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放蕩齊趙間” 杜甫和他的間隔年(之三)

.

草地周刊2022.1.21

聶作平

落榜之后

  “歸帆拂天姥,中歲貢舊鄉(xiāng)。”杜甫的自述表明,他的歸程從天姥山開始,他回到老家洛陽,是為了參加考試。

  發(fā)軔于隋、成熟于唐的科舉考試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創(chuàng)舉,它使出身寒微的底層子弟,也有了通過讀書考試進而躋身官場并改換門庭的可能。在唐代,諸科考試中最為世人所重的是進士科,“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

  唐制,有資格參加考試的考生,來源有二:

  其一稱為生徒。即在中央官學與地方州學、縣學上學的在校生。他們只要在學??荚嚭细?,就可以直接參加由尚書省下屬的禮部主持的考試——稱為省試。

  其二稱為鄉(xiāng)貢。即不在各類學校上學的其他讀書人。他們要參加科考,必須向所在州、縣報考,并經(jīng)過州、縣的逐級考試,合格后,由地方官舉行鄉(xiāng)飲酒禮為之餞行,再送往京城參加省試。

  據(jù)徐松《登科記考》統(tǒng)計,有唐289年間,貢舉進士266次,及第進士6442人,而整個唐代參加過進士科考試的人數(shù)約50萬,平均每年及第人數(shù)不過二十三四個,這與唐詩所說的“桂樹只生三十枝”,“三十人中最少年”,即每年錄取人數(shù)不超過30名是吻合的。

  以往的一些學者大抵把杜甫此次考試的地點定為首都長安,實則不然。據(jù)《新唐書》載,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唐玄宗“正月己巳,如東都”,一直到兩年多后的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十月才返回長安。

  洛陽本是唐朝陪都,唐朝皇帝經(jīng)常率文武百官長駐洛陽。杜甫參加科考的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皇帝恰好東巡,是故,省試是在洛陽進行的。

  參加省試前,杜甫還得參加縣和州的選拔,而省試時間一般在暮春時節(jié)的農(nóng)歷三月。也就是說,如果杜甫等到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才從吳越回洛,他就來不及參加當年的省試了。因此,他應該是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回洛的。這一年,他先通過了縣和州的預選,于是才有了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春天的省試。

  結果如何呢?

  多年以后,杜甫仍然為他的才華感到驕傲,“氣劘屈賈壘,目短曹劉墻”。屈是屈原,賈是賈誼,曹是曹植,劉是劉楨,四人俱以文采知名??稍诙鸥ρ劾?,他的文章足以和屈原、賈誼相匹敵而高于曹植、劉楨。

  以杜甫畢生成就而言,他沒有說大話。

  然而,盡管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杜甫還是落榜了:“忤下考功第,獨辭京尹堂?!币圆湃A自負的杜甫竟然鎩羽而歸,讓人有些小小的驚訝——與杜甫同年參加省試并中式的,有兩個詩人,一個是蕭穎士,一個是李頎。

  雖然名落孫山,杜甫并沒表現(xiàn)出太多沮喪和失落。畢竟,他還年輕,年輕就意味著擁有未來,而未來,則意味著無限可能。

  考完試,杜甫又一次啟程遠行,迫不及待地開始了他的齊趙漫游。

  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最快樂的時光,他稱之為“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快意八九年”。以后,命運峰回路轉,年輕時的幸福與快樂遠去,如同隔山隔水的青春,每一次遙望,都是惆悵與傷感。

  由于史料闕如,我們已經(jīng)無法考證,杜甫為什么要把第一次漫游目的地定為郇瑕。但他第二次漫游吳越和第三次漫游齊趙,之所以會是這些地方而不是另一些地方,大體是解釋得清的。

  先說吳越。對江南山水人文的向往固然是內(nèi)在動因之一,但外在動因也有。那就是杜甫有兩位生活在吳越的親人。

  一位是他的叔父杜登。杜登時任武康尉。武康,即今浙江德清縣武康鎮(zhèn),距杭州不過幾十公里。另一位是他的姑父賀?。賀?曾任常熟主簿,常熟屬蘇州,在蘇州西北。賀?老家會稽,世代居此。

