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來作曲/怡然演唱/唐功南作詞
中國人喜歡山水,不僅有山水畫,也有山水詩,無論山水畫和山水詩都自成一類,似乎還有別于西方的風(fēng)景畫。一個地方有山則穩(wěn),有水則靈,山有陽剛氣概,水有陰柔之美,剛?cè)岵?,陰陽互補。
人造園林則模仿自然之美,可能為了施工方便,也可能刻意為之,但凡有人工湖的地方,湖邊肯定有山,這山其實就是用挖湖挖出來的土方堆成的,比如北海,中海,南海三海附近就有瓊島的小山,有景山,既省去了處理土方的麻煩,也造就了山水相依的景色。
清華園也不例外,清華大學(xué)的校河,還有荷花池,水木清華兩處荷塘,想來都是人工造就的。海淀地區(qū),當(dāng)年就是一個水源充沛的地方,海淀二字共有六點水,可見水之多,記得在哪里看到過記載,當(dāng)年,在清華園挖地一米就可挖出地下水來。
清華校河雖然屬于萬泉河水系,但河道不一定是萬泉河的天然水道,大概率是人工挖掘的河道,引萬泉河水環(huán)繞清華園,作為當(dāng)時熙春園和暢春園的界河,起到那種護城河的作用,當(dāng)然,我沒有考證啦,我只是從校河的走向來猜測,清華校河基本是個護城河的走向,大致是個長方型,東西長一些,南北短一些。入口在清華大學(xué)西門南側(cè),河水進校之后,東行20米左右就分為兩路,一路北去,一直到校醫(yī)院北側(cè)之后向東折,在老生物館,大禮堂和新水力館館的北側(cè)一直東流,到廣播站西側(cè)時,和另一路北來之水匯合繼續(xù)向北,流出校外,匯入體育學(xué)院南側(cè)的清河。這另一路北來之水就是從清華西門南側(cè)入校之后的萬泉河水,一直向東,路過二校門,過動農(nóng)館之后向北,一直流到廣播站那里和東來之水匯合,在匯合之前有個可以調(diào)節(jié)水流的水壩。
這兩路水,一路先向北后向東,一路先向東后向北,在西南角分流,在西北角匯合,形成一圈基本呈長方形的閉環(huán)。
鑒于先東流的一路,流經(jīng)二校門前,可以推測,在最初建校時,校河是在原校園外面的,也可以大膽推測,最初沒有環(huán)校園一周的圍墻,這校河就作為校園的屏障。何以見得這是人工河道呢?
在東邊河道的東邊有一溜土山,現(xiàn)在不太明顯了,70年時還挺明顯的,一直延伸到至善路口,在停車場東邊,甲所南邊也還有一段土坡,大概都是當(dāng)年挖河道的土方堆積而成。而水木清華西側(cè)北側(cè)的小土山,更明顯是挖水木清華這片荷塘?xí)r的土方了,荷花池東側(cè)和南側(cè)也有兩個小土山,形成原因大概是一樣的。當(dāng)然,這只是我根據(jù)常識推斷,沒有文獻依據(jù),信不信由你。
這樣說來,圈在校河里面的才是清華大學(xué)最初的校園,之后北擴到校河北,建了圖書館,體育館和明齋,誠齋等建筑,教職工宿舍則盡量放在校河外,這就有河北的北院,河西的西院,河南的照瀾園了。河?xùn)|則因為京張鐵路老軌所限,直到解放后,鐵路線改道才給清華讓出了東擴的余地。
有河就有橋,準(zhǔn)確地說,有河有人才有橋,所以橋不但是連接兩岸的通路,也是人與自然連接的紐帶。在唐詩宋詞元曲中“橋”是個美麗的存在,比如夜泊楓橋,二十四橋明月夜,獨立小橋風(fēng)滿袖,驛外斷橋邊,小橋流水人家之類名句,都給人以美感。國外也是如此,比如廊橋遺夢,魂斷藍橋,卡桑德拉大橋,還有一部前南斯拉夫電影名字就是《橋》,這些電影都是以橋為中心展開故事的。
就北京而言,比較為大家所熟知的橋有頤和園的十七孔橋,玉帶橋,有北海公園的堆云積翠橋,北海大橋等等。
蓮橋/李冀華拍攝
清華園里的橋也不少,可惜只有一座橋有正式的名稱,那就是在荷花池的蓮橋,這蓮橋是1970級-1976級7屆校友集資建成的。荷花池上還有一座橋,造型頗似頤和園的玉帶橋,揚州重修的二十四橋也是這樣的造型。但是荷花池的這座橋卻沒有名稱,大家私下里就稱之為羅鍋橋,頗覺不雅,不如稱之為朗月橋為好。
