妙,給這三句話注入了新的生命。他告誡世人 “成大事大學問”需要這三種境界,才能達到人格的升華。中華民族,以禮儀之邦聞名于世。在朋友交往中,人們都以義氣為重。《禮記·中庸》中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為此,仁者,仁義、禮智是待友之要則。
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出于愛國熱忱,于1936年12月12日實行“兵諫”,逮捕了蔣介石以及幾十名蔣幫軍政大員,爆發(fā)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發(fā)生的當天早晨,張學良、楊虎城就打電話給當時處在陜北的中共中央,請中共派代表團去西安,共商抗 日救國大計,處理捉蔣后出現(xiàn)的事宜,特別希望能派周恩來副主席作為團長。為了表達張、楊兩將軍深切盼望中共代表團能早日到達的心愿,還特別提出可派飛機去延安接送代表團。
在周恩來同志的大力推動下,經(jīng)過張、楊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但張學良缺乏政治斗爭經(jīng)驗,對蔣介石陰險毒辣認識不足,對蔣的背信棄義缺乏警惕,決定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
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愛心去打動你的朋友,你就會擁有你人生中最豐富的財富,而你的人生也會在這種交際中獲得最大程度上的成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