  此外,杜甫的江南行耗時長達四年。他曾經(jīng)前往的那些景點和城市,哪怕步行,也完全不需要這么漫長的時間。那么,游歷之外,杜甫去了哪里?聯(lián)想到他這兩位身處江南的親人,答案不言而喻。

  再說齊趙。杜甫游齊趙,最大原因在于,他的父親杜閑時任兗州司馬。在探望父親期間,杜甫順帶漫游了與兗州相鄰的諸多地區(qū)。這一段光陰,杜甫說是七八年,乃是含了兩個跨年的虛數(shù),實則5年多。

  5年多里,20來歲的杜甫以州司馬公子的身份,錦衣玉食,肥馬輕裘——杜甫后來流落川峽,日落孤城,草木風悲,想起當年那些故交舊游,一個個輕裘肥馬,不由在詩里揶揄說:“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那時,不知道他是否想起,自己也曾有過肥馬輕裘的昨天?

兗州登樓

  從洛陽到兗州州治瑕丘的路程,《元和郡縣志》與《通典》等古籍的記載略有不同,然差異不大,約1000里。高速公路裁彎取直后,略有減少,約470公里。

  時光遷延,唐代的驛道與今天的高速公路,其走向還基本一致,都是自西向東,經(jīng)鄭州、開封、曹州(今曹縣),進而折向東北。

  我是從開封前往兗州的——今天的兗州,是濟寧市下轄區(qū)。連日高溫晴天后,前一晚下了一場大雨。上午,以陰以雨的天空,又突然大雨傾盆。連霍高速上,低洼處,一會兒便積起深深淺淺的水坑,汽車駛過,濺起大片大片水花,來來往往的車輛都打開應急燈,小心翼翼地前行。

  直到山東境內(nèi),公路也由連霍高速轉入日蘭高速后,雨才漸漸停了。再走一段,卻是烈日高懸,完全沒有下過雨的樣子——后來我才知道,就在這一天,鄭州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暴雨,整座城市幾乎癱瘓,還有人因大雨而罹難。

  濟寧主城區(qū),或者說市政府駐地在任城,那是李白客居過的地方,與兗州相距30來公里。不過,還要等上一些日子,杜甫才會與李白相識訂交,并成為牽掛一生的知音。

  在任城區(qū),或者說濟寧市中心,我繞著人民公園轉了兩圈,終于找到一個停車位。停好車,沿著林蔭道,一路走過下棋的老人、唱歌的老人、跳舞的老人、發(fā)呆的老人。折而向右,再經(jīng)運河音樂廳,終于看到一座高聳于街道旁的仿古建筑——青磚之間嵌以白灰,建成一道微型的城墻。城墻上,是深紅色的壁柱支起的青瓦屋檐。

  這就是太白樓,也是濟寧市李白紀念館館址。從李太白的地盤路過,我沒有理由不拜謁。但是,入口處卻是藍底白字擋板:正在施工。作為對正在施工的呼應,旁邊鐵門緊閉。烈日下,發(fā)出刺目的光。田野考察不是跟團旅行,吃閉門羹是常有的事。雖然遺憾,卻也沒法。

  地處北國,濟寧卻頗有幾分江南水鄉(xiāng)模樣。太白樓對面是太白廣場,廣場背后,一條幾十米寬的河靜靜流過,沿岸柳樹成蔭。這條河便是杜甫時代的大運河,不過,如今人們稱它老運河。

  黃河以南到南四湖之間——南四湖包括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和微山湖,四湖首尾相連,是為大運河利用的天然水道之一。因緊鄰濟寧,且在濟寧之南,故名南四湖——河道彎曲,水源不足,加之淤泥堆積,故于1958年新挖了梁濟運河。

  老運河從太白樓前流過,由南北向折為東西向,并在三四公里外注入梁濟運河。老運河流經(jīng)的地段,包括太白樓一帶,是濟寧商業(yè)中心——太白樓的馬路對面,有幾棟裝修得頗有幾分古意的樓房,原以為是什么古跡,走近一看,卻都是珠寶店。

  大概就是濟寧城中心那一段老運河,唐時,也是任城的護城河。彼時,水量更為豐沛,河面像湖一樣遼闊,稱為南池。今天的濟寧城區(qū),還有一座南池公園。公園里,有一汪湖,稱為王母閣湖。極有可能,唐時,從今天太白樓下的老運河,直到南池公園,都是相接的一片浩渺水域。

  這片稱為南池的水域,杜甫有過一次輕松的出游。同游者姓許,是任城主簿。那是白露后的一個秋日早晨,兩人坐著小船進入南池。秋水豐盈,城墻下的角落,停著不少船只。天氣已經(jīng)涼下來了,有人在池邊拿著刷子為馬洗澡。茂密的樹蔭里,傳來一陣陣蟬鳴。他們的小船慢慢劃過了長滿菱角和香蒲的水面?;赝情T,宛在水中央。這個微涼而恬淡的早晨,杜甫忽然有些思念家鄉(xiāng)——

  秋水通溝洫,城隅進小船。

  晚涼看洗馬,森木亂鳴蟬。

  菱熟經(jīng)時雨,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遙憶舊青氈。

  杜甫留下了兩首和許主簿有關的詩,這說明,杜甫在任城應該呆了些時日。除了這首《與任城許主簿游南池》外,還有一首《對雨書懷走邀許主簿》。那是一個雨天,杜甫之前邀請了許主簿前來飲酒,可能因雨大,許主簿沒來,杜甫只好獨飲。

  值得一提的是,自古以來作詩最多的乾隆皇帝,如今除了專家,大概率沒有幾個普通讀者背得他哪怕一首詩,但他對杜甫一直心儀不已。乾隆南巡期間曾游南池,并作詩多首,其中一首寫道:

  幾株古樹護城池,池畔三間老杜祠。

  便弗叩遵應下拜,此人詩合是吾師。

  這說明,直到清代中期,南池依然是舊時模樣,并且,池邊還有祭祀杜甫的祠廟。然而,時光如同白駒過隙,大地也經(jīng)歷著滄海桑田的變化,昔日碧波蕩漾的南池,如今是街巷與高樓。而杜甫曾有過的慢生活,業(yè)已不復存在。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25歲的杜甫來到了父親杜閑任職的兗州。初到兗州的他,在某一天登上了兗州城南樓。在建筑普遍低矮的古代,高大的城樓是縱目遠眺,以抒胸臆的絕佳之地,尤其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

  這次登樓,杜甫留下了詩作,詩題直接明了:《登兗州城樓》

  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

  浮云連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魯?shù)钼拧?/span>

  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

  登上南樓,憑欄而望,杜甫看到天邊浮云飄渺,想象它們一直連接了東海和泰山——盡管大海離兗州足有400多里,泰山離兗州也有200多里,但天馬行空的想象卻可以精騖八極,心游萬仞。

  兗州直線距離60里外的東南方,平原上有一座突起的山峰,名為嶧山,也就是杜詩里說的孤障。當年,秦始皇東巡登嶧山,下旨勒石頌秦德——杜甫時代,那塊碑還在;漢時,魯恭王在曲阜東北修筑宮殿,然年代久遠,只余下一片廢墟。

  事實上,哪怕有高倍望遠鏡,也無法從兗州南樓看到幾十里外的秦碑和魯王宮殿廢墟。因此,這些都出自杜甫的想象。吊古傷今的想象,讓他略感惆悵。

  杜甫登的南樓在哪里呢?

  兗州市區(qū),有兩座少陵臺。一座在少陵公園。這是當代修筑的紀念性建筑,除了以少陵命名外,與杜甫,尤其與他當年的登臨并無關系。

  還有一座在車來車往的大街旁。按導航指引,我透過車窗看到,那是一座很不起眼的磚臺,上面有三個字:少陵臺。

  緊鄰少陵臺,是一棟辦公樓,門前吊牌顯示是濟寧市公安局兗州區(qū)分局。不知何時,少陵臺上掛了一幅標語“消除毒品危害,造福子孫后代”,使“少陵臺”三個字更加不起眼。

  少陵臺所臨大街,名為九州大道中段,從前的名字則是少陵西街——棄用少陵西街這個詩意盎然的名字,而采用了放之四海皆可的九州大道。

  明朝初年,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封魯王,建藩國于兗州。兗州擴修城池時,為了紀念杜甫登臨的南樓,特意將南樓附近城墻保留了一段,并改建為臺,稱少陵臺。清朝時,臺上建有八角形涼亭,并有杜公造像碑立于亭中。上世紀50年代,涼亭拆毀,臺下挖成防空洞。

  少陵臺另一側,是一個城市廣場。遠遠地,我看到廣場正中有一座高大的雕像。我想當然地認為,一定與詩圣有關。走近一看,卻與詩圣毫無關系。塑的是大禹治水——可能因濟寧也處于運河之濱,曾是運河線上的重要城市之一吧?

  廣場四周全是高大的楊樹,這種北方最常見的樹種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并不太大的風,都會讓它的葉片發(fā)出有幾分夸張的嘩嘩聲。此外,風起時,楊樹的葉片被吹起,陽光照射較少的背陽面紛紛翻上來,由于要比面陽面更白,宛如一瞬間開出了一樹白花。

  登兗州城樓是一次難忘的眺望,有意思的是,剛到兗州的杜甫,還有一次更加難忘的眺望。那就是眺望泰山。

  杜甫身后,后人為他編選的眾多選本,盡管取舍有異,但大多把《望岳》作為開篇之作。這也是青年時代的杜甫留下的為數(shù)不多的作品中最優(yōu)秀的一首。年輕的詩人顯露出了駕輕就熟的詩歌技藝,豐沛綿長的情感如流泉飛瀑。即便把它放到一流唐詩中,也絲毫不遜色。而此時,杜甫只有25歲: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路遇友人

  大歷元年(766年),客居夔州的杜甫55歲了。這年秋天,杜甫檢點往事,為8位逝者各寫了一首詩,總題為《八哀詩》。

  八人之一便是杜甫青年時期訂交的老友蘇源明。

  不過,當他們在泰山之麓相識時,蘇源明還不叫蘇源明。那時,他叫蘇預。許多年后,為了避唐代宗李豫之諱,蘇預改名蘇源明。

  蘇源明系陜西武功人,少孤。這是一個頗有狠勁兒的少年,他認為“齊、兗為文學邦,東岳多古人跡”,于是從老家一路步行,走到了2000多里外的泰山,在泰山附近客居讀書,一讀就是10年。

  大概就在杜甫游歷泰山期間,兩人認識了。爾后,蘇源明成了杜甫齊趙漫游的同伴——蘇源明原本“忍饑浮云”,窮得常常過著半饑不飽的日子,出游費用,多半由杜甫承擔。

  對于和蘇源明的同游生涯,杜甫詩中稱:

  春歌叢臺上,冬獵青丘旁。

  呼鷹皂櫪林,逐獸云雪岡。

  射飛曾縱鞚,引臂落鹙鸧。

  蘇侯據(jù)鞍喜,忽如攜葛強。

  那首追述平生的長詩《壯游》,杜甫原本用語洗煉,高度概括,但寫到他和蘇源明的壯游,卻用了整整八句。由此或可窺測,晚年杜甫的內(nèi)心,依然對年輕時那次縱情任性的漫游如此懷念,對那位與自己一同呼鷹走馬的伙伴如此珍惜。

  打獵的地方在青丘。那是雪花飄飛的冬季,他們縱馬奔馳,穿過了一片陰暗的櫟樹林,來到積著薄雪的山崗。在那里,他們張弓搭箭,射擊天空中飛過的鳥兒,而他們所帶的獵鷹盤旋飛舞,發(fā)出尖利的叫聲。

  杜甫中晚歲愁苦悲悶的詩篇,給一般讀者留下的印象就是,好像杜甫從出生起,就是一個不茍言笑且手無縛雞之力的迂腐書生。其實不然。至少,在他的青年時代,在他遭遇“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坎坷命運之前,他也曾是一個陽光的人,一個活力四射的人,一個生機勃勃的人。

  甚至,即便到了生命的高處,在他客居夔州的暮年,酒的作用下,他也會老夫聊發(fā)少年狂——有一次酒后,他可能想起了年少時縱馬疾馳的瀟灑,不顧年邁體衰,強行打馬狂奔。結果卻非常悲摧:他從馬上摔下來,受了傷。

  那么,青丘在哪里呢?