校河上的橋,從上游開始敘述,一進清華西門,往東走,過了西院,就是一座東西向的橋,這座橋去年加寬了些,似乎并沒有做美容處理,順著清華路一直往東,過了動農(nóng)館還有一座東西向的橋,因為都在清華路上,似乎可以稱之為清華東橋,清華西橋,這兩座橋造型一致,不過東邊這橋似乎還比西邊的橋要稍微好一些,欄桿稍微有點造型,動農(nóng)館對面這段校河在河的北側(cè)也是有欄桿的,這欄桿表面是暗紅的小碎沙石,每年金秋,此處有銀杏葉子金黃的景色,托這銀杏樹的福,這橋倒也經(jīng)常入畫,也不算難看。
荷花池單拱橋/李冀華拍攝
從西門到動農(nóng)館東側(cè)這段東西走向的校河上,架著三座溝通南北的橋,一座對著二校門,過橋就是照瀾園,往西走到停車場,也就是熙春路,是第二座,再往西走到西湖游泳池,是第三座橋,這三座橋溝通教學(xué)行政區(qū),商業(yè)區(qū)和住宅區(qū)。這三座橋都沒有名稱,其實名稱很容易起,比如,二校門前那座,直接叫二校門橋,有點繞口,可以取照瀾園其中一字稱之為瀾橋,和魂斷藍橋的藍字同音不同字,也好記,那熙春路的橋就稱之為熙春南橋,西湖游泳池那里的橋可稱之為近春南橋。橋雖然簡陋些,起個好名字,有蓬蓽生輝的效果。
說完了南邊這條東西向河道上的三座橋之后,就要說說北側(cè)東西向河道上的橋了,為敘述方便,我就權(quán)且使用下我剛給已經(jīng)敘述過的幾座橋起的名字。
從瀾橋往北過二校門,到大草坪,分東西兩路到大禮堂,大禮堂后面有東西兩座橋架在校河上,暫且稱之為禮堂東橋和禮堂西橋吧,這兩座橋,橋欄桿比較敦實,顯得很可靠,橋北就是圖書館,橋南橋北風(fēng)景俱佳,秋風(fēng)送爽時節(jié),站在橋上東張西望,左顧右盼,幾墻幾窗都是紅彤彤的秋葉。
熙春路和近春路都是貫通兩條河道的道路,從熙春橋往北,路過荷園餐廳后稍微向東一拐就是一座橋,橋面是可以錯車的寬度,過橋就是西大操場。這座橋可以暫時稱之為熙春北橋,
熙春北橋/清青園林拍攝
同樣,從近春橋出發(fā),往北,路過荷花池,校醫(yī)院,也有座橋,過了橋,西邊是醫(yī)學(xué)院,東邊是氣象臺,往北則是西北校門了,這橋可以稱之為近春北橋。
從禮堂東橋再往東,對著新水力館東側(cè)還有一座橋,過了這橋,這橋下的水面就是兩水交匯之處了。在熙春北橋和近春北橋之間,老生物館后面還有一座橋,橋欄桿中間有鑄鐵件的花環(huán)似的裝飾,這花環(huán)似的裝飾可以當(dāng)作拍攝紅葉照片的取景框。
綜上所述,在北側(cè)的東西向河道上一共有六座橋。
生物館北門對著的橋/清青園林拍攝
在西側(cè)南北走向的校河上,在綠園北側(cè),近春園餐廳南門那兒,有座通往西院的小橋,這小橋雖然不起眼,但很可能那年朱自清住在西院時,就是從此處過河去荷塘的,之后又原路返回家,寫了那篇著名的《荷塘月色》。所以這座小橋似乎可以名之為自清橋。
在東側(cè)南北走向的校河上,有座通往廣播站的橋,再往北再至善路,也就是四號樓東面還有座溝通東西的橋。
這樣算來,校河上共有14座橋,加上荷花池上的兩座橋,一共16座橋,當(dāng)然也還有幾步就能走過去的小橋,比如荷花池大小湖面中間有個低欄曲橋,在二教和一教之間也有一座小橋,在自清亭畔還有一座,這三座小橋,數(shù)自清亭畔的這座好看,橋欄板雖然低矮,但有石雕。加上這三座小橋就是19座橋了,目前只有一座蓮橋有正式名稱。
原來清華園里不僅橋沒有名稱,道路也沒有名稱,但有區(qū)劃名稱,比如一區(qū)二區(qū),北院西院照瀾園,建筑都有名稱或牌號,到哪兒,可以只說目的地,而不用說路線,若一定需要說明路線,則可以說經(jīng)過那個建筑,到那個地方去,也沒有覺得太不方便。頤和園,香山,圓明園和北海景山公園里的道路也都沒有名稱。
大概是上世紀(jì)90年代末吧,新建的樓太多了,小汽車太多了,必須有交通管制了,才開始給道路命名,不知當(dāng)時為啥不同時給這些橋也都起個名字。子曰:必也正名乎。期望清華園里的每座橋都有個詩一般的名字并把名字刻在橋體上。在沒有正式命名之前,不妨先用我給這些橋起的名字,至少敘述起來比較方便,說不準(zhǔn),就會出現(xiàn)《瀾橋舊夢》《蓮橋荷香》之類的作品呢。
題圖照片也是清青園林拍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