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年,蕭太后為轉移遼國對她花邊新聞的關注,帶著兒子遼圣宗親率20萬大軍南下。宋廷朝野震動,宋真宗和群臣想要南逃,宰相寇準突然說:提出南下的人都該處死!請官家答應臣一事,臣保此戰(zhàn)必勝!
編輯搜圖
自從趙匡胤打下江山,他一直都想著遷都,終極目標就是長安。他的這個想法并非是頭腦發(fā)熱,畢竟開封是個“無險可守”的城市。但是,群臣早已在開封駐扎多年,家底子不能帶走,自然反對遷都。
直到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繼位,又有了遷都的想法,這一次他想去的是益州,也就是今天的成都。不過,宋真宗可不是為了戰(zhàn)略地位考慮,而是想要去逃命。
公元976年,宋太宗趙光義在萬眾矚目和質(zhì)疑下,登上了帝王寶座。哥哥趙匡胤的兒子們竟然沒能繼承大統(tǒng),這讓趙光義如坐針氈。
為了去除流言蜚語,趙光義做了許多工作。但同時,他也想向天下證明,他的能力不比趙匡胤差。于是,趙光義將目光瞄準了“燕云十六州”。
自從石敬瑭為了登上帝位,將燕云十六州送給契丹老父親之后,中原門戶大開,契丹如履平地,收復它就成了難上加難的大事。于是,趙光義就動了心思,在位期間兩次征遼,都以失敗告終。
編輯搜圖
說起這兩次征遼,還挺有意思。
公元979年,趙光義英姿勃發(fā),率軍親征。結果,宋軍根本不敵強悍的遼軍,可憐這位皇帝最終腳中一箭,倉惶地騎著驢跑路了。
這一戰(zhàn)可是打得丟人??!趙光義時刻在尋找第二次出征契機,很快,機會就來了。
公元982年,宋軍潛伏在遼軍的探子來報,遼景宗病逝,留下了蕭太后和10歲的皇子這對孤兒寡母。有趣的是,蕭太后竟然和自己的初戀情人,遼國大將軍韓德讓出雙入對,引起了遼國上下的一致不滿。
注意,這位探子的消息存在嚴重的問題。
第一,蕭太后可不是尋常弱女子,后來事實證明,她在位期間,遼國進入了異常鼎盛時期。這位太后相當有魄力,也很有政治手腕。
第二,蕭太后和韓德讓確實已經(jīng)形同夫妻,但是對于少數(shù)民族來說,這件事并不難接受。而且,這段關系最終還被光明正大地寫進了正史之中。
編輯搜圖
最后,探子的信息誤導了趙光義,讓他覺得可以趁虛而入。公元986年,在萬事俱備后,趙光義派出了潘美、楊業(yè)等五位大將再次北伐。
潘美就是后來楊家將演義中的“潘仁美”原型,而楊業(yè)就不用多說了吧。結果這一仗再次大敗而歸,楊業(yè)原本和潘美約定好的作戰(zhàn)計劃,也以潘美的撤退而失敗。最終,楊業(yè)被俘,不肯歸降契丹,活活餓死了自己。
自此,趙光義斷了收復燕云十六州的念想,也正式走上了“崇文抑武”之路。等到了他的兒子宋真宗趙恒繼位后,安定生活了許久的大宋朝,面對強勢來襲的遼軍,頓時傻了眼。
編輯搜圖
公元1004年,日漸強大的蕭太后突然毫無征兆地向中原挺進。邊關加急的消息傳至宮里時,宋真宗立刻叫來文武大臣,集體開會商討應對之策。
宋真宗心里是有畏懼的,父輩們驍勇善戰(zhàn),都不敵遼軍。如今國泰民安,中原馬匹缺失,如何抗擊契丹的鐵騎呢?
這時,就有幾位大臣出了餿主意,提出了“遷都”的想法。最終,有幾個人意見一致,將地點選在了成都。就是當年唐玄宗躲避安祿山,倉皇保命的安居之地。
大臣們七嘴八舌,宋真宗內(nèi)心慌亂,但是,只有一個人看出了皇帝眼神中其實還暗藏著一絲不甘的憤怒。
這時,有一個人站出來,義正詞嚴地說:“提出南下的人,根本不是為陛下考量,罪該當誅!陛下如此英武決斷,朝堂上下精誠團結,并非沒有勝算!只要官家答應臣一個請求,此戰(zhàn)必勝!”
宋真宗聽得眼前一亮,忙說:“別說一個,只要有必勝的把握,十個也依你!”
編輯搜圖
對方緩緩說道:“請官家親征!”
說這話的人就是宰相寇準,這番話也讓他成了眾矢之的。
寇準認為,拋棄太廟而南逃就是讓中原人民失去信心,也給敵人增加勝算。倘若宋真宗肯御駕親征,而后再出奇兵,才是明君所為。宋真宗聽從了寇準的安排,果然最終得到了尚算圓滿的解決。
公元1005年,宋遼簽訂了和約,兩國約定為兄弟國家,不過宋朝需每年送給遼國10萬兩歲幣,還有20萬匹絹,這就是著名的澶淵之盟。自此,遼宋百年間再無大規(guī)模戰(zhàn)事發(fā)生,寇準功不可沒。
編輯搜圖
不過,作為功臣的寇準此后還是陷入了朝堂的紛爭之中,因為遭到排擠,在1006年辭去相位,次年又恢復宰相職務,而后數(shù)次遭到貶謫。
說一件寇準的軼事,他在做宰相之前,有一天外出碰到一個瘋子,看見他就下跪高呼“萬歲”。此事最終傳到宋太宗趙光義那里,趙光義一怒之下將寇準貶官。
但是,宋太宗早已習慣寇準在身側出意見,每逢有事依然要向他征詢。就這樣,被貶官一年的寇準又回到了京城。
想來寇準的官場之路似乎早有暗示,注定不會平坦。然而,不論誰構陷他,都擋不住他的傲骨和忠魂,這樣的人勢必青史留名。
編輯搜圖
聯(lián)系客服