  在今山東廣饒?!蹲x史方輿紀要》記載,齊景公曾在青丘打獵。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中也有“秋田于青丘”的說法。可見,自古以來,廣饒就是一個狩獵場。

  廣饒瀕臨渤海,在那里,杜甫會去渤海之濱看看嗎?如果去的話,那將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與大海的親密接觸。

  但是告別青丘后,杜甫西行去了數(shù)百里外的邯鄲。

  河北南部的邯鄲是一座古城。公元前386年,戰(zhàn)國時期的趙敬侯將趙國都城遷于此。漢代,邯鄲是全國除首都長安之外的五大都會之一——另外四座是:洛陽、臨淄、成都、宛(今南陽)。到了杜甫的唐朝,邯鄲設置了大都督府級別的魏州,以后又成為河北采訪使和魏博節(jié)度使治所,相當于省會。

  邯鄲市中心,近年新建的高樓大廈與早年所修的低矮建筑雜亂交錯,街道兩旁多是碗口粗的梧桐樹,濃蔭匝地,正好為來往行人遮擋頭頂烈日。

  叢臺公園的大門,就坐落在一條桐蔭深涌的大街上。

  如果從叢臺公園旁邊的高樓上鳥瞰,可見叢臺公園內(nèi),湖水曲折縈回。初秋時節(jié),木葉泛黃,朝陽下,它們修長的陰影涉過水面,跌落在水中的一座橢圓形樓臺上。

  這就是叢臺。歷時100多年的趙國都城史,為邯鄲留下了頗多趙國記憶。叢臺即其一。叢臺又名武靈叢臺,因其修筑者為以胡服騎射而留名青史的趙武靈王。叢臺的功能,不外乎軍事操練和宴飲游樂。

  不過,今天我看到的叢臺,并非趙武靈王所筑,而是清人所為。也就是說,它是時隔2000多年后,后人用想象復原的。因而,我和杜甫登臨的叢臺其實不是同一座叢臺。人不可能第二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兩個時代的人,也難以登臨同一座高臺。

  也許,只有叢臺四周吹拂的微風是相同的。

  大歷五年(770年)正月二十一日,貧病無依的杜甫漂流于潭州的一條客船上。這一天,他偶然翻找書箱,發(fā)現(xiàn)了九年前正月初七,也就是人日那天,時任蜀州刺史高適寫給他的一首詩。而此時,高適去世5年多了。撫今追昔,昨日重現(xiàn),杜甫讀完故人詩篇,已然淚灑詩箋。

  一生中,高適是杜甫最重要的朋友之一。他們友誼的小船,就從杜甫齊趙之游時啟航。

  濟寧城區(qū)正北系汶上縣。汶上是孔子擔任中都宰的地方,是故,唐朝時,汶上一度稱中都,是兗州下轄縣。汶上境內(nèi),大汶河、小汶河流淌而過,河水寧靜,夾岸多黑楊,茂密的枝葉間隱藏著一個個碩大的鳥巢,遠遠望去,像一枚枚奇怪的果實。

  汶上,就是杜甫與高適相遇并成為終生好友的地方。

  高適生于704年,小李白3歲而長杜甫8歲,字逸夫,排行三十五,渤海縣(今河北省景縣)人,后人又稱高渤海。

  高適是一個性格鮮明的人,他出身于貧苦家庭——讓人想起蘇源明。與蘇源明相比,高適可能還要窮一些,因為他前半生幾乎不事生業(yè)。有一段時間,他客游梁宋,甚至淪落到討飯的地步。

