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海編著 人生在世,有兩種錯誤在所難免,一為遷令,一為勸成。 南先生說,遷令與勸成是人生必須規(guī)避的兩個常犯的錯誤。何謂“遷令”,南先生舉了身邊的小事來說明這個道理,比如說,他讓人幫他拿一本書,這只是區(qū)區(qū)小事,舉手之勞而已,結果對方卻吩咐第三者去做:某某人,老師讓你幫他拿一本書。推脫責任,推托一切,就叫“遷令”,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做人要做到“不遷令”,就不要推托一切,該自己去做的就去完成,不能讓別人代勞。 “勸成”,是指勉強別人成功,對別人過度地要求,雖然本意是好的,但是往往適得其反,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南先生說,自己當主管不能“勸成”,成就好的事情,不是一時做得到的。如果弄錯的話,想改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做人做事都需要慎重地考慮。 一位十六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他問:“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夠讓別人愉快的人呢?”智者笑著望著他說:“我送給你四句話。第一句話,把自己當成別人。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少年回答說:“是不是說,在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侯,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當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中正一些?”智者微微點頭,接著說:“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少年沉思了一會兒,說:“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并且在別人需要的說候給予適當的幫助?”智者兩眼發(fā)光,繼續(xù)說道:“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少年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走說,要充分地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留著你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說:“這句話的含義,我是一時體會不出。但這四句話之間就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我用什么才能把它們統(tǒng)一起來呢?”智者說:“很簡單,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歷。” 把自己當成別人,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便不會將自己應做的事推到他人的身上;把別人當成自己,就能夠真正理解他人所求所想,不會勉強他人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把別人當成別人,就會尊重每個人作為獨立個體的尊嚴;把自己當成自己,則是將自己放在一個獨立的天地中,做一個大寫的人。 用一生的經歷去體味這四句話的深意,時刻提醒自己莫犯遷令勸成的錯誤。 (全文摘錄自《聽南懷瑾講述99個人生道理》連載(三),2008年6月9日解放日報第8版) 推薦人:149 日期:2008-6-30 tj:180 日期:2008-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