  開元二十七年(739年)秋天,高適從宋州東下,來到汶上。在汶水奔流的汶上某地,杜甫與高適相遇了。高適已經(jīng)36歲,窮困潦倒,滿腹牢騷,甚至吃飯都成問題。與之相比,杜甫只有28歲,并且,他出身世代為官的仕宦家庭。在父親的蔭庇下,肥馬輕裘,衣食無憂。

  旁人眼里,誰的前途更光明,誰的未來之路更寬闊,顯而易見,當然是杜甫。

  意想不到的是,20多年以后,兩個人的地位將判若云泥。一個,一步步升遷為封疆大吏;一個,一步步淪落為寄人籬下的惆悵清客。

  汶上結交20多年后,61歲的高適升任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次年,高適調(diào)回長安,任刑部侍郎,旋轉左散騎常侍,加銀青光祿大夫,進封渤??h侯,食邑七百戶,成為從三品上的高官,且食土封侯,可謂富貴之極。消息傳來,杜甫在寫給高適的詩里感慨:“汶上相逢年頗多,飛騰無那故人何。”——對這位青年時期同游共飲的好友,他的飛黃騰達,杜甫固然與有榮焉,表示強烈祝賀;然而內(nèi)心深處,故人的飛黃騰達,卻反襯了自身的郁郁不得志,故而,詩中又未免自傷自艾。

  30歲那年,杜甫結束了以省親為由的歷時5年的齊趙漫游,回到故鄉(xiāng)河南,并在首陽山下筑室而居。

  這一年,是為開元二十九年(741年)。上一年,唐玄宗把自己的兒媳婦壽王妃楊玉環(huán)納為貴妃,意味著久居至尊的皇帝已然倦政,將由勵精圖治轉為秉燭夜游。

  這一年,無論對帝國而言還是對杜甫而言,都是一個重要轉折點。

  只是,就像居住于地球上的人感覺不到地球的自轉與公轉一樣,生活于某個特定歷史時期的人,往往也感覺不到他們生存的世界正在發(fā)生某些見微知著的變化。必須等上好些年,等到時光劃出了距離,才能恍然大悟。

  杜甫結束漫游返家,是為了和楊氏結婚?;楹?,杜甫與楊氏沉醉于二人世界的甜蜜與溫馨。這樣的時光,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朽的記憶。杜甫與楊氏畢生相濡以沫,早年莫逆于心的共同生活是一個良好且必要的基礎。

  兩年多后,在洛陽,杜甫邂逅了另一位如今與他同為唐詩雙子星座的大詩人:李白。

  大師與大師的相逢為蒼白的歷史增添了一道亮麗的紅暈。漫流兩千多年的中國文化之河,至少有三次大師與大師的相逢值得永久追懷:一次是春秋時代孔子與老子的相逢,兩位大哲的思想在交鋒,如同兩道光照千秋的火焰。一次是1167年,同為理學大師的朱熹和張栻相聚于風景秀麗的長沙岳麓書院,以理學為中心的對話持續(xù)兩個月,1000多名知識分子有幸共沾雨露。

  還有一次偉大的相逢發(fā)生于天寶三載(744年)夏天,那就是李白與杜甫的握手。兩雙托起唐詩天空的大手在洛陽相握,聞一多將之比喻為太陽與月亮的會面,說是千載難逢的祥瑞。

  幾場劇飲,幾番夜談后,兩人分手了。當年八月,杜甫匆匆踏上旅途,奔赴他與李白約定的漫游。

  這是抓住青春尾巴的狂歡,一如日之將夕,歌者一邊哀嘆光陰疾速,一邊抓緊最后的時光縱聲高歌。因為,以后再也不會有這樣浪漫這樣快活的好時光了。

  以后,對這些浪漫快活好時光的回憶與咀嚼,將成為射入杜甫黯淡余生的一道光芒。

  只是,必得多年以后,一切塵埃落定,杜甫才能明白。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杜甫與泰山
濟寧古南池,李白杜甫曾攜手同游于此
135 唐詩解讀——杜甫之《登兗州城樓》
乘一輛慢車去兗州
天府文化 | 高適、岑參、賈島、李商隱……同是蜀中宦游人【晨光文具價格聯(lián)盟】
【詩詞地圖】李白和杜甫的一次攜手